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上)
10784100000024

第24章 《桃花扇》:明末清初的爱情悲剧

〔中国〕孔尚任

“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别号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尚任是孔子后裔,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研习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戏曲创作准备了充分的音乐知识基础。

康熙二十二年,康熙亲自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在御前讲经,深得康熙赏识,得到褒奖,被提升为国子监博士而进京。康熙二十四年孔尚任出京治淮,驻淮扬,游历金陵结交明代遗民,在淮扬的四年所见所感对他以后写《桃花扇》有直接的影响。孔尚任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尤其爱好书画古玩,有《享金簿》一书,记载其收藏。他也擅长诗文,有《湖海集》、《岸堂稿》等传世,为人们所享用至今。

“背景介绍”

《桃花扇》全剧共四十出,在康熙年间震动京城,连康熙皇帝也要索阅,据记载,当时《桃花扇》的演出阵容及频率也是空前的。

《桃花扇》是一部历史剧,作者以数十年的工夫探求历史的真实性,它的出现,极大地发展了历史剧忠于客观史实的传统,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历史舞台的一部“信史”。但是《桃花扇》不是历史教科书,它的杰出成就在于:作者从戏剧艺术的要求出发,把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的真实性完美地统一了起来,在尊重历史基本史实的前提下,进行了必要的艺术加工,反映了历史的本质而不失艺术特色。

“内容概述”

明朝崇祯年间,复社文人、河南名士侯方域在南京避乱,客居期间,欲寻一位秦淮佳丽以慰寂寞,闻知名妓李香君“妙龄绝色,平康第一”,就非常想结识。但苦于无钱,不敢贸然前去。奸臣马士英的妹丈杨龙友得知此事,向魏忠贤的余孽阮大铖献计,要他帮助侯方域出妆奁酒席之资,以拉拢侯方域,希望侯方域为阮大铖说情,让复社领袖陈贞慧、吴应箕不要再和阮大铖作对。阮大铖就依计为侯方域出了一笔钱。

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见面,两人一见钟情。新婚燕尔之际,杨龙友向侯方域说出了真相,请侯方域帮忙。侯方域听信杨龙友的话,答应帮阮大铖解围。可是李香君却因阮大铖是祸国殃民的阉党,严词叫侯方域拒绝。阮大铖阴谋失败,对侯、李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这时武昌统帅左良玉因为军队缺粮,要移军南京。侯方域怕这样做会引起内乱,就写信劝阻左良玉。阮大铖却因此诬陷侯方域“勾结左良玉作乱”,怂恿凤阳巡抚马士英杀他。侯方域逃往漕抚史可法处避难,并为史参赞军务。

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崇祯自尽,奸臣马士英、阮大铖等马上在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马、阮两人一人被封为宰相,一个被官复原职仍为光禄寺卿。昏王奸臣不理朝政,征歌逐舞。马士英、阮大铖又开始作威作福,陶醉于声色犬马的荒淫生活之中。

阮大铖强逼李香君给漕抚田仰做妾,香君坚决不从,倒地撞头,血喷满地,连侯方域送给她的定情诗扇都溅上了血。还是她的养母李贞丽冒名替她去嫁了田仰,才算解围。后来杨龙友就扇子上的血迹画成了一株桃花,香君托教她唱曲的苏昆生把这把扇子送交侯方域,请他早日回来与她重聚。

侯方域返回南京,正值马士英、阮大铖大肆搜捕复社党人,他和陈贞慧、吴应箕一起被捕入狱,根本未能和香君见面。这时李香君也被阮大铖选送入宫,充当歌妓。在宫中,香君仍坚持自己的气节,决心“做个女祢衡,挝渔阳”。她借机在宴会之上大骂祸国殃民的奸臣,最后被软禁在宫中。

不久,清兵南下南京失陷,权贵们带着“那一队妖娆,十年细软”,仓皇逃遁。侯方域乘机出狱,随张瑶星住在栖霞山,香君也得以从宫中逃脱随人入山。侯方域、李香君二人在栖霞山白云庵相遇。由于国破家亡,在张瑶星的指点下,他们割断“花月情根”,双双“修真学道”去了。

“欣赏与评析”

《桃花扇》所反映的明末社会生活极为广阔复杂。孔尚任巧妙地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作为贯串全剧的中心线索,细针密线,连环相逢,互相生发。虽情节起伏多变,却在结构上浑然一体,不枝不蔓。全剧能在纷繁的历史事件和错综复杂的头绪中组织得这样完整、严谨,可以看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

孔尚任在剧中还特意渲染了一柄宫扇,从侯方域赠扇订盟开始,直到张道士裂扇掷地,这个重要的道具绾合了全剧许多重要的情节。一把平凡的扇子包含着不平凡的意义。它象征着两个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把桃花扇放置在戏曲结构组织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殊地位上,并用它来作为剧本的题名,“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桃花扇本末》),这表明了孔尚任在艺术上的匠心。

《桃花扇》善于通过曲词和宾白刻画人物的性格。例如侯方域、柳敬亭分别在第1出《听稗》、第11出《投辕》上场时所唱的曲词都很切合人物声口。全剧曲词和宾白的安排匀称合度。对它们的不同作用,有严格的区别。“凡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能见者,则借词曲以咏之。”(《桃花扇·凡例》)至于交待情节,说明事实,则用宾白。长出只填八曲,短出或六或四曲,比较适合舞台演唱的要求。上本末出《闲话》全用宾白,下本首出《孤吟》全用曲词,不受定例所限,表现了创新的精神。《桃花扇》一般能随着剧情的变化而使用不同风格的曲词。《传歌》、《访翠》、《眠香》等写儿女风情,许多曲词都保持着秀艳温柔的情调。《哭主》、《誓师》、《沉江》等写政治大事,许多曲词又具有慷慨激昂的特色。曲词流畅,词意明亮,基本上摆脱了艰涩的弊病。宾白抑扬铿锵,语句整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