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考古之谜百科
10785900000007

第7章 文化的存在之谜

文化之谜与奥秘

是人类创造了文明,但有没有史前文明呢?如果有,如何定论文明的几次轮回现象?如果没有,怎样解释那些超越时空的史前遗址、遗物呢?

1.人类文明史源于何时

据考古发现,在地球形成后的几十亿年后,人类就开始了进化并经过很长时间形成了文明,之后由于某种致命性的大灾难而导致了文明的终结。许多年后,文明再度出现,灾难可能再次降临而使文明又一次覆灭,如此反复过很多次。事实上,在一些世界最为古老的文献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有关这种阶段性出现、给人类带来毁灭性打击的大灾难的记载。

《瓦达斯》是一本古印度人所写的著作,主要记述了一些最为古老的事情。从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存在的历史其实比我们所知道的久远得多。它把历史的循环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单位,最小单位是黑暗时代,一个黑暗时代代表着43.2万年。黄金时代、微明时代、薄暗时代和黑暗时代合为一个大时代,一个大时代为432万年。1000个大时代构成“一劫”(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就毁灭一次,然后重新再生,这一周期称为一劫),也就是“上帝的一天”。一劫恰好相当于我们现在所确认的地球的年龄。

每一个古老的传说都是真理与谎言的混合体,那么这个古老的记载有没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是真实的呢?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关于人类诞生的问题,现在主要表现为“物种进化”理论与“上帝造人”之间的争论。我们上述所列的各个发现与推测,给这两种理论都没带来多大帮助。然而,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发现却确确实实地指出了我们现有的科学理论在有关人类进化问题上出现的偏差,至少一个拒绝接受新证据来维持其存在的理论绝对是不值得维护的理论。

那么,我们人类的文明史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2.保加利亚史前文明为何突然中断

位于黑海之滨的保加利亚城市瓦尔纳,风光绮丽,气候宜人。它有着连绵数里的沙地海滩,是东欧著名的避暑胜地。这座海港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它建于公元前572年。但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证明,这个估计太保守了。瓦尔纳的历史确切些说,已有6000多年!这座古城重现于世的史前文化成就,把保加利亚的文明发展史大大提前,并使之可与苏美尔、埃及、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相媲美。而世界历史观的这一重大变化,却是由现实生活中一件极为偶然的小事引起的。

1972年秋天,瓦尔纳城郊一家工厂的一位名叫雷科·马里诺夫的拖拉机驾驶员在为铺设地下电缆挖沟时,在地下1.5米处意外地发现了一些亮闪闪的金属碎片(它们各有4寸见方)和因生锈腐蚀而呈深绿色的铜制工具,以及一堆隧石断片。马里诺夫感到事关重大,他立即把这批发现物送到瓦尔纳的国家博物馆。经测试鉴定,其中一把铜斧是保加利亚史前时期青铜时代(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的遗物,而发亮的金属碎片是黄金打制的手镯等装饰品的残物,隧石工具断片也是史前时代的。这样惊人的发现在保加利亚从未有过,它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瓦尔纳博物馆和索菲亚大学联合组成了考古发掘队,由年轻的优秀考古学家伊万诺夫负责组织和指导,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探查发掘出一处史前墓穴。在墓葬物品中有许多是制作精美、用料讲究的工艺品,人们看后很难相信它们竟出自于史前时期的工匠之手。经初步测定,这些墓葬品是公元前3500年的遗物。伊万诺夫和他的同伴们为此万分欣喜,他们自豪地认为,在瓦尔纳所从事的发掘工作,其历史价值完全可以同德国考古学家海因利希·施里曼在19世纪中叶发现特洛伊古城遗址的意义相比。

