书城励志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10825000000009

第9章 第一次把祸根及时清除

我们没有时间去为昨天的错误而悲伤,我们更需要将昨天的错误降到最低;我们也没有时间整天观望明天,因为未来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

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第一次把祸根及时清除,争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1.盲目的忙乱,毫无价值

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目标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树立目标对一个想成功的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盲目的忙乱,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地做事,就像一艘无人驾驶的小舟,漫无目的随风飘荡。所以,你首先必须认识“确立目标”的重要性。而盲目的人生,不管做任何事情,注定都是失败的,不可能成功。只有跟着目标走才不会迷路,同样,做任何准备工作也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盲目的准备往往只会是徒劳的。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人正在灯火通明的房间里四处搜索着什么东西。

有一个人问他:“你在寻找什么呢?”矫揉造作“我丢了一颗宝石,这是我祖母留给我的,必须找到它。”这个人回答。

“你把它丢在这个屋子的中间,还是墙边?”第二个人问。

“都不是,我把它丢在屋外的草地上了。”他又回答。

“那你为什么不到草地上去寻找呢?”第二个人奇怪地问。

“因为那里没有灯光,而屋子里有。我把这里的灯全打开了,并把屋里阻挡我视线的家具都搬了出去,还找矿务局的朋友借了一个探测矿石的仪器,你看,我准备得足够充分了吧!”这个人自豪地说。

如果一艘轮船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就会在海上打转,直到把燃料用完,仍然到达不了岸边。事实上,它所用掉的燃料,已足以使它来往于大海两岸好几次。同样的,一个人在干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有一个目标,把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一个点上,不能盲目地乱忙,如此才能解决问题,反之,即使准备再充足,也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古今中外,凡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有着明确而坚定的目标。

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累里原本是一名并不成功的作家,出版数部作品却无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迪斯累里涉足政坛,决心成为英国首相。他克服重重阻力,先后当选议员、下议院主席、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直至1868年实现既定目标成为英国首相。对于自己的成功,在一次简短的演说中迪斯累里一言以蔽之:“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目标。”

没有任何目标的行动,做起事来本就没有任何效率,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别人用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任务,他却需要一天。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毫无价值的工作上。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不是没有目标,而是容易被眼前的事务所扰乱,从而失去目标,开始盲目的忙乱,做一些毫无价值的事情。总是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真是“恒心”可嘉啊!但是,现在做事要的不仅是质量,也是要效率的。

因此,那些真正有本事,真正能够成功的人,每时每刻,无论发生在他眼前有多么的忙乱,他都不会受眼前的事务所影响,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没有第二次,必须第一次把这件事情做对,做好,做完美。

楚文王年轻时,特别喜欢打猎。他一直希望能够拥有一只超凡脱俗、勇猛无比的猎鹰跟随左右,在打猎时助自己一臂之力。于是他命人在全国各地张贴告示,悬赏重奖献上优秀猎鹰的人。

果然有一天,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来拜见他,献给他一只猎鹰。这只猎鹰体态矫健,浑身的羽毛光滑油亮,像一匹褐色的缎子,没有一丝杂色,脚爪锋利得闪出道道寒光,样子威武神骏,果然不同于一般的猎鹰。楚文王很是高兴,想早些看到新得的猎鹰一试身手,于是就带着它到云梦泽去打猎。

楚文王叫人挖下了许多陷阱,里面埋上尖刺,又布下了大量用来捕捉动物的夹子和罗网,然后下令放火烧荒。一时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大小飞禽走兽争相奔逃。这样没头没脑的一阵乱穿,被火烧伤的、被烟熏倒的、掉进陷阱的、被夹子夹住的、被网罩住的动物不计其数。趁着这有利的时机,猎鹰们纷纷竖起了颈上的羽毛,拍打着双翅,竞相冲出去捕捉猎物,到主人面前邀功请赏。但不知为什么,这只刚被献上的猎鹰却伸着脖子,瞪着眼睛呆滞而漠然地瞧着眼前这一切,一点也没有准备去搏击的意思。

楚文王非常失望,将献鹰的人叫到跟前说:“我的那些鹰已经为我捕获到了很多猎物了,只有你献的这只鹰连动也没动过,寸功未立。”

献鹰的人辩解说:“我献的这只鹰如果也只和普通猎鹰一样,只有捕捉野兔山鸡之类猎物的能耐,那我怎么敢把它献给大王呢?请您耐心地等待显示它才能的机会吧。”

楚文王的怒气还未消,突然看见云雾中有一只巨大的飞禽在滑翔,全身洁白。它速度奇快,看不清形状,闪了几闪就不见了。这时候,那只猎鹰双眼光芒四射,展翅如一道闪电般冲向天空,一刹那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以外。

过了一会儿,天空中下起了大雪。待人们定睛细看,才发现是一片片洁白的羽毛。然后,一股殷红的鲜血像雨一般倾注下来,大家都被这奇观惊呆了。最后,一只硕大无比的鸟掉落下来,两翅盖住了大片土地,粗粗一量,竟然有十几里宽。

