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向八路军学习
10776700000009

第9章 洛川会议确定了抗战路线和方针

要实现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共中央必须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指导全国抗战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此,1937 年8 月22 日至25 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当时,由于战争任务紧迫,许多红军干部在前线来不及返回延安,因而会议是在陕西洛川县城附近的冯家村(红军总部所在地)举行的。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亦称洛川会议。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和各方面主要负责人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贺龙、博古、彭德怀、张浩、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张文彬、萧劲光、林伯渠、徐向前、周建屏、傅钟、凯丰、张国焘、周昆共23 人。

首先,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在会上作了军事问题以及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毛泽东的军事问题报告的主要内容是:(1)深刻地分析了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革命的形势,指出抗日战争将是用持久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争取对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他强调指出:单纯从共产党和红军的数量,不能解释领导权问题。但从共产党的声威和红军作战能力,全国人民的瞩望来看,共产党必须争取抗日战争的领导地位。我们的方针,最基本的是持久战。中日双方都有其弱点和长处,持久战的结果,是中国的胜利。(2)红军对日作战的基本战略原则,应该根据今天的实际条件,即我方技术贫弱,但在其他方面,如军队素质等方面,敌人弱于我们来考虑。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钳制与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战略支持任务),保存与扩大红军,以挫败日寇亡华方针。(3)红军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所谓游击战,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红军作战着重于山地游击战,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的主力兵团与在平原地区发展游击战。山地游击战要达到创立根据地。红军在抗战初期的作战地区主要是晋察冀三省边界山区。(4)必须扩大中共中央军委。中央军委的任务是:领导主力红军,领导苏区与游击区军事和义勇军工作;与国民党军的统一战线工作;情报工作。过去只注意红军工作,现在义勇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工作,也是大事,因此军委组织应健全起来。现在只有参谋部,政治部与统一战线部也要建立起来。战略方针的制定,要集中在军委。

陕北洛川冯家村的洛川会议旧址内景

(5)后方是基本立足点,必须巩固。后方主要是陕、甘两省。要扩大我们的工作,发展陕甘苏区。(6)扩大红军并加强军事教育。为着扩大红军,可以成立补充团,每师一个,军部设两个补充旅。军事教育,连长以下,由前方负责;连长以上,由后方负责。

毛泽东的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报告的主要内容是:(1)共产党必须坚持、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现在统一战线正在成熟中,周恩来、博古等已和国民党谈判了4 次,谈判的中心问题是红军的独立性问题。在共同委员会与总指挥部问题上,我们准备有所让步,采取不决裂的方针,以通过政治纲领为原则,现在要催促国民党发宣言。同时,还要作地方军阀的统一战线工作。山西有进步,桂李(即李宗仁)已公开提出联共,同意催促蒋介石抗日。现在推动抗日的工作即将过去,目前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去争取抗战的胜利。(2)共产党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党的阶级的独立自主的立场。应提醒全体党员注意,防人之心不可无,从根本的阶级利益上看,国民党是敌人,对国民党应保持高度的阶级警觉性。国民党的方针,一是限制我们,二是破坏我们。因此,一时一刻也不要忘记蒋介石想通过抗日战争消灭和限制共产党和红军的阴谋诡计。这种独立性包括政治上和组织上两个方面。(3)必须保证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红军的调动,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决定,而不能由国民党决定,红军开赴前线作战,必须根据战局的发展,选择有利时机,分批进行,并须留一定兵力,担负保卫后方的任务。

接着,出席会议的人员围绕毛泽东的两个报告,进行了讨论。先后在会上发言的有:朱德、林伯渠、任弼时、彭德怀、刘伯承、周恩来、林彪、凯丰、聂荣臻、张国焘、博古、关向应、张浩、张闻天等。他们完全同意毛泽东报告中关于战局的分析和提出的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认为全国抗战开始以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争论,已经不是应否抗战的问题,而是如何争取胜利的问题,且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动员组织群众,发展红军力量,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经过持久抗战,去争取胜利。