但在发掘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保加利亚的考古学家们注意到一个值得深究的现象,但又感到困惑不解。这就是:在出土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青铜为原料制作的工艺装饰品。在斯塔拉·扎戈拉城附近还发现了一座古代铜矿遗址,以及熔铜的坩锅和铸型的石模。可见,当时的居民已熟练地掌握了冶炼和翻铸的技术。但问题在于,这种技术是保加利亚人的远古祖先自己发明出来的,还是由其他古文明地区的外来者导入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保加利亚和其他国家的绝大多数学者倾向性的意见是:冶金术的基本技法最早是从埃及和苏美尔产生的,其后传到爱琴海地区。在19世纪发掘的特洛伊、迈锡尼、伦梯斯和克里特等爱琴文化遗址中,都可以看到早期青铜时代的铜制工艺品。而保加利亚的冶炼术,则可能是从爱琴海地区传导过去的。

但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考古学教授科林·伦弗罗,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1978年,他来到保加利亚做实地挖掘考察。通过对瓦尔纳地区和马里察河谷地区墓穴随葬品的发掘和鉴定,他提出,保加利亚的青铜时代要早于爱琴海地区的同一发展阶段,这里的古代居民很早就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了熔冶技术。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古文明地区有它自身的独立起源,而不是受到中东和爱琴海古代文明区域的影响才发展起来的。伦弗罗的观点提出以后,立即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轩然大波。因为此说一旦成立,不仅保加利亚的历史,而且全世界的历史都将重新改写。

与保加利亚史前文明的起源问题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这个地区的最早居民是当地的土著人还是外来移民?这些人在漫长的史前时期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结构中生活的?

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分析,多数学者认为,保加利亚人的祖先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从小亚细亚和希腊半岛迁移过去的,他们以小股移民的方式散居在巴尔干地区。保加利亚的最早居民以经营农业为生,但在石器时代,手工业的生产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从斯塔拉·扎戈拉城在石器时代的一个定居点遗址中,就发现了用不同颜色的海滩贝壳串连而成的项链和色彩斑斓的陶器制品,其产生年代约为公元前5500年。而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时,由于青铜时代冶炼业的出现促使手工业和采矿业生产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整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面貌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在公元前1200年后的数百年间,保加利亚古代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即色雷斯人统治的民族部落时期。

在现今,保加利亚西北部的瓦拉察一地发掘的色雷斯人部族首领的墓穴,向人们展示了当年色雷斯人的一些生活场景,它包括三外墓葬点,其中主要一处陵墓由两间墓室组成,在前室入口处停放着一架装饰豪毕的四轮马车。引人注目的是,三匹拉车的马连同银制的马具也成了殉葬品。在马的骨骼旁边还有一位女子的骨骼,肋骨间插有一把已生锈的利矛,这显然是当殉葬人反抗时有意加害的。主墓室内摆放着部族首领和他妻子的棺材。部族首领年龄为30岁,身上配有全副盔甲、短剑以及装有70支箭镞的箭筒。其中头盔做工尤为精细,样式也与只露有两眼的希腊式铜板头盔不同,它依照人的五官位置雕刻成面形图案,甚至头发、眉毛也清清楚楚。首领妻子的随葬物品,其工艺精湛更是令人叫绝。其中金制的月桂树叶花冠,恐怕只有中国古代的皇后之冠可与之相比。但这位年约18岁的“王后”竟也死于非命,一把利刃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骨。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考察,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色雷斯人部族实行一夫多妻制,首领或武士在预感到死神将至时,命令族人杀死他们最宠爱的、也是最漂亮的一位妻子作为陪葬者。从这种非常荒谬和野蛮的规定中,人们也不难看到,色雷斯人部落首领的权威性和父系氏族社会的某些特点。

奇怪的是,色雷斯人在保加利亚史前文化的舞台上做了一番颇有光彩、颇有建树的历史活动之后,却不知何故地突然中断了他们的英雄业绩。有人猜测,他们可能迁徙到欧洲其他地区去了。也有人推断是外敌入侵的战祸所致。但这些说法都缺乏可信的证据。相比之下,倒是希腊大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意见,对探讨这个问题有些启发。他说:“色雷斯人是继印度人之后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如果他们由一人统治,或如果他们内部一致的话,那他们将攻无不克并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但他们却不能团结一致,从而失去了这种可能性,这也是色雷斯人衰落的原因。”

