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话花草
10793000000006

第6章 将错就错的海棠花

每到阳春三月,海棠花开了。初开时有如胭脂点点,开成后则渐成缬晕明霞,花落时又像宿妆淡粉。加以叶茂枝柔作映衬,确实娇艳动人。海棠的花朵较小,但繁花累累、重葩叠萼,一时间花团锦簇,一树千花,引人入胜,令人陶醉。一到这个时节,那云南昆明园的垂丝海棠和北京颐和园乐寿堂院内的西府海棠,总是吸引着无数游人,使人在烂漫如霞的花海中流连忘返。

海棠属蔷薇科苹果属,是优美的观赏植物,原产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它适应性强,植于庭前、路边、池畔、盆中皆可,故历来为世人所喜爱,而南宋诗人陆放翁更是爱得入迷。他认为海棠之美连扬州牡丹也比不上。其云:“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他在赏海棠花时,其兴致之高、之狂,也可算入痴迷者之列了:“衰翁不减少年狂,走马直与飞蝶竞”,“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有时竟然赏花至深夜仍不愿归去:“贪看不辞持夜烛,倚狂直欲擅春风。”这位诗人对花的痴迷也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了。海棠花在花蕾期为深红色,开花后是淡红色。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赋未开海棠》诗两首。其一是:“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看来未开时韵致更佳。

明代文人兼农学家的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谓:“花)色之美者,唯海棠,视之如浅绛。”可见海棠花色为群芳之冠。正因如此,文人墨客遂以绛绡(宋真宗)、绛蕤(晏殊)、绛缬(石曼卿)、绛雪(王禹偁、沈立)、绛节(宋祁)、绛唇(严易)种种想象以形容之,而都不离一个绛字。这正是海棠花色的主流特征。其他颜色,则属少见。花苞形如珍珠,此是海棠花的另一特点。所以,许多吟咏海棠的诗文都以珍珠为喻。

红蜡随英滴,明玑著颗穿。(南宋·沈立《海棠百咏》)

前日海棠犹未破,点点胭脂,染就真珠颗。(宋·张抡《蝶恋花》)

美人压酒红珠落,半笑新晴半含萼。(元·刘诜《赋欧园海棠和罗起初》)

开千房而罗薄,圆万颗而珠蕤。(明·夏允彝《垂丝海棠赋》)

梦清粉之娟娟,委凝珠之串串。(明·陈子龙《垂丝海棠赋》)

海棠花苞形如珠而色绛,合而言之为绛珠,顺理成章。其他的什么花要与海棠相比,恐怕难以夺得此名。其色美至于此极,故自然将其想象为绝代佳人,遂有“绛仙”之称(陈子龙《垂丝海棠赋》)。唐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明皇曰:“海棠睡未足也”,即是以海棠喻贵妃。

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写有爱花心事一诗,题为《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中以美女喻海棠。海棠芳华灿烂,东坡恐海棠冷清思睡,故高烧红烛,照亮明艳的海棠,其实是其自身孤寂,夜阑不寐。此后,文人雅士称海棠雅号为“解语花”。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有“国艳”之誉。海棠花又因为花品高,因而在唐人贾耽著的《百花谱》中被评为“花中神仙”。一般海棠花无香味,仅西府海棠花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西府海棠的花形大,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花开成簇,如晓天明霞。其花瓣正面是粉红色,而背面是深红色,衬以嫩绿光亮的叶子,浓淡有致。

能画出海棠香味的名画是南宋工笔重彩《海棠蛱蝶图》。画的是一枝海棠旁,三只彩蝶随风起舞,香馥可闻。这说明海棠是有香味的。

有诗有画,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对海棠的描写。大观园中花木繁多,春有桃杏,夏有菱荷,秋有桂菊,冬有梅枝。然而,最为作者所寄意的乃是海棠!书中的第三十七回,写大观园里要成立诗社,宝玉说要起个社名,探春道:“俗了又不好,特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是这时贾芸送给贾宝玉两盆海棠花,于是宝玉建议说以海棠诗开端,就叫个海棠社罢。海棠结社,为大观园众才女们展露诗才提供了机会,见证了大观园里最美好的时光。曹雪芹在创作小说时选用海棠作为诗社名称绝不是一时兴起,或真如探春所言只是“可巧”了,而是有其深刻寓意的。海棠花姿绰约而花期短暂,而贾芸所送的秋海棠又有苦恋的花语寓意在内,与太虚幻境薄命司所收录的园中女子的命运相契合。这里以海棠为诗社名,象征了园中女子青春易逝,年华难再。其中尤以黛玉《咏白海棠》诗为最为优美,最有意境:“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其诗哀婉动人,句句含情。黛玉在诗中以白海棠自比,认为自己既有梨花的洁白,又有梅花的馨香。其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更是咏海棠的绝唱。

