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从头到脚谈养生
10823400000004

第4章 分生活中如此养生,你就可以安享天年

第十二章人是自然之物,也需随四时而养

解读《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中讲到“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的生化特点;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活动。主要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身体健康防病的目的。

春季三月,万物复苏,自然界欣欣向荣。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敞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承受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对待事物,也要顺应此时的生长之性,不应该抑制其生发。这正是顺应“春生”的养生法则。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则会伤及肝脏,以致夏天容易发生寒性病变,而出现阳气不足的病症。

夏季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相互交汇,自然界一片繁荣秀丽。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并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这样能够使阳气充分宣泄。这正是顺应夏天的养生法则。如果违背了这种法则,就会损伤心脏,以致秋天易发疟疾,减少了供养秋天的精气,致使冬季也较易生病。

秋季三月,秋高气爽,暑湿消失,自然界丰收平定。此时人们应早睡早起,大体以与鸡活动的时间一致为宜。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以缓解秋凉对人体的伤害;内敛神气而不外泄,可保持平定,有助于肺的清肃。这就是秋季的养生法则。如果违背,则会对肺脏有损伤,以致冬天容易发生完谷不化所致的泄泻,从而减少了供给冬天贮藏的精气。

冬季三月,水冷成冰,地寒而裂,自然界草木凋零,万物伏藏。这时人们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要早睡晚起,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再起床,才能避免寒气侵袭。精神情绪要保持平静,同时还应当躲避寒气,注意保暖,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这就是冬季的养生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伤害肾脏,以致春天会发生痿病和厥病,而且供给春天的生发之精气就减少了。

天之气是晴朗光明的,天所隐藏的德行不曾停止,因而不会下显于地。如果天之德行显露于外,那么就会日月不明,就像人体真阳外浮,会导致阳气失去固守之用而使外邪侵入人体。

如果违背了春季的养生原则,那么人体内的少阳之气就不能生发,从而使肝气抑郁发生病变;如果违背了夏季的养生原则,人体内的太阳之气便不能旺盛,就会发生心气内虚的病症;如果违背了秋季的养生原则,体内的太阴之气便不能收敛,就会发生肺热喘息胸闷的病症;如果违背了冬季的养生原则,体内的少阴之气便不能闭藏,就会发生肾气虚惫的病症。

自然界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因此圣人才会注重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如果悖逆了这些原则,那么就会伤伐其根本,会耗损人体的天之真气。养生之道就在于此,顺应四时的阴阳有序变化,就能延年益寿;悖逆它,就会疾病丛生甚至死亡。正因为如此,圣人才不会等到疾病找上门来才去治疗,而是注重防患于未然。这和未雨绸缪是一个道理。

在春季,让身体与阳气同步“生发”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天气转暖,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发,同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生发,因此,春天养生应注意保护阳气。

在精神上,暴怒和忧郁都会伤身,因此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心境恬静的好心态。

在饮食上,最好多吃些扶助阳气的食物,比如面粉、红枣、花生等辛温类食物,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等可以补充维生素。酸性食物要少吃,油腻、生冷、黏硬食物最好不吃。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如羊肉、蟹之类易过敏的食品。

春季应注意防病,加强锻炼身体,以增强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室内应经常通风,以保持空气流通,熏蒸是不错的室内消毒办法。当然,也可以吃一些预防春天易发疾病的药物。

正确“春捂”让身体春意盎然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捂”怎么“捂”,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这些说法对于养生保健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专家建议,春捂应讲究科学。

把握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

注意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则春捂可结束了。

小心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把握时间:7~14天恰到好处。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的情况。因为你没捂到位。怎样才算到位?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让生命之树和阳气一同疯狂“生长”

夏季气温逐渐升高,并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峰,而且夏季雨量丰沛,大多数植物都在此季“疯狂生长”,人体的阳气在这个时候也较为旺盛,因此夏季养生要注意顺应阳气的生长。

因天气炎热,人往往比较烦躁,要避免天气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要把酷暑高温拒之门外。

在夏天,人容易心火过旺,因此饮食应清淡,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在流汗后,不仅要补充水分,还应补充盐分;夏季易中毒,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并且不要食用变质食物。

夏季天气炎热,要注意劳逸结合,应尽量避免在烈日或持续高温下工作,注意午休,晚睡早起。睡觉时不要贪凉,最好不开电扇,不露天睡眠。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人们可以用多吃防暑食物、保证睡眠等方法来避暑。另外,还要注意预防支气管哮喘、腹泻、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运动要避过高温时间,清晨和黄昏是最好的锻炼时间。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散步、太极拳是夏季的理想运动。在运动后,不要饮用大量的凉开水,也不要用冷水冲澡。

此外,在夏季要抓住治冬病的好时机。许多冬季常发生的疾病或因体质阳虚而发生的病症,可通过在夏天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发病几率。冬病夏治是抓住了夏季阳气最盛、冬季阴盛阳衰的特点。久咳、哮喘、痹症、泄泻等疾病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效果较好,常用的方法有针灸和进补。

