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泰戈尔 莫泊桑(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10795200000011

第11章 战争漩涡

莫泊桑也和所有适龄青年一样,有过一段军旅生活。1870年年满20岁的莫泊桑应征入伍。他先是在巴黎东面的万森要塞受训,接着被派往驻扎在鲁昂的勒阿弗尔军区第二师。在那里他成了后勤处的一名文书。

莫泊桑从军时期,正值普法战争爆发。普法战争是1870年至1871年普鲁士和法国之间展开的战争。自1866年以来,为了夺取欧洲霸权,普法关系不断恶化。六、七十年代之交,法国人民反对第二帝国统治的情绪空前高涨。为了安内,拿破仑三世在俾斯麦的挑动下,迫不及待地向普鲁士宣战。由于国内的空虚和战争的仓促,法军在战争中连连受挫。士气高昂的普鲁士军队很快将法军主力一分为二,将巴赞将军和他的部下围困在麦茨,将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率领的一部分军队围困在色当。不仅如此,普鲁士军队还长驱直入,直捣法国腹地。全线崩溃的法军在连连败退的情况下,不得不宣布投降。不到一年这场争霸欧洲的战争便告结束。莫泊桑亲身投入了这场战争,并深切地感受了法国溃败的全过程。

面对势不可挡的普鲁士军队,莫泊桑深深感到了法军战争之初“气壮如牛”的可笑。他看到法军官兵的种种滑稽戏:一会儿是信心百倍的进攻宣传,一会儿又是节节败退的撤退沮丧;一会儿是确凿的军事情报,一会儿又是毫无根据的讹传;一会儿是大军胜利的捷报,一会儿又是溃不成军的惨象和狼狈。莫泊桑再也不敢相信上面的宣传了。为了摆脱这场可怕的战争,莫泊桑借送信之机逃离了自己的军队,加入了散兵游勇的行列。每到一处他都不得不目睹法国军队的惨痛。他看到装备精良的普鲁士军队的炮弹在法军队伍中开花;法军的抵抗毫无生气;大批的士兵惨死在普军的刀枪下;老百姓在哀怨和流血中忍受。可他毕竟是一个法国人,面对普鲁士的铁蹄和蹂躏,他不甘心做逃兵和降兵,他还幻想法国政府会使战争出现转机。于是,他千里迢迢从勒阿弗尔长途跋涉赶往巴黎,来到万森要塞,渴望在保卫祖国心脏的战斗中尽一个子民的神圣职责,哪怕喋血沙场。父亲看到他回到巴黎,很为他担心,劝他找个安全的地方避一避。他坚定地说:“如果只考虑个人的生命,我最好去要求一个把守下水道出口的职位。”可惜的是法国政府没有给莫泊桑及全体法国人民一个圆梦的机会,不久,法国元帅便率众向普鲁士投降了,莫泊桑关于政府军在巴黎决一死战的胜利幻想彻底破灭了。最终普法战争以法国的丧权辱国而告结束。在这场战争中,法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仅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割让给普鲁士,而且,还答应给普鲁士缴付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并解散正规军。

莫泊桑就这样匆匆经历了普法战争的漩涡,还没来得及与敌人正面交锋,战争就结束了。但这并不妨碍他清醒地认识和反映这场战争。他曾十分愤慨地指责法国当权者及其走卒:“战争,我们看见过战争。我们看见人重又变得粗野、疯狂,为了取乐,为了逞凶,为了自我炫耀而杀人。于是权利不复存在,法律死亡,正义的概念消失净尽。我们看见枪杀路上抓到的无辜者,这些人之所以可疑,只因他们害怕。我们看见了为试试新手枪而枪杀拴在主人门前的狗。我们看见了为了取乐而扫射卧在田野里的母牛。而这样做是毫无缘由的,仅仅是为了开枪而开枪。”

他也毫不留情地谴责侵略者:“进入一个国家,屠杀保卫自己家园的人,烧毁没有面包的可怜人的住房,砸毁或盗走家具,喝光地窖中找到的酒,奸淫街道上找到的妇女,把数百万法郎焚为灰烬,只在身后留下苦难和瘟疫。”

普法战争,只是历史短短的一瞬,可它却给莫泊桑的生活和创作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痛恨战争,痛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用自己的笔表达了对战争的理解与评估。法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英雄行为和爱国热忱他永志不忘。《米龙老爹》、《羊脂球》等,都是普法战争给莫泊桑的“战争恩惠”。它成了小说家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

《米龙老爹》是莫泊桑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创作的优秀爱国主义作品。在这里莫泊桑成功地塑造了米龙老爹这一光彩照人的爱国者形象。

