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话花草
10793000000023

第23章 虞美人与楚霸王

虞美人又叫丽春花,也叫蝴蝶满园春。

虞美人别名很多,又叫丽春花、小种罂粟花、苞米罂粟、蝴蝶满园春、赛牡丹、百般娇,民间称为:丽春花、锦被花。虞美人是一种罂粟科罂粟属一年生(罕两年生)的草本植物。花生于25~90厘米高的茎顶上,直径约7~10厘米。花瓣4片,通常为鲜艳的红色,有时基部有一黑色斑点。叶片不大,叶为互生状,并且有不整齐的粗锯齿边。植株也不高,小小巧巧的样子。虞美人有复色、间色、重瓣和复瓣等品种。它的花儿常常是单独一朵开在长长的花梗上。特别是当花儿还是含苞待放的时候,花蕾总是微微下垂,仿佛是美人因含羞而低垂着她那小小的头,给人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不胜的感觉,要等到它完全开放了,才会抬起它那美丽的“头”,露出白里透红的脸蛋,虞美人花是先白后红,并且现在的品种中有很多是白边红花或是红边白花的颜色,显得格外别致,另有一番风韵。待到虞美人花蕾绽放,萼片脱落时,虞美人便脱颖而出了:弯着的身子直立起来,向上的花朵上4片薄薄的花瓣质薄如绫,光洁似绸,轻盈花冠似朵朵红云片片彩绸,虽无风亦似自摇,风动时更是飘然欲飞,原来弯曲柔弱的花枝,此时竟也挺直了身子撑起了花朵。实难想象,原来如此柔弱朴素的虞美人草竟能开出如此浓艳华丽的花朵。

虞美人姿态葱秀、袅袅婷婷、迎风飞舞、俨然彩蝶展翅,颇引人遐思。虞美人兼具素雅与浓艳华丽之美,二者和谐地统一于一身。其容其姿大有中国古典艺术中美人的风韵,堪称花草中的妙品。

原产于欧洲、北非和亚洲,现已引入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北美洲。世界各地多有栽培,比利时将其作为国花。如今虞美人在我国广泛栽培,以江、浙一带最多,是春季美化花坛、花境以及庭院的精细草花,也可盆栽或切花。从前虞美人为耕地内分布广泛的杂草,种子在泥土内休眠多年,于土壤被翻耕时方发芽。

虞美人这美丽的花名很奇特,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别具一格的名称呢?据民间传说,这与楚汉相争时的楚霸王项羽的宠妃虞姬有关。

当年“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的楚霸王项羽,一朝兵败垓下,被刘邦重兵围困,眼看兵少食尽,将士们疲惫不堪,饥饿难挨,又夜间四面楚歌,人心惶惶。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酒。当时,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面对多年伴他驰骋战场的骏马,楚霸王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难平。后来,他就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含泪和着楚霸王的歌声一起唱。两人反复唱了几遍,唱完之后,楚霸王也忍不住流下了英雄泪。虞姬和左右随从也都泣不成声。虞姬虽然得到项王宠爱,与项王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王为人的,她深知项羽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为了不使项王为难,她抢先拔剑自刎了。楚霸王见此,悲痛万分,随即也拔剑自刎了。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五代时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一篇《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愁思不尽,贴切感人,传诵千古。《虞美人》虽是词牌名,与本篇介绍的“虞美人”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但其情也感人,其意也美丽,都是值得回味的。

今天,“虞美人”花已开遍我国的东西南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