夏日养生,养心先行

养心是养生的重点,夏天出汗多,心脏最累,因此在夏天,尤其是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养心。

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人的心神易受扰动,从而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首先要让心静下来。俗话说,“心静自然凉”。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所以,老年人在夏天要多清静。

要清心寡欲。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中医认为,“过喜伤心”,所以老年人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闭目养神可帮助老人排除杂念。

夏天要多静坐。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可见效。每天老年人应在树荫下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去钓鱼,打太极拳。

夏天要心慢。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要慢养心,不能劳累。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休息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

夏天要多乘凉,少出汗。夏天出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心脑缺血的症状。而且,夏天出汗多,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出汗,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但是,该出汗时则要出汗,老年人也不能闭汗,房间里开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

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都是夏季不可缺少的养心佳品。

秋季阳气“收敛”,滋阴润燥是关键

在秋季,阳气开始收减,阴气初升,天气由暖转凉,因此,人在秋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着眼于“收敛”。

到了秋天,春夏的热闹被“落木萧萧”的景象所代替,因此人难免伤感,表现出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这些消极的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有损于健康。因此,要培养积极、乐观的正面情绪。

运动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适合在秋季进行的运动有打羽毛球、爬山、慢跑、散步、打篮球、登山等。有种简便的方法是:晨起闭目,采取坐势,叩齿36次,舌在口中搅拌,口中液满后,分三次咽下,在意念的作用下把津液送到丹田,进行腹式呼吸,用鼻吸气,舌舔上腭,用口呼气。连续做10次。

秋季天气干燥,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梨、菠萝、糯米、蜂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酸性食物具有收敛、补肺的功能,要多吃些。不要吃辛辣食物。这个时候,人体内的阳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也开始收敛,因此不宜添加过多的衣服,但深秋时候天气变冷,应加衣以预防感冒。

人在秋季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皮肤干燥等病症,可服用药物、食用水果来改善。秋季是疟疾、痢疾、肠炎的多发季节,要注意讲究卫生,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也可服用药物来预防。

补水保湿防秋燥

由于在夏季出汗过多,体液损耗较大,身体各组织都会感觉缺水,从而导致秋燥。因此,人们经常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头痛、咽干、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所以,预防秋燥,补水首当其冲。

1.少说话可补气

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所以要忌寒凉之饮。少说话是为了保护肺气,当人每天不停地说话时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补气的方法:西洋参10克、麦冬10克,泡水,代茶饮,每天1次。

2.注意皮肤保湿

秋天对应人体的肺脏,而肺脏主管人体皮肤,所以皮肤的好坏与人体肺脏有关。食物以多吃百合为最佳,这是因为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中益气的功能。秋天多风少雨,气候干燥,皮肤更需要保养,多食百合有滋补、养颜、护肤的作用。但百合因其甘寒质润,凡风寒咳嗽、大便溏泄、脾胃虚弱者忌用。

3.多吃香蕉和梨

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但梨是寒性水果,寒性体质、脾胃虚弱的人应少吃。香蕉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助消化和健脑的作用。但胃酸过多者不宜吃香蕉,胃痛、消化不良、腹泻者也应少吃。

冬季阳气“收藏”,与太阳一起起床

冬季寒风凛冽,万物蛰伏,大自然中阳气潜藏,阴气旺盛,因此冬季养生要从养阴藏阳着手。

动物在这个季节大多数都冬眠了,人在这个季节的各种活动也减少了,因此难免有人会产生孤立甚至绝望等负面情绪。因此,我们要像动物那样,寻求一种安静的精神状态,注意调摄七情,这样才能潜藏阳气,养护阴精。

冬季排汗较少,因此不宜吃太咸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有效补充维生素;热量较高的食物往往是滋阴潜阳的佳品,比如羊肉、龟、鳖等。人们在冬季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好早睡晚起。

人是有惰性的,谁也不愿意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跑步,但是养生贵在坚持,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则会前功尽弃。所以,在冬天也应坚持运动,滑雪、滑冰、冬泳等都是较好的运动项目。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地表气温低于上层气温,则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此时不宜进行户外锻炼。

冬季由于气温较低,所以人易出现脾胃虚寒、腹泻、腹部疼痛等病症,因此要适当做好保暖工作:要添加衣服但不宜过厚,要升高室内温度但不宜过高,否则出门时易感冒。此外,腮腺炎、麻疹、流感等疾病在这个季节易高发,对付它们的好办法就是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当然,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如可用板蓝根来预防流感。

冬季进补,向乾隆皇帝看齐

皇帝日理万机,其劳累程度不知道要比普通百姓多多少倍,但乾隆皇帝却一生身体健康,成为皇帝中的高寿者。研究发现,乾隆皇帝十分注重冬季进补,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他看齐。

乾隆爱喝汤,御厨将各种药材按比例配比后研磨,同牛肚一起放入锅内汲取养分,共煮六个时辰熬制成汤,传说此汤可以延缓衰老、滋阴壮阳。现在多用牛肚、牛骨,放入当归、党参、枸杞等中药炖煮两三个小时。

