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10783700000136

第136章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出典】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29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他是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也是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淳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代表作《归园田居五首》、《饮酒诗二十首》等表现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故事】

晋朝太元年间,武陵地方有个靠打鱼为生的人。一天,他沿着一条小溪划舟向前,划呀划呀,他早已忘记路有多远了。忽然,他看到前面有一片密密的桃花树林,夹着溪水向两岸伸展,桃花树林中没有其他树夹杂,绿茵茵的嫩草发出一阵阵的清香,地上飘落的花瓣到处都是,他举目望去,桃花树林纵深有几百步,心中不由十分奇怪:我过去怎么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个地方呢?

他一面想,一面继续划船向前,打算找到这桃花树林的尽头。

他划呀划,划到了小溪的源头,只见源头有一座山,山脚下有一个山洞。山洞中似乎有光亮透出来。渔人把自己的小船拴在一棵树上,钻进洞去。洞中的通道起先很狭小,仅能容纳一个人。可是往里走了几十步,不由豁然开朗,洞口一下子宽敞起来。

他揉了揉被光线刺痛的眼睛,只见洞内别有天地:一片片田地平坦宽旷,一排排房屋俨然整齐,肥沃的良田,美丽的池塘,翠绿的桑树和竹子,一切是那样地真切。

再放眼望去,田间小路交错纵横,连鸡和狗的叫声也能听得清清楚楚。田野中有一些干活的人,路上也有一些行人,但他们的衣着打扮,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全跟他们晋朝的人不一样。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乳臭未干的孩童,神态都十分快乐。

洞中人瞧见了陌生的渔人,都十分吃惊,大家一起围过来问他从哪里来,渔人如实地跟他们说了。他们听完,都热情地邀渔人到自己家里做客。渔人跟一个人回到家里,那家人就忙着杀鸡、摆酒、做饭。不一会儿,许多村里的人来了,向他问这问那的……渔人问他们是怎样到这个地方来的,他们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原来,很早很早以前,他们的祖先正赶上秦朝的战乱,他们的祖先便合村一起来到这个地方,以后再也没有出去过,于是便和外面的世界隔绝了。

渔人听了他们的叙述,十分惊叹,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朝代吗?”

他们只知道祖先逃难出来的时候是秦朝,往下连汉朝都不知道,更不知道魏国和晋朝了。渔人把外面发生的事情,朝代的更迭讲给他们听,他们都十分新奇。

渔人在这家吃过饭,别人家也争着请他去。每家人家都拿出好的酒菜招待他。过了好多日子,渔人要回去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

“这里的情况,您千万别跟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告辞以后,从那地方出来,仍旧顺着他来的路往回走,他留着个心眼,在沿路上做了好几个记号。

渔人回到武陵,马上跑到郡衙,向太守详细地报告了他的见闻。太守派人跟着他来到桃花林、沿小溪源头往里走,一路走一路找他原来做的记号。结果迷失了道路,再也没有找到原来的记号,找不到那个美好的世外桃源了。陶渊明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篇名作《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便是这篇名作中的名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典】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西南)人。少好学。曾任尚书吏部郎,元嘉初年任宣城太守。后迁左右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因牵涉谋立彭城王案,被杀。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汉光武帝元年(25)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共196年的史实。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令人遗憾的是,至元嘉二十二年(445)他以谋反罪被杀止,仅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后汉书》意精旨深,文辞隽美。《范滂传》、《班超传》等传记生动感人,为散文名篇。《后汉书》第一次在史书中设“文苑传”,对后世史书影响甚大。原有集,已佚。

【故事】

班超是东汉时期有名的大将,他作为东汉王朝的使者,曾在西域活动了三十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为东汉王朝开发西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公元73年,班超受大将窦固派遣,第一次出使西域。他带领三十六名将士首先来到鄯善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淖尔西北),与鄯善国王商谈建立友好邦交之事。开始,鄯善国王对他们非常热情,过了几天,班超发现鄯善国国王的态度突然变得冷淡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向侍者一打听,班超才知道三天前匈奴也派来了使者。由于匈奴使者从中挑拨,因此国王对建立邦交之事左右摇摆。

面对十分险恶的形势,班超立即召集将士商讨对策。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今只有连夜消灭匈奴使者,才能断了鄯善国国王投靠匈奴的念头。”

当天夜里,班超率领三十六个壮士,悄悄摸进匈奴使者的营地顺风放起一把大火。匈奴人从梦中惊醒,吓得到处乱窜。班超和三十六名壮士以一当十,奋勇争先,经过一番搏斗,终于全歼了匈奴一百多人。

班超的果敢行动,震动了鄯善全国。鄯善国王见班超如此厉害,马上表示愿意服从汉王朝的命令,永远与汉朝和睦相处。班超胜利完成了使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便是这个故事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