大家一时都不认识它究竟是什么鸟,有一位博学多识的人终于认了出来,就告诉了楚文王说:“这就是大鹏啊!”楚文王大喜,于是重重赏赐了那个献鹰的人。

俗话说:“一个好猎手的眼里,只装着他的猎物。”理性而智慧的人永远知道面对挫折时如何出招。即使是和水平多出自己许多的对手下棋,他们也不会急躁毛草,贸然走出“昏招”。人生的棋盘中,我们也要学会冷静对弈。因此,一个真正能够把事情做好的人,心中除了能够使自己成功的目标之外,从来都不会关心其他以外的东西,因为那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那只会让他成功的效率变低,缓慢他成功的速度,甚至破坏他们第一次做事情的正确性。

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里,编入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支远征军正在穿过一片白茫茫的雪域,突然,一个士兵痛苦地捂住双眼:“上帝啊!我什么也看不见了!”没过一会儿,几乎呈几何级数增加的士兵都身不由己地患上了这种怪病。

这件事在军事界掀起了轩然大波,直到后来,才真相大白——原来致使那么多军人失明的罪魁祸首居然是他们的眼睛,是他们的眼睛在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如果连续搜索世界而找不到任何时候一个落点,眼睛就会因过度紧张而导致失明。

在白茫茫的一片雪域中,士兵的目光因找不到一个落点,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目标,而导致眼睛失明,致使眼前一片黑暗。

英国心理学家萨盖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如果给你一块表,那么你一定会相信这只表所指示的时间,而给你两块表,你反而会不知所措。因为这两块表所指示的时间可能不一致。这种矛盾的心理萨盖称之为“两只表定律”,也叫“矛盾选择定律”。

“两只表定律”告诉我们,每个人做一件事情,不能脚踏两只船:今天想做这,明天想做那,一天一个主意,一天一个想法,盲目的乱忙。结果,理想因找不到一个落点,心灵因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目标而变得盲目,致使自己所做的事情,最终陷入一片黑暗。

研究一些成功者的成功轨迹,就会发现他们走向成功之前大都有着自己的明确目标。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一年致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能发展就愈快。目标,正如射击场上的靶子,它会告诉你射击的方向,还会显示出你的子弹离靶心有多远。有了明确的目标,你就不会盲目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无谓的准备。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当对目标的追求变成一种执著时,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行动都会带领你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同时,远大的目标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加上积极的心态,就是成功的开始。有了正确的成功意识和积极的心态,你就能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存在着无限的机遇与可能。

其实,人生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明确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人的生命离开了空气一样,慢慢地进入昏迷状态,直到死亡到来的那一刻。

任何方向的风,都不会把没有目标的船吹向目的地。只有在做事情之前,给自己一个坚定的目标,我们才能于平淡处品味生活的甘醇,在命运的困厄下固守自己的信念,不盲目的乱忙一些毫无价值的事情,“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2.“零缺陷”是“差不多”的克星

要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对:“正确的事”是战略,“正确做事”是执行,“第一次”是效率。而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凡事“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

“零缺陷”产生于1961年9月,是世界著名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浦·克劳士比在就职于ITT公司时,目睹导弹发射失败后产生的与当时的质量管理思想大相径庭的质量管理奇想。这一想法刚在他的大脑中产生的一瞬间,他就预感这将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并为此兴奋不已。但是,当他把想法告知公司所有的经理们时,大家的反应却是紧锁眉头、面露茫然,甚至认为他的想法根本无法付诸实施。总裁甚至提醒他:“你会令那些质量权威和学者们不喜欢的。”

克劳士比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想法:“我不介意被别人看作是‘特殊人物’,我希望我的想法在被人拒绝前能够被考虑过,我必须首先用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我的发现。”于是,他写下了“零缺陷”的概念:“零缺陷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差不多先生”产生于胡适笔下:他思想不细密,办事不认真。让他买红糖,他买成了白糖;让他记账,“十”字写成了“千”字;要他请“人医”王医生,他却请来了“牛医”汪医生……在他看来,“红糖”与“白糖”,“十”字与“千”字,“人医王医生”与“牛医汪医生”,都是差不多的,无碍大局。这恰恰切中许多人的要害,就是凡事持一种“差不多”的态度。“差不多”的危害人人皆知,然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差不多先生”。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差不多就行了,何必这么认真?”、“可能”、“大概”、“估计”、“好像”等等类似的话。

这些词其实是一种工作状态的反映,干什么工作不细致,不精益求精,不求进取,特别容易满足现状,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差不多”就行了。结果是,“差不多”变成了“差很多”,“过得去”变成了“过不去”。任何人都难免犯错误,任何事物都存在偏差率,如手术事故率不能超过百分之几,邮递错投率不能超过百分之几等等标准。但当你躺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手术时,你会允许手术事故率的那百分之几发生在自己身上吗?当你是一个空中飞行员,你会要求飞机的质量是“差不多”,还是“零缺陷”,再进一步,你希望你逃生所用的降落伞是“差不多”还是“零缺陷”。