那么,怎样煮汤呢?一般来讲,煮汤时间比较长。肉或是骨头,包括放的当归、党参这些中药,煮的时间长,不管是药效成分还是营养成分都溶解在汤里,容易吸收,尤其是对脾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冬天气候干燥,汤既有营养还能补水。此外,热乎乎的汤是御寒佳品。

乾隆喝酒很有节制,他总是根据不同季节适量地喝补酒。在众多的补酒中,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一种补酒是松龄太平春酒,每到立冬进补,乾隆就常饮这种酒。

酒有活血御寒的作用,加入药材后,药溶解在酒里起到滋补作用。另外,药酒是药不是酒,如果把中药放进酒里再喝这就是药,是一种中成药制剂,所以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对症喝酒,并且控制酒量。

乾隆的长寿还在于他用药饵补养。清宫药养之品首重人参。人参可以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和益智安神。乾隆进补人参每天不超过3克,从50岁以后不断地吃,方法是人参切成片放在嘴里含着,这样不仅进药均匀,而且还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

冬季补肾,告别手脚冰凉

肾虚的人,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白天手脚冰凉,穿得再厚身上都暖和不起来;晚上睡觉,被子盖得比别人多,被窝却通宵冷冰冰的。整个冬天都缩手缩脚,感冒不断,旧病也易复发和加重。

人体肾阴、肾阳不是一成不变的,冬天过度怕冷的人,说明身体当中阳气不足,也就是肾阳不足。脾虚是造成肾阳不足的首要原因,脾气虚弱之后,消化食物的功能必定降低,我们体内没有足够的食物运化之血来滋养五脏六腑,致使肢体末端血流不畅、血运不足、失其温运,因此会手脚冰凉。

要改善脾、胃功能,首先要补足肾阳。肾阳不足,人体就像没有汽油的汽车一样跑不起来。肾的阴阳是会变化的,不能根据病人的一种症状断言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所以在治疗和调节中很容易出现把肾阳虚当肾阴虚来治疗,或是把肾阴虚当成肾阳虚来治疗的情况,结果适得其反。

脚离心脏最远,足部脂肪薄,保温能力差,脚掌与上呼吸道黏膜有密切关系。肾虚者一旦脚着凉,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感冒、腰腿疼等。晚上睡觉前用热水(不低于45度,最好是60~70度)烫烫脚,能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解除全身疲劳,还能起到御寒的作用。

第十三章延年益寿都是吃出来的

为健康做一份饮食计划

人每天都要吃饭,一个人是否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因此,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健康做一份饮食计划,从而把健康把握在自己手中。

健康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多喝水喝汤,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和酒。

2.不要节食,但也不要暴食,最好吃七八成饱。早餐很重要,如果晚上6点吃饭后,直到第二天中午12点才吃饭,则有18个小时没进餐,并且要工作,身体会严重缺乏热量和营养素。

3.能生吃,不熟吃(西红柿例外);能蒸煮,不煎炒;能煎炒,不炸烤;少放味精、少吃盐。

4.多吃鱼类、肉类、蛋类、坚果、种子、天然植物油、绿叶蔬菜和低糖水果等含卡路里低的食品。

5.少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如油炸食品或腌制食品。

6.严格控制糖和淀粉。最好戒糖,不吃或少吃细粮,少吃血糖指数高的食物如土豆,多吃粗粮(未进行精加工)。吃饭时最好先吃含膳食纤维多、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和肉类。

7.补充多种营养素。增补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含原花青素高的食物,如可可和绿茶。补充矿物质,即钙、镁、铁、锌、硒、铬等。

饮食做到“八不贪”,健康长寿享永年

一些食物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多吃,因为吃多了会损害健康。

1.不可贪精:长期食用精米精面,体内摄入的纤维素少了,就会减弱肠蠕动,增加患便秘的危险。

2.不可贪肉:膳食中如果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3.不可贪杯:长期贪杯饮酒,会使心肌变性,失去正常的弹力,加重心脏的负担。老人贪杯还易导致肝硬化。

4.不可贪咸:摄入的盐分太多,会增加肾脏负担,容易引发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及肾脏衰弱。

5.不可贪甜:过多吃甜食,会造成机体功能紊乱,引起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

6.不可贪硬: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不好的人,如果贪吃坚硬或煮得不烂的食物,时间长了会导致消化不良或得胃病。

7.不可贪快:老年人牙齿脱落不全,一定要让食物得到充分的咀嚼,否则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还要当心鱼刺或骨头卡喉的意外事故的发生。

8.不可贪饱:饮食宜七八分饱,如果长期贪多求饱,不仅会增加胃肠的消化吸收负担,而且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猝死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不要走进饮食养生的误区

误区一:吃素比吃荤好。

纠正:肉类蛋白比植物蛋白好,素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粗纤维多,对身体有益。因此,荤素搭配才能营养均衡。