海棠虽红嫩娇艳,但大多数的海棠花是缺少香味的。据说海棠原是有天香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没有了。也有人举证说古昌州和四川一些地方的海棠仍有香味,据说是偷偷放香的。

究其原因,原来是这么回事:

说是在玉帝的御花园里有个花神叫玉女。因为嫦娥温柔又漂亮,玉女与嫦娥就成了好朋友,并经常到广寒宫去玩。有一次,玉女看见广寒宫里新种了十盆奇花。那是一种从未见过的仙花,小花数朵簇生成伞形,甚是奇巧可爱。花蕾是红色的,花朵儿却是娇羞的淡红色。花枝上还结着果实,长长的椭圆形、黄黄的颜色。花儿和果儿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实在逗人喜爱。玉女想到玉帝的御花园中什么花儿都有,唯独没有这种花,因此请求嫦娥姐姐送她一盆,好拿回去栽种在御花园里。但是嫦娥却摇摇头说,这是王母娘娘的花,是如来佛特意为庆贺王母娘娘的寿辰,派人从天竺国送到广寒宫来的。因为这花耐寒,所以才种在广寒宫中。玉女连连请求,只说广寒宫中花儿这么多,少一盆也没什么关系,王母娘娘也发现不了的。嫦娥经不住玉女这么姐姐长、姐姐短的直央求,就答应了。

玉女好不容易说服了嫦娥,得到了这盆馨香迷人的奇花,高兴地捧起花盆就往外走,边走边说:“谢谢!谢谢!”不想刚刚走到广寒宫门口,迎头就碰上了王母娘娘。她一见玉女手捧着天竺国送来的仙花,一边嘴里直道谢,便明白嫦娥一定私下将她的花儿拿去送人,因而怒气冲天地训斥嫦娥胆大妄为。而且,她边说边夺过玉兔的石杵,将玉女和她手中的那盆花儿一起打下了凡间。

这盆花正巧落在一个靠种花为生计的老汉的花园中,老汉有个女儿叫海棠,姑娘的容貌也像花儿一样美丽。老汉见一盆花从天而降,种花人自然是爱花惜花,便连忙伸手去接,怕有闪失,就忙叫女儿过来帮一把,口中连叫:“海棠、海棠!”海棠姑娘听见了,急急地跑过来,看见爹爹手里捧着一盆花儿,连叫“海棠”。便高兴地问:“爹爹,这美丽的花儿也叫海棠吗?”老汉接住了这盆花,只见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叫不上名儿来的花,听见女儿这么一说,觉得这花儿的确和女儿一样美,干脆将错就错叫它“海棠花”吧。只是海棠花儿虽被爱花的老汉接住了,并且从此培植在人间,但它的香魂却随风飘去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传说海棠花原有天香,如今却没有了香味的缘由。

由于海棠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所以栽培品种较多。目前我国约有20多个品种,多数是观赏类的,其中尤以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最为著名。

西府海棠,枝干直立多节,树态峭立,似亭亭少女。花形较大而花色偏红。据说是因晋朝时生长在西府(今安徽省内)而得名。颐和园乐寿堂内的海棠就是这个品种,它原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云南、甘肃等地。由于娇艳俏丽,每逢四月花期,游人络绎不绝。慈禧太后听说后便命人把它移植到颐和园内,似美人被深锁宫苑,直到清王朝被推翻以后才得以与一般游人见面。

垂丝海棠,花梗细长、花瓣重密,柔蔓迎风袅袅,别有风趣。另外,贴梗海棠、木瓜海棠也是观赏花卉。

贴梗海棠又名铁角海棠、贴梗木瓜。与西府海棠同科不同属,因花形似海棠、花梗极短,几乎贴在枝干上而因此得名。成熟的果实为卵球形、黄绿色、有芳香,称“皱皮木瓜”。味酸微涩,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诗经·卫风》中所描写的木桃,即贴梗海棠。

木瓜海棠的花冠砖红色,宜作盆栽观赏。它的果实就是海棠梨,又名木瓜。果实卵形金黄色,有浓香。并富含大量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及维生素C等。可以泡酒,治风湿、腰痛等病症。今天,野生的海棠花已不易看到。但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到处都可以见到人工栽培的娇艳迷人的海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