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从头到脚谈养生
10823400000005

第5章 分像名人那样养生

第十六章名人养生长寿秘诀

毛泽东:随心所欲与“制衡”之妙

在长期的战争生涯中,毛泽东养成了在夜间办公的习惯,因为人的生物钟决定了夜里凌晨这一段时间是人体免疫力最差的时刻,疾病最容易在这个时候侵害人体,所以熬夜绝对有害。毛泽东不是不想改掉熬夜这个坏习惯,而是长期下来,形成习惯,确实改不过来了。按照毛泽东自己的话说是“按照月亮的规律办事”。

后来,毛泽东深深地意识到作息颠倒的害处。他的大半生总在同失眠作“斗争”,但在“失眠”与“睡眠”的制衡中,他老人家还是能够略占上风的。因为对于睡眠,毛泽东心里有一个“度”,如果连续若干个小时不睡,大脑感到疲劳,心理暗示就会自然起作用:“该还债了。”工作人员都知道:每当主席决定休息,躺在床上盖上毛巾被做入睡的准备时,总会快活地叫一声:“不得了啦,讨债的又来了!”

在饮食上,毛泽东认为吃得素一点对健康有好处。我们一般认为,毛泽东嗜食红烧肉。其实,在他老人家的食谱中,素食和荤素各半的菜肴占很大比例,红烧肉并不多见。他对红烧肉的态度是“心向往之”,但并不是隔三差五地来一碗,只有在打了一次大胜仗,完成一项棘手的工作后,兴奋之余,才以商量的口气向卫士长“讨要”一碗红烧肉。三年困难时期,爱吃肉的毛泽东硬是一度“戒”肉,很长时间没有沾荤腥。

从毛泽东日常食谱来看,辛温结合、荤素搭配、五谷兼备,偏好苦、辣、田园野菜,这种食物之间的“制衡”是颇符合养生原理的。

毛泽东不拘性情的养生个性,年轻时重练身和练心结合,造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和自信超越的心理。正如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那句诗写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毛泽东常年便秘,灌肠实属不得已为之。延安时代,没有条件灌肠,贺子珍和医生们就采用肥皂水通淤开塞,以解除他的便秘之苦。看来,治病在毛主席的非凡生涯中,也好比一场“打仗”。矛盾的双方互相制约、转换,不利条件有时化为有利条件,时刻以不同形式体现出健康因素的对立统一。毛泽东养生的“制衡”之妙,乍看似在一般养生原理之外,实际上是蕴藏在深刻的自然辩证法之中的。

朱德:江山依旧,铁骨铮铮

朱德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戎马一生,献身革命,由于重视养生保健,得享90岁高龄。其健身养生方法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坚持锻炼

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除养成了规律的生活习惯外,还自编了一套健身操,且从未间断锻炼。他爱打球,特别是篮球,在延安时期就常和战士一起“抢”球。他喜欢爬山,住在北京时,周日必上山,畅游万年寺。他还是游泳能手,89岁高龄时仍能下水畅游。

2.勤恳工作

战争年代,朱德同志领导人民军队南征北战;建设时期,他视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作虽然很累,他却乐此不疲,88岁高龄时还能登上舰艇去检阅海军将士。忘我地工作加上有序的生活,造就了他十分健壮的身体。

3.爱好广泛、情趣高雅

他每年在外视察工作的同时,必研究当地的森林、土地、石林、岩洞、古刹、山川,也欣赏名画、木雕,有时还在古刹与僧人谈经论诗。他酷爱书法,字迹苍劲有力。他喜欢下棋,常与彭德怀、陈毅等同志切磋棋艺。

此外,他还十分爱好地方戏曲,如京剧、川剧等,有时还唱上几句。他研究《兰花谱》、《花经》等,并亲自栽培花卉。

从朱德的养生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身心兼修是长寿的必选之路。

邓小平:惊涛骇浪中稳坐“长寿之舟”

一代伟人邓小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伟大功绩的背后必有健康的体魄做支撑,没错,他75岁健步登上黄山,80多岁能在大海中畅游1个多小时。他享年93岁,那么,邓小平是怎样保健的呢?

邓小平讲究饮食营养,主张食补。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曾对他一日三餐做过记录:早餐爱吃鸡蛋、馒头、稀饭、泡菜;午餐、晚餐常是两素、一荤、一汤。他生活很有规律,每天7点钟起床,到点就开饭,早餐7点半,午餐12点,晚餐6点半,而且不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几十年一直如此。

除了请客,邓小平从不主动向厨师点菜,也从不挑食。厨师做什么,他就吃什么,只要营养均衡就行。他完全听从保健医生的意见。

邓小平也有自己的饮食爱好。他是四川人,自然喜欢吃家乡的风味菜肴,如回锅肉、粉蒸肉、扣肉,自家制作的霉豆腐、腌胡萝卜丝等小菜长年不断。

在邓小平家里,还有个规矩:剩菜、剩饭不许倒掉,而要做成烩菜、烩饭,下顿接着吃。

邓小平一生节俭,从不追求奢侈的饮食和中药保养,从不盲目药补;对于食谱的营养搭配,则完全听从保健医生的安排。他的养生之道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张学良:全福老人披露“保命心经”