误区二:不吃早餐减肥。

纠正:不吃早餐会导致午餐时因饥饿而大量进食,而且尚无回音营养不够而精力匮乏。另外,不吃早餐易患胆结石。

误区三:蛋黄含胆固醇多,食之有碍健康。

纠正:吃蛋黄可防止动脉硬化,并能增强记忆力。所以,老年人可适当吃鸡蛋。

误区四:喝鸡汤比吃鸡肉更补身体。

纠正:蛋白质遇热凝固,大部分营养仍留在鸡肉中,鸡汤里所含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

误区五:吃滋补品有益无害。

纠正:滋补品都含有很高的热量,血压偏高的老年人或高血压患者,常吃滋补品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

误区六:吃巧克力对身体不利。

纠正:巧克力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利。巧克力还可有效地阻断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生成,有防癌作用,但老年人不宜多吃。

误区七:吃水果等于吃蔬菜。

纠正:水果含糖量高,热量多;蔬菜含矿物质钙、铁和纤维素多,两者各有长处,谁也代替不了谁。

误区八:吃糖多易患糖尿病。

纠正:糖尿病是胰腺分泌胰岛素不足所致,与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肥胖、妊娠和年龄因素等有关。

误区九:饮酒有害。

纠正:这句话不能说得太绝对。老年人适量饮点白酒(60度的半两至1两)、啤酒(不超过600毫升)和红葡萄酒(2~3两),能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减少冠心病发作。

误区十:豆腐渣不能吃。

纠正:吃豆腐渣(与面粉、玉米面混合做蒸饼或烹调做菜肴吃)可使糖尿病患者减轻空腹饥饿感,减少对糖的吸收,抑制升糖素分泌,还有减肥、通便的作用。

误区十一:鲜猪肉比冻猪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纠正:猪被宰后几小时,其肉进入僵硬期,这时的猪肉不易煮烂,营养成分也难为人体吸收;宰后冷冻一两天的肉,可分解出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肉质嫩,营养最高,味道最鲜。

误区十二:味精会致癌。

纠正: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味精是将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通过细菌发酵转化成谷氨酸,加以提取而成,整个制作过程不可能产生致癌物质。但也不可用量过大,味精每日允许摄取量:每1000克体重为120毫克,即50公斤体重的人,每日允许食用6克。

怎样分辨常见食物的寒热

饮食养生要讲究食物的“性”。“性”是指食物有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从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记载的300多种常用食物分析,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居后。

一般来说,寒、凉性食物属于阴性,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性食物属于阳性,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等功效。

凡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凉性或寒性食物。如适用于发热、口渴、烦躁等征象的西瓜,适用于咳嗽、胸痛、痰多等征象的梨等,都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

温性或热性与凉性或寒性相反,凡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如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流涕、头痛等征象的生姜、葱白、香菜,适用于腹痛、呕吐、喜热饮等征象的干姜、红茶,适用于肢冷、畏寒、风湿性关节痛等征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属于温热性质的食物。

平性食物的性质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适合于一般体质,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平性食物多为一般营养保健之品,如米、面、黄豆、山芋、萝卜、苹果、牛奶等。

十五粥——补脾胃的佳品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许多人不能按时吃饭,因此肠胃经常出问题,找个时间给自己补补脾胃,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十五粥的原料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具有补脾胃、益肺肾、强身体、抗病毒、抗衰老及延年益寿的作用。

原料:茯苓50克,枸杞子20克,党参25克,松子仁20克,葛根50克,玉米2个,山药50克,冬菇6朵,银耳20克,粳米20克。

制作方法:

1.将山药先用水浸透,葛根用水洗净,取出晾干。

2.茯苓、党参用水冲洗后,把党参横切成小段。

3.银耳用水泡开,去蒂后撕成瓣状。

4.玉米洗净,每个横切成五段。

5.冬菇泡发后,去蒂切薄片。

6.枸杞子、松子仁用水冲洗,晾干。

7.粳米浸泡后洗净,备用。

8.将葛根、茯苓、党参三味药放入药袋。

取沙锅一个,加适量水(约15碗),放入药袋、山药、玉米,用大火煮开。水开后,用文火熬一小时,取出药袋(去药渣不用)及玉米。再放入银耳、枸杞子、冬菇、粳米。等水开后,用文火熬一小时(期间多搅动,防止粘锅)。煮至粥浓稠,放入玉米粒、松子仁,再煮沸5~10分钟,加调料,美味的十五粥就做成了。

粥油功效赛参汤

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叫做“米油”,俗称粥油。它的滋补作用可与参汤媲美。

通常所说的粥油是由小米或大米熬粥后所得的。中医认为,小米和大米都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二者用来熬粥后,很大一部分营养进入汤中,其中尤以粥油中最为丰富,是米汤的精华,其滋补作用丝毫不亚于人参、熟地等名贵的中药材。

中医有“年过半百而阴气自半”的说法,意思是说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肾精不足的问题,如果常食粥油,可以起到补益肾精、益寿延年的效果;产妇、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经常会感到元气不足,食粥油能补益元气、增强体力,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食粥油的时候最好空腹,再加入少量食盐,可起到引“药”入肾经的作用,以增强粥油补肾益精的功效。这种吃法还对患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婴幼儿在开始添加辅食时,粥油也是不错的选择。

要想获得优质的粥油,煮粥所用的锅必须刷干净,不能有油污。煮的时候最好用小火慢熬,而且不能添加任何作料。

熬粥一定要选用新鲜大米,新鲜大米的米油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服用,而贮存过久的陈旧大米的米油则可能导致溃疡。

我们到底该怎样喝水

水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是许多人却不知道该怎样喝水,殊不知,不健康的喝水方式是引发疾病的原因。那么,到底该怎样喝水呢?