保加利亚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仅瓦尔纳一地发现的金制或铜制器物,已达2000多件。人们还在乌尔奇图姆发现了欧洲大陆青铜时代最大的黄金储地。许多考古学家认为,一定还会有更大的奇迹出现,到那时人们也许才能够对保加利亚史前文化成就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做出准确的评价。

3.玛雅文明是怎样消失的

玛雅人是一个神秘而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他们为什么在古代创造出那么多的奇迹?一直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在墨西哥丛林中,有9座金字塔。塔中存放着精致的凹凸透镜、蓄电池、变压器、太阳系模型的碎片。塔内有一种空间形态能,能够使刀刃锋利起来,使有机物发生脱水反应。1927年,美国探险家马萨斯在一具棺材底层的陪葬品中发现了一具水晶骷髅,它发出耀眼的七色彩光,具有麻醉般的催眠作用。但是,地球上水晶的高级制作技术是1947年才开始。这说明这具水晶骷髅不是地球上人类所作。

不过金字塔出于玛雅人之手已无争议了。为建造这9座金字塔,玛雅人在太平洋和哥第拉之间长途跋涉,把所需的石料运往墨西哥的丛林之中。但是在通往金字塔的途中没有任何道路、建筑和车轮的痕迹,他们是如何把那些石料和塔中物品运过去的呢?人们猜测可能是用飞船。

人类的文化都可从它本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找到根源,而惟独高度文明的玛雅文化例外,它的历法体系、纪年和医术在地球上难以找到可以实际运用的印证。玛雅人有两个历法,一个是太阳历,计算出一年有365.2420日,远远比欧洲人使用的恺撒历精确;一个是传统的历法,规定每月20天,一年有13个月。这个传统历法在地球上根本没有被使用,而为什么玛雅人的太阳历却能够代代相传?难道他们过去在某个地方用过吗?玛雅人的纪年体系也不同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它一共分9段,最高一个阶段是最低一个的230.4亿倍,这样天文般的数字对于丛林中的土著居民显然毫无用处,而只有在宇航时代,在星际交流中才会运用到。而且其纪年起点有过几次,每次新起点始于一次毁灭性的破坏之后,最后一次纪年始于公元前3113年,是他们在中美洲定居下来的日子。1969年前苏联科学家发现了一具103万年前的骷髅,经研究确认,玛雅人给此人在生前做过一次成功的胸外科手术。考察者还在秘鲁发现一幅石画,外科专家称它为玛雅人时代的“胸透”。

16世纪中叶,一个名叫兰多的人率西班牙殖民队伍登上了玛雅人的领地,从此玛雅人就消失了。但是从玛雅人居住过的120个城市来分析,没有发现任何作战的迹象,所以说他们不是被兰多一伙斩尽杀绝的。

根据现有的材料,一些科学家做出了以下的推断:玛雅人来自外星球,其间曾经过某行星,以它为中转站,他们来到地球是为了寻找新能源。然而在60~70万年前,这颗行星爆炸了,因而他们不能回到自己的星球,只得留在地球上,等待他们的飞船来解救。在地球上,虽然玛雅人有能力创造那么高度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他们不是土生土长的地球人,没有一点自身抵抗力,所以在他们受到一次大规模病原菌的侵害时就死亡了。至于他们的葬身之处,有人推测可能是现在的百慕大三角洲水下的金字塔,有人则认为他们消失在中美洲那令人莫测的地道网中了。

这些说法都缺乏科学证据,玛雅人究竟为何而失踪,他们到底葬身于何处,至今还是一个谜。

4.印度文明为何突然消失

在四大文明中,古印度不是最古老的,但它的神秘程度可以堪称世界之最。它的突然消失,使得人们至今不能完全了解这个谜一般的国度。

寻找古文明的主人

当印度河流域文明被发现的消息传遍世界时,各地的学者就开始探索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谁创造了这一高度发达的文明?