朱德说:争取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我们是主导,从组织上、工作上迅速布置,才能争取。持久战,主要的是发动广大群众,军事上发动游击战争。争取华北持久战,即使各友军都退下来,我们也能在华北支持。

林伯渠说:红军在抗战中,负民族复兴的责任。军委组织很重要,红军的人员要补充,应有补充团。

任弼时说:最近中央所采取的立场是对的,国共两党的合作,是代表不同阶级,且在斗争着,合作要经过斗争的过程。抗日战争是长期的战争,要保持我们的力量,队伍的补充是很大的工作。

彭德怀说:只有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才能抗击日军。陕、甘、宁三省的工作非常重要,要成为将来转变的核心。要阻止日本前进,基本条件是动员和组织群众,因此,应用一切可能实现十大纲领。

刘伯承说:抗日战争是持久、困难、曲折的,保存力量是自然的事,但最中心的任务是扩大力量,号召全民族抗战,就是争取领导。

周恩来说:国民党对抗战的战略方针,总的是怕群众起来。我们的作战地区是在敌人的后方。加强全国组织群众工作,做到国民党的战略方针不能束缚我们自己的战略方针。我们能在华北进行持久战,群众的积极性可能更大地调动起来,我们的部队能壮大起来,敌人就愈增困难。

今日我们要加强三方面工作:(1)加强政治警觉性,取得合法地位;(2)全国群众运动的发动;(3)上层统一战线的开展。

聂荣臻说:同日本作战,应时时顾到我们不要吃亏,因此战略上采取小区——游击战。小的游击队要繁殖,在敌人后方发展,还是依靠当地。

张闻天说:抗日战争中的危险性,主要是国民党限制于政府抗战,而压抑人民,控制群众运动。我们的总方针是发展全民族抗战,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这是艰苦、持久、变化很多的斗争过程。如何使抗战得胜,大家都仰望我们,指出胜利的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道路,是争取领导权的基础。抗战是持久战,尽量扩大我们的力量,指挥问题是独立自主的方针,作战方面主要是游击战争。正确的领导,模范的工作,谦逊的态度,艰苦的作风,准备打持久战,是我们争取领导的要害。

毛泽东在8 月24 日的会上作了总结报告。主要内容是:(1)关于形势,现在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能在前线阻止敌人一个时期(半年左右);另一可能是相当迅速起变化。红军的使用,应根据此两种情况。如第一种情况,红军则为策应任务;如第二种可能,我们准备着迅速起变化,山西河北之间是我们主力之地。(2)关于红军出发问题,无根本不同意见,只有搁到前方去一种意见,无原则分歧。(3)关于战略原则,目前是在全国范围内成立游击支队,起钳制作用,并不否认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消灭敌人的胜利,我们要把抗日战争变成真正的民族革命战争。(4)关于苏区和白区,苏区要巩固,扩大白区工作。(5)关于前方和后方,要双方顾及。(6)关于经费问题,要在全国号召艰苦奋斗的精神。毛泽东还指出,这次会议是一次团结的会议。

8 月25 日,会议发布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责任、实行党的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和持久战的军事战略方针的重要意义。所谓全面抗战路线,即主张全国人民和军队总动员,改革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地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所谓持久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即是说中国人民的抗战,必须经过一个转变敌强我弱的过程,才能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

《决定》指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的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

“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功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责任,贯彻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和抗日持久战的军事战略方针,会议通过了以下几个具体决定:

(1)决定以《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党领导抗战的纲领。

(2)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3)决定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群众运动,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

(4)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5)决定进一步扩大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张浩、贺龙、刘伯承、徐向前、林彪共11 人组成,毛泽东为军委书记,朱德、周恩来为军委副书记。军委的书记、副书记,实际上是主席、副主席。

洛川会议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制定了指导全国抗战的全面抗战的政治路线和抗日持久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并作出了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决策,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极大地增强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洛川会议确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为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