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2月,齐白石的妻子又为他生了个男孩,这是他的第二个儿子,齐白石为他取名为良黼,号叫子仁。
此时的齐白石以卖画作为营生,已经不为生活发愁了。他在生意中结交了很多好友。这年春天,住在长塘的黎松安,名培銮,又名德恂,是齐白石朋友黎雨民的本家,经过胡沁园介绍,又来找齐白石为他父亲画遗像。
长塘在罗山的山脚下,杉溪的后面,溪水从白竹坳来,风景很优美。由于黎松安是自己的老师介绍过来的,齐白石为他画得格外认真。
遗像整整画了三天,无论是面部的表情变化,衣着服饰的款式和颜色,齐白石都一一作了认真的设计,使画出的遗像,惟妙惟肖,十分逼真,这幅画像得到了黎家全家人的好评,还意外地得到了黎松安祖父的称赞。
黎老先生年轻时,才气横溢,是个名士,后来隐居山林不仕。平生酷爱字画,收藏了不少古代名家的山水画,自己也能画几幅。他见齐白石画的儿子遗像非常好,就将平日里珍藏多年的名人字画,拿给齐白石临摹。
这些画都是平常人难得一见的真品,所谓见多才能识广,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多临摹名人作品对自己会有非常大的提高。齐白石见到这些珍品,如获至宝,夜以继日地将其临摹了下来。
齐白石在黎松安家画像和临画的消息,在长塘传开后,许多朋友都来看望齐白石。齐白石的一个朋友王仲言还发起组织了一个诗会,特邀齐白石参加。他们约定的集会地点,在白泉棠花村罗真吾和醒吾弟兄家里。
真吾,名天用,他的弟弟醒吾,名天觉,是胡沁园的侄婿。
这个诗会,起初本是四五个人,他们集在一起,谈诗论文,兼及字画篆刻和音乐歌唱,没有一定日期,也没有一定规程。
到了夏天,经过大家讨论,正式组成了一个诗社,借了五龙山的大杰寺内几间房子,作为社址,就取名为龙山诗社。五龙山在中路铺白泉的北边,离罗真吾、醒吾弟兄所住的棠花村很近。大杰寺是明朝修建的,里面有很多棵银杏树,地方清静幽雅,是最适宜避暑的地方。
诗社的主干,除了齐白石和王仲言,罗真吾、醒吾弟兄,还有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一共是七个人,人们称他们为龙山七子。陈茯根,名节,板桥人,谭子荃是罗真吾的内兄,胡立三是胡沁园的侄子,他们都是常常见面的好朋友。
诗社成立后,他们一致推举齐白石做社长,齐白石自认为能力有限,不能胜任。
王仲言对齐白石说:“濒生,你太固执了!我们是论齿,七人中,年纪是你最大,你不当,谁当了好呢?我们都是熟人,社长不过应个名而已,你还客气什么?”
大家听王仲言这么说,也纷纷说些附和的话,齐白石只好客气地答应了下来。
龙山七子中除齐白石之外的六人,都是当地望族出身的文人,文字功底都比齐白石强,他们作出的诗大多是为了应付科举,其诗文工整妥帖,圆转得体,但缺点是拘泥板滞,一点也无生气。
齐白石则和他们不同,他反对死板了无生气的东西,认为作诗应该讲究灵性,而不是扭捏作态。因此,他作出的诗生活气息浓烈,清新自然,有一种朴素的美。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们能用典故,讲究声律,这是我比不上的。但要是说做些陶冶性情,歌咏自然的句子,他们就不一定比我的好了。”
第二年,黎松安家里也组成了一个诗社。因为他家的对面有一座罗山,俗称罗网山,所以他为自己的诗社取名为“罗山诗社”。龙山诗社的龙山七子和其他社外的诗友,也都加入了这个诗社。
后来,龙山诗社从五龙山的大杰寺内迁出,迁到南泉冲黎雨民的家里。齐白石往来于龙山、罗山两诗社之间,非常投入。诗社为他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也使他开阔了眼界。而诗友们也非常喜欢齐白石那充满生活气息和乡土气味的诗句,并没有因为他是个木匠出身的画匠而瞧不起他。
诗友们欢迎齐白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为他们提供花笺。
花笺就是写诗用的诗笺,在那个年代,这种诗笺是很难买到的。
龙山和罗山两个诗社的社友,都是少年爱漂亮,认为作了诗,写的是白纸,或是普通的信笺,没有写在花笺上,是件遗憾的事,但是诗社里有了像齐白石这种能作画的人,他们就跟他商量要他将图画画在纸上制成花笺。
齐白石当然是很高兴接受这项工作的,他立刻就动手去做,用单宣一类的纸,裁成八行信笺大小,在晚上灯光之下,一张一张地画上几笔,有山水,也有花鸟,也有草虫,也有鱼虾之类,再着上了淡淡的颜色,倒也雅致得很。
制成这样的花笺,齐白石一晚上能够画出几十张来,他一个月只要画上几个晚上,就能够分给社友们写用了。
王仲言常常对社友们说:“这些花笺,是濒生辛辛苦苦画成的,我们写诗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地用,不要写错。随便糟蹋了,非但是怪可惜的,也对不起濒生熬夜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