1.少量多饮

喝水过多、过少都不利于健康。一下子饮水过多,即使没有水中毒,大量的水积聚在胃肠中,也会使人胸腹部感到胀满。饮水过多,还会冲淡胃液,导致胃肠的吸收能力减弱。

2.未用先饮

如果感到口渴,实际上你的体内已出现脱水状况,因此不要等到身体告诉你它“缺水”了才喝。

3.不要喝得太快、太急

喝水太快、太急,无形中会把很多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部胀气。肠胃虚弱的人,喝水更要慢。剧烈运动后的喝水方法是:先用水漱漱口,润湿口腔和咽喉,然后喝少量水,停一会儿,再喝一些,让机体慢慢吸收。

4.水温30℃以下最好

30℃以下的温开水比较符合胃肠道的生理机能,不会过分刺激胃肠道,造成血管收缩或刺激蠕动。

5.凉开水、淡茶水为最佳饮水

开水在自然凉到20℃~25℃时,溶于其中的氯气等减少了一半,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并不减少,易被机体吸收。常饮凉开水的人,肌肉中乳酸积存减少,不易感到疲劳。大量出汗后,宜补充含盐的水,一般以每500毫升水放1克盐为宜。

健康饮水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水不能喝:

1.生水。生水中含有各种各样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毒和人畜共患的寄生虫。

2.老化水。即死水,也就是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

3.千滚水。即在炉上沸腾了一夜或很长时间的水及饮水机中反复煮沸的水。

4.蒸锅水。即蒸馒头等蒸锅水,特别是经过多次反复使用的蒸锅水,亚硝酸盐浓度很高。

5.不开的水。比如自来水。

6.重新煮开的水。这种水烧了又烧,水分再次蒸发,亚硝酸盐浓度会升高,常喝这种水,亚硝酸盐会在体内积聚,引起中毒。

第十四章运动是块宝,堪比灵芝草

与希拉克一起步行上班

提到运动健身,上班族常常以没有时间为由,别忘了,你完全可以把家和单位这段路程当做你的运动场。在这一点上,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可是一直坚持的。他虽然看起来身材高大,身体强健,简直可以说是一位橄榄球队的主将,但事实上,他并不喜欢体育运动,也不会像其他国家首脑一样到森林或海边散步,他除了工作,就是抓紧时间睡觉。但他唯一做的运动就是步行上班,他每天早上8点30分离开爱丽舍宫官邸,步行去办公室。

如果你的这个“运动场”太长,你可以选择提前两站下车,步行上班或者回家。这样的运动,时间不长、难度不大、强度不高,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步行是一种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的最基本的锻炼方法。

美国怀特博士主张“每天步行至少1小时”。日本医学博士大矢提出:“作为人每天所必需的最低运动量,步行1万步最合适。”每天步行1万步对于一般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健康必须达到6000步以上。如果每分钟步行100步,1小时就是6000步。每天坚持30~60分钟的步行,可降低30%~40%患慢性疾病的几率。

步行可以大步走、小步走、扭着走、高抬腿走、盘腿走、外抬腿走、后抬小腿走、踢腿走、交叉走、侧身交叉走、内八字走、外八字走、跳着走、退着走,等等。形式多样,长期坚持,一定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健康的质量。更何况,步行上班的时候,想想法国前总统此时也和你一样正在路上,你还能找到没时间运动的借口吗?

哪些运动让女孩子青春靓丽

慢跑/散步: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都有很大的好处,每天坚持锻炼(30分钟以上),有利于减肥,最好的方式是跑、走结合。

自行车:这项运动比较容易坚持,它可以锻炼你的腿部关节和大腿肌肉,并且,对于脚关节和踝关节的锻炼也很有效果。同时,还可促进血液循环。

滑冰:有助于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在身体方面,它可以使你的腿部肌肉更加结实而有弹性。同时,滑冰属于大运动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肺活量。

排球:会使你的个子越长越高,所以最好尽早加入这项运动。此运动对臂部肌肉和腹部肌肉的锻炼效果尤为明显,同时,还能提高人的灵敏度。

高尔夫:这项运动是和散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一个18个洞的球场里,你走路的距离会达到6~8公里;挥杆的动作有助于你身体的伸展。此外,美丽的球场更会使你心情舒畅。

骑马:可以锻炼你的敏捷性与协调性,并且可以使你的全身肌肉都得到锻炼,尤其是腿部肌肉。但因此项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最好不要参加。