在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遗址中,人们发现了来自两河流域的物品。而在这之前,在两河流域的巴比伦西亚也发现了不是当地出产的印章和陶器、石珠,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现在,出土文物把南亚和西亚两个相隔千里的文明联系在一起。

麦克唐奈尔认为,从时间上看,苏美尔文明比印度河流域文明要早1000年,而且苏美尔文明曾经有过向其他地区扩张的历史,因此他断言,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从两河流域传入的,创始人是苏美尔人。有些语言学家也通过对文字符号的研究,认定两地的文字属同一个语系,从而更加强了苏美尔人创造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权威性。

甚至还有人把这一文明的传播始末也勾勒出来:在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处于两河流域南端的苏美尔人已创造了高度发展的农业文明,那些富有的人们用黏土做成刻有自己家庭地位和身份标记的印章,盖在属于自己私有的粮、油、酒等的贮存容器上,奴隶出现并大量增加,城邦国家产生了。出于对财富和人口土地的需要,苏美尔人开始向东方扩张,其中有一部分人从海路或陆路来到印度河流域,把这块肥沃的土地变为殖民地,而当地人则成为他们的奴隶。苏美尔人也把自己的文明传播到这里,以后渐渐改变了原有的特色,成为与两河流域文明有联系又有差别的文明。

这种说法似乎很有说服力,但才提出就遭到许多人的批评。美国探险家赫尔调侃地说,为什么要说文明是从苏美尔传到印度河的,难道就不存在完全相反的可能吗?即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之母,苏美尔文明是印度人创造的。

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两河流域更多的地方出土了印度河流域印章和其他物品,而且对楔形文字的释读也使人们明白,在这两个地区长期存在着商业往来。在两地都发现了有明显差异的来自对方的物品,这只能说明它们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文明体系。

几乎就在上述观点提出的同时,有几位英国考古学家提出,是雅利安人创造了这一文明的看法。塞·兰顿和G·罕特认为,印度河流域出土的印章文字和后来的吠陀梵文文字有直接的承袭关系,从而创造吠陀文明的雅利安人也就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

但是当学者试图用释读梵文的方法来释读印章文字时,却彻底失败了。通过碳14等科学手段对出土器物的测定年代也表明,早在雅利安人进入次大陆之前近千年,印度河流域文明就已衰落了,雅利安人不可能是这一文明的创造者。另外,雅利安人的生活方式与印度河流域居民也存在着很多差异。雅利安人是游牧民族,马在其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吠陀文献中多次提到马。可是在印度河流域出土的印章上几乎看不到马的踪迹。雅利安人不吃鱼,而印度河流域居民则很喜欢吃鱼,捕鱼钓鱼是他们重要的生产活动。印度河流域居民修筑大浴池淋浴,进行宗教活动,这与雅利安人的风俗习惯毫无共同之处。

与上面两种观点截然不同的是,许多学者认为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土生土长的,其创造者当然就应该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但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谁是印度的土著居民?

一些英国的和印度的学者认为,达罗毗荼人可能就是印度河流域最早的原始居民,他们皮肤颜色较深,鼻子扁平,说着达罗毗荼方言。严格地说,他们的最早家园也不是印度河流域,但他们很早就定居在这里,创造了从新石器时代向铜器青铜器时代过渡的文明。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特别是对文字的释读,也提供了众多的证据来支持这种观点。

然而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当最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参与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来时,更新的观点又出现了。

在摩亨佐-达罗的遗址中先后发掘出10多具古人遗骸,科学家在对这些骨骸进行分析后发现,他们并不属于单一的种族,而是包括原始澳大利亚人种、地中海人种、蒙古人种等,因而有人提出,创造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并不是某一个单一种族,除了达罗毗荼人之外,原始澳大利亚人、蒙古人等也参与了这一文明的创造。随着对这一时期文字的释读,学者们所提出的文明创造者的名单进一步扩大,又加上了布拉灰人、帕尼人、阿修罗人、乌拉提亚人、瓦黑卡人、那迦人等等。

这种众说纷纭的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天。虽然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后两种观点,但即便在后边的观点中也依然存在着许多未知因素。看来关于谁创造了这一文明的问题还会长期探索和争论下去,谜底真正能够解开吗?这本身也许就是一个谜。

