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平民之道
10794200000060

第60章 我与万物的不同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万物”是指宇宙间各种有生命的东西。“作”是指有所动作,含有生发的意思,也有相互侵害的意思。比如春天一到,各个物种生机勃发,在生长的过程当中,生命力强的开花结果,生命力弱的就早早夭折了,但总的趋势是表现为生。“吾”,既指老子本人,也泛指有道之人。一般的人做事情是横冲直撞,向前猛进,而懂得道理的人会在向前走的时候,反观来路,会平衡自己的力量。因为,实践证明,许多政策和措施都需要及时的根据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而加以检讨和修改。在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叫“规模效益”,它有三种结果,一是规模效益递增,二是规模效益不增不减,三是规模效益递减。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总是表现为规模效益递增,有时候也表现为规模效益递减。比如一个企业,没有扩大规模以前,投资1000万,年销售5000万,实现利润500万,现在又投入1000万,要有规模效益的话,利润应大于1000万,但有些老板在利润小于1000万的情况下,因市场很好,还继续扩大规模,最终会因无能力驾驭而导致破产。而懂得道理的人,会花气力在管理上下工夫,而不会选择一味地扩大规模。“复”是返回去的意思。因为人生也好,事物发展也好,实际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是能走得足够的长,取决于每一步走的是否实在。它不是走过去就算了,而是前边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始终是后边的基石或前提条件。一个人现在拥有的是过去努力的结果,未来的一切是现在努力的结果。

河北大午集团孙大午先生有一篇《1和0的思考》。他说:

成功的人生,首先要找到做人做事的起点,我们可以把这个起点称之为‘1’。这个‘1’,包括经济意义上的‘1’和社会意义上的‘1’。经济意义上的‘1’,就是俗称的‘第一桶金’,是干干净净、结结实实的本钱。社会意义上的‘1’,就是做人的本分、良知和常识。经济意义上的‘1’好找,找到以后还可以添上若干个‘0’,积累巨大的财富。但是社会意义上的‘1’很难守住,一旦守不住,就会丢掉本份,迷失本性,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从哪里来,这就危险了。人是会随着财富的增长、身份的变化有所改变的,但有些常理、本分的东西永远不应改变。

我们都有个体会,越简单的东西越不理解,越熟悉的东西越感到陌生。比如照镜子时,都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一旦合上镜子,谁都想不起自己的模样。我们常常不理解古人在说什么,其实大都是最简单的道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天天背,却不知道‘学’而不‘习’永远体会不到真正的愉悦,如果不实地走一趟,永远不知道蜀道到底有多难!西方的哲学科学都建立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可是我们常常只知‘学’,不知‘习’。孔子说:君子‘不患无位,患何所立,不患莫已知,患何所知也’。君子不担心没有合适的职位,只担心有何德何能去担当重任;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有没有值得别人知道的事情。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人都在怨天尤人、舍本逐末,从来不知道‘反求诸己’,不知道做人的本份才是人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很崇拜美国总统里根,他凭良知和常识就把美国治理得非常好。里根原来是个三流演员,后来成了美国历史上评价最高的总统之一,还被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人们公认,在历届美国总统中,里根治国治得最轻松、最好、休假最多,表现出来的真实的人性化的东西也是最多的。他曾经提出‘星球大战计划’,用这个弥天大谎将苏联拖垮;他曾在电视上宣布:10分钟后将展开对苏联的全面进攻!一瞬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了地球。5分钟后,他又宣布:对不起,跟大家开个玩笑,并马上向苏联政府道歉说,今天是西方的‘愚人节’。

从‘1’出发,在‘1’后面添上若干个‘0’,还能再回到原点,回到这个‘1’,在‘1’和‘0’之间,进退自如,收放自如,这个人才算得上出神入化。在历史和现实中,我们最常见到的有三种人生境界。

第一种境界中的人可能占大多数。他们常常只是停留在‘1’上,守着这个‘1’,就是添不上‘0’。比如一个种地卖菜的,他总在种他的一亩三分地,卖菜,种一生,卖一生,到老都在种地、卖菜,直到他的儿子还子承父业,继续种地、卖菜,停留在‘1’上。

第二种境界就高了一层。他从赚到第一笔钱、找到这个‘1’开始,就持续不断添‘0’,添到3个5个、8个10个。简单地说,人生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找到这个‘1’,第二个环节就是添上‘0’。这个道理很朴实,这两种人做买卖都行,添不上‘0’或添上3个5个都足以安身立命了。还有一种能人境界,可能就是大将军境界了。他一旦找到‘1’,似乎能添上无数个‘0’,积累巨大的财富,这就是能人经济。但是,尽管这种人能积累起巨大的财富,却常常受不了意外打击,很可能突然垮掉。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界的冲击,对他都可能是灭顶之灾。比如科龙集团、德隆集团、三株口服液等大企业都是如此。这些商业奇才从做小商贩开始,添了很多个‘0’,可是后来就骑虎难下了,他们的大业也很难传承下去。比如王安电脑,王安搞到40多个亿,儿子接过来,不是很快就完了吗?他凭自己的能力已经添了若干个‘0’,但他和儿子都能上不能下,回归不了原点了。这是第二种境界,这种境界中的人在社会上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但是他有一段历史性的书写,有一个自己的历史舞台,尽管他只能写上一笔,演上一阵。

