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杜甫写诗为民成一代诗圣的故事
10785700000018

第18章 心痛长安的惨景

流离失所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55年11月,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领部下15万人在范阳起兵造反。由于唐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加上近几十年来国内太平无事,所以叛军仅仅用了33天就攻占了东都洛阳,安禄山做了“大燕皇帝”。

安禄山造反,也是事起仓促,没有顾及他的儿女还留在长安。他率军杀奔洛阳时,得知儿子被腰斩,女儿被赐死,竟大恸:“我何罪?而杀我子!”为报仇,他当即杀了一万唐军降卒。铁骑所过之处,见城屠城,烧杀抢掠,无所不干。

国难当头,杜甫从奉先回到长安,在右卫率府供职。755年6月9日,叛军又攻进潼关,官军20万人全军覆没,守将哥舒翰被俘投降,不久就被安禄山杀害。

6月20日,唐玄宗带着百官、后妃逃往四川。走到马嵬坡,即陕西兴平县境内,禁卫军哗变,杀掉了杨国忠和他的家属,又逼迫唐玄宗下令勒死杨玉环。天下大乱。

杜甫一家人,于这一年的暮春加入逃难的滚滚人流。西北黄土地,百万难民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他们望风而逃,今日向北明日向南,苦不堪言。

杜甫一家跌跌撞撞,向北逃亡,曾停留在白水,即今陕西白水县,后又涉过洪水暴涨的三川县,即今陕西富县南,最后把家属安置在鄜州,即今陕西富县西北的羌村。

羌村虽然荒凉穷困,但居民很淳朴,待人诚恳。大伙儿见杜甫一家避难而来,都十分同情,张罗着饭食招待他们,还让出两间茅屋,让杜甫一家子居住。

唐玄宗“幸蜀”,跑到成都去了。皇权悬空,于是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杜甫闻讯后,辞别妻儿,立刻启程北上,只身走延安,欲出芦子关,即陕西横山附近,投奔灵武。

战乱显忠诚,“葵藿倾太阳”,杜甫走荒山过野岭,挥剑开路,躲避豺狼,饿了拿野果充饥,渴了饮河水润喉,披星戴月只想早日到达灵武,为国效微薄之力。

杜甫千辛万苦,尽量走小路前行,唯恐被胡兵捉去。这天,他在一条河边停下了,想洗洗脸,喝口水,顺便饮饮马,就是这短暂的停留,竟然就落入了叛军之手。

杜甫被押送长安,叛军见他又老又瘦又脏,搜了搜身,发现银两少得可怜,对他的兴趣大减,草草地审问了一下,以为他只是个落魄的书生,就把他给放了,但是却不许他离开长安半步。

杜甫庆幸地走出叛军营地,径直向在少陵原上的家中走去,边走边盘算着:“在麻鞋里的几两银子没被搜去,还能勉强维持一些日子的生活。反正长安不能久留,只要有机会,一定得到灵武去见新君,到那时一切都好办了。”

杜甫回到自己的旧居,还好,房屋没有遭毁,他打开铜锁,一股霉味刺鼻而来,屋子里到处是雀屎鼠粪,蛛网尘灰。他稍微打扫了一下,就躺在炕上休息了。

黄昏时分,杜甫醒来,先去看望左邻右舍,发现只剩下几个老人。他们看见杜甫,都痛哭流泪,纷纷诉说:“年轻人不是被杀死,就是被抓去当兵,自从叛军进城后,逢人就杀,遇屋就烧,见物就抢。杜陵这一带住的大多是穷苦人家,叛军不大放在眼里,才算免了一场浩劫。”

杜甫的心里难受极了。他本想进城看望几个老朋友,忽听得城里响起了铜钲的声响。他知道每天夜晚,铜钲一响,所有的人都必须回到坊里,街道上不准再有任何行人,在城门和城角里还有警卫骑兵巡逻把守。显然,叛军占领了长安以后,还是依照老规矩。如果黑夜进城,那实在是自找麻烦。

第二天清晨,杜甫穿着一身粗布衣服,向城中走去。这时正值9月份,天气还很炎热,虽然长安沦陷已近百日,大屠杀已经过去了,但是劫后的京城仍然惨不忍睹。断垣残壁下、曲江渭水中,头颅、断肢横陈,肿胀的尸身飘浮,到处都能闻到腐烂的气味儿。

杜甫正走着,忽然听见一阵阵的哭泣声,他扭过脸一看,在街旁一个隐蔽的角落,一个穿得脏兮兮的小孩正蹲在那里。杜甫走上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在这里哭啊?怎么不回家呀?”

那小孩抽涕着说:“您行行好吧,收下我吧,让我给您做牛做马都行!”

杜甫道:“你家大人呢?”

那小孩也不回答只顾说自己的:“为了躲避叛军的杀戮,我已经在荆棘丛中躲藏了上百天了,您看我身上都被刮伤了,哪里还看得见一块完整的皮肤?”