原来米龙老爹是诚实、正直、勤劳而又随和的农民。普法战争爆发后,普鲁士军队占领了他的田庄。他们每天在老爹家大吃大喝,随意驱使田庄的人们和老爹。为了教训他们,向他们讨回公道,老爹表面上殷勤合作,暗地里寻找惩罚他们的机会。他发现每天晚上田庄附近都有执勤的哨兵和通讯兵,便决定夜里下手。第一天,他收拾了一个坐在仓库后面壕沟边抽烟的普鲁士骑兵,并剥下了他的全身装备。这以后,他每天都“出去”,每次都凯旋而归。最后一次,老爹负伤,事情败露。当敌人得知一个月来的暗杀事件都是米龙老爹干的时,惊讶得目瞪口呆。他们决定处死老爹。这一天,老爹被带到一堵大墙的前面,敌人的长官要在枪杀他之前,揭开他杀人的秘密:“你再也没有旁的话要说了吗?”

老爹高傲地说:“没有,再也没有。账目是公正的。我一共杀了16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8个算是替我的爹讨还了账,8个算是替我儿子讨还的,我们是收付两讫了。我本不要找你们惹事。我!我不认识你们!我也不知道你们是从哪儿来的。现在你们已经在我家里,并且要这样、要那样,像在你们自己家里一般。我如今在旁的那些人身上复了仇,我一点也不后悔。”

最后,米龙老爹慷慨就义。法国人民正是按照“血债一定要用血来还”的公正逻辑,立志复仇。在这一场众寡悬殊、强弱分明的决斗中,莫泊桑细致地描写了法国人民的代表米龙老爹智勇双全、临危不惧的凛然正气,歌颂了普通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

有位历史学家正确地指出,在这次普法战争中,在备受侵略之害的法国一方,“发起抵抗的不是司令部而是人民”。米龙老爹就是卓越的代表。他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在法国除了有米龙老爹这样铁骨铮铮的男儿外,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女儿——乐石儿。她虽身为妓女,但面对普鲁士军官“蜚蜚小姐”侮辱自己祖国时,她狂怒地操起一把削水果的刀子,猛地刺向这位傲慢无理的侵略者,给他以应有的惩罚。大无畏的乐石儿向普鲁士侵略者证明法国人民不可辱。莫泊桑满怀激情地盛赞了乐石儿那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斗争精神。他看到国难当头时,法国人民没有屈服,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争精神,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表现了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两个朋友》中的莫里索先生和索瓦什先生是最普通不过的法国人,他们曾经拥有惬意的生活,每到星期天,都要到玛朗特岛钓鱼。自从普鲁士人侵入以后,他们再也没有钓鱼的心境和兴致了,唯有愤怒、怨恨和无可奈何。这一天,两人聚在一起借酒浇愁。不一会儿,便都有了几分醉意。酒壮人胆,迷蒙中二人有了去钓鱼的想法。

偏巧,索瓦什先生认识驻守在哥隆布村的法国兵前哨团长,得到了一张通行证。于是他们进入了被放弃的哥隆布村,村子里到处是荒凉和死寂,村对面驻扎着敌人。面对荒废的村庄和恐怖的环境,两个朋友赶忙钻进了芦苇丛。这时,他们的酒也醒了,这才意识到了危险,可不知危险即将来到。望着身边的湖水和水下的游鱼,他们怎么也耐不住钓欲,于是,架上渔竿钓了起来。一条条鱼钓上来了,一阵甜美的欢乐透过了他们的心田。这种久被剥夺的欢乐,使他们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突然间响起了炮声,敌人用炮弹摧毁法国的村庄和建筑。两个朋友十分愤慨,谴责着法西斯的暴行。就在他们愤慨至极时,猛地听到了脚步声,回头一看,四个敌人正端着枪走近他们。

“你们一定知道回去的口令,告诉我们就放了你们,否则,就别怪我们不客气,听到了没有?”

两个朋友脸色苍白地站在普鲁士军官面前,他们谁也没开口,只是一声不响地站在那儿,望着祖国的山山水水。

敌军官发出了命令,12名大兵托起了他们的枪。莫里索先生望着盛满活鱼的网袋,泪水盈眶,他结结巴巴地和自己的朋友索瓦什先生道别。

枪声过后,两位朋友依偎在血泊之中。他们从容而光彩地走了。

莫泊桑不会忘记,在这场战争中,法国人民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人民感激他,是他创作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是他深刻地反映了普法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是他控诉了普鲁士的侵略罪行;是他真实地表现了战争中法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

莫泊桑既是战争中的普通一兵,又是记录战争的行家里手。他让我们目睹了普法战争中发生的一切,不愧为法国人民的优秀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