每天一分钟,背部保健好轻松

对于上班族而言,坐在桌前一整天不动可谓家常便饭,天长日久脊椎变形,压迫下背部肌肉,背痛在所难免。下面介绍的4招,每天只需坚持1分钟,就能轻松缓解背痛。

1.冰山式

(1)上身挺直,盘腿坐下。

(2)吸气3秒钟,同时向左右伸直双臂,掌心向上,从侧边上抬,直达头顶。

(3)呼气3秒钟,上半身向右旋转90度后屏住呼吸6秒钟。然后吸气3秒钟,上身转回原位。

(4)呼气2秒钟,掌心向下,手臂从头顶放至身体两侧。

注意:本动作不适合有严重心脏问题的人。

2.手部抬升式

(1)双脚合并站立,或分开半的宽,双手于身体前方交叉,放松全身。

(2)吸气3秒钟,向上抬臂过头,保持双手交叉。头稍微后仰,向上看手,停6秒(不要求一定要屏气)。

(3)展开双臂与肩同高,停6秒。

(4)吸气3秒钟,恢复双手交叉过头的姿势,停3秒。

(5)呼气3秒钟,放下手臂还原至起始位置,重复5次。

3.野兔式

(1)小腿与大腿成90度跪坐,上身挺直,在吸气的同时向上高抬双臂,然后向前弯腰,提臀,手臂、头与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直至手能平放在地面上,前额触地。

(2)几秒钟后前额微抬,并保持几秒钟。

(3)然后再慢慢吸气,挺直上身,还原至起始位置。

4.猫伸展式

(1)小腿与大腿成90度跪下后,上身前弓与地面平行,双手垂直放在地面上,然后一只手抬起伸直,与肩同高。

(2)吸气,尽量向上抬头,挺直脊椎。

(3)尽量完全扩张腹部,最大限度地往肺里吸入足量的空气,屏住呼吸6秒钟。

(4)呼气,低头(不要太低),向上弓起身体,伸展脊椎,保持6秒钟。

人老腿不老的锻炼方法

俗话说,人老腿先衰,那么怎样锻炼才能使“人老腿不老”呢?

1.干洗腿:可使关节灵活,腿肌与步行能力增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及肌肉萎缩等。方法是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稍用力从大腿根部向下按摩,一直到脚踝,然后再从踝部按摩至大腿根部。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条腿。

2.揉腿肚:能疏通血脉,增强腿部力量。方法是用两手掌夹住腿肚,旋转揉动。

3.扭膝:能疏通血脉,治下肢无力、膝关节疼痛。方法是两足平行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然后逆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

4.扳足:端坐,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用双手扳脚趾。

5.搓脚:双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搓脚心,各20次。此法具有降火、舒肝明目的功效,可以防治高血压、晕眩、耳鸣、失眠等症。

6.暖足:脚上穴位很多,泡脚能起到疏通经络、消除疲劳的作用,最好每天睡前用热水泡脚,并且冬天要注意足部保暖,不要让其受寒凉。

各国总统的运动总结报告

许多总统不仅在管理国家方面是能手,而且在管理自己的身体方面也堪称专家。总统也爱运动,比如美国前总统里根擅长游泳,在上大学时担任游泳教练和救生员,曾救起77个落水者。德国前总统卡尔·卡斯滕斯,为了强健身体,激发全体国民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历时两年,行程1129公里。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获法国冬季滑雪锦标赛铜牌,而且他也经常活跃在绿茵场上。芬兰前总统吉科宁曾获全国比赛三项冠军。

如果要让这些总统共同提交一份运动报告,那恐怕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告诉你要遵循以下几点来做运动,否则不仅不能强健身体,而且还可能使机体受伤。

1.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绝不在于过度运动,因此,掌握好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很重要。目前,一般是根据运动后即测脉搏来判断的,它的计算公式是:

170-年龄=合适的运动心率

例如,一个40岁的人,运动后他的脉搏如果是130次左右,表明运动量合适,若明显超过130次,说明运动量过大,反之则运动量不足。

2.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锻炼身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注意坚持,不能间断。名医华佗那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方面指出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适当的运动,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3.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运动养生也是这样,紧张有力的运动,要与放松、调息等休息运动相交替;长时间运动,一定要注意适当休息,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导致精神疲惫,甚至影响养生健身。

4.协调统一,形神兼练

在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活动中,非常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所谓的意守、调息、动形的协调统一。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杂念;调息是指呼吸的调节,要均匀、有节奏;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运动养生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协调的锻炼,则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性,促进健康、祛病延年。

5.顺应时日,莫误良机

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应阳气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古代养生家把一日比做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暮为秋,夜半为冬。因此,一天中的运动应遵循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规律。在锻炼、活动时注意顺应阳气的运动变化,才能事半功倍。

第十五章养好情志,

做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圣人”

