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商道:竞争不败的九大胜技
10781600000042

第42章 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

善于冒险,是一个褒义词,很多犹太人都喜欢冒险。在他们看来每一次风险也都含着等量的成功的种子。风险越大,回报就越高。《羊皮卷》中有这样一句话:“风险往往是和收获成正比的。”

犹太商人历来背着一个投机家的名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投机”这个词是贬义词。不过,现在的经济学家们给“投机”换了一个恰如其分的雅称:“风险管理”。这个名称一改,犹太商人也由原来的“投机家”变成了“风险管理者”。的确,犹太商人长期以来不仅是在做生意,而且也是在“管理风险”,就是他的生存本身也需要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

犹太商人不会干坐着等“驱逐令”之类的厄运到来,也不会毫无准备地使自己措手不及。所以,他们每次在“山雨欲来风满楼”时,都能准确把握“山雨”的来势和大小。这种事关生存的大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场上去就游刃有余了。很多时候,犹太商人正是靠准确地把握这种“风险”之机才得以发迹的。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当失败的可能性大时,如果你偏要去做,那就成了冒险。当有些事情难以分清成败可能性大小的时候,也属于冒险。商战的法则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

可是,当机会来临时,往往有很多人不敢去冒险,所以,他们永远只能是平庸之人。而犹太商人则不同,他们大多具有乐观的风险意识,并且能够常常发大财。犹太大亨哈默在利比亚的一次冒险,就成功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当时,利比亚的财政收入不高。在意大利占领期间,墨索里尼为了寻找石油,在这里大概花了1000万美元,结果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在花费了几百万收效不大的费用之后,正准备撤退时,却在最后一口井里打出油来;壳牌石油公司大约花了5000万美元,但打出来的井都没有商业价值。

当西方石油公司到达利比亚的时候,正赶上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出租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弃了的利比亚租借地。

根据利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他们的租借地,如果开采不到石油,就必须把一部分租借地还给利比亚政府。在第二轮谈判中还包括已经打出若干眼“干井”的土地,不过,也有许多块与产油区相邻的沙漠地。

参加这次投标的有9个国家的40多家公司。他们当中,有很多是“空架子”,打算拿到租借地后再转租。另一些公司,其中包括西方石油公司,虽然财力不够雄厚,但至少具有经营石油工业的经验。

利比亚政府之所以允许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来参加投标,是因为他们想要避免遭受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的控制。

哈默是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虽然他和利比亚国王私人关系良好,但他毕竟在这方面经验不足,而且同那些一举手就可以推倒山的石油巨头们相比,竞争实力悬殊太大。不过,他还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他认为决定成败的关键不仅仅取决于这些。

到了投标开始的日子,哈默的董事们都坐着飞机赶来了,他们在4块租借地都投了标。而且,他们的投标方式有些与众不同。

他们的投标书是用羊皮证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亚国旗颜色的红、绿、黑三色缎带扎束。而且,哈默在投标书的正文中,加了这样一条:他愿意从尚未扣税的毛利中拿出一部分钱供利比亚发展农业用。他还允诺在国王和王后的诞生地库夫拉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另外,他还承诺一旦在利比亚找出水源,他们将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制氨厂。

功夫不负有心人,哈默终于得到了两块租借地。让那些强大的对手大吃一惊的是,这两块租借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资后一无所获而放弃的。果然,这两块租借地不久就成了哈默烦恼的源泉。

他钻出的头三口井都是滴油不见的干孔,仅打井费就花了近300万美元。另外,还有200万美元用于地震探测和向利比亚政府的官员交纳的不可告人的贿赂金。这时,董事会里有许多人就开始把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连哈默的知己、公司的第二股东里德也对此失去了信心。但是,哈默的直觉告诉他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他和股东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的几周里,终于有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另外8口井也出油了。这下公司的人可高兴坏了,这块油田的日产量是10万桶,而且是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更重要的是,油田位于苏伊士运河以西,运输非常方便。

与此同时,哈默在另一块租借地上,采用了最先进的探测法,钻出了一口日产7.3万桶自动喷油的油井。出人意料的是,这成了利比亚最大的一口井。

接着,哈默又投资1.5亿美元修建了一条日输油量100万桶的输油管道。而当时西方石油公司的资产净值只有4800万美元,足见哈默的胆识与魄力。之后,哈默又大胆吞并了好几家大公司,等到利比亚实行“国有化”的时候,他已经羽翼丰满了。

正是靠着哈默非凡的胆识与魄力,才使西方石油公司一跃成为世界石油行业的第八个姊妹。

不得不承认,哈默的成功完全归功于他的胆识和魄力,他不愧是一个犹太大冒险家。后来,“只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险”,成了哈默做生意的最大特色。正如我们前边所说的,风险往往是和收获成正比的,风险越大,赚的钱就越多。

没有人喜欢失败,人人都想成功,想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但是,当财富敲响大门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抓住机会,把走到自己家门口的财富留下来。人们常犯的错误是,在机会到来时,怕承担风险,因而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结果让机会在自己面前悄悄溜走。

犹太人约瑟夫摩根最初以经营一家小咖啡店为生,同时还卖些旅行用的篮子。这样苦心经营了一些时日后,逐渐赚了一些钱。于是,他就用这些钱盖了一座很气派的大旅馆,还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地方铁路的股东。

1835年,约瑟夫投资参加了一家叫做“伊特纳火灾”的小型保险公司。所谓的投资并不要现金,出资者的信用就是一种资本,只要你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姓名就可以了。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在期票上署名以后,就能收取投保者交纳的手续费。只要不发生火灾,这无本生意就稳赚不赔。然而不久,纽约却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投资者聚集在约瑟夫的旅馆里,一个个面色苍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很显然,不少投资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件。他们惊慌失措,愿意自动放弃自己的股份。

约瑟夫便把他们的股份统统买下,他说:“为了付清保险费用,我愿意把这旅馆卖了,不过得有个条件,以后必须大幅度提高手续费。”约瑟夫把宝押在了今后。这真是一场赌博,成败与否,全在此一举。

幸好,还有一位朋友想和约瑟夫一起冒这个险。于是,两人凑了10万美元,派代理人去纽约处理赔偿事项。

结果,从纽约回来的代理人带回了大笔的现款,这些现款是新投保的客户出的比原先高一倍的手续费。这次火灾后不仅让敢于冒险的约瑟夫净赚了15万美元,而且,“伊特纳火灾保险”由于信用可靠,已经在纽约名声大振了。

通常情况下,只要能够把握住关键时刻,就可以把危机转化为赚大钱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市场行情,把握良机。机会如白驹过隙,如果没有承担风险的勇气,不能克服犹豫不决的弱点,就永远也抓不住机会。

总之,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会赢得人生的辉煌。凭着过人的胆识,抱着乐观从容的风险意识知难而进、逆流而上的人,往往会赢得出人意料的成功。而那些只盯着可能有的一点点风险裹足不前的人,必将会一事无成。

“商道真经”

做任何事情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当你知道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大,却偏要去做时,那就成了冒险。不过,商战的法则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所以,我们不要只盯着可能有的一点点风险而裹足不前,这样只会让人一事无成。而那些凭着过人的胆识和乐观从容的风险意识逆流而上的人,往往会赢得出人意料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