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下)
10779300000009

第9章 《玩偶之家》:专为全世界女性创作的杰作

〔挪威〕亨利克·易卜生

“作者介绍”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年)是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玩偶之家》是其关注妇女问题的一部杰作,根据一个真实的女性故事而写成。易卜生从15岁起在小镇药店当学徒,靠了勤奋自学成才,22岁时写出了第一部剧本历史剧《凯蒂利纳》,此后便一直在剧院任职,并且由于避祸起见而移居欧洲大陆(主要是意大利和德国)长达27年。他1891年回国,1906年去世时挪威为他举行了国葬。易卜生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世纪,平均每两年出一部戏。他的戏剧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初期是挪威民族浪漫主义戏剧,其中以《布朗德》(1865)和《培尔·金特》(1867)最为杰出,描写沉湎欲壑而沦丧道德的浪子终于回头惜乎已晚的《培尔·金特》为他带来了世界声誉。

“背景介绍”

本书成书于1879年。剧本发表后引起巨大社会反响,两周后便在哥本哈根演出。在世界舞台上,《玩偶之家》的演出经久不衰,备受好评。五四时期,《玩偶之家》被介绍到中国,娜拉的觉醒和出走所触及的社会及家庭问题在广大青年尤其是女青年中引发了广泛争论。1935年,我国几大城市竞相上演《玩偶之家》,盛况空前,这一年因而被称为“娜拉年”。

“内容概述”

圣诞节就要到了,海尔茂和娜拉夫妇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因为新年伊始,海尔茂就要到银行担任经理,以前当律师时收入不稳定的那种日子就要结束了。这时,娜拉的旧友林丹太太来访。在和林丹太太的交谈中,娜拉兴奋地告诉了林丹太太一件事:她和海尔茂婚后不久,海尔茂便得了重病,为了让丈夫到意大利疗养,她私自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因父亲也病危,她便伪造父亲的签名签署了借据。海尔茂的病总算在意大利治好了。回到家里,为了还清债务,娜拉费尽心机节省家用,甚至在夜晚偷偷干一些抄写工作。但她并不感到辛苦,相反却感到骄傲,因为自己做了一件对丈夫有帮助的事。

这时柯洛克斯泰突然来访。娜拉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原来柯洛克斯泰是海尔茂即将出任经理的那家银行的职员,这家银行正在进行人事调整,柯洛克斯泰很可能被解雇,他便以借据来要挟娜拉设法为他保全在银行中的职位,否则就要把娜拉的犯罪行为告诉海尔茂。娜拉非常气愤,但不得已只好向丈夫求情不要解雇他。但丈夫根本不予理会,反而发出通令解雇了柯洛克斯泰。气急败坏的柯洛克斯泰随即就给海尔茂写了一封揭露真相的信件。娜拉情急之下向林丹太太求助,林丹太太为此事去找柯洛克斯泰,结果这对老情人旧情复燃,充满幸福感的柯洛克斯泰决定去取回那封揭露秘密的信,林丹太太却劝他不用着急。

海尔茂按每天的惯例下楼取信,娜拉急中生智用化装舞会缠住了他。午夜归来,娜拉想说明一切已为时太晚,海尔茂还是取回了那封信。海尔茂读完信后勃然大怒,将娜拉刻薄地辱骂了一番。恰在此时门铃响了,有人送来一封信,是柯洛克斯泰的信和返还的那张借据。海尔茂见自己的名誉已经保住,立刻改变面目,对娜拉又温柔起来。目睹此情此景,娜拉感慨万千,她看清了自己像玩偶一样被人摆布的可怜处境,并终于意识到她应该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在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决定离开那个“玩偶之家”。

“欣赏与评析”

自从写作“社会问题剧”以来,易卜生以深邃的目光观察社会,洞察社会的弊病,他看到这个貌似平等、自由的社会,其实是一个妇女没有地位的男权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方面,易卜生通过一个家庭所发生的故事,来达到他剖析社会的目的。

《玩偶之家》这部剧不仅提出了在资产阶级社会里妇女的地位和出路问题,还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外表繁荣幸福与内部丑恶腐朽之间的尖锐矛盾。

除了主题思想突出、人物形象鲜明以外,《玩偶之家》还是一部结构严密,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的戏剧。易卜生善于把复杂的生活矛盾集中为精练的情节。

这部剧作在文学史和妇女解放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属于必读之书。阅读这部剧作应特别注意娜拉的心理变化,体味易卜生是如何在情节的推动中让这种变化很自然地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