情志致病,七情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

如同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时晴时雨一样,一个人有时欢喜,有时忧愁,有时悲伤,有时惊恐,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但是七情太过或者持续时间过长、过久则往往致病伤人。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兴奋等积极的情绪有益于身体健康,而愤怒、紧张等消极情绪则会让疾病乘虚而入。这是七情和脏腑紧密相连的最好证明。因此,要想脏腑安康,就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情志和脏腑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喜伤心,是说虽然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消除机体疲劳。但如果欢喜太过,则会损伤心气,从而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症状。

《儒林外史》中,范进因中举而精神失常就是“大喜伤心”的一个例子。现在的许多老年人,特别是心脏不好的老年人,遇到高兴的事容易猝死,就是因为过于高兴而导致心气耗散。高兴是好事,但千万不要过于兴奋。

怒伤肝,是因为怒则气上,会伤到肝,从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晕目眩等症状。发怒也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肝主怒,加上肝经本来就有热,所以平时易发火的人容易得肝病。有的人生气以后有头痛、头晕的感觉,这时吃点平肝的药则会使上述症状消失。

思伤脾胃,是指过度思虑会使脾胃出现问题。中医认为,忧思伤脾,思则气结。经常用脑的人,气血长期往大脑上走,而不往胃里走,就会影响消化。时间长了,脾胃就容易出问题。这也是开长途汽车的司机一般都有胃病的原因。

忧悲伤肺,是说人在强烈悲哀时,会伤及肺,从而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等症。举个例子,患有肺病的人,有时会莫名其妙地想哭,这就说明了忧悲和肺有密切的关系。

惊恐伤肾,是指人在惊恐的时候会出现耳鸣、耳聋、眩晕、阳痿等症状,甚至死亡。

肾控制二便,如果人过度恐惧,肾的固摄功能就会减弱,大小便就会失禁。俗话说“吓得屁滚尿流”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情志和身体是直接相关的。当身体出现问题时情志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而情志所致的疾病也可用调养身体的办法来治疗。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把情志调到最佳状态,那么疾病自然也就不敢“进犯”了。

为什么说百病生于“气”

我们劝人的时候经常说:“快别生气了,回头再气出病来。”虽然经常这么说,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生气会气出病来。

《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人发怒的时候,气是往上走的,“怒发冲冠”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怒气上冲,脑血管就会破裂,中医有个应对的方法叫“十宣放血”,就是用针把十个手指尖挑破放血,这样能减轻头部的压力。此外,怒气上冲而胃气不降,就会出现呕血现象。如果气全跑到上边,那么下边的气就虚了,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大便不成形、吃什么拉什么。

喜则气缓。人如果过度欢喜,就会出现心神涣散的症状,气就会散掉,老年人逢年过节时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老年人一般很难见到儿女,节假日时突然见到了就容易“喜则气缓”,气往外散,再加上过节吃点好东西脾胃之气不足,心脏病就很容易发作。

悲则气消。中医认为,一哭就神魂散乱,气就会短,哭的时候,越哭气越短。

恐则气下。生活中,我们常说有人吓得尿裤子了,就是“恐则气下”的一种典型表现。人受到惊吓或过于恐惧时,气就会往下走,人体一下子固摄不住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

惊则气乱。人突然受到惊吓时心会无所依,神无所附,虑无所定,惊慌失措,气机紊乱。在中医看来,人容易受惊吓是胃病的一个表象。现在所说的很多精神症状都表现在胃、肾两经上,比如很多精神病人喜欢跑到高处大声喊叫,很多人喜欢去K歌,也都是因为他们的脾胃受到了极大的损伤。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的话,人体之气就会凝滞不通,影响消化,久而久之,脾胃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说,情志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我们应该学会适当克制自己的情绪。其实,情绪上的问题很多时候和身体是有关系的,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了问题可能就会导致人的情绪过激。克制情绪最终还是要回到保养身体的根本问题上来。

齐白石养生经:远离酒、色、财、气

人活一世,是什么使我们生病、衰老,乃至死亡?如果把刚生下来的人看做亚当和夏娃,那么谁是引诱他们偷吃禁果的蛇,让他们一步步走向衰老和死亡的呢?从养生的角度来看,人衰老和死亡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生面对的“四惑”:酒、色、财、气。大家看这“四惑”,一个比一个厉害,酒虽伤身、乱性,但也有定力好的,根本不喝酒,这一条伤不到人家;色,比酒就难了一点,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色欲很大的人也是少数,而且有些人完全可以戒除;财,就更难一点,人为财死,多少人为了财弄得家破人亡,但也有人可以看透,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取自己应得的钱,并不苛求;最厉害的是气,你可以不饮酒、不好色、不贪财,但是你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生气,“百病源于气”,生气就是为疾病打开了一个缺口。

下面我们分别讲一下这“四惑”:

1.酒壮怂人胆

这句话听起来非常不雅,但道理却是对的。古人认为酒的气比较彪悍,酒到了胃里气往上走,肝胆就横起来了,胆子特别大,往往会做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说一些平时不敢说的话。但是,这种人事后往往会后悔。齐白石先生老年时几乎每天都收到请帖,但齐老酒宴上总是婉拒,从来不喝酒。