隐藏在朦胧纱雾之中

关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时间,翻开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我们看到这样的记述:“英国考古学家M·威勒爵士提出的公元前2500年到1700年的观点被一般人所接受。”另一位学者D·阿格拉沃尔把考古和碳14测定时间相结合,也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

但实际上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摩亨佐-达罗城位于印度河岸边,由于泥沙沉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印度河的河床已抬高了许多,当考古人员挖掘到低于河水平面深度的时候,渗过泥沙层的河水不断涌出,他们明知下面还有文化遗迹,但也只能望水兴叹了,因而他们所说的这一文明开始时间,也只是根据已发掘的内容定出的。

此外,考古学家们在调查和发掘中不断还有新发现。从1974~1980年的6年间,巴基斯坦和法国考古学家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在印度河西岸的距摩亨佐-达罗仅190多公里的麦赫尔迦尔地区,发掘出一系列农业文化遗址。这里的人们使用铜制工具,手工业十分发达。它的工场每年都生产数以百万计的小珠子和成百上千的黏土容器,除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外,还输往整个印度河流域。在这些遗址中,还发现了来自伊朗的绿松石和阿拉伯海湾的贝壳。最让学者感兴趣的是,这些村庄和小镇已用砖修建起规整的、永久性的房子,而这正是印度河流域文明乃至今日这一地区民居的建筑方式。另外,棉花的种植已经开始。与摩亨佐-达罗隔河相望的科特·迪吉,它的居民为防止洪水侵袭,在村边用石块筑起护墙,然后沿墙建起砖房。在对这些遗址进行分析后,人们确定其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600年。

那么,这些遗址所代表的文化与印度河流域文明有没有承袭关系?学者们在这里碰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说有,那么前者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农业,而后者是比较典型的城市文明,两者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如果说没有,两者在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又有很多相通之处。严谨的学者有时也不得不讲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来,他们把前面提到的发现以及与此相关的发现统称为早期哈拉巴文化。至于它们应不应该归于一个体系,让读者自己去考虑吧——或者,说句恭敬的话——让历史去回答吧。

和其他文明一样,印度河流域文明有一个向四周扩展的过程,从总的趋势看是从西向东发展,但也有向南发展的迹象,正是后一种迹象对学者们所认为的文明下限时间观点提出了挑战。古代港口罗塔尔是位于印度河流域文明地域最南瑞的遗址之一,发现得较晚,在时间上,也是延续最晚的一个文明遗址。当学者们对从这里出土的物品进行分析后,认为它的存在时间可能延续到公元前1000年,比权威的观点晚了700年。

时间上存在着的前移数千年,后延数百年的情况使这一文明在世界诸文明中的定位难以确定。它们只能说,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但它存在的确切时间却依然隐藏在朦胧纱雾之中。

一只看不见的手

不少人在谈到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总是津津乐道于它所独具的和平、民主的气氛。你看,偌大一座拥有数万居民的城市中,居然找不到一座与众不同的宫殿建筑,也没有令人们顶礼膜拜的寺庙大殿。在出土的成千上万件物品中,竟没有一件被认定是代表权威标志的东西。表现人、兽、万物的雕塑、图案等令人叹为观止。可是那处于人上人的王在哪里,似乎至今仍未被发现。在这里很少见到武器一类的东西,矛尖和箭镞只占青铜器的一小部分,而在其他文明遗址中,武器往往成为青铜器或铁器的代表器物。就是在公共墓地中,我们也似乎感受到一种平等,被葬者的姿势基本一致,随葬品也没有太大的差异。而几乎就是同一时期的其他文明遗址,巨大的王陵、令人目眩的随葬品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由此,一些人便把这里描述为一个不存在专制制度的、充满和平的理想之境。他们认为,人们的差别仅仅在财富拥有的数量方面,富者高楼大宅,贫者矮房陋室。但人们是平等的,特别是那些富有的市民,对城市事务抱有极高的热情。他们出资兴建房屋和公共设施,参与经济和宗教方面的管理。宗教成为维系市民团结甚至整个城市机器运转的重要手段,人们尊奉共同的神灵,循行相同的祭祖仪式。总之,维护这个文明的基本力量不是权威和武力。甚至有人称这里就是真正的“乌托邦”。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处不在的整齐,一切就像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连文字、度量衡也全地域统一,这种“壮观的”统一文化似乎给我们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控制着一切。

