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冯志沂传
10772700000043

第43章 冯志沂年谱

清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一岁

五月初十日,出生于山西代州(今代县)城内药王庙街。父冯俨,母张氏。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三岁

是年,父亲冯俨与伯父佶客游京师。随母去河北静海县,寄居祖父廷重公官寓。祖父时任静海县主簿。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五岁

是年,祖父擢清河县丞兼署县事。始从祖父读书。

七月初十日,祖母徐氏去世。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六岁

是年,仍从祖父读书,开始学写诗。

道光元年辛巳(1821)七岁

是年,祖父致仕,举家回归代州故里。

道光二年壬午(1822)八岁

归里应童子试录取,入州庠斗山书院读书。

道光三年癸未(1823)九岁

八月初一,父亲病死京师,卒年三十有七。过了中秋节,伯父冯佶扶柩回代州,葬柩于城北祖茔。

道光七年丁亥(1827)十三岁

是年,考取代州儒学廪膳生员。

道光十年庚寅(1830)十六岁

是年参加院试,夺得儒学优生(秀才第一名)。

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二十一岁

八月,参加山西乙未乡试恩科中举,榜列第十五名。

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二十二岁

三月,参加京师礼部会试恩科,榜列第十三名贡士。

四月二十五日,殿试中二甲第六十名,赐进士出身,钦点刑部主事。

是年,通籍京师,寓居宣南的下斜街。

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二十三岁

是年,入西曹观政,与刑部司员王益之、黄海华、庆霖交好。开始参加陶然亭文人之间的雅集。

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二十四岁。

三月,拜师户部郎中余坤,学为诗。

四月,与乙未科进士桂林人朱琦并门居,时相过从谈艺,并在朱家,结识广西才子彭昱尧。

是年,正式授官刑部主事。

道光十九年乙亥(1839)二十五岁

约秋冬之际,结识居京的名士张穆。

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二十六岁

三月,参加孔宪彝、秦瀛招集文士于江亭举行的“尺五庄饯春”活动。

六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十月,迎母养京师。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二十七岁

四月,经朱琦介绍,与本年考中的进士龙启瑞、王拯订交,龙启瑞为状元。

七月,由朱琦、余坤引荐,拜桐城古文大家梅曾亮为师。

九月十二日,写诗揭露“和戎”之策。

深冬,同人夜集于梅曾亮寓宅,诗酒谈饮,十分欢快,并新识了几个爱好桐城古文的士人。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二十八岁

八月二十九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九月,为亡友庆霖遗著《松阁诗钞》作序。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二十九岁

四月初,游览京西妙峰山,诗有《登妙峰》。

五月,御史陈学受谪贬,作诗《送陈懿叔南归》

十月,公祭顾炎武之日,由何绍基、张穆发起重修报国寺西侧的顾祠。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三十岁

二月,同人集于龙树寺,饯送余坤先生出守四川雅州。为文《送余小颇先生出守雅州序》。

七月,顾祠落成初祭之日,应张穆之邀,襄办祭祀事。朱琦写《顾亭林祠记》,王拯书丹,立碑于祠内。

九月,游京西翠微山(今八大处公园)同行者有顾文彬、云笏,文有《游翠微山记》。

道光二十五年乙已(1845)三十一岁

三月二十五日,梅曾亮生辰,同人觞集龙树寺,主要与会者为:朱琦、王拯、邵懿辰、彭昱尧、唐岳、王茂荫、孔宪彝、秦瀛。

五月九日,应王拯之邀,与梅曾亮、魏源、朱琦、林昌彝、邵懿辰于来鹤山房瞻仰陈化成遗像。

十月,王拯出都就婚河南,南下广州迎寡姐还柳州,为王拯题《砧课读图》。

冬,御史陈庆镛贬官福建,有诗《送别陈颂南给谏》。

是年,请画工绘三十二岁(虚岁)小像。

是年,母封太安人,妻封安人。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64)三十二岁

约在春季,移居八角琉璃井街,诗有《友人赠竹百许竿酬以诗》。

四月表外甥程鸿诏试礼部中乙榜,拣选河南鸡泽教谕,作诗送之。

五月十二日,伯父冯佶去世,梅曾亮撰墓志,何绍基书丹。

冬天,作诗《为何子贞同年题王蓬心山水次韵》。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三十三岁

春初,得疾,在家调养,诗有《病起巡圃》。

九月初,朱琦贬官将归桂林,出示其父朱韫山先生诗卷嘱题序。

九月九日,同人集于顾祠,为朱琦设饯送宴,席间写诗《九日集顾祠饯伯韩分韵得禊字》酬赠。

约十月间,怀念江南故人,诗有《赠黄海华司马》和《得黄子冶书却寄》。

十月十四日,参加张穆主持的拜阎若璩生日集会。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三十四岁

正月,写诗《元日试笔用坡公除夜韵》。

约在二月,有《春日即事》诗。

三月二十五日,与张穆、邵懿辰、何秋涛等集于梅曾亮寓宅,为梅先生过生日,即事有诗作,兼怀余坤先生。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应友人杨尚文之邀,同张穆、何秋涛为赏月之饮,作诗以记。