有一家生产降落伞的工厂,他们制造出来的产品从来都没有瑕疵,也就是说他们生产的降落伞从来没有在空中打不开的不良记录。其品质无与伦比,驰名中外。

有一位记者非常好奇,他觉得怎么可能有工厂生产的降落伞完全没有任何的疏失或破损。在他千辛万苦的打听下,他终于找到这家工厂的负责人,希望能够借采访打探出生产零缺陷降落伞的秘诀。

记者首先恭维老板的英明领导与经营有方,随后简明扼要地说明来意。老板先是口沫横飞地介绍说:“要求降落伞品质零缺陷是本公司一贯的政策,想想看,在离地面几千英尺的高空中,万一降落伞有破损或打不开的话,那么使用者从高空跳落岂不是魂飞魄散?且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人命根本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话毕,老板又漫不经心地说,“生产这类产品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奥秘。”

老板的话令记者一脸狐疑,他仍不死心地追问:“老板您客气了,我想其中一定有诀窍,否则贵工厂怎么可能维持这么高的品质?”这时候,老板嘴角露出一抹微笑,他淡淡地说:“哦,要保持降落伞零缺陷的品质,其实是很简单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艰深难懂的大道理。我们只是要求,在每一批降落伞出厂前,一定要从整批的货品中随机抽取几件,将它们交给负责制造该产品的工人,然后让这些工人拿着自己生产的降落伞在高空进行品质测试的工作……”

由此可见,“差不多”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差不多,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那“差不多”足以危害他们的生命。因此,只有零缺陷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

我国“神舟五号”发射,飞船顺利升空,准确入轨,1200平方米的主降伞完好无损,飞船降落精确到误差只有4.8公里。据报道,之所以会有这种种理想的结果,是源于航天人的严谨,源于他们的“零缺陷”。

其实,世间一切事物都可以用“差不多”来概括,我们把它视同为哲学上的“共性”。所有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突出地抓住了“个性”,即看上去“差不多”的那个“不多”的地方,因此以“差不多”思维对待事物本身就距离成功差很多。“差不多”很大程度上是差在观念上,差在管理上。某些企业领导在做任何事情时,就没能做到一环扣一环,从小事做起,关注每一个细节,没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意念,总是事情能差不多就行了。因此,导致许多明明可以卖得很好的产品在上市之后,效果总不是太好。

看下边这个寓言故事,你就可以发现“差不多”对人的危害有多么大: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伟大的英雄叫阿吉里斯,他有着超乎常人的神力和刀枪不入的身体。在激烈的特洛伊之战中,凭借着出色的体魄和英勇无比的战斗精神,他战无不胜,勇往直前,取得了赫赫战功。

然而,在阿吉里斯攻占特洛伊城之际,站在对手一边的太阳神阿波罗却悄悄地引导一支箭,射中了伟大的阿吉里斯,连对手都没有想到:在一声悲凉的哀叹中,强大的阿吉里斯竟然倒下去了!

原来,那支箭射中了阿吉里斯的脚后跟,这是他全身唯一的弱点,只有他的父母和天上的神才知道这个秘密。

那是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母亲——海洋女神特提斯就曾捏着他的右脚后跟,把他浸在神奇的斯提克斯河中,使他那被河水浸过的身体变得刀枪不入。可就是那个被母亲捏起的右脚后跟,成了阿吉里斯全身唯一的弱点。谁想,这唯一的弱点却要了他的命!

阿吉里斯的身体是过硬的,因为他可以抵御刀枪剑戟;阿吉里斯的身体又是脆弱的,因为他有致命的弱点,尽管这一弱点只占其身体极微小的一部分,然而,当人们攻击到这一弱点时,他便因此而丧命。由于局部细微的弱点而导致全局的崩溃,就是这则故事所提示的哲理。

其实,做事也是一样,比如说企业: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与市场销售及售后服务都密不可分,一个零部件装配的失误,就可能给整个企业带来巨大甚至致命的损失。

因此,凡事需要摒弃“差不多”思想,都一定要有强烈的细节观,不要认为凡事能凑合就凑合,能将就就将就,不要做“差不多先生”,要学会精益求精意识,全力以赴把每一件事情争取在第一次就做好。

“零缺陷”作为“差不多”的天然克星,其核心就是要改变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对”,而不是流传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有人马上会说,“零缺陷”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哪个铁路运营商敢保证他们的火车绝不误点。毫无疑问,这是事实,但对“零缺陷”的理解应当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层面,即行为导向必须是“零缺陷”,而绝不能是可接受一定的错误率。二是操作层面,即力争把差错降低为零。

