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10783700000113

第113章 不见阿婆三五少年时

【出典】

宋·苏轼[南歌子]。

【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21岁登进士第,早年曾任翰林学士兼侍读、龙图阁学士、兵部尚书等职。后期的仕途坎坷,曾因“乌台诗案”入狱,几死。神宗年间,王安石推行变法,苏轼因批评新法而入狱,多次遭贬谪,最远被贬至琼州(今海南省)。徽宗年间,苏轼遇赦北归,病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学问渊博,仕途虽不得志,但文学艺术上有极大成就,无论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无一不精,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有诗文集《东坡全集》及词集《东坡乐府》等。

【故事】

在古老的中国社会里,歌伎与文人的关系是相当独特的。文人官吏的宴饮酬酢,都免不了要召伎佐酒助兴,而这些女子大都懂诗书、善歌舞,又擅长辞令,与当时社会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不相同,往往得到士大夫的喜爱。东坡具有真性情,他在[醉落魄]中说:“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相较于官场中的人情冷暖,东坡觉得伎女对他更有真挚的友情。

唐朝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述浔阳江舟中琵琶女所弹奏琵琶美妙的乐音,以及她悲凉的身世,其中有“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做商人妇”的句子,反映古代位女的下场,大多与人为妾。对于中国男人的纳妾制度,学贯中西的近代学者辜鸿铭还为其辩护说:“你们见过一把茶壶配上四只茶杯,但是可曾见过一只茶杯配上四把茶壶吗?”相信现代的年轻女子看了这句话,都会不以为然,并且庆幸自己晚生了几十年吧!

白首的怅憾岂只是美人与英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记载说:薛逢晚年宦途失意,骑着瘦马上朝廷。遇到新科进士列队而出,前导的人见他寒酸,要他“回避新郎君”,薛逢回答说:“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要他们不要瞧不起人,说自己少年时也是凭文章取进士,亦曾风光一时。

另一位唐代的卢姓小吏就幸运多了,他年纪老大才娶崔氏女子为妻,年轻的妻子还为他写了一首《述怀》诗说:“自恨妾身生较晚,不及卢郎年少时。”真会羡煞许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