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向八路军学习
10776700000008

第8章 当年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背景

1935 年10 月,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中央政治局根据日本侵略者准备独占全中国的新形势,于12 月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这条政治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瓦窑堡会议后,共产党即着手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首先作张学良、杨虎城的统一战线工作,并于1936 年上半年停止了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敌对行动。接着,正式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的主张,和平处理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基本结束反共内战。1937 年2 月,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促使会议通过实际接受国共合作抗战的决议。

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7 月8 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接着,中共派叶剑英在西安与国民党方面取得联系,于7 月14 日代表中共中央向南京政府表示:“愿在蒋指挥下努力抗敌,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动抗日,已令各军十天内准备完毕,待令出动,同意担任平绥线国防。”7 月15 日,中共代表根据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关于停止内战实现抗战的协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中央。7 月17 日,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张冲、邵力子在江西庐山举行谈判,中共代表提出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作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约定由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发表。

这时,蒋介石对抗日还很动摇,他虽于7 月17 日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但又声言,“我不求战,只在应战”。蒋介石政府仍在和日本侵略者继续谈判,并表示“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对《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尽力拖延,迟迟不予公布。在国共合作抗日的谈判中,蒋介石集团千方百计要限制和取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政权,并计划在抗日战争中削弱共产党力量五分之二。

要抗战,就得有正确的指导路线。抗日战争开始时,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共产党仅仅掌握着陕甘宁根据地的政权。但是,由于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十分害怕人民革命力量的成长,因而实行只是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军事方针。他们宣扬“救国有党在,不与民相干”,坚持一党专政,拒绝一切有利于抗战的改革,不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限制群众抗日运动,甚至解散抗日团体。国民党不可能领导抗战取得胜利。事实正是如此,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战场出现了军队不断后撤的败局。在华北前线,国民党军队有65 个步兵师、21 个独立步兵旅和骑兵炮兵等部队共70 余万人,却抵挡不住日军12.5个师团约30 万人的进攻。1937 年7 月底,相继丢失了北平、天津。随之,日军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长驱直入。在华中地区,日军进攻上海后,日本侵略者企图以3 个月时间击败国民党中央军,速战速决地解决中国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人民特别是人数众多的中间力量,一方面把抗战的希望寄托在掌握全国政权的国民党身上;另一方面对国民党的腐败、军队后撤,又极其不满,担心抗战难以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