“零缺陷”其实是一种心态:不害怕错误,不接受错误,不容忍重复犯错误。只有这样的态度,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好。

零缺陷不只是出现错误的那个人,他指的是全部细节和过程。在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ITT)的一次高层会议上,销售总监一开始就说:“公司的销售业绩不错,但是接到的投诉也很多,说明我们的质量还有问题。”许多人将目光转向当时主管质量的副总裁菲利浦·克劳士比,“你们都不要看我!”克劳士比站起来,对大家说,质量人员的工作是什么?第一,他不负责具体的采购;第二,他从不参与产品的设计,不制造也不装备产品。是不是?大家都点头。

“所以,我们应该用一种新的思维来看待质量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应从问题的出处和来源为问题命名,而不要笼统地归结为质量问题。换句话说,只有具体的采购问题、设计问题、制造问题等等,而不存在所谓的质量问题。”菲利浦·克劳士比说。

克劳士比还极富艺术性地提出:质量是芭蕾舞,而不是曲棍球。在曲棍球比赛中,如果球员因失误被对方进一个球,他可以努力多进对方几个球。而芭蕾舞在演出前都经过设计、讨论、规划和检查,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策划。芭蕾舞演员追求的是一种“零缺陷”的完美境界。因为任何一个细小疏忽,都会影响最终的演出质量和观众的美感。因此,在一个企业中,一种产品发现有问题时,不能只怪质量检验部门。企业领导的规划,还有采购部门,产品设计部门等等各个部门都有责任,只要其中一个部门不注意其中的细节问题,整个产品就会有一处不合格,不过关,就是“差不多”,而不是“零缺陷”。

“质量第一”这是每个厂商都知道的问题,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有的加大考核力度,出了质量问题就考核,以为这一下管理到位了,质量该好起来了。可实际上,企业的质量状况根本没有好转,甚至越来越恶化,于是就认为自己企业员工素质低,缺乏认真工作的精神,却从来就没有考虑是自己的管理方法不当造成,就把所有的过错全部推给他们,却不肯从根本上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人们对于“零缺陷”的理解是“产品没有任何缺陷”。这是企业或者人们做事最理想化的一点。因此,有些企业领导就对提出搞“零缺陷”的质量管理人员说:“我们还是实际一点,不要好高骛远,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再说吧。”因此,这些企业仍然被一大堆问题困扰着,始终找不到出路。有的企业改革不成功是因为他们太急功近利,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一步一步慢慢地改进,那才是正确之道。

因此,要想彻底的根除“差不多”,从此变为“零缺陷”就要从细节入手,从自己入手,每个人只要把自己的那一部分根除掉,那么,做出来的东西,一定都是“零缺陷”的,才能不被返回,才能第一次就成功地完成。

3.一心不能二用

曾国藩的一句话“为天下至拙,胜天下至巧”,一个人一辈子很短暂,踏踏实实干一件事情还不见得能干好,更何况三心二意。想做事就需要脚踏实地,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要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中国有句俗话“一心不能二用”。其实,这句话中的“心”,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这句话是指“注意的分配”。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求实验者指出闹钟铃响时不停转动的指针所指的位置,但结果谁也说不清楚。这说明看清指针的位置和听清铃响这两件事是不能同时办到的,也就是说人不能同时注意两件事。

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因为注意是一种全身状态。一个人只能有一个全身状态,而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全身状态,这正像一盘棋只能有一个布局而不能同时有两个布局一样。因此,我们不能同时进行两种以上的认识活动,或者说注意是不能分配的。

同样的,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和神经学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只有在持续不间断地处理一件事务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最佳功能。一个人同时做两件或更多的事情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从一件事情转换到另外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也会花掉很多的时间。情况严重的话,“一心二用”甚至还可能导致丧命。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系戴维·迈耶是研究牵头人之一,他指出:“如果人们同时处理许多项任务,就会变得非常疲劳。”有时候这么做非但不能节约时间,反而会增大工作量。

在研究实验中,四组年轻人同时要完成一系列任务并在不同任务间进行转换。这些任务中,有些比较复杂:例如一边做数学运算、一边辨认图形,而且都是比较简单的。研究人员发现变换工作浪费了许多时间,而且越是复杂的任务之间的转换,浪费的时间越多。这主要是因为大脑在两项任务间需要不断地转换,由此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从事两项工作所用时间比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所用的时间要多花费50%。

研究人员指出,人们一边上网一边进行其他电脑程序操作,或者边开车边打电话时,他们的大脑处于“执行控制”过程中。这种过程好比是大脑活动的首席执行官,其功能在于确定哪些任务应优先解决,并为其分配大脑资源。

