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10786300000041

第41章 浪迹天涯找资料

明代嘉靖四十四年,李时珍时年47岁,开始了筹划已久的搜罗百世,访采四方之行。

这次实地药物查访,李时珍带的是徒弟庞宪和次子建元。

庞宪曾患重病,经过李时珍诊治,无恙后拜李时珍为师。他为人忠厚老成,踏实肯干,又聪慧伶俐,不仅医学上长进快,而且药学上也很有见识。

有时候李时珍陪父治病,不能分身,庞宪常受李时珍之托,到各地采集许多药物标本。

李时珍的二儿子李建元,擅长绘画,可以帮助李时珍现场绘制药物标本图样。

李时珍和徒弟、儿子三人结伴从蕲州出发,先到汉阳,然后取道襄河北上。他们有时搭船,有时乘车,有时徒步,有时又雇几头毛驴骑着漫游。

三个人每天行止不定,遇到药物样本多的地方,就细心考察,多采一段时间。有的时候,会在沿途遇到病人,就停下给人看病,管治不收钱。

如果遇到贩夫、走卒,铃医,就三三五五一起同行,可以提供单方、草药、医疗信息的,就向他们请教,收集可以采录的资料。

因此,李时珍他们往往是走走停停,住宿也无一定,全随考察需要而定。

有一次,李时珍三人乘坐一条渔船出去搜集资料,一位老渔夫听说李时珍是郎中,就从鱼篓中提起一条半大的鲤鱼问李时珍:“郎中先生,你说说,这么大的鲤鱼能治什么病?”

李时珍谦虚地回答说:“我知道一些,但是不全。请大伯告诉我。”

老渔夫说:“这么大的鲤鱼,用它煮着吃,可以治咳嗽,利小便。用来熬粥可以治突然发作的耳聋;用三升醋煮一条大鲤鱼,熬成汁吃,可以消水肿;用鲤鱼血,可以治小儿火疮;把鲤鱼的肠子烧成灰可以驱逐爬进耳朵里的小虫子;鱼鳞还可以治卡在喉咙里的鱼刺呢!”

李时珍笑着说:“老伯前面讲的,我听说过一些。最后一条,我还真不知道,大伯能不能讲讲具体的用法啊?”

“很简单,在鲤鱼脊背上剥36个鳞片,用火焙干,研成末,用凉开水冲服。嘿,那鱼刺自己就会跳出来,可神了!”老渔夫看医生也向自己求教,感觉非常得意。

“这种方法我还真没听说,不过以后我会找机会试试!”李时珍诚恳地说。李时珍凡事都实事求是,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从不说假话。

有一回,李时珍为了搞清楚“舍命吃河豚”,到底是怎么回事,向一位渔民请教。

这位渔民为了报答李时珍给他治好过重病的恩情,特别做了一道鲜鱼给李时珍吃。李时珍感觉这条鱼肉质又细又嫩,味道实在鲜美,自己以前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

吃过后,渔民才告诉李时珍说这是河豚,李时珍第一次领略到河豚的可口,只是他仍不知为什么叫舍命吃河豚。

渔民告诉李时珍,吃了河豚的脂油、内脏,会使人舌头发麻;吃了河豚的鱼子,会使人的肚子发胀;吃了河豚的眼睛,会使人眼睛发花。总之,如果吃河豚不得法,就会送命的。

李时珍根据渔民介绍的经验,他使用“油麻,子胀,眼睛花”的谚语来告诫人们,吃河豚千万要小心,这些部位不清除干净,吃了就会中毒,甚至死人。

李时珍还亲自下过煤窑,到过炼铅炼汞的作坊,研究矿山工人中毒现象和职业性疾病。

李时珍把许多植物连根采回来仔细研究比较,发现萃、莼、萍属同一类,猪羔草、稀莶草、地菘也属于同一类。

李时珍还从药农那里搞清楚了泽漆和大蛾,原来它们并不是历代本草记载的那样,是同一药物,而是两种不同的药物。

从道士那里,李时珍学习了异汞、土黄,即砒剂的制作方法和药用价值。

从铃医那里,李时珍知道了麻黄、蟾酥毒的药用方法,从猎人渔夫那里知道了许多动物脏器的药用价值。

李时珍、庞宪、李建元三人背着药筐,到山林、田野、江湖、工矿去观察、采集药物标本,广泛收集民间治病的经验,虚心向各地老百姓学习、请教。

农民、渔夫、猎人、樵夫、药农、果匠、工匠、矿工、串街铃医、山野道士,都成了他们的老师和朋友。

有一次,李时珍借住在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有个小孩,脸颊发黄肿胀,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李时珍心想,从外表看,这小孩可能得了“小儿积食”,等这次上山采药回来,得空给这小孩子治治。

十来天后,李时珍一行三人从山上回来了。李时珍正惦着给这孩子治病呢,谁知道他发现孩子走近他时,竟然红光满面,欢蹦乱跳没有一丝病容了。

李时珍好生奇怪,便忙问孩子的父亲:“大叔,你这孩子服过什么药,好得这么快?”

这个四十开外的庄稼汉,回答得十分干脆,他说:“这孩子没有服过什么药。不瞒您说,我们家太穷了,哪来钱请郎中和买药呢?”

李时珍十分纳闷,又找来这孩子问道:“这十来天,你除了在家吃饭外,还吃过什么东西?”

小孩摇摇头,没有说话。他把手伸进衣兜里,忽然,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啊,我想起来了。”

小孩一面说,一面从衣兜里摸出几个小红果子来,他说:“前几天,我到山上玩,看见小树上结着许多这种红果子,摘下一尝,酸甜酸甜的。这几天我天天都上山摘它来吃。不信,你也尝尝。”

孩子把果子递给李时珍。

李时珍接过果子一看,认出这是十分普通的野果山楂。

小孩的父亲见李时珍端详山楂,便说道:“这几天,见他衣兜里常装着这种果子,我没在意。我也纳闷,小孩的胃口怎么好了,面色也好多了,敢情是吃了这种果子吧。”

于是,李时珍在笔记里,把孩子的病状及吃了山楂的变化详细地记了下来。

山楂能开胃健脾,从此便被推广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