约在秋冬之际,为张穆题《烟雨归耕图》,张以诗酬谢。

冬日,赋诗《月夜偶作》怀念故庐。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三十五岁

是年夏,何绍基奉诏南下,主持广东乡试。

八月,梅曾亮决意南归江苏上元故里,与同人饯送于龙树寺,有感赋呈。

九月二十六日,族伯冯芝病逝京邸,回乡料理丧事。

十一月初九日,师友张穆去世,何秋涛撰志,何绍基书丹。诗有《哭石洲》。

冬日自题:不痴不黠,不聋不聪,制行不狂不狷,居世不异不同,好属文而不工,如读书而不通,人不汝厄而厄,天不汝穷而穷,千品百汇,不可位置,一言以蔽之曰:庸而已矣。

十二月初四日,何绍基典试广东归京,赠与《题像册论诗稿》。

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三十六岁

正月十四日道光帝驾崩,二十六日皇四子奕即位,宣布改明年为咸丰元年。

三月,下诏求贤。

约四月间,奉旨与祁藻等勘验道光帝陵寝工程。

初秋,过张穆故居,写诗吊慰亡魂。

十月十九日,林则徐病卒于广东普宁行馆,写诗《林督师薨》悼念。

十月二十八日,投降派首领穆章阿罢斥,耆英降革,作诗《十月二十八日志喜》四首。

十二月十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咸丰元年辛亥(1851)三十七岁

是年春、夏之际,为郑蔼人同年题《西窗话雨图》。

为苗夔题《寒灯停均图》,为孔绣山年丈题《韩斋雅集图》。

冬:友人王拯应诏抵京,二人相见甚欢。

咸丰二年壬子(1852)三十八岁

四月,拜授郎中,覃恩,母封太恭人,妻封恭人。

六月,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

八月初六日,何绍基简放四川学政,为题《村谷论心图》,即以送之。

九月,太平军围攻长沙,江南烽火炽烈,写诗《书愤》、《即事》。

初冬,患病,诗有《病中寄六皆》。

年终,写诗《岁暮书感》,满腹家国之忧。

咸丰三年癸丑(1853)三十九岁

二月十九日,太平军攻破南京,定都改称天京。

四月,表外甥程鸿诏第二次试礼部报罢,将归安徽,作诗以送。同月,以诗送外甥女淑卿随夫宦居湘南。

八月,由刑部尚书许乃普奏荐,参佐山西军幕,月底抵太原。

九月,太平军北伐部队从河南入晋南,连陷垣曲、绛州、曲沃、平阳、洪桐等州县,署巡抚郭梦龄失职,交部议处,刑部侍郎恒春奉旨任山西巡抚。

九、十月间,游晋祠、崛山等名胜。

咸丰四年甲寅(1854)四十岁

九月九日,与友人杨尚文游太原东山,写诗《九日登高》情绪低落。

是月下旬,奉命归部曹述职,先有故里之行。

十月初,京察一等,议叙以知府备用。

十月十三日,母病故,终年六十三岁

十二月,扶母灵柩归里安葬,遂开缺守丧。

咸丰五年乙卯(1855)四十一岁

居忧里门。

咸丰六年丙辰(1856)四十二岁

仍居忧里门。

四月初,游故乡北山白人岩,写诗八首纪其胜。

秋,走崞县亲戚家,诗有《大营道中》指斥朝廷弊政。

九月,为同里马凤岩先生撰写墓表。

十月八日,第二次鸦片战争始发。

咸丰七年丁已(1857)四十三岁

五月,丧服期满,奉命归京。

六月初,抵京,面晤王轩、王拯等友人,为王拯《龙壁山房集》题序。是月,云贵总督恒春死于云南回民攻昆明之役。