迈耶在其研究材料里说:“人类的任何一项活动,观察,思考或行动,都需要脑力资源的配给。而这种资源的使用效率需要通过脑力执行控制过程来监督。”研究人员还指出,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日益普及,人们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现象也将日趋普遍。但这也许是意味着我们将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会导致事情做失败,还要重新再来一遍,因此,要想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迈耶称,对一位驱车驾驶过程中打手机的司机而言,在任务转换过程中,半秒钟的时间延误就能决定他的生死存亡。为此,研究人员特别提醒人们:在开车时,无论是喝水还是听音乐或梳头、打电话等都会带来危险。尤其是在打电话时更为危险,所以在开车时一定不要打电话。

在每个地方,尽管有一些人抱怨他们的环境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就是在这种相同的条件下,也有一些人却设法取得了成功,使自己脱颖而出、天下闻名。

“要做好任何事情都不容易,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你是否投入、是否专心、是否专业。”这是张晓华的做事原则。

张晓华是A市某公司的业务员,几乎是每个月都能拿到奖金,这着实让他的同事羡慕不已,于是就向他讨教方法。他微笑着说:“用心,心中除了客户之外,没有别的,心中除了成功之外没有别的。只要你能够做到专心对待别人,对待工作。心中除了成功之外,你绝不应该再想别的事。一定要有成功的心态、思想和行为举止。一定要像一个成功者、先进者的样子。务必相信,你心中的图景、你的心态便是你将可能使之变为现实的图案。”

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终其一生却少有所成,其原因在于他们深为人气愤的自我暗示所害。无论他们开始想做什么事,总是胡思乱想着可能招致的失败,他们总是想向着失败之后随之而来的羞辱,一直到完全丧失创新精神或创造力时为止。

对一个人来说,最坏的事情莫过于他的脑子里总认为自己生来就是不幸之人,命运女神总是跟他过不去。在我们自己的思想王国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命运女神,我们是自己的命运女神,我们自己控制、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俗话说:“只要你一心想着成功,天地都会为你让路。”相反,如果你在做每件事情时,都要顾忌后果,那么就会导致一心二用,降低工作效率,或者说是你与成功是背道而驰的。

有一个农夫,既有房子又有地,生活十分富裕。有一次,他花钱雇了一条狗,帮他防止流浪的乞儿闯进院子,还要帮他烘烤面包,给他天天浇灌和收拾菜园。

那狗谋得了职业,尽力想把工作干好。一次,农夫去赶集。等他回家一看,菜园没有收拾,面包也没有烘烤,而更叫他恼火的是,小偷爬进了院子,把仓房偷了个精光。

农夫哇啦哇啦地痛骂那狗,对于每一桩过失,那狗儿都有一番辩解:为了收拾白菜的苗床,它把烤面包的事放下了;收拾菜园吧,可是又到了看守院子的时候了;至于错过小偷的那一刻,正好赶上他想去烤面包。

在生活、工作中,有时任务堆积如山,若想一齐完成,结果一件事都做不好。最好将目标缩减为一,完成一个,再处理下一个。

巴尔扎克也曾经说过:“人们若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件事,总是会碰到偶然的机会的。”但是,对于一些见异思迁的人,他们总会“这山盼着那山高”。进入音乐领域,自我感觉有音乐天赋,认为我能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接触企业界的朋友,又认为自己办企业也是商界战将,做企业家易如反掌;后又接触政界,认为“我若涉足政界,定能一举成功”……如果无止境地选择,无目标地拼搏,对自己不了解,对自己的命局所需不了解,相信这类人终将只是业余的音乐爱好者,破产的工厂主和失败的政客。拿破仑说:“战争的艺术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优势兵力”。换句话说:“生活的艺术则是选择一个进攻的突破点”。总之,只有持之以恒,全力拼搏,才能有所成就。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弈秋的,他是整个国家棋艺最高的人。由于他在棋手中的地位很高,在百姓中的影响也很大,于是有人对他打起了歪主意,想破坏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

一天,当弈秋正在与人对弈的时候,这些人找了一个吹笙的来到弈秋对弈的地方,在旁边吹起了笙。悠扬的乐曲,弄得弈秋心神不定,结果弈秋输给了对手。

过了几天,在弈秋又与人对弈的时候,这些人又找了一个人,在弈秋身边不停地“请教”似是而非的“棋理”,弄得弈秋一筹莫展,结果棋又输了。于是,这些人开始散布谣言,说弈秋的棋艺根本不行,是个骗子。对于这些谣言,弈秋感到非常惶惑,也非常痛苦。

有位智者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出来为弈秋辩护。他认为,弈秋最近棋艺的下降并不能说明他的棋术不行。他说,曾经有一位天下最擅长算术的人,在鸿鸟鸣叫着在他头上飞过时,他连一些简单的算术题也答不上来,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算术不行,而是受到飞鸟干扰的缘故。弈秋最近几次对阵的失败,也不是棋术的问题,同样是受到外部因素干扰的缘故。他们都是因为心思被其他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能集中在算术和棋术的结果。