第三种境界的人就出神入化了。他们从‘1’开始,添上若干个“0”,仍然可以返璞归真,过普通人的生活。钱对他而言是身外之物。如春秋时代越国的范蠡,从越国功成身退后,散掉资财,隐姓埋名到齐国做买卖;10年后富可敌国,再次散掉,到了别处,再过10年,又是富可敌国,仍然散掉。他三次聚财三次散财,最后和西施泛舟太湖,不知所踪。这才是‘进可兴国、退可富家’的大英雄,‘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再一个张良,被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之一,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树立起了人生的‘1’,又添上了名垂千古的‘0’,享受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只比刘邦地位低点。张良最后去了哪儿?入山修道了。他谢绝封赏,选择了自由,就回归到‘1’上了。现在的张家界就是张良的封地。

范蠡和张良的境界就是哲人的境界,他们是最安全最了不起的人。你根本无法估量他们身上的财富究竟有多少,这种财富还不是你能模仿的,是他的境界到这儿了。他不但能在‘1’后面添上很多的‘0’,还能潇潇洒洒地从很多的‘0’后面回到原来的‘1’。这就是哲人的境界,也是佛的境界。

自古以来,多少人从‘1’开始,没有添上一个‘0’;多少人在‘1’后面添了若干‘0’,最后越走越远,回不来了,甚至忘了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了。成功的喜悦之后,往往开始了不着边际的幻想。比如,项羽成势之后,气吞万里如虎,简直是恨天无柄,恨地无环,实际上他仅仅统率800壮士起事时有这个力量吗?他已经失去常识,忘了自己的力量是从何而来的了,所以不是天亡他,是他迷失本性,只能自取灭亡,饮恨乌江。拿破仑登上阿尔卑斯山顶,以为自己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大,结果兵败滑铁卢。罗马尼亚共和国总统、独裁者齐奥塞斯库起初廉洁勤政,受到万民拥戴,后来就完全飘飘然,毫无准备地被哄下台处决了。毛泽东“开天辟地”,建立新中国,很伟大,但是后来的一些作为就荒唐了,铸成了许多大错。很多人就是这样,建功立业,添了很多个‘0’,却再也回不来,至死回不来了。

我想,人们讲富贵如浮云,如能做到荣辱如浮云才更厉害,不被利所牵,不被名所累,那就什么都无所谓。你拉洋车卖菜、给人当小工时能忍受屈辱,当上伟人之后反而不能忍受了吗?如果你始终知道你还是那个你,这种境界才是高尚的。在这一点上,我的父亲对我影响很大,虽然他这一辈子只守住了一个‘1’,没有添上0.我父亲今年85岁了,每天还在捡垃圾。无论你是多么大的人物,你尊重他或者否定他,他都无所谓,一笑了之,他决不会因为你尊敬他,就高兴,侮辱他就恼,他根本不在乎这些。

“我常常想,我将来一定要回归到这个‘1’。我在这么做,也在这么想。我是悟道参禅,不是参禅悟道,现在还在不断体悟。你看我的衣食住行,都非常随意。哪怕在监狱里,我也没有失去自己。不能说做到百毒不侵,确实心里已看透了这些东西。看不透这些,人生只有痛苦,无穷无尽。只要明白,我还是我,我就是我,以前所经受的苦难,再经受一遍又何妨?人不能因为财富的增大和身份的变更发生根本的变化,否则就找不到北了。比如我身高1米74,随着年岁的增长只会变得更矮,还会更高大吗?这样想,就守住自己的‘1’了,荣辱平淡,幸福在于自己,过去的就过去了。”

“吾以观复”,用另一句话说,就是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人在小的时候,多半会接受父母的价值观,因为在小的时候,人首先认同的是自己的父母,把父母视为自己的心中楷模,而大部分父母也常根据孩子能否接受自己的价值观来奖励或惩罚他们。进入学校以后,老师又会根据他们的价值观来塑造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当人们需要别人给自己打气时,得到的往往是泄气的话语。所以,大部分人是在一种惯性的力量作用下往前走。西方有一句诗说:“两条道路在林中岔开,我选择了少数人走的那一条,差距由此拉开……”

事物发展过后会留下一条轨迹,有心的人会把它清晰地记录下来,但大部分人却没有这个习惯,下面是我对金属鎂行业从1994年至2006年做的一个曲线,看了这个曲线,在1994至1995年初把企业转租给别人,或关停了的老板肠子恐怕都要悔青了,所以,“吾以观复”这句话可不要轻易地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