在张学良91岁大寿的庆祝宴会上,张学良谈笑风生地说:“我的长寿秘诀就是能睡,并且爱好运动。所以我今年虽已91岁,但身体健康状况比去年90大寿时还好。”

睡眠是一种生理需要,是生命所必需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保持充沛精力、增强免疫力的重要保证。中国有句老话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这说明充足、良好的睡眠是有益身体健康的。

睡眠是阴阳相互交替的自然规律。中医学认为,一日之中,要法于阴阳,起居有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日月共阴阳”。日出而作是白天应该清醒工作,日落而息是晚上应该睡觉休息,作息要符合自然规律。

白昼为阳,夜间属阴,经过白天的各种活动,夜幕降临,阳入于阴,阳衰阴盛,人需要休息,进入睡眠状态。黎明时,阴气渐尽,阳气始盛。人的睡眠是由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和人体气血阴阳变化所决定的。人的生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始终处于睡眠和觉醒有规律的交替过程中。因此,生命延续和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阴阳交替。

张学良经常说:“服药千朝,不如夜独宿。”意思是,多吃药不如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睡觉。因为生命的过程离不开睡眠,适量的睡眠有利于健康长寿。

人在睡眠过程中,神经细胞不再接收和回应外部环境进入感觉器官的刺激,稳定了神经系统的各种平衡,可使疲劳的细胞逐步恢复功能。因此,睡眠能够消除疲劳。

宋美龄:百年风云中的自我洁好之术

中医学认为,“毒”侵害人体、阻滞气机、耗气伤津,使脏腑、经络、气血之间关系失调,从而导致人体阴阳偏衰或阴阳失调。

宋美龄并不便秘,但她每天都坚持睡前灌肠。用清水灌肠,这样保持了肠道下部如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等部位的清洁。

除了坚持灌肠外,宋美龄还有一个长寿秘诀:身体稍有不适,立即去看医生。这样,她的疾病就容易在早期得发现,早期治疗。由于未生育过,她患过乳腺癌,动过两次手术,由于是在早期发现治疗的,病情控制得很好,基本痊愈。

她活了106岁,足见其养生之道的成功。直至生命的最后几年,她的头脑仍很清晰,除了听力、视力有所下降之外,基本算是个健康的百岁老人。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她的心态比较好,对宗教的虔诚信仰使她在精神受到打击时挺了过来,使她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能心平气和。

外面一度盛传宋美龄用牛奶洗澡,事实并非如此。她每天在睡前要洗澡,但是,绝不会用牛奶这种高浓度的液体洗,不过是洗浴后涂一点牛奶护肤罢了。

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宋美龄重新开始学画画,而且逐渐成为她最喜欢,也是她最下工夫的晚年业余消遣。说到国画,宋美龄认为:“在全世界的艺术中,中国画是独一无二的,因为画与诗融为一体,两者使中国文化更为丰富。对中国画有素养的人们,都能醉于画中所传达的一种幽美沉静的音韵,与蕴藏着的无比的智慧。中国画的特色,由于深含诗意与灵感,更含有高度的文学性,并具有深刻的和谐性,且又能使人们感受宁静的吸引力。此即中国画之能超国界的性质。”在中国台湾、在美国,她都经常绘画,直至晚年因视力、精力不济才停笔。

乾隆:古稀天子的十六字长寿箴言

中国的乾隆皇帝活了89岁,是最长寿的皇帝。他自诩为“古稀天子”。

乾隆为什么长寿?究其原因,乾隆好运动、喜狩猎、爱听音乐和赏风景,曾数次下江南,游遍名山大川,常泡温泉,并要乐工常创新曲,所谓“月殿云开之曲”,他还注意“节饮食,慎起居”。他说:“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食不可多食。”又说:“老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与历代皇帝不同,乾隆对于女色虽未避若蛇蝎,却很有度。

据记载,这位古稀天子有十六字长寿箴言传世:

吐纳肺腑:黎明即起,做各种深呼吸,以吐尽胸中浊气,纳清新空气。

活动筋骨:进行各种锻炼,年轻时,乾隆常骑马练武,老年时也常进行一些轻度锻炼。

十常四勿:常叩齿,常咽津,常弹耳,常揉鼻,眼常动,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适时进补:虚时可进补,入冬可进补,老年时可进补,但均以清补为宜,而且有度,不过量,不滥补。

武则天:莫论功过,且看一代女皇的长寿之道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活了82岁,她一生功过是非颇多,在此且不论,只就养生这一话题来看一下她的长寿秘诀。

1.习文练武,养性修身

可以说这是她长寿的基本条件。武则天的父亲是军人出身,母亲又善通文墨,因此她从小习文弄武,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其执政期间,武则天也从未停止书法、诗歌、乐曲的创作,又常骑马检阅军队和外出巡行,这一切使她的身心都得到了锻炼。

2.雍容大度,心胸开阔

武则天对于危及她生存的敌人,从不手软,而对于力量较弱尚可感化的敌人却能宽容对待。如李敬业(徐敬业)扬州起兵造反,武氏平叛后也只削其官爵收回李姓罢了。李敬业造反初时的讨武檄文是由初唐四杰骆宾王所写,措辞激烈,欲置武氏死地而后快。武则天见后却叹“宰相安碍失此人”,于是更加广招人才,任人唯贤。胸怀宽大,情志开朗,有利于气机的舒畅,这也是武则天健康长寿的一个原因。