生活在黑暗中的小鱼虽然没有眼睛,但它的耳朵非常灵敏,这是由于它专注于听的缘故;甲鱼没有耳朵,但它的眼睛非常敏锐,这是因为它专注于看的缘故。像瞽和甲鱼这样低级的生命都可以达到听觉和视觉的敏锐,仔细推敲起来,不外乎做事的专一。所以对于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人来说,就必须精勤专心,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不专注,要想成功是不可能的。对于人来说,心思不在学习上而朗读,虽然声音可以入耳,但并没有入心,这就像掩耳盗铃的小偷,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人们听了智者的分析,就再也不怀疑弈秋的棋术了;而弈秋也听从了智者的忠告:“一心不可二用。”从此,弈秋百战百胜,那些人想诋毁弈秋的歪主意也起不了作用了。

因此,无论干什么事,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即便是小数之弈,照样不得。大的方针确定之后,成功的秘诀全在专一。专一,就能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就能使本事随着事业上,能力攀着事功升,就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4.把“难”字从做事的字典里摒弃

人生在世,每个人在奋斗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不同的心态,是成功者与普通人的区别。许多人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最终迈向成功。有些人遇到困难是一声叹气:“哎!我怎么这么倒霉!”有些人遇到困难坚强地说:“我要打败你,要知道不曾失败者不会成功。”每一次失败都会使一个勇敢的人更加坚定。如果没有失败的刺激,他们或许甘愿平凡。失败使人发奋图强,历经失败的痛苦,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感受到真正的力量。

英国物理学家蒂芬·霍金,他用毕生精力研究黑洞普通物理学定理不再适用的时空领域和宇宙起源大爆炸原理。他提出黑洞能发射辐射(现在叫霍金辐射)的预言现在已是一个公认的假说。他的研究工作在科学界远不及他的畅销书《时间简史》出名。他这本销售量达2,500万份的畅销书对量子物理学和相对论做了大量介绍。

霍金患有严重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行动困难,长年坐在轮椅上,于1985年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失去了说话的能力。1974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9年,任剑桥大学卢卡逊讲座教授,这是牛顿曾经担任过的职位。

美国著名作家海伦,一岁半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命运对她是残忍的,但是,她凭着自己坚强不屈的精神和老师的帮助,向自己的困难发出挑战,终究战胜了心理上的阴影,跨入了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成为美国的著名作家。此外,爱迪生、列夫·托尔斯泰、爱因斯坦等,都是战胜了困难,取得成就。

霍金、海伦之所以能取得那样大的成就,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具有一种不怕挫折、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们人生的字典里没有“难”这个字,他们坚信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所谓“世无难事怕有心”、“有志者事竟成”。美国篮球明星迈克·乔丹,被人称为“飞人乔丹”,他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因为迷上篮球,因此心中一直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成为美国NBA最出名的选手。后来,靠着自己的意志力和不断的苦练,终于打出个人的一片天,成为万人崇拜的篮球之神。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在于他们不被困难所束缚,而是主动迎击从而打败困难,成就一番事业,他们都用了美好的心灵去打探美好的世界。可是在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具有这种精神呢?每个人都像一个个五彩的气球,被困难的风一吹就会四处逃避,被挫折的针一扎就会立刻崩溃。人们是否应该学一学张海迪呢?她从小就高位截瘫,不能活动,知识的大门向她关闭了,可是她凭着毅力的钥匙打开了大门,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

相反,面对困难,项羽的“拔剑自刎”可谓懦夫之为,就因为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吗?就因大势已去而不肯东山再起吗?就因困难的挑战而放弃生命吗?这些都是愚昧之举,不足以为后人珍惜。他们这类人,都是困难的阶下囚。

罗斯福说:“我们没有什么害怕的,唯一值得害怕的只是害怕本身。”马克·吐温也说:“勇气不是缺少恐惧心理,而是缺少对恐惧心理的抵御和控制能力。”成功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恐惧和困难。任何事业上的成就都不是轻易就可以取得的。一个人想要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就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必须正视事业上的挫折和失败。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现实、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

生活中其实有太多的事,看起来很难,你动手去做了,就发现不过如此。我国近年来通车的青藏铁路,在西方媒体看来,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中国人做到了,建成了一条“神奇的天路”。在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其中有个片断是攻打日本板田联队的。有一个团久攻不下板田联队的阵地,但李云龙的独立团一上,局势马上改变。装备没有更先进,只是动了脑子去做事,结果用战壕推进配合手榴弹就轻松搞定了。

愚公,都八十多岁了还带着子女去挖山,显然以他的年纪做这个移山的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说“没有我了,还有子孙,子子孙孙挖下去,总有一天会挖完的。”一位伟人也说过:世上事,怕就怕“认真”二字。所以,天神感动了,愚公的愿望达成了。真是“自助者天助”的典范。

事实上,很多事情,我们往往在还没做以前就仅凭借经验去判断它,感觉没做过,就赶忙拒绝,又或者找一堆理由为自己的过失掩饰。这样怎么可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呢?因此,只有把“难”字从做事的字典里摒弃,向困难发出挑战的信息,战胜它。