杜甫向这孩子的身上看去,猛然发现他的衣服虽然被划得破破烂烂,但是隐隐约约还能看出这衣服是上等的料子。他又想起听到的种种传闻:唐玄宗仓皇出逃,为了减少累赘,他只带了小部分的亲信,“金鞭折断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长安沦陷后,安禄山为了报杀子之仇,命部将孙孝哲杀害公主、王妃及驸马等八十余人,又害皇孙二十余人,皆挖心碎首,手段极其残忍。

杜甫断定这孩子一定是被遗弃的王孙,他叹了口气道:“我现在自身难保,实在是没有能力搭救你,不管你是谁,你一定要小心躲藏,回纥援军快到了,你要坚信大唐一定会复兴的。”

说完,又将身上仅有的一点银两掏出来,递给那个孩子,让他快快躲起来,躲得越远越好。

不多时,杜甫来到了郑虔家门口,他的心不禁怦怦地跳起来。他敲了敲门,没人应声,感觉身上凉飕飕的,连忙又紧敲了几下。这时,从旁边的一个屋子走出了一位老人。那位老人杜甫认识,是郑虔家的邻居。

那老人见是杜甫,吃惊地说:“先生,你还平安无事啊!是找郑先生的吧?”

杜甫点点头,迫切地问:“老人家,他们一家人都去哪里了?”

老人凄凉地说:“叛军进城以后,这一家人都被抓到洛阳去了,到现在也没个消息。听说还有好多大官都被抓了去了。”

杜甫叹了口气,谢过老人,默默地走了。心中哀痛:在太平时节,郑虔连饭也吃不饱;京城沦陷后,竟然又被叛军抓去,他的命运也真是悲惨。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紧靠兴庆宫的永嘉坊。在战乱发生之前,这里是王侯将相争住的地方,可是现在,这里不是焚毁成瓦砾场,就是换了新主人。

唯一亮丽的就是一队队骆驼,迈着悠闲的步伐,穿过这朱雀大街,而骆驼身上托运的是皇家府库里的奇珍异宝,运往的目的地是安禄山的老巢范阳,多讽刺的画面啊!

一转眼,已是10月中旬。这些日子,长安城里盛传着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朔州节度使郭子仪和河水节度使李光弼率军到达了灵武,皇上已经派宰相房琯领兵分三路收复两京,安禄山的叛乱要平定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人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而那些驻扎在长安城里的叛军频繁调动,惶惶不安。杜甫也终于松了口气,打消了逃离长安的念头,准备在这里迎接朝廷大军的到来。

10月下旬的一天,杜甫又一次到城里打听前方的消息。使他惊异的是,这天叛军一改往日的惶恐,个个兴高采烈,趾高气扬,有的在疯狂地饮酒,有的在大街上高唱胡人凯旋的歌曲。

杜甫一打听才知道:房琯统率的官军,先后在陈陶和青坂被叛军打败了,死伤四万多人。

房琯是个文人,兵书战策读得很多,但没有打过仗,他又喜欢结交文人,所以他的助手大多是文弱书生。

房琯率中军与北军为先锋,在咸阳的陈陶斜与叛军相遇。他效仿古人,用战车进攻,组成牛车两千辆,并让步、骑兵护卫。叛军所处位置正是顺风,他们擂鼓呼喊,牛受了惊,阵势大乱,叛军又放火烧车,火顺着风向唐军扑过来,人畜混杂,死伤无数。

房琯眼看大军丧失多半,本想将部队整顿一下,以便恢复士气再战,但在代表皇上旨意的监军邢延恩的一再督促下,他不得已仓促率领南军于青坂再度与叛军作战,怎奈寡不敌众,再次失败,四万大军死于阵前。

得知这些情况后,杜甫悲痛万分,以“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是骨”的惨烈诗句表述了自己震颤的心。与此同时,他又听说唐肃宗已由灵武移驻凤翔,即今陕西省凤翔县,便寻找机会想脱身觅主,但经过几次努力,都因叛军戒备森严,没能成功。

杜甫在长安简直是度日如年,每当月白风清的秋夜,他总是想念远方的妻子儿女;每到乱云急雷的冬日,他又为官军迟迟不能反攻而独自愁吟。

春天来了,他更为远在延州以北的芦子关担忧,那里防守空虚,如敌军包抄,则可直捣凤翔,从根本上摧毁我军,如果能飞奔到皇上身边告诉他,迅速调人去防守有多好啊,可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这天晚上,杜甫实在压抑不住心中的苦闷,踱步出了屋门。他漫无目的地走啊走啊,见一湾清水,四周鲜花烂漫,依然是一派醉人的春光,往日这里早该是彩不知不觉竟然来到了曲江边。

抬眼望去,只幕排列,小画船荡漾了,可如今却看不到一点踪影,只剩下一把把冰冷的铜锁,锁住了那画栋雕梁的宫殿。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来到曲江时,正巧遇上唐玄宗带着杨玉环来游园。那一天是三月初三,天气晴朗,风光艳丽,皇上与贵妃在此尽兴赏游,面对那种豪华奢侈的场面和嚣张的气焰,附近的百姓哪个敢靠近?

当年贵妃花间起舞,与牡丹争艳,那明眸皓齿和银铃般的笑声现在却成为沾满血污的游魂,想招也招不回了。

而作为生者的唐玄宗,这时或许正在蜀道上艰难跋涉吧!他是否正在充满愁绪,思念着那一缕香魂呢?

杜甫望着纤细的柳条和新生的蒲苇,它们绿得可爱,但有谁来欣赏呢?一种风景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感觉,不禁从心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