3.坐禅养生,崇尚自然

武则天的母亲是个佛教徒,享年92岁,故此她先天长寿因子较常人为好。加上落发感业寺修佛三年,她学会了佛家气功“结跏趺坐”,这些因素和方法在武则天执政时也常起到一定作用。

4.爱花悦景,平和性情

高宗未病时,她常从驾出游,而旅游有助健康却是众所周知的事。武则天又爱花入迷,收集天下名花异草于上苑皇家花园,时时观赏,并与宫女举办“斗草大赛”等活动,这些又促进其性情的平和,使她的身体更加健康。

老子:道教始祖的养生之道

老子生活在我国春秋时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养生家,其所著《道德经》被道家奉为经典,为先秦道家的重要著作。

老子的养生之道体现在他的著作里。他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百姓皆曰我自然。”“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天莫之爵而恒自然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人必须遵循地的法规才能生存,土地依赖天象气候的变化才能生万物,天象气候则是依其道即规律而运行,而道即所谓自然的东西。这是他悟于宇宙之变化,而用于人体养生的原则。提倡人们要顺乎自然之道、适应自然之法,以不养而去养生。

重视道法修养也是老子所主张的养生之道。他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又云:“去甚、去奢、去泰。”“祸奠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他教导人们要消除贪求妄想之杂念,人身元气则和调顺畅、精神内守而不耗损、阴阳调和、合乎自然,即可益寿延年。

老子还说:“专气致柔,守柔日强。”提示人们常保持柔和之气,即富有生机的真元之气,也就是在精神上安静自然。这样做可以增强内气运行,从而使身体更加健康。

孔子:万世师表,德高寿长

被后人尊崇为“圣人”的孔子是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备受冷遇,历经劫难。但他却长寿,活到73岁。那么,他是怎样在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的呢?

孔子非常注意心理上的健康,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非常清楚地指出了人们应按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也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青少年时,由于机体发育尚不成熟,因此不要早婚,性生活不要太频;壮年时,身体强健达到顶点,力量充沛,脾气也大,要少与人争斗,以免伤及自身;到了老年,体质已经虚弱,则要淡泊名利。

孔子特别欣赏那种清心寡欲的精神状态,如他对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表示赞叹:“贤哉回也!”

孔子认为有三种事最有害于健康:骄傲自大,游荡忘返,饮食荒淫。并提出三种有益于健康之事:调节行动,导人以善,交好朋友。他最反对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精神状态,提倡心胸坦荡、刚毅坚强。

孔子善于用音乐来调节情绪、抒发感情。他本人对音乐有很深的研究,亲自编订了《乐经》。在绝粮于阵地之际,他仍弦歌不绝,饥寒之中,也不忧愁。每当听到别人唱优雅的歌曲时,他必定请人再唱一遍,自己跟着学。通过音乐放松精神,孔子才达到了养生延年的目的。

孔子并非老书生模样,他的身体十分强健。这是基于他对体育的热爱。孔子喜欢钓鱼和射箭,还是一位优秀的骑手。但他最喜欢的运动是登山和游泳。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暮春时节,他常与十几个学生结伴去沂水游泳,必尽兴方罢,然后去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山歌回家去。正因为孔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所以尽管他一生多次陷入困境,却都坚持了下来。

孔子力倡节俭,在饮食方面非常注意卫生。他曾提出“八不食”,即:霉粮馊饭,烂鱼坏肉,不食;颜色不好的,不食;发臭的,不食;夹生饭和烹调不当的,不食;调料不当的,不食;不合时令的,不食;肉切得不方正的,不食;市上买的酒和熟肉,不食。

孔子不但自己依此而行,还通过弟子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大家,从而避免了饮食不当所致的疾病。在那战乱的年代,正是孔子强健的体魄,使他有力量为实现自己的主张而去拼搏,并且最终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位伟人。

孟子:“亚圣”的赤子之心与浩然正气

孟子名轲,字子舆,享年84岁,在当时算是一个寿星了,“吾善养吾浩然之正气”,这句话流传甚广。那么,他是怎样做到长寿的呢?

“人性本善”这一名言出自孟子之口。孟子认为人皆有一片“赤子之心”,“人人皆可以为尧舜”,而顺其本性去做,于国于己皆有利。孟子在《梁惠王上》中描述了行仁义的方法和结果,描绘出一副安定平和、国富民强的景象。他对不同年龄、不同体力的人有明确认识:年龄在40~50岁的人体力渐衰,不适合于过重的体力劳动;年龄超过50岁的人,气血两虚,要注意保暖;年龄七十岁左右的人,应该吃些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君仁德则少战争徭役,民仁和则社会安定,这样就可使百姓得养而寿诞,国君无所忧虑,形神得养,尽享天年。他的“仁义者寿”,正是举国同寿的美好理想。

乐观豁达是孟子的长寿因素之一。虽然孟子怀抱“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之志,而不得诸侯重用,可他仍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他举出三乐:家安康,无祸患疾病;一生不放弃自己的追求,不忘记自己的责任,做事光明正大;虽不能匡扶天下,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他虽然奔波游说诸侯,身心俱疲,但精神上却很放松,尽力而为,不计较成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孟子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孟子在养生上最重要的还是关于“气”的培养。他重视精神意志与人体元气盛衰,承认气是人生命的根本。

关于养气的根本,是以精神意志为主导,只有神态安定、意志坚强、行事光明正大、胸怀坦荡无私的人才能使气保养充盛;反之,就会亏损、虚耗其气。

总之,孟子的养气法颇具导引吐纳的特点。关于对全身的护养,可以说孟子不如孔子全面,而其却比孔子长寿,主要是其注意养气的结果。

庄子:天地飘飘任逍遥

《养生主》是战国时庄子写的一篇专门讨论养生问题的文章,“养生主”的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那么,该篇到底讨论了哪些养生的要领呢?