山里住着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在他努力辛苦的建造下,终于完成了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一天,他挑着砍好的木柴到城里交货,黄昏回家时却发现他的房子突然起火了。左邻右舍都前来帮忙救火,但是因为风势过强,以致没有办法将火势扑灭,一群人只能静待一旁,眼睁睁地看着炽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栋木屋。

当大火被扑灭时,只见樵夫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匆忙地跑进倒塌的屋里不断地翻找着,围观的邻居以为他在找寻藏在屋里的珍贵宝物,为一探究竟,大伙儿也都好奇地在一旁看着等着。

一会儿,樵夫在坍塌的房里兴奋地叫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邻居们纷纷趋前探视,才发现樵夫手里捧着的是一片斧刀,根本不是什么值钱的宝物。樵夫兴奋地将木棍嵌进斧刀里,充满自信地说:“只要有这柄斧头,我就可以再建造一个更坚固耐用的家。”

这位樵夫并没有因为大火把自己辛辛苦苦盖起来的房子烧了而垂头丧气,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向困难发出挑战“只要有这柄斧头,我就可以建造一个更坚固耐用的家”。

俗话说:“成功的人不是从未曾被击倒过的人,而是在被击倒之后还能积极地往成功之路不断迈进。”所以,不要问明天会有怎样的变化,而是要问你希望有怎样的明天。

孙凯大学刚毕业时,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说:“相信你一定可以战胜困难的。”那时是1997年的夏天,他的母亲刚刚去世,父亲也因为一场意外的事故病倒在床上,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孙凯感觉自己好像挑起了千斤重担一样。因为他是自费生,毕业后工作也是自己找的,在单位里也是低人一等。但是,他没有气馁,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每天早出晚归,渐渐赢得了老板的信任。

有一次,公司安排他到东北一个城市去联系几家经销商,路途遥远,从无一点业务经验的他真是无从下手。此时,又是他的父亲——那个正病倒在床上的老人,鼓励他:“相信你一定可以战胜困难的。”因此,他拜托一位友人照看自己的父亲,然后轻装出发了。

一个多月的时间,孙凯不停地奔波忙碌,费尽心思地向一些目标客户介绍自己公司的产品。因此,他赢得了别人的信任,顺利地完成了公司交给他的任务。回到家后,他父亲的病也好了,可以自己照料自己了,而他也凭自己的勇气和刻苦工作的精神获得了老板的赏识,成为了一名区域经理。现在,他已经走出了那家公司,自己开创了一番事业。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壮志未酬的人悔不当初,只能在懊悔和对别人财富和地位的羡慕中度过终生。或许有的人大半生都一帆风顺,积累财富,广交朋友,声望日隆,个性仿佛也很坚韧。但灾难突降,他们失去了所有的一切,他们被击倒了、绝望了。物质的损失吞没了他们生存的勇气。经历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人人都会觉得希望渺茫。但是,即使是一个无知到不会写自己名字的人,如果他有坚韧的承受力,他还是有希望的。只要有勇气,就有希望。如果经受一次打击就灰心丧气,难以自拔,毫无斗志,那他就没有希望。这正是考验他的时候,在失去了所有身外之物之后,他还有自己。如果躺在地上,四脚朝天,心里承认自己很差劲,那就与死无异了。

一个人除非学会清除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不惜一切代价去克服成功路上的障碍,否则他将会一事无成。而通往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尤其是对喜欢规避责任的人来说,困难就成了最好的挡箭牌。你也许听过许多人把失败原因归咎于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对这些人来说,假如他们真正上了大学,他们仍能为自己找出许多理由。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则不会如此,他们不是找借口去规避困难,而是,战胜困难,把“难”字从做事的字典里摒弃,相信世界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而自己就是这一个有心人。

5.不让消极情绪影响自己

成功学的始祖拿破仑·希尔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情绪。情绪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它影响着人的活动及身心健康。情绪产生于人的需要,并和人的追求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人在做出各种决定时,情绪都会随之而高兴或者是沮丧彷徨;当人的追求受阻,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及高度的注意力时,紧张、焦虑、烦恼和忧愁等就会占据我们的心灵。

其实,在人生的追求当中,占据我们失败最大的因素不是来自对手,而来源于自身的不良情绪。因为消极情绪常给人的心理增添巨大压力,使人心事重重,失去正确分辨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行为有时甚至脱离一般的规范。

经过专家断定,情绪糟糕的时候一个人就在心理力量上解除了武装。此时,他不但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原来已具备的能力或熟练技巧都无从发挥,有时甚至连正常的生活都不能维持。在这种状态中进行竞争,只能一败涂地,更别说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了。