从经济角度看,印度河流域的生产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齐头并进。但是这里却没有发现作为商品交换的中介货币。我们至今仍无法确定地说,这种商品交换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经贸活动。一位研究两河流域经济史的学者波拉尼认为,两河流域的贸易由政府垄断并由其决定价格,也许这也正是对印度河流域贸易的最好解释,如果真是这样,印度河流域就不再有一种所谓的平民管理城市的民主制度,而是存在着一个操纵着经济活动的强大的机器,这个机器的能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让一块比今日巴基斯坦疆域还大的土地统一到这种程度,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然而,这个观点也只是一种猜想。也许,当人们有朝一日能把印章文字全部破译,或者又有新的发现时,就能够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更清楚的答案了。

未知的突然失落之谜

真奇怪,那广阔而存在了数千年、发展水平极高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突然几乎是不留痕迹地消失了。在后世的文字典籍中,几乎见不到一点对这一文明的记载:在以后的印度文明发展过程中,几乎看不到一点这一文明的影响,它失落得无影无踪,它沉睡在泥沙之下,不为世人所知。几千年过后,当它重见天日之初,人们也只把它当做一个与以后的文明锁链毫不相关的环节。它失落了,只留下许多假设。

大凡时间久远的历史文化,总会给后人留下一些未知数。然而像印度河流域文明这样的情况,大概并不多见。几乎在每一个关键问题上,它都给我们出了难题,而人们也喜欢在解决这些难题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事实上,今天的很多人似乎并不太在意这些五花八门的观点究竟哪一个更正确,他们不仅为印度河流域向人们所展示出来的文明成果而入迷,也为这个伟大文明遗留下来的谜而着迷,更为人们在解决这些谜时所做出的努力和创造而赞叹。这也许就是古印度文明的最迷人之处吧。

5.苏美尔文化从何而来

神秘的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记载了先人的灿烂文化,并给闪米特人带来了文明。但至今我们对于这一古老民族的来龙去脉,知之甚少。我们还知道,苏美尔人总是在高山顶上寻找他们的神。如果在他们居住的地方没有山,他们就在平原上堆起假山。

他们的天文学非常发达。他们对月球自转的观察结果和我们今天对月球的观察结果只差0.4秒。在库云底亚克山上,人们发现一个计算题,其计算结果是一个15位数字。而我们经常引以为荣的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通常的计算结果也只达到10000而已。大于10000的数,古人就认为是“无限”了。

苏美尔人的神都不是拟人型,每个神都和一个星星有关。他们绘图中的星星的样子和我们今天画的星星完全一样。更值得人深思的是,这些星星周围都围绕着数颗行星。苏美尔人在缺乏我们今天这样的观测技术和设备的条件下,是如何知道一个“不动的星”都带有几颗行星的呢?

在库云底亚克山里,还发现了雕刻在12块陶制书板上的一首英雄叙事诗。其中第七块书板上记载的,从现在看来,是人类亲眼目睹宇宙旅行的纪实。书板上的故事是这样的:

恩克度被一支巨鹰的铜爪抓着,在空中飞行,飞了4个小时后,一个声音忽然对他说:“你看看下面的大地,大地像什么呀?你再看看大海,大海又像什么?”大地像一座高山,大海像一个湖泊。他又在空中飞了4个小时,那个声音又响起:“你向下看看大地,大地像什么?你再看看大海,大海又像什么?”大地这时像个花园,大海像花园里的水渠。在他又向上飞行了4个小时后,那个声音又对他说:“你向下看看大地,大地像什么?你再看看大海,大海又像什么?”大地像米粥,大海像个水槽。

