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话花草
10793000000021

第21章 五月榴花耀眼明

正当殿春芍药花事已了,娇妍紫薇、素淡木槿尚未开放的初夏季节,灿烂红似火的石榴花却“丹华照烂、晔晔荧荧”,以其艳丽的色彩,丰满的花姿,在翠绿光亮的叶丛衬托下,热烈地开放了。真是“春花开尽见深红,夏叶始繁明浅绿”(宋·梅尧臣)。

石榴不但花好,那鲜红的或洁白的果实,也玲珑可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石榴是花果兼美的观赏植物。“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更有那:“初春绿叶婀娜多姿,仲夏繁花鲜红似火,深秋硕果高挂,寒冬虬枝苍劲。”真称得上是四季留美在人间。

石榴属石榴科石榴属的落叶小乔木,别名安石榴、海榴,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针状枝,叶呈倒卵形或椭圆形,无毛。花期为每年的5~6月,多为朱红色,亦有黄色和白色。浆果近球形,果熟期为每年的9~10月。外种皮肉质半透明,多汁,内种皮革质。原产于伊朗及其周边地区。安徽怀远县的石榴品种白花玉石籽因核软,甜度高,花朵洁白,果实淡绿,籽粒明如翠玉而著名。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等功效。石榴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两倍。

石榴原产于亚洲中西部的伊朗和阿富汗等国。据《群芳谱》记载:石榴“本出涂林安石国,汉朝张骞出涂林安石国,得其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8年。所谓安国,即今天的布哈拉。所谓石国,即今天的塔什干。即是说,石榴是2000多年前的汉代,从西域传入我国的。古人曾有诗云:“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搓”,“乘搓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

除石榴这一通行名称之外,它还有安石榴、若榴、丹若、沃丹、海榴、树榴、山力叶、金罂、金庞等别名。石榴的品种很多,我国栽培的约有60多种,按用途可分为观赏和食用两类。

观赏类石榴一般称作花石榴。花多复瓣,一般不结果,以花取胜。常见的品种有白石榴、单瓣黄、玛瑙石榴,花红色上有黄白条纹、千瓣白石榴和千瓣红石榴,都是垂瓣,花大,花期也特别长。另外还有一类小石榴,又名火石榴、月季石榴,植株矮小,多灌木盆栽,高不过一两尺,花红似火,十分鲜艳,也有粉红和纯白的,但比较稀少,这类石榴,多作盆景、案头清供。月季石榴也叫四季石榴,顾名思义是四季开花的,其实花期主要在夏秋两季,而且很特别的是,它夏季开花,立即结果,果尚在枝头,入秋又开花。此时花果共垂枝头,非常美丽诱人。还有一种观赏类石榴,枝梢生花两朵,并蒂而开,似对对红铃挂在绿色枝头,也很可爱,叫做并蒂榴。

作食用的就是果石榴了。石榴是万子同苞,金房玉隔。剖开果皮,里面通常分为6个子室,每个子室中都有许多种子,种子的外种皮是充满液汁的肉质层,这是食用的部分。可是,在你品尝清甜味美的石榴时,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子太多,吃起来麻烦。其实现在有不少果实已培育成功,相信不久也会有无子石榴的。果石榴有甜、酸、苦三种。现在甜石榴的优良品种很多。新疆叶城产的石榴,子粒满,肉质厚,液汁甜,粒粒如水晶般可爱诱人。其次当推陕西临潼石榴,据说石榴传入我国,首先在临潼安家落户,临潼产的“大红甜”、“净皮甜”、“三白甜”为当地的名贵品种。临潼石榴中还有一个品种叫“天红蛋”,枝干、花朵、果实均呈红色,十分鲜艳。每逢春暮夏初,石榴花开,蕊株如火。此外还有山西的三白石榴,因为花瓣、果皮、子粒都是白色的,故名“三白”。三白石榴的特点是甘甜如蜜,所以又叫冰糖石榴。还有安徽怀远的水晶石榴、云南蒙自的大粒子石榴、云南呈贡的大红石榴、新疆叶城石榴、南京的大石榴等,都是上好品种。