因此,能够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人的首要标志就是他的心态。如果一个人的心态是积极的,能够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困难,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的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情景,只是人不同了,却有天壤之别的结果。这就是一念之差导致的后果。由此可见,积极的思维会带来积极的结果,而不好的结果都是消极的思维所致。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她周围的所有景物、人物、事物都没有改变,那么是什么使塞尔玛一下子从地狱回到了天堂呢?当然是她对待事情的态度、念头。念头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使她抛弃了泥土,找到了属于她的星星。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快乐的城堡》。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积极乐观的心态能使机体保持在一种最佳的状态,营养的利用也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一个人的压力往往是由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而导致的。当你消极地面对问题时,你会自卑、多疑、犹豫。你怀疑一切,你又不敢面对一切,久而久之精神就会出问题,很多自杀的人都是这一类人,无法从自己的阴影里走出来。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镇,有一个老太太,名字叫哭婆。为什么叫哭婆?因为,她每天都坐在家门口哭,所以,大家都不喜欢接近她。有一天,来了一个智者,看到哭婆在哭,便问她:“老太太,您为什么哭呀?”哭婆说:“你不知道,我大女婿是卖伞的,小女婿是卖鞋的,所以,一到天晴,我就想到我的大女婿家的伞卖不掉了,一到下雨,我就想到我的小女婿家的鞋卖不掉了。所以,我伤心呀。”那个智者说:“老太太,为什么到了天晴,你不想到你小女婿的生意就好了,到了下雨,你大女婿的生意就好了呢?”听了智者的这番话后,哭婆再也没有哭了,每天大家都可以看到她的笑脸,大家也开始愿意接近她了。

说消极的话,做消极的事,终究会让自己受到伤害,使人总是看到事物坏的一面,甚至会把好的事情变坏。消极的东西就如水果上发烂的部位,当有一处腐烂它会迅速将好的水果感染坏。要阻止感染,就必须将已经腐烂的地方清除掉。而我们要防止消沉颓废,就必须抛弃消极的思想,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比如:如果你从楼上走到楼下,每一步都对自己说自己是个笨蛋,我是个笨蛋,我是大笨蛋。那么,当你走到下面时,你就真的会觉得自己是个笨蛋,就很想撞墙。这就是消极的心态产生的自我暗示的结果。

生活中,许多失败的平庸者,他们不是没有才华,而是他们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是让消极的情绪影响了自己,总是想“我不行了,怎么这么难。”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而成功者则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遇到的困难,总是想“我要!我能行的!”、“一定有办法可以解决”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于是便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努力争取每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成功。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对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对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对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生活中的事情太过复杂,我们不能预知在下一秒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我们却可以学着适应它,应对它。用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习惯去面对他,会有积极的收获。千万不要被消极的情绪所影响,接纳心灵的垃圾。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因此,凡事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正面、积极的思维上来,充分调动我们所有积极的心态,不要让消极的情绪影响自己。消极的情绪就像癌细胞会在我们的思想内扩散,会在人群里传染,如果不把它从自己的体内切除,那么,它最终会毁了我们的事业和前途。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段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一文中说:“我们的心灵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我们拍下了什么录像片在自己的心灵上,全由自己说了算。”“一个人,从早到晚睁着两只眼睛,总是看到阴暗面,总是看到垃圾、脏水、苍蝇、打架、斗殴、懈怠、违法乱纪。久而久之,他心灵的录像带,左一盘右一盘全是这些假恶丑脏的东西,于是他满腹牢骚,他愤懑,他觉得天昏地暗,自己的内心也没有光明。”“反过来,从小多看阳光呢?阳光、鲜花、清泉、团结、友爱、勤奋、进取、忠诚、仁爱、容忍……时间长了,他心灵深处,充满了这些催人奋进的因素,于是他昂扬、奋发,他乐观、豁达,他觉得天晴地朗,自己的内心一片光明。”

马尔比·D·马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成功是运用积极的情绪抵对消极情绪的结果,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而是由他自己的心态所制约。

人们常说,“期望什么得到什么”,期望平庸,就得到平庸;期望伟大,就有可能真的伟大,期望这一次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那么你的期待也会成真。人就像一部汽车,期望就像汽车的速度档,而心中的怀疑、自卑、愤恨、失败感等消极的想法就像汽车发动机里的锈斑和污垢,只有在清除这些污垢后并挂上高速挡时,人生这部汽车才能快速地奔向成功。而一个对自己期望很低并且自卑的人则好像一辆只有低速挡的冒着黑烟的老爷车。美国哈佛大学约翰科特关于美国成功企业家的一项调查中,研究了数百个成功的案例,他发现成功人士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有很高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的行为代表正确的方向。

成功的到来也正如一副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因此,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应当端正自己对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态度,凡是采取积极的思维,积极的语言,积极的行动。哪怕是一瞬积极的微笑,一个积极的手势,或者一次积极的暗示,都会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应该学会让积极情绪彻底地充满自己的整个世界,让消极的情绪彻底远离自己,不让它再影响自己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