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商道:竞争不败的九大胜技
10781600000014

第14章 逆向思维,巧用商业游戏规则

做生意需要规矩不假,可如果完全拘泥于规矩当中,就会固步自封,很难突破自己了。犹太商人重视规则和法律,但又总是在规则和法律的范围之内的边缘上活动。他们既遵守了规则,又最大限度地去利用了规则。

曾有一个犹太人走进一家纽约银行的贷款部,毫无规矩地坐了下来。

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这位一身名牌穿戴的人,一边走上前去问他:“请问我能帮上您什么忙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我想借钱。”

“好啊,您要借多少?”

“l美元。”

“什么?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可是只要有担保,多少都无妨的。”

“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说:“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不过,您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经理一边说,一边从兜里掏出1美元。

“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还给您。”

“好的,谢谢。”犹太人自信地表态后就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站在旁边的银行行长看到了这件事后,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于是,他匆忙地赶上前去,叫住了那个犹太人:“这位先生,请留步”

“有什么事情吗?”犹太人有些疑惑。

“我实在不明白,您既然已经拥有了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您想借三四十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请不必为我操心。只是我来贵行之前,问过好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因为,您这里的租金一年只需花6美分。实在太便宜了。”

多么生动的一个打破常规的故事。对于许多人来说,贵重物品存放在金库的保险箱里,是他们惟一的安全选择。但犹太商人没有受限于这样的常理,而是另辟蹊径,找到让证券担保,用借钱的方式,把那些股票锁进了比金库保险箱更加安全可靠而且租金更加便宜的银行保险箱。

表面上看,犹太人没有违反规则,但是他们却通过巧妙地利用规则,获得了更加好的理财效果。故事到此,我们看到的还只是犹太商人的“横向思维”,怎样把证券弄进银行保险箱里去,让他们代管却几乎不付钱,才真正能体现犹太人的“逆向思维”。

通常情况下,人们进行抵押目的,大多是为了借款,并希望以尽可能少的抵押物争取尽可能多的借款。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或有利,从不允许借款额接近抵押物的实际价值。所以,一般只有关于借款额上限的规定,而没有其下限规定,因为下限是借款者自己决定和处理好的问题。

然而,就是这项银行“委托”借款者自己管理的细节,激发了犹太人的“逆向思维”:犹太人是为抵押而借款的,借款利息是他不得不付出的“保管费”,既然现在对借款额下限没有规定,那么,借款者当然可以只借一美元,从而将“保管费”降低至6美分的最低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银行在1美元借款上几乎无利可图,而原先可由利息或罚没抵押物上获得的抵押物保管费也仅有6美分,简直成了银行为犹太商人的义务服务。

巧用法律规则赚钱是犹太人外汇买卖的绝活。作为“契约之民”的犹太人,居然能在遵守契约的前提下,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谋略理性地赚取金钱,这才是他们逆向思维的最好体现。

1971年8月1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保护美元的声明。精明的犹太金融家和商人立刻意识到,美国政府的这项声明是针对与美国有巨大贸易顺差的日本人的。同时,犹太人又从情报中获悉,美国与日本曾就此问题进行多次谈判。而这种种的迹象表明:日元将要升值。

众多的犹太金融家和商人根据精准的分析和讨论,在所有人都尚未觉察这个趋势之前,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卖”钱活动,犹太人把大量美元卖给日本。

据日本财政部调查报告,1970年8月,日本外汇储备额仅35亿美元,而1970年10月起,外汇储备额以每月2亿美元的增加速度在上升。这与日本出口贸易发展有关,当时日本的晶体管收音机、彩色电视机及汽车生意十分兴隆。可是这个时候,犹太人已开始渐渐向日本出“卖”美元了。

1971年2月,日本外汇储备额增加的幅度更大,先是每月增3亿美元,到5月份竟增加15亿美元,当时日本政府还蒙在鼓里,新闻界还把本国储备外汇的迅速增加宣传为“日本人勤劳节俭的结果”,他们还不知道,之所以会发现这种反常现象,正是美国犹太人“卖”钱到日本的结果。

1971年8月前后,美国犹太人卖美元的活动几乎到了疯狂程度,仅8月份1个月,日本的外汇储备额就增加了46亿美元,而日本战后25年间总流入量仅35亿美元。

1971年8月下旬,也就是尼克松总统发表声明10天后,日本政府才发现外汇储备剧增的原因。尽管立刻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一切都已太晚了。犹太人早就预料到事情的发生了。

在日本人看来,日本本国的外汇预付制度是非常严密的,但犹太人却仍然看出了其中的巨大漏洞。例如,外汇预付制度是日本政府在战后特别需要外汇时期颁布的。根据此项条例,对于已签订出口合同的厂商,政府提前付给外汇,以资鼓励;同时,该条例中还允许解除合同。犹太人正是利用外汇预付和解除合同这一手段,堂而皇之地将美元卖进了实行封锁的日本外汇市场。

事实上,犹太人采取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逆向思维——先与日本出口商签订贸易合同,充分利用外汇预付款的规定,将美元折算成日元,付给日本商人。然后等待日元升值,再以解除合同方式,让日本商人再把日元折算成美元还给他们。这一进一出两次折算,利用日元升值的差价,便可以稳赚大钱。

从这则“日本人大蚀本”的事例中,不难看出犹太人成功的经营思路在于“倒用”了日本的法律,将日本政府为促进贸易而允许预付款和解除合同的规定,转为争取预付款和解除合约来做一笔虚假的生意。这样,日本政府却只能限于自己的法律而眼睁睁地看着犹太人在客观的形式上绝对合法地赚取了绝对超额的利润。

那么,如何才能具备犹太人这样讨巧的逆向思维呢?

(1)换个角度看问题

同样一个物体,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的是不一样的感受。而一个商业机会也是如此,同样的机遇,不同角度的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如果能够尝试打破惯有思维,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许就可以找到其中的突破口,获得意外的收获。

(2)挣脱束缚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被困在规矩上,是因为我们周围有太多有形和无形的条条框框制约着我们,这就需要我们有超脱这些规矩之上来考虑问题的勇气。只有离开了这些束缚,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商道真经”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规则,作为投资者或是商人,更应该懂得凡是写在纸上的东西都有漏洞。这就需要我们研究这种漏洞,运用逆向思维,使其更好地为自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