八月,挚友朱琦抵京。

十一月,闻清军瓜洲大捷,王轩雪夜招同仁为消寒之饮,即席为王轩所绘《天街踏雪图》题诗。

是年,“独罄全力为诗”。

咸丰八年戊午(1858)四十四岁

正月初七日,应孔宪彝之邀,陪朝鲜客吴亦梅、安桐斋宴饮,互有唱酬。

二月,结识诗人叶名沣。

三月八日,朱琦为冯母撰基表,不久出都归桂林。

是月,秩满,注官庐州知府。

五月二十日,英、法联舰攻陷大沽炮台,进逼天津。

六月,为同官董麟之父静轩公撰寿序。是月,董麟之弟董文焕出资为其刊印《适适斋诗初集》。

八月,诗友孙衣言出守安庆,为诗送之。是月,清廷相继与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作诗《书愤》指斥妥协的荒诞。二十八日,王渔洋生日,应孔宪彝之邀,陪祁藻、何青士、王少鹤等人集于慈仁寺公祭。

九月六日,参加王轩招集同人的重阳展禊之饮。是月,友人龙启瑞在南昌任上病故,作诗《悼龙翰臣方伯》。

十一月,张穆《斋文集》刻成,赋诗志喜。

十二月,英、法联军陷广州,总督叶名琛被擒逮,押解于印度孟加拉,忧愤而死。是月,为友人叶名沣(叶名琛之弟)题《书潘四农先生诗册后》。王轩有山东兖州之行,赋诗送别。

咸丰九年已未(1859)四十五岁

正月初七日,孔宪彝招陪朝鲜李藉船宴饮。

二月,二外甥吴式训病殁,作诗《悼仲修》。

三月,诗友叶名沣赴任浙江盐法道,赋诗送别。是月,饯送友人杨汀鹭出都赴河道总督幕府帮办河工。

秋,参加友人张竹汀、黄翔云、王雁峰招集的慈仁寺展禊之饮。

八月,奉旨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九月,诗友叶名沣病故于杭州,写诗《悼润臣》。

冬,门徒杨用照相机给拍摄肖像,赋诗以谢。

咸丰十年庚申(1860)四十六岁

正月,收到朝鲜友人李藉船寄赠的一套酒器,赋诗答谢。

二月,闻族侄孙在安徽殉难,作诗《雁门童子行》悼念。

约在四月,亲侄广儿夭亡。诗有《广儿殇》。

五月,写诗《答酒佣》发泄不被世用的怨气。

六月二十六日,英、法政府对中国宣战。

七月底,英、法军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进而占领北塘。

九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

十月六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十月二十四日,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相继签订,作为议和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至此结束。

写诗《天骄》、《书愤》等十余首,抨击投降派。

冬日,挚友王拯画梅见赠,为报以诗。

春节,与董文焕守岁,饮酒唱和,作诗《和研秋除夕祭诗韵》。

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四十七岁

正月初一,破戒作诗《元日口号》。

二月,简放安徽庐州知府。是月,重过石洲故居,以诗伤悼。是月,为朝鲜金台山作《授经台记》。同王轩、黄翔云招王拯、许海秋、董云舫及朝鲜申琴泉雅集。与朝鲜徐汉山尚书,赵兰西学士小集,分韵赋诗。