一曰顺应自然。庄子认为,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却是浩瀚无边的,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而难以自拔。这实质上是在告诉人们,不要过分积极地追求身外之物,它不仅难以如愿以偿,而且会损害身心健康。人们必须顺应自然,正确处理人与外物的关系,不要拼命追求外物。

二曰忘却情感。该篇在强调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劝告人们要忘掉情感。对此,它是以人们“吊唁老聃之死”而展开议论的。老聃死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聚在一起哭丧呢?这是由于他们把生死看得太重,从而情不自禁地对死者哭诉起来。其实,生与死都是很自然的事,生是应时,死是偶然,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人们应当认识到,喜生悲死是违反常理的,只要安于天理和常理,顺应自然的变化,解脱生老病死的苦乐,人们就不会感到哀伤和欢乐了。

三曰不为物累,就是不要因贪图外物而损害自己。这里的“物”所指范围是广泛的,可用名与利来加以概括。一个不为名利所羁绊的人,他就会获得健康而永葆青春。前述顺应自然与忘却情感两个养生要领,实质上也含有不为物累的意思,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苏东坡:随缘自适,放旷达观的长寿法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著名的诗人、书画家。他对养生之术也颇有研究,后人为其编纂的12卷《东坡养生集》详细记载了他的养生经验。

1.乐观、早睡、散步、晚食

一次,一位先生像苏东坡请教长寿秘方时,他选取了古书上的四句话作答,即:“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对此苏东坡还作了具体解释:“已饥而食,蔬菜有过于八珍。”就是说肚子饿了才吃饭,但不可吃得过饱,这样的饮食,即使是蔬菜也胜过山珍海味。

2.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苏东坡有首饮食长寿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东坡主张少吃肉,认为肉能使人发胖,但用少量的肉与蔬菜同炒,吃了会使人不胖不瘦,保持健美的体形。同时,他还认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比吃肉更重要,从而主张在居所周围广植竹木。

3.服姜可延年,麦田求野荠

苏东坡喜欢收集民间的延年益寿药方,并相信若坚持服用,会高寿而童颜。如:取生姜汁贮于器皿中,去掉上面的清黄液,将沉积在下面的白而浓的部分阴干为“姜乳”。用此姜乳同蒸饼或米饭相合,做成梧桐样丸药,每天用白酒或米汤送服10粒。同时,他还推崇吃荠菜,并有其做法:采新鲜荠菜二三斤,洗净,加入淘好的米三升、水三升、生姜一芽头捶碎,同入锅中,浇上麻油一蚬壳(30毫升左右),煮熟后不放盐。

4.浓茶漱口,除烦去腻

苏东坡认为饮茶可“除烦去腻”,对人体大有裨益。故他提倡“每食已,即用浓茶漱口”。他认为:“食后用浓茶漱口,一是烦腻即出,而脾不知;二是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剔。”

第十七章名老中医送给现代人的养生方案

张仲景饮食养生法:四气五味,药食同源

东汉“医圣”张仲景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意思是,我们所吃的食物中,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却对身体有害,吃得对会对身体有益,吃得不对身体就会生病。这是因为,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辛、甘、酸、苦、咸五味之说,我们只有根据病症摄取食物,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寒性或凉性食物,如绿豆、芹菜、柿子、梨、香蕉、冬瓜、丝瓜、西瓜、鸭肉等都有清热、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对阳气旺盛、内火偏重的人非常适宜。

热性或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辣椒、生姜、茴香等,有温中、散寒、补阳、暖胃之功,阳虚畏寒的人食之为宜,热病及阴虚火旺的人就应忌食。

此外,食性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寒凉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饮食宜忌要随四季气温而变化。

以下是张仲景的四季饮食养生法:

1.春季

主食选用甘凉性味的小麦加工成各种面食,再配用一些米粥;副食主要选用辛甘之品,如葱、香菜、韭菜、胡萝卜、花生、圆白菜、鸡肉、猪肉等。因春天气候温和,人体阳气开始升发,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起来,多用辛甘食物,以助阳气,利于代谢。配用甘凉主食,可防阳气太过。

2.夏季

主食用甘寒性味的小米,配用面食、稀粥,常加些绿豆;副食主选甘酸清润之品,如青菜、西红柿、冬瓜、丝瓜之类以及鸡蛋、鸭肉、牛肉等。夏天热,阳气盛,选用性味寒凉、甘酸、清润之品,可清热祛暑,甘酸又可化阴而保护阴气,切忌辛辣之品,免伤阳气。常吃大蒜,防伤脾胃之阳。