这些比喻必定来自某个曾在我们地球上空飞行的生物,因为这些比喻太准确了,不可能纯属想像。如果对地球没有个感性的认识,谁能想像到陆地像粥,大海像水槽,因为从高空中看,地球确实像粥和水槽互相交错在一起。

根据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知道在4万年前,在苏美尔人居住的地方曾经有原始人居住,苏美尔人是后来突然出现的。至于,苏美尔人高度的文明从何而来仍不得而知。

6.克里特文明被谁摧毁了

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悲剧故事:很久以前,克里特米诺斯王的一个儿子在雅典被杀害了。暴怒的米诺斯便借此对雅典大兴问罪之师,最后强迫雅典国王埃古斯签订了一项骇人听闻的条约:每隔9年雅典必须向克里特进贡7对童男童女。这些人被送到克里特后,即被当作食物让一个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洛斯逐个吃掉。传说,米诺陶洛斯为王后帕西法厄与一头公牛所生。国王为了遮丑,便请大建筑师达代罗斯在克诺索斯建造了一座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双斧宫殿,然后把那牛首人身的怪物藏在深宫中。雅典惧怕米诺斯的强大,万般无奈,只好按屈辱的条约按时纳贡。因此,每年进贡期限,凡有童男童女的父母们都害怕悲惨的命运会降临到自己的子女头上。到第三次进贡的时候,埃古斯的儿子,英雄忒修斯为了安民除妖,毅然公开宣布,愿意作为7对童男童女中的一员到克里特去。

忒修斯一行出发时,老国王给他们一面白帆,并约定,如果忒修斯平安回来,就悬起白帆。否则,仍像以往那样,挂上黑帆,可使人们远远一看就知道是失败了。

忒修斯和童男童女们乘船来到克里特岛,米诺斯王召见了他们。当这位年少英俊的雅典王子出现在克诺索斯王宫的时候,米诺斯美丽的女儿阿里阿德涅公主立刻爱上了他。忒修斯也对公主一见钟情。阿里阿德涅偷偷地交给忒修斯一个线球和一柄魔剑,并透露了进入深宫的方法。忒修斯按照公主的指点,把线球的一端挂在迷宫的入口处,然后放着线通过曲折的路径来到米诺陶洛斯的藏身之地,用魔剑将这怪物杀死。之后带着阿里阿德涅和被当作贡品的孩子们一起逃离克里特岛。在归程中,他们忘了把船上的黑帆换成白帆。当埃古斯站在海岸上远远地望见张着黑帆的船只徐徐驶来时,以为儿子已死,顿时痛不欲生,随即跳海身亡。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这海叫做爱琴海。

令人奇怪的是,这个悲剧故事中所提到的克里特的米诺斯王国,在希腊的历史上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它的传说却被描述得如此绘声绘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地中海以东,希腊半岛以南,有一个多山的海岛——克里特岛,自古以来,它就是希腊的领土,是希腊最大的、也是离本土最远的一个海岛。

克里特岛被海水所环抱,风光绮丽,气候宜人。除此之外,它似乎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地方。在希腊古老而光辉的历史上,克里特的地位被忽略,历史学家们对该岛遥远的过去几乎一无所知。但奇怪的是,克里特在希腊神话中却是一个赫赫有名、非同凡响的地方,它同许多传说中的大英雄人物有关。多年后,人们吃惊地发现,克里特历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正是以这些离奇古怪的神话传说为线索,才从地下发掘出来的。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包括荷马史诗)举世闻名,深深地吸引了不少西方考古学家。他们认为,这些优美的故事很可能是古人根据一定的历史事件,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

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1822~1890),依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在有关特洛亚战争的描写,在小亚细亚希沙尔里克丘陵(今土耳其西部、爱琴海沿岸一带)发掘出特洛亚古城的遗址。古希腊人在公元前12世纪初曾远征特洛亚城,与特洛亚人进行过10年战争。史诗《伊利亚特》描写了这次战争最后一年里51天中发生的事情。

