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商道:竞争不败的九大胜技
10781600000069

第69章 富过三代离不开“早教”

“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犹太人一直信奉希雷尔这句话。犹太民族也非常重视教育。很多国家,教育的目的是为现在所用;而犹太人则将教育着眼于未来。他们培养的是能够创造犹太人未来,实现梦想的下一代。

历史上,犹太民族不断地受到迫害,他们一直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保住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拥有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尊严和生存的权力。

所以,在犹太人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和智慧,智慧更是知识的深化。他们经常问孩子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家里发生了灾难,房子倒塌了,你将带什么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钱或者财务,他们又将被问: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告诉他们最应该带走的就是智慧。智慧永远都不会被人抢走,它将永远跟随着你。圣经里这样一句话“侧耳听智慧,专心学聪明。这也成为了犹太人教育孩子的精髓。

犹太人认为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一岁半开始就已经开始记忆训练了,三四岁的时候就会将孩子送到学校里。为了让孩子感到学习是快乐的,每个孩子刚进入教室大家都会鼓掌欢迎。打开书本的时候,可能还会找到美味的小零食。让他们感觉学习的甜蜜。

孩子四岁的时候就得开始思考了。大人告诉孩子世界上是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的,因为有不同的思考方法。一个犹太商人曾经问儿子:一加一等于几?孩子毫不犹豫的说等于二。父亲这样回答说:“你说的理论上是没错的,当别人认为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一加一大于二。这是我们犹太人的唯一财富——智慧。”

智慧就是来创造财富的,对此犹太人深信不疑。在孩子的成长中,智慧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也不会忽略了理财观念的培养。在孩子刚刚能够咿呀学语的时候,家长便会将钱币放在他们面前,认识币种和币值。4岁多一点,就可以在父母的监督下购买简单的小物品了。5、6岁的孩子通常知道了父母的钱是来之不易的。6岁的时候就要将“自己的钱”放在存钱罐里。7岁左右,便可以估计自己兜里的钱能不能买的起标有价签的商品了。到了8岁孩子如果想让“自己的钱”充实起来,便要付出劳动了。12岁以后,他们就要像个成年人一样参加任何商业活动了。

洛克菲勒小的时候,父亲教育他时就运用了犹太人特有的方式。如果他想从父亲那里要点零用钱的话,必须要付出相应的劳动。父亲将每一样可以由他来做的家务标上了价格:打扫父母的卧室可以得到1美分,打扫自己的卧室可以得到半美分,如果可以做顿早餐的话可以得到10美分。

12岁的时候,父亲告诉他:为家里做家务是应该的,将不会得到报酬了。如果想挣钱的话,就必须自己去挣。于是他成了来到父亲的农场打工。给奶牛挤奶,外出送奶,清理草坪等等零活每一样做好后,都会记在一个小账本上,到一定的时候会跟父亲做核算,每到这时候,他们就会对每一项工作讨价还价,然后才能领导报酬。

一次在父亲的农场外,看到一直火鸡在来回走动。几个小时候干完农活的他看到火鸡依然没有人来找,于是他将火鸡抓住,卖给了邻居。父亲得知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个好现象,觉得他有做商人的潜力,对他大加赞赏。

此后,洛克菲勒越来越喜欢经商,他经常能想出很多经商的想法。一次他将从父亲农场赚来的100美元贷给了一个朋友,他们定好利息和归还日期,并定下契约。时间一到,他便从取回了110美元。大家谁也没想到这么点的一个小孩竟然有如此好的商业意识。

洛克菲勒对子女的教育业延续了父亲的方法。他从不允许子女去公司,连儿子都极少让去。他不希望孩子们知道自己有一个生活优越的家庭,更不希望他们会对此产生依赖。而是希望他们靠自己奋斗获得自己的成功。儿子做“家庭董事长”,搞了一套完整的虚拟市场经济。根据孩子们做家务的情况,从家长手里赚取零用钱,家也就成了一个“公司”。

他希望孩子们不光要“开源”,也要学会“节流”。为此他开始让孩子们学着记账,每天必须记下每一笔的开销。晚上,还要亲自审查。不管买了什么东西,都要求孩子们给出要买的理由。如果记录真实,解释合理,他会给孩子另外奖励10美分。反之,则会从下次的劳动中扣除10美分。

孩子们在父亲的教育中慢慢积累着对生活的体验。他们用智慧积累财富,当然也尝到过生活的苦楚。父亲给每个孩子一个杯子,里边有一周要用的方块糖,要求自己保管好自己的一份。小女儿拿着这些糖,忍不住贪吃起来。结果在周三的时候便没有可以放在咖啡里的方块糖了。当她找父亲索要时,得到的答复却是只能等到下周。就这样小女儿喝了好几天的苦咖啡。

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犹太人正是因为了不怕挫折的韧性,越挫越勇的精神才一步步走上成功的。这种韧性并不是谁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犹太人过节前总会吃一周毫无任何味道的面包,体味之前的辛劳。饭后还要诵读经文,感谢上帝的恩赐。在漫长的犹太历史中一直被遵守着。

犹太人在智力取向活动中的优势被全世界公认。诺贝尔奖的得主中,犹太人就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重视知识的程度可谓世界之首。一般犹太家长都会要求孩子阅读大量的有益的课外书,但是他们不会让孩子做“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学习中,提倡孩子经常思考,不能模仿。“你又提问了吗?”每天都会有很多家长问放学回来的孩子。学习应该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只有经常提问,努力找出答案才能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

“知识使人严谨,严谨使人热情,热情使人洁净,洁净使人神圣,神圣使人谦卑,谦卑使人恐惧罪恶,恐惧罪恶使人圣洁,圣洁使人拥有神圣的灵魂,神圣的灵魂使人永生。”犹太父母这样教育孩子。他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大大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在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的犹太人民眼中知识是最大的,世俗的一切统治者都得让位。他们教育孩子知识是一些财富的来源,是通向财富唯一的道路。犹太人的历史也证明了知识的无价,与其把有限的财富教给孩子,不如给他们铺一条通往财富的大路。

“商道真经”

通往财富最近的一条路便是知识,这条路的台阶有很多,从小就得开始攀登,想要攀登财富,必须得靠自身的智慧与潜能。发掘和利用智慧潜能,才能克服通往财富台阶上的困难,扫清阻力。一块看上去一无是处的石头,却被眼光独到的珠宝商人一眼看出是价值连城的璞玉,家长就要像珠宝商认识宝石一样了解自己的孩子,尽量发掘孩子的智慧潜能。

财富的路上行进中,孩子自己如果不通过任何外力能够将障碍清除干净的话,财富就触手可及了。孩子运用了智慧,他的孩子如果也能按照他的方法的话,那世世代代就将与财富零距离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