3.秋季

主食、副食均用甘润之品,主食以大米、糯米等谷物为主,配以面食、白薯等,稀粥中常放些芝麻、核桃仁。副食除各种蔬菜外,要多吃各种水果,肉类食品用些猪肉、兔肉等。秋季气候干燥,多吃甘润之品可生津润燥。忌辛辣(生葱、辣椒之类)之物,少食苦瓜、黄瓜、香菜等苦寒、甘寒与发散之品。烹调味道以清淡为主。

4.冬季

主食用甘温性味之品,如玉米、高粱米等,搭配些米、面,稀粥中放些芸豆、赤小豆。副食应为具有滋阳或潜阳、理气功效的蔬菜(大白菜、青萝卜、白萝卜、豆芽菜、木耳等),肉类食品选用甘温助阳之品(羊肉、狗肉、鸡肉等),可以温补阳气,又避免化火而阴阳失调。烹制的食物,味道应五味相配,略浓些,禁忌偏食或多食。

此外,食物除了五味,还有淡味、涩味,习惯上把淡味附于甘味,把涩味附于咸味。

辛味能行气、通血脉。胃痛、腹痛、痛经患者,可以吃些辣椒、茴香、桂皮等有行气、散寒、止痛作用的食物;外感风寒的人可以吃些有辛辣味的生姜、葱白等食品;风寒湿痹患者则宜饮用白酒或药酒,以辛散风寒、温通血脉。

甘味有补益强壮的作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羸的人比较适宜。甘还能消除肌肉紧张和解毒,但甜食不能过量摄入,否则易发胖。

酸味具有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增强肝脏的功能,可提高钙、磷的吸收率。久痢、久咳、久喘、多汗、虚汗、尿频、遗精、滑精等患者宜食用。

苦味具有清泄、燥湿的功能,适宜热证、湿证病人食用。比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佐餐,能达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的效果,适宜热病烦渴、中暑、目赤、患疮疡及疖肿的患者。茶叶苦甘而凉,能够清利头目、除烦止渴、消食化痰。

咸味能软坚散结、润下,对结核、便秘患者比较适宜,而具有咸味的食物,多为海产品和某些肉类。如海蜇味咸,可清热、化痰、消积、润肠,对痰热咳嗽、痞积胀满、小儿积滞、大便燥结者最为适宜。海带味咸,有软坚化痰的功效。猪肉味咸,滋阴润燥,适宜热病津伤、燥咳、便秘的人食用。

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选择上应做到不偏食,喜欢的食物不多吃,不喜欢的食物也不少吃,四气五味不能太偏。否则,如果过食生冷,则易导致脾阳损伤,使寒湿内生,发生腹泻、腹痛等;过食肥甘辛辣厚味,易致温热痰浊、气滞血壅,症见痔疮、痈疽;过食酸的东西,会使肝气太旺、脾胃虚弱,症见胃脘胀、两肋隐痛等;过食咸的东西,会使肾气伤、肌肉萎缩、腰膝酸软等。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

唐朝“药王”孙思邈总结了前人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并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养生之术,长期坚持练习,对身体很有好处。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可以明目祛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套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须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地做36下。这套动作能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

4.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内,围绕上下腭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经常做这套动作,可强健肠胃。

5.耳常鼓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重复做10下;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这套动作每天临睡前做,可增强记忆力和听力。

6.面常擦

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套动作可令面色红润,有光泽。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这套动作可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此套运作可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9.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套动作可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0.摄谷道

即提肛,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套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下。

11.膝常扭

双脚并拢,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套动作可以强化膝关节。

12.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的景色。

13.脚常搓

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在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搓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套动作,可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刘完素可保一生平安的“养、治、保、延”

四位一体益寿真诀在人的一生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寿命,因此,养生必须贯穿人生的始终。中国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整体养生法,刘完素就提出了人一生“养、治、保、延”的摄生思想。他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人欲抗御早衰,尽终天年,应从小入手,荀能注重摄养,可收防微杜渐之功。”他根据人生各个时期的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养真保命措施,提出了少年宜养、中年宜治、老年宜保、耄年宜延四位一体的综合益寿法。

1.少年宜养

刘完素认为:“六岁至十六岁,和气如春,日渐滋长。”也就是说少年如春,生机旺盛,成长迅速。但由于“少年血气未成,不胜寒暑,和之伤也,父母爱之,食欲过伤”,意思是少年时期,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加之少不更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再加上父母溺爱,难免发生饮食过量的情况,所以少年时期的疾病特点多是“外感六淫”和“内伤饮食”。为此,刘完素提出“其治之之道,节饮食,适寒暑,宜防微杜渐,用养性之药,以全其真”。

2.中年宜治

成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兴旺阶段,对于20岁至50岁的青壮年,刘完素认为“和气如夏,精神鼎盛”,各方面的发育已经成熟,脏腑组织功能活动也处于较高的水平。但刘完素又提醒道,青壮年往往“内有思想之患,外有爱慕之劳,血气方刚,不畏寒暑……劳伤筋骨,冒犯八邪……以酒为浆,醉以入房”。意思是人至中年,虽然机体壮盛,但如果喜怒无节、劳累过度、不避外邪、肆意饮酒、醉以入房,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功能的紊乱,损精耗气,导致早衰。为此,他提出“其治之道,辨八邪,分劳佚……宜治病之药,当减其毒,以全其真”。即在青壮年时期应注意外避八邪,内调精神,劳逸有度,饮食有节,惜精爱气,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如果不慎患病,用药治病也必须顾及真气,不宜用过于猛烈、有毒副作用的药品,以达到消疾全真、保命益寿的目的。