那么,传说的克里特王国、米诺斯王和他的神秘的迷宫,是否真的曾在历史上存在过呢?谢里曼很想亲自揭开这个历史之谜,但他未能如愿以偿。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等来到克里特岛上进行考古发掘,决心把这个神秘王国的存在与否弄个水落石出。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在岛上发掘出好几座古城的遗址,另外还有大量的文物,证明克里特王国确有其事。

在古都——克诺索斯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王宫的废墟。它占地约2万平方米,依坡而建,共有3层,还有地下室。宫中大小房屋共几百间,均由迂回曲折的廊道连接。王宫结构之复杂,实为罕见。学者们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米诺斯双斧迷宫,因为在废墟中发现了双斧标志。

在王宫的墙壁上,种种题材的壁画绘出国王和贵族妇女及仆役的形象。这些壁画虽历经数千载之久,但色泽仍然鲜丽如初。

考古学家们深入王宫一个仓库,发现了许多一人高的大陶缸,里面装着粮食,橄榄油和酒。在另一些仓库里放着战车和兵器。一间外面包着铅皮的小室贮藏着国王的巨大财富,其中包括无数的宝石、黄金饰物和印章。

不过,在出土的文物中,最有历史价值的莫过于那数万张刻有文字的泥版了。在这些泥版上,古克里特诗人用线形文字记述了国王的档案和重要事件。一块文字泥版上赫然写着:“雅典贡来妇女7人,童子及幼女各1名”。这不禁使人想起关于米诺斯王强迫雅典进贡童男童女的故事。

1980年春,英国考古学家在雅典公布说,他们不久前的发掘证明,古克里特岛人在米诺斯时代有食人肉的习惯,在克诺索斯宫殿周围,市镇中一所铜器时代的房屋里(传说这是半人半牛怪物的藏身之处),考古学家发掘出一些人的尸骨,尸骨上留下的刀痕同动物被宰杀后留下的刀痕一模一样。据辨认,这200多根支离破碎的人骨是8~11个年龄不到10~15岁的儿童的骨头。

英国考古学家认为,克里特人食人肉可能不是由于饥荒,而是出于某种宗教仪式。

由此看来,雅典向克里特进贡童男童女的恐怖传说,并非虚构的故事。我们不妨可以做个推测,即克里特统治阶层的成员,有吃人肉的习惯,也许米诺斯的某个儿子就是一个嗜食人肉的家伙。可能正因为如此,米诺陶洛斯才在神话故事中,被人描绘成为牛首人身的怪物,它表现出人们对这个吃人魔王的憎恶。

经过多年不断的发掘,曾长期使人迷惑不解的神话中的米诺斯王国,终于露出些许端倪。

现在人们才知道,克里特王国曾存在于大约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500年间(相当于我国的夏朝)。在最后的一二百年中,该王国的文化曾盛极一时,这正是米诺斯王朝时期,当时米诺斯称雄爱琴海,威震雅典。克里特岛雄踞欧、亚、非三大洲之中心,是联系亚非两洲先进国家的纽带。米诺斯充分利用了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造船业,并且建立了强大的舰队。这已为发掘出来的港口和造船厂的废墟所证实。据认为,米诺斯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海军的人。他的所向无敌的舰队,曾使他的国家能够同当时的发达国家——埃及、叙利亚、巴比伦、小亚细亚及腓尼基等保持经常的贸易来往,并成为他建立海上霸权进行扩张和殖民的威慑力量。爱琴海诸岛纷纷向米诺斯称臣,迈锡尼一度沦为他的殖民地,雅典也得向他纳贡。据考证,克里特与埃及、巴比伦是同时发展起来的文明古国,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重要的古文明的中心。

令人不解的是,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克里特岛上的所有城市在同一时间内被毁坏,而且从地球上消失了。

历史学家对它的毁灭作了种种推测。有人说可能是大地震的发生。有人认为是希腊半岛的入侵者消灭了这个国家。也有人认为是岛上居民发动了人民起义。总之,它是在一场意料不到的劫难到来后被毁灭的,它的历史由于推动了文字的记载,只能被揉进神话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