2.万恶淫为首

中医有种说法“房事可生人,亦可杀人”,就是说和谐健康的性生活对身体健康是有利的,但是发展到淫的程度,就只有害没有利了。因此,古人还对房事做了规定,认为“欲不可早”,还有“年过二十,不宜连连”,就是说二十多岁的时候,虽然身体很壮,欲望较强,但也不能没完没了;“年过三十,不宜天天”,就是说三十多岁的时候,不能天天进行,要有节制;“年过四十,要像数钱”,古人用五个手指数钱,意思是一个月不能超过五次;“年过五十,进山拜庙”,也就是说只能初一、十五两次;“年过六十,要像过年”,就是说一年一次。

3.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诚然,在社会上生存,没有一天是可以离开钱的,为了钱铤而走险、抛妻弃子的人和事自古有之。齐白石先生的作品可谓无价之宝,但是齐老仍能做到镇静若常,不喜形于色。

4.百病生于气

没有任何一个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人是可以长寿的,气可以滋生百病。因此,对于养生来说,保持心胸豁达非常重要。齐白石先生从不因个人得失而生气发怒。

总此“四惑”,有人或许都有,有人或许只有其中的一项、两项,但无论多少,它都会对你的健康造成潜移默化的伤害。只有将此“四惑”完全戒除,人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体会无病无灾的快乐。

做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圣人”

中医认为,养生必先养心。《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其实就是要大家淡泊名利、不求闻达、追求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和谐。

但是要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却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人的情感活动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大,甚至超过了生理因素。在第26届金鸡百花奖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倪萍向“终身成就奖”得主张瑞芳表示祝贺,并问她健康长寿的秘诀(当时老人家已经90岁,但仍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张瑞芳老人迟疑了一下,说了四个字:“没心没肺。”接着又说了一句:“我不记仇。”“没心没肺”和“不记仇”就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啊。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的人,是万万不能参透这八个字的深刻含义的。

良好的情绪是有助于健康的一种力量。现代医学实验证实,不良心理因素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如果长期受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患各种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甚至会导致癌变。

保持良好的情绪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树立正确的养生保健观念。古人说:“养生莫若养性,养性莫若养德。”所谓养德就是注重道德修养。道德高尚的人,心胸开阔、开朗乐观、生命之树常青。

第二,培养宽宏大度、胸怀坦荡的品格。不要愤世嫉俗,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惯,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些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都非常有害。

第三,广交朋友,乐于互相交谈。当你遇到困难、遭受挫折,甚至遭遇不幸时,首先要冷静下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向亲朋、同事倾诉苦衷,从他们的劝告和开导中得到力量和帮助,这样,苦闷的情绪会慢慢消失,心情会好起来。

第四,培养广泛的兴趣。琴棋书画、养育鱼鸟、种植花木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或者在情绪不佳或紧张的工作之后,观看一场相声或哑剧,欣赏一下优美动听的音乐,这都有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消除心里的苦闷。尤其是老年人,更应用丰富多彩的爱好调剂、点缀晚年生活。

李度远的养生四字箴言

养生家李度远,相传生于清代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卒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享年256岁。李氏深知养身、养心之道。在漫长的一生中,他遵循养身、养心四字箴言——慈、俭、和、静,对世人很有教益。

“慈”就是心存仁慈。李氏说:“盖人心能慈,即不害物、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以慈善仁德为本,是历代养生家所倡导的。李氏把“慈”字摆在四字之首,把仁德作为立身之本。他常说:“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延年也。”就是说,只要心存仁慈,不看重名利,不钻营,保持天真的情趣,就能延年益寿。

关于“俭”,李氏倡导这样的生活方式: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就是说,饮食简单就可以减轻脾胃的负担,欲望简单就可以精神清明,少说话则可以养住气息,人际关系简单可以洁身自好,少沾酒色、清心寡欲,少思虑可以免除烦恼,凡事省一分,就会受益一分。李氏认为:山野之人之所以比城市的人长寿,就是因为山野之人的作息比较有规律,没有太多的名利之心,没有什么机械的扰乱,本性天真,如葛天之民,所以可以长寿。而城市人的生活却几乎相反,内心没有片刻的宁静,精神没有片刻的安宁,又怎么能长寿呢?李氏把不同的生活方式导致的不同结果讲得非常明白。

至于“和”,君臣和则国家兴旺,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互相维护,因此,和气致祥,对身体也是很有好处的。

“静”,指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元气是生命之源,“静”可以很好地培养元气,适当活动,能使元气很好地循环,有利于养生。李氏为了修身养性,就每天坚持静坐练功,还抽出一定时间操练拳术,既培养了元气,又让元气得以很好的循环。

细读这长寿四字箴言,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佛家的淡定与从容,其实生活的本质就应该这样,以仁德为本,简单生活、清心寡欲、和谐共存、宁静致远,做到这些,长寿就成为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面对花花世界的诱惑和生存竞争的压力,又有几个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