3.老年宜保

对于年至50~70岁的老年人,由于此时“和气如秋,精耗血衰,血气凝泣”,人体脏腑组织功能下降,机体开始衰退,“形体伤惫……百骸疏漏,风邪易乘,和之伤也,风雨晦明”,“饮食迟进”,“思虑无穷”,以致气血运行受阻,精、气、神都呈现出衰弱现象。为此,刘完素提出“其治之道,顺神养精,调的和脏,行内恤外护,宜保命之药,以全其真”。推究其意,即要在饮食起居方面注意内养精、气、神,以抚恤疲惫衰老的躯体;外护皮、肤、骨,以避免风雨晦明之邪的侵袭。对于疾病的治疗更应慎用攻伐之品,宜用养真保命之药,以求全真益寿。

4.耄年宜延

对于70~100岁的耄耋之人,由于此时“和气如冬,五脏空洞,犹悦如蝉,精神浮荡,筋骨沮弛”,呈现出一派风烛残年、噤若寒蝉的生机闭残的现象,由于脏腑空虚、精神浮散,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下降,导致“触物易伤,衣饮厚薄,和之伤也,大寒震栗,大暑煎燔”。为此,刘完素提出“其治之之道,餐精华,处奥地,变理阴阳,周流和气,宜延年之药,以全其真”。他主张高年之人,饮食要精细而富有营养,居处要幽静而安全,调息精气,酌服益寿之药,协调阴阳,则可使高寿之人尽享天年。

脾胃大师李东垣给现代人的忠告

李东垣是个养脾胃的大家,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他的脾胃养生论中有一套饮食理论一直在影响着后人。

他认为饮食劳倦则伤脾,又云:“饮食自备,肠胃乃伤。”他提倡饮食不能过饱,否则会伤脾胃。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饮食过饱,不仅会使消化系统长期负荷过度,导致内脏器官过早衰老和免疫力下降,而且过剩的热量还会引起体内脂肪沉积,引发“富贵病”和“文明病”。人的进食方式应该像“羊吃草”那样,饿了就吃点,每次吃不多,胃肠总保持不饥、不饿、不饱的状态。我国著名营养学家李瑞芬教授总结的秘诀是:“一日多餐,餐餐不饱,饿了就吃,吃得很少。”只有这样,才能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另外,李东垣特别强调人要多吃五谷杂粮,尤其是豆类,他曾说过:“白粥、粳米、绿豆、小豆之类,皆淡参利小便。”现代医学认为,五谷杂粮里面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帮助肠道蠕动、排除毒素、预防便秘。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吃五谷杂粮要以新鲜者为好,一方面新鲜粗粮营养物质含量较丰富,另一方面新鲜粗粮不易被黄曲霉素污染。久置的粗粮易霉变,不但不能防癌,其中的黄曲霉素还有可能诱发肝癌。

李东垣还告诫人们饮食不要过咸,他说:“忌大咸,助火邪而泻肾水真阴,及大辛味,蒜、五辣、醋、大料物、干姜之类,皆伤元气。”清淡饮食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清淡饮食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应该多样化,主食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经常吃奶类、豆类和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满足人体基本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再提倡清淡少盐,对脂肪和食盐的摄入量加以控制,才能真正促进健康。

最后,李东垣提醒人们不要喝太多的酒,他说:“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现代医学认为,长期嗜酒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胃炎、胆囊炎,甚至导致人的智力下降,总之还是少喝为妙。

干祖望的老年养生秘诀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干祖望强调,老年人要有儿童一样的心理状态,无忧无虑、生机勃勃、好动好奇、思维活跃。老年人应不服老,这是养心、养神的好办法,能使人消除杂念,保持乐观、向上、开朗的性格。他还身体力行,总结出一套独到的老年养生秘诀:

一句真言,要牢牢记住:“任真”毋伪。

的养并重,要深刻认识:养心、养身。养身首先要养心。

三不要想,要真正做到:一不想病,二不想老,三不想为子女谋福利。

四害戒绝,要严格执行:一害为烟,二害为酒,三害为赌,四害为午睡。

五个误区,要坚决走出:一进补与保养是同义词;二每病先考虑“虚”;三迷信医药;四崇拜安逸与休息;五狂欢尽兴。

六种养心,要重于养身:一不卷入无谓的杂事旋涡;二不赶大潮;三不贪便宜;四不与人攀比;五不骄不娇;六不做违心与不应该做的事。

七桩好事,要持之以恒:一打抱不平,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乐在其中;二旅游赶节;三聊天漫谈;四读书、写书、写文章;五品上等香茗;六听有益音乐(包括弹词、京剧);七多走、多跑、多爬楼梯。

八字做法,要终生不懈:童心、蚁食、龟欲、猴行。

第十八章百岁老人长寿秘诀

北京海淀101岁老人马寅初长寿秘诀:

每周有两天不沾饭菜

101岁的马寅初先生,是当代著名的爱国人士、经济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原校长。马寅初教授曾因其《新人口论》和率先提出的计划生育建议,受到过错误批判。尽管马老一生坎坷,但由于他顺应逆境,善于养生,不仅等到了恢复名誉的那一天,而且成为人们尊敬和钦佩的百岁老人。