我们平常食用的石榴大多是甜的,也有些石榴是酸的或苦的。酸苦的石榴一般用作药材,其根、皮、花均可入药,有止泻、收敛、杀虫之功效。石榴果除鲜吃外,还可以酿酒造醋。潘岳在咏石榴的赋中写道:“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滋味浸液,馨香流溢。”

石榴全身是宝,其花、叶、果实、果壳、根皮均可药用。石榴花“阴干为末,和铁丹服一年,变白发如漆”,可见其有乌发之功,但更多的是用石榴花止血。民间常用石榴叶来治疗跌打损伤,以叶捣敷受伤处。石榴的果实红如玛瑙,白若水晶,其味清甜可口。石榴根皮能杀虫,石榴果皮酸涩,可以止泻痢。如使用得恰到好处,石榴是一味有效的民间单方。

也许因为石榴是中外结合的产物,所以历代名家吟咏石榴的诗词甚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榴文化。石榴有许多美丽的名字:丹若、沃丹、金罂等。丹是红色的意思,石榴花有大红、桃红、橙黄、粉红、白色等颜色,火红色的最多,所以石榴留给人们的颜色是火红的,农历的五月,是石榴花开最艳的季节,五月因此又雅称“榴月”。五月榴花的花神,是传说中的鬼王钟馗,以至于民间所绘的钟馗画像,耳边都插着一朵艳红的石榴花,更表示以火样性格的钟馗来做火样的石榴花神,它虽是古代民众的诗意想象,却也最恰当不过。在明人的插花“主客”理论中,榴花总是列为花主之一,称为花盟主,辅以栀子、蜀葵、孩儿菊、石竹、紫薇等,这些花则被称为花客卿或花使令,可见古人对石榴的推崇。

石榴花果并丽,火红可爱,又甘甜可口,被人们喻为繁荣、昌盛、和睦、团结、吉庆、团圆的佳兆,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吉祥之果,在民间形成了许多与石榴有关的乡风民俗和独具特色的民间石榴文化:石榴籽粒丰满,在民间象征多子和丰产。人们常用“连着枝叶、切开一角、露出累累果实的石榴”的图案,以象征多子多孙,谓之“榴开百子”。石榴又是我国人民彼此馈赠的重要礼品,中秋佳节送石榴,成为应节吉祥的象征。石榴的榴原作“留”,故被人赋予“留”之意,“折柳赠别”与“送榴传谊”,成为有中原特色的民俗。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人们借石榴多籽,来祝愿子孙繁衍,家族兴旺昌盛,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常见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石榴花美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南朝·梁·钟嵘《诗品》中记载了一个成语故事:南朝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文思敏捷,世称江郎。晚年时诗文均无佳句,时人谓之江郎才尽。江淹所作《石榴颂》即为其中杰作:“美木艳树,谁望谁待……绿叶翠兮,红花降采,照烈泉石,芬披山海,奇丽不移,霜雪空改。”白居易有《题山石榴花》:“一丛千朵压阑干,剪碎红绡却作团。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杨万里写《石榴》:“深着红蓝染暑裳,琢成文玳敌秋霜。半含笑里清冰齿,忽绽吟时古绵囊……”

石榴与中国的服饰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许是因为有人说石榴花像舞女的裙裾,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填词,“石榴裙”的典故,缘此而来。古代妇女着裙,多喜欢石榴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久而久之,“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子的代称,人们形容男子被女人的美丽所征服,就称其“拜倒在石榴裙下”。

此外,在民间还流传一些传说故事和佳话。传说闽县东山有榴花洞,唐代永泰年间,有个樵夫叫蓝超,遇见一头白鹿,一直追到榴花洞口。洞门极窄,进入深处,豁然开朗,内有鸡犬人家。蓝超见一老翁,说是避秦时难来到此地,并劝他也留下,蓝超说回去辞别妻子再来,老翁临别时赠予石榴花一枝。蓝超出来后像是做了一场梦,不久再欲前往,但已不知洞在哪里。这个故事颇类似陶渊明作的《桃花源记》,虽说如此,却也表明古人心目中也许因爱石榴而想塑造一个“榴花源”式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