三月,友人吴大廷出京佐临淮军幕,为题《匹马出关图》。

四月,随两部堂官赴热河行在,引见咸丰帝。

六月,翰林院编修沈秉成招陪朝鲜使臣朴献卿小饮于寓楼,赋诗以赠。是月,为朝鲜友人赵秋潭、申眉南、宋竹阳酬赠诗作。

七月,孔宪彝请为《慈仁寺展禊诗汇》作序。

八月,《微尚斋诗初集》四卷由董文焕出资刊印完成。是月,诗有《秋怀八首和研秋韵》、《将之庐州任留别都门诸友》。诗《苦阴》为友人王轩书成条幅以赠。

九月,王拯为文《送冯鲁川出守庐州序》。是月,出都赴安徽庐州任,途经保定驿喜遇友人贾瑚。过山西寿阳县,拜谒在籍养病的祁藻相国。

十月,走出山西,闻陕西回汉闹事。

十二月十九日,旅宿河南汝州。

年终,阻冻槐店,宿舟中。

同治元年壬戌(1862)四十八岁

二月,出河南,舟抵安徽颍州境,与守御颍州的安徽巡抚贾臻相见。是月,协助贾巡抚守城有功,旨下赏戴花翎。

三月,钦差大臣胜保奏留随军赴陕西平乱,委以文案事。

四月,乘船溯颍河西进,胜保招同幕僚饮于许州之文昌阁。是月,寄诗给京中董文焕。

九月,随军至西安。

十月,与胜保论议不合,决然辞去,行至蓝关,复被胜保派副官追归军营。是月,胜保以“骄咨欺罔”罪被朝廷逮问。奉命复往庐州上任。

十月下旬,行至河南周口,作诗《题旅店壁》。

十二月中旬,舟泊安徽寿州,拜见署巡抚唐训方,月底上任庐州。

同治二年癸亥(1863)四十九岁

正月,开始着手整治战火洗礼过的庐州城。

三月,朝廷命令诸路清军合击苗沛霖匪帮。

四月十三日,曾国藩批览族侄冯焯的赠诗。是月,发动市民重建毁于战火的城隍庙,竣工后撰碑文《重修庐州城隍庙》。

五月十日,作诗《五十自寿》

七月,皖抚唐训方檄传赴淮肥军营参佐军事。是月,邂逅文友吴大廷于军幕。

八月初八日,吴大廷告归“省墓”,辞离军营,诗以送别。

十一月初,苗匪帮被数路清军聚歼。

十一月十一日,曾国藩生辰,赠诗《寿涤生相国》。

十二月上旬,唐训方因事被免职,乔松年接任皖抚。是月,由乔松年奏荐朝廷,提调署任庐凤兵备道。是月,介绍幕友裕庚于乔松年,专司奏章。

月底,随军转战至霍山,诗成《琴南游山觅的乳泉汲归啜之即事有作》。

同治三年甲子(1864)五十岁

正月,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率部进攻湘军大营失利,湘军乘胜收缩攻打金陵的包围圈。

二月,收到诗友莫友芝寄来的诗札。

三月二十五日,赴祁门湘军大营拜见曾国藩。

四月十七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病死于金陵王府。

六月十六日,金陵城被清军攻破,天朝政权至此垮台。是月二十二日,寄裕庚札曰:闻金陵克复,喜而不寐。云云。

八月,邀请庐州文化名流谒包孝肃祠,并撰联一付。

八月十五日前后,请匠人刻印《微尚斋诗续集》一卷。

九月六日,给京中友人寄去新刊印的诗集若干册。

腊月,友人张承涛携子张祖翼拜为师,学制举业。

同治四年乙丑(1865)五十一岁

正月初七日,赋诗《书感》

三月,于庐州官廨招待京师旧友刘子重,送别时,将《微尚斋诗集》、《两吴甥别传》《张太恭人行略》托请带回京师,分赠诸友。

五月五日,朝廷降谕,促令曾国藩赴山东剿捻。是月,豫、皖边境的捻军重新集结,发动了对皖北诸县的攻势。

乔松年命令与寿州知州施照负责守城。下旬,守寿州立功,谕令以兵备道街记名续用。

六月二日,赴临淮谒见即将离皖的曾国藩。即日与曾国藩在大营下棋两局。三日,又下棋两局。六日,继续下棋,棋罢谈诗论道。至中旬,每日陪曾国藩下棋、聊天。约在下旬,清军大营移驻江苏徐州。

九月七日,旨授“安徽徽宁池太广道员”。

是月,整顿衙门风气,率先垂范,以静为治,倡文兴教,礼待博雅之士。

冬日,收到京师董文焕寄来的贺信。

同治五年丙寅(1866)五十二岁

春,奉旨署安徽按察使,移驻安庆。

四月,赋诗《寄上许滇翁冢宰》

八月,乔松年调任陕西巡抚,布政使英翰升任皖抚。

皖按吴坤修署任布政使,两人一见如故,诗有《竹庄方伯次韵见柬答之》。

九月,偕与吴坤修登安庆大观楼,并撰联一副。

十月,给董文焕寄重刊的诗集二十部。

十一月底,收到董文焕的来信。

十二月,江南道御史刘毓楠接任庐州知府。

同治六年丁卯(1867)五十三岁

新春,为族侄冯焯题跋《山水奇藻》稿,二月,僚友陈心泉任江汉书院山长,作诗饯送。月底,谕令赴皖南道任。

三月,去练潭与族侄一家团聚,住两日复返安庆。

是月,到芜湖皖南道署上任。

五月上旬,始患病,上疏要求开缺现职,留在官寓治疗。

六月初,长兄来信问询病情,写诗《寄家兄》回复。

六月二十五日,病故于芜湖官邸,终年五十四虚岁。

七月上旬,族侄冯焯扶柩北上,回归代州安葬。

八月三日,董氏兄弟从邸抄上得到病故的讯息,甚为悲伤。董文焕特赋长诗《挽鲁川》志哀。

九月五日,董麟、董文焕、董文灿兄弟三人,召集京师同仁多人于慈仁寺,设奠悼念,杨宝臣为文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