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双双都是百岁寿星。马老曾经用五句话概括自己的养生要诀:“吃食素淡,心境开阔,坚持锻炼,苟无他故,必活百年。”在马老的养生方法中还有一个妙招,就是在一个星期内,有两天不沾饭菜,仅以水果代餐。这个饮食习惯在我国百岁老人中,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摘自《新民晚报》朱亚夫报道)

马寅初先生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坷,但他都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一切。他的长寿来自于他的心胸开阔以及坚持真理的精神。

广东广州102岁老人邓伦芝长寿秘诀:

每天笑一笑,身心都不老

102岁的邓伦芝老人,家住广州荔湾区宝源路150号。记者来到她家时,她女儿谢瑞秋正忙着给刚午睡起床的老人穿袜子,老人乖乖地坐在床上,任由女儿“摆布”。两人有说有笑,仿佛小孩子般,还不时地“吵”上几句,举手投足、言谈话语之间,弥漫着一片母女之情。

邓伦芝的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侨,母亲从事家务,兄弟姐妹4人,她排行老二,从12岁起就采桑帮补家计。1923年经人介绍与染料工人谢家培结婚,婚后共生育5个子女,2男3女,现与四女儿共同生活。谢瑞秋说,老人的身体一直很好,偶然会有小感冒,很快就没事了。早两年还到市场买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因为老人心眼好,邻居都喜欢和老人交往。所以,老人从来不觉得寂寞。

说到邓伦芝的长寿秘诀,老人的女儿说:“妈妈一生爱笑,笑声是抗衰老的最佳武器。”老人家性格开朗,心胸宽阔,活得简单,心境平和,有什么事从不往心里去,该做什么的时候就专心做什么。(摘自《信息时报》成小珍等报道)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是最方便、最廉价,也最管用的健康长寿特效药。延年秘诀哪里找?每天笑笑愁全消。

江西龙南110岁老人钟宝玉长寿秘诀:

心情好,一切都好

110岁的钟宝玉老人,出生在江西省龙南县渡江镇象塘村。老人16岁嫁入偏远的安基山营林场林洞村,生有两个儿子,老伴于1968年过世,她竟跨过了两个世纪。

钟宝玉老人说,她这辈子从来没有生过大病,也从来没有到医院看过医生。有时候有点感冒、便秘的小毛病,自己上山去采点草药,服几剂就好了。

认识钟宝玉的人都说钟宝玉是一位性情温和、心胸开阔的老人。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她总是不紧不慢、心态平和、和风细雨地去解决;对待邻里总是态度和蔼、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几十年来从未和村民红过脸,闹过矛盾;当别人与她产生不同意见时,她总是迁就别人,不与任何人发生争执;她家承包的山林有时遭到别人偷窃,她知道后只是挥挥手说:“算了,算了。”

问及她长寿的秘诀时,钟宝玉呵呵地笑道:“哪有什么秘诀,心情好,一切都好!”(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徐丽芸等报道)

所谓心情好,就是把一切问题都看开,风雨不动、宠辱不惊。人生在世,豁达快乐地活着,这不仅是一种理智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

天津静海104岁老人田李氏长寿秘诀:

我的字典里没有“着急”这个词

104岁的田李氏,家住天津市静海县子牙镇潘庄子村。

田老太太身子骨真硬朗,心肺正常腰板直,走路利索。一根拐杖横拿手中不用,当备用。“三寸金莲”已成年轻人眼中的“古董”。

原来在生产队里干活儿时,虽为缠足小脚,摘棉、掰玉米、扛麦捆,总是拿妇女中头等工分。90岁以后,虽不干农活儿了,但仍不顾儿孙们的阻拦,找点家务干,或者在街巷里溜达,坐在门口晒晒太阳。

问她长寿秘诀时,田老太太笑着说:“没有别的,就是遇事看得开,永远都不着急。”(摘自《今晚报》陈玉贵报道)

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那些在人生路上行色匆匆的人,总有忙不完的事。他们忽略了健康,最终被健康所抛弃。须知,“欲速则不达”,而心急又怎能吃得了热豆腐呢?

北京石景山103岁老人韩桂英长寿秘诀:

想象自己只有80岁

103岁高龄的韩桂英,家住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街一栋高层住宅楼。

“我今年80了!”2004年的大年初三,面对记者的采访,韩桂英奶奶不断重复这句话。

韩奶奶的小女儿,今年67岁的肖女士说,母亲自打过完100岁寿辰以后,便一直称自己只有80岁。现在她想象中自己的年龄一直“定格”在80岁。

肖女士说,母亲最喜欢看电视,尤其是文艺节目,看到尽兴时,也会随着电视的画面一起手舞足蹈。(摘自《新京报》)

想象蔚蓝的天空,令人心胸开阔;想象广袤的草原,令人心旷神怡;想象奔腾的长江,令人奋发图强;想象傲雪的寒梅,令人信心倍增。总之,脑海中没有悲伤的情境,人生到处春暖花开。

河南郏县106岁老人岳林长寿秘诀:

每天晚上用热水洗脚

106岁高龄的老人岳林,家住河南郏县薛店镇西关庄村。记者怀着仰慕之情对他进行了专访。

走进村中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只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拄着拐杖缓缓走来。老人1897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中,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担任村干部,80多岁时才离职。老人喜爱清静,独自一人居住在老屋里。不管刮风下雨,儿媳们总是按时将做好的可口饭菜送到他手中。全家108口人从未让老人生气,不论遇到什么事,家人总是依着老人的脾气。

谈起长寿的秘诀,老人说自己很讲究卫生,春夏秋冬常洗热水澡。每天晚上用热水洗脚,是雷打不动的习惯。老人很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大便干燥了,就吃上几粒润肠片;大便稀了,就吃几片土霉素。而三黄片、润喉片等更是他常备的药。(摘自《平顶山晚报》孙书贤报道)

春天烫脚,升阳固脱;夏天烫脚,湿邪乃除;秋天烫脚,肺腑养育;冬天烫脚,丹田暖和。天下还有比“睡前一盆汤”更简单、更实惠的长寿方法吗?

福建莆田113岁老人朱宝吓长寿秘诀:

保证七八个小时的睡眠

113岁的朱宝吓老人,是福建莆田最长寿的寿星。在老人生日之际,莆田市老龄委等部门特地送去了花篮祝贺。老人六代同堂,生有7个儿子,至今共有儿孙后辈180多人。

老人的四儿子说,母亲如今还耳聪目明,很少感冒,戴着250度的老花镜还能穿针。

在谈到老人的生活习惯时,他介绍说,母亲的生活起居非常有规律,早睡早起,每天保证有七八个小时的睡眠。这恐怕就是老人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吧!(摘自《人民网》林建兴报道)

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正所谓:菜肴讲究色香味,睡眠力求快熟沉。良好的睡眠能使人容光焕发、延缓衰老。

山东青岛104岁老人李李氏长寿秘诀:

聊天使生活充满阳光

104岁的老人李李氏,家住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其丈夫在30多岁时就去世了,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了她的肩上。为了将两个女儿抚养成人,她一个人起早贪黑地做工挣钱,生活的艰辛练就了她不畏困难、辛勤劳作的性格。

老人非常喜欢聊天。许多生活中的忧愁、烦恼,统统被痛痛快快地“一聊了之”,不再为之牵肠挂肚。她的聊性浓,聊资多,聊劲足,和家人聊,她感受亲情;和邻居唠,她感受温暖;和晚辈叙,她感受童心。聊天使她高兴,使她舒心,使她无忧无虑,使她感到生活中充满了阳光、鲜花和笑脸。(摘自《健康时报》宗成伟报道)

有空聊聊天,大到国家大事,小到柴米油盐,不仅可以交流信息,还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对战胜孤独、消除烦恼、保持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河北石家庄100岁老人张炳驹长寿秘诀:

特别爱好旅游和运动

100岁的张炳驹老人,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

目前,老人身体很健康,家庭成员中有5个儿子,2个女儿;4个孙子,5个孙女;2个外孙,2个外孙女;曾孙辈有3人,四世同堂。

老人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尽管他一生去了好多城市,但仍未满足他的旅游爱好。因为年轻时孩子多挣钱少,到石家庄后没有能力去理想的远方玩,他只好到周围的郊县旅游,大佛寺、嶂石岩、苍岩山、西柏坡等景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老人还特别爱运动,尤其爱骑自行车。他独自骑车在市内闲逛,有时一逛就是半天。(摘自《燕赵都市报》)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当绿草茵茵、山环水绕、参天松柏呈现在一个人面前的时候,所有烦恼和悲痛都会飞到九霄云外。

四川成都111岁老人张振华长寿秘诀:

我只是每天早上比别人多喝一杯蜂蜜水而已

在111岁老人张振华生日的前一天,记者前来探望这位与邓小平同期留学法国、获里昂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的百岁老人。老人面色红润,身着红色唐装,在儿女的簇拥下,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张老留学法国获博士学位后,担任巴黎巴斯德学院研究员。1938年,回国后的张振华在蚕丝改革委员会蚕桑改良厂任实验部主任,之后曾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省立女子职业学校校长。

问及老人的长寿之道,张老饶有兴致地说:“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遇事莫恼,健身常搞。外加每天早上一杯蜂蜜水。”(摘自《成都商报》宋晓松报道)

名医李时珍指出,蜂蜜入药之功有五:生能清热,熟能补中,甘能解毒,柔能润燥,缓可止痛。因此,甜甜的蜂蜜水对延年益寿功效显著。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以及许多老师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欧红梅、周珊、张艳红、赵一、赵红瑾、齐红霞、赵广娜、张宝文、杜莉萍、杨婧、张艳芬、许长荣、王鹏、杨英、李良婷、上官紫微、杨艳丽、姚晓维、刘红强、付志宏、黄克琼、张乃奎、毛定娟、齐艳杰、李伟军、魏清素、何瑞欣、叶光森、徐娜、付欣欣、王艳、黄亚男、的博、陈小婵、黄文平、李伟、史慧莉、余学军、陈润、李文静、李佳、罗语、蔡亚兰、杜慧、朱夏楠、朱辉、欧俊、王光波、彭丽丽、陈赐贵、孟宁、吴迪、肖冬梅、常娟、杨秉慧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编著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编著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因此,在此书面世之际,我们要对为本书作出贡献的所有人表达我们最诚挚的谢意!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书信息

*  *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