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仓储经营管理
10771000000002

第2章 仓储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仓储也在发展。那么,它的发展趋势如何?本章将为您作详细介绍。

2.1 全球物流的演变对仓储的影响

物流本身超出了纯粹的商业范围,它影响着世界每个角落,而经济全球化对于仓储的影响是双重的,例如,随着市场的开放,世界各地的储存设施都将得到发展。国内的仓储领域也必将受到很大影响。例如,当制造商寻求更快地为全世界顾客服务的时候,他们的物流需要革新。制造商会期望仓库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所以,仓库必须要能提供这种服务。电子数据交换和国际互联网进入到物流中来是必然趋势。于是,物流与信息联系在一起。最终,信息和产品的流动将变得愈发快速和方便。这一技术可以预测需求和跟踪顾客,使存货周转加快。它提供了更多的库存信息。不久的将来,传统的仓库与电子仓库将会互相配合。由于今天的顾客正在要求供应链的一体化,所以,今天的市场将由相互竞争的供应链构成,而不是相互竞争的组织。通过全球化和电子信息的利用,物流业本身一体化趋势越发明显。

物流一体化能够以有效成本方式对市场需求和供应伙伴作出反应。一体化本身由合理化的运输网络、共同的物资代码和优化生产及配送资源的数据库集成。愈来愈多的跨越制造和配送的公司正相互联合,将这些功能在全球连接起来,从而把过多的成本从系统中剔除出去。

全球物流系统高效地开发,由于这些具体的挑战变得复杂起来。但是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中,全球化已无法回避,因此,物流活动必须积极应对这种复杂性,并解决这些矛盾。值得庆幸,全球物流系统中存在着全球化生产设施和全球化经济动机这两方面的动力,以及发生着无国界物流作业。在复杂性方面,全球作业会由于不确定因素会增加控制能力降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产生可归因为更长的前置时间、更远的距离以及欠缺市场知识。控制问题的产生则归咎于广泛使用中介机械以及政府这些领域,例如贸易限制和海关要求等。

2.2 仓储的发展趋势

仓储是每个组织面临的共同问题,既存在于生产厂商、零售商、批发商物流企业,又存在于一些社会团体和非营利单位,例如大学、医院、福利机构等。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程度日新月异,仓储的发展趋势是零库存管理、整合化管理、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零库存管理

仓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零库存。这种零库存只是存在于某个组织的零库存,是组织把自己的库存向上转移给供应商或向下转移给零售商,以实现自己的零库存。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零库存完全是可以实现的。例如丰田公司的准时制生产方式完全有效地消灭库存,实现“零库存”。零库存事实上含有两层意义:其一,库存对象物的数量向零趋近或等于零(即近乎于零库存物资);其二,库存设备、设施的数量及库存劳动消费同时向零趋近或等于零(即不存在库存活动)。而第二种意义上的零库存,实际上是社会库存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库存集中化的表现。然而在经济意义上,它并不来自通常意义上的仓库物资数量的合理减少。

实现零库存的库存管理有以下途径。

1.推行生产的配套和“分包销售”的经营方式

配套生产和分包销售的现象,这种方式以制造业为多。实践证明,从事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采用上述方式,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零库存。其原因是:

(1)在“分包销售”方式下,“统一组织产品销售、集中设库储存产品”的实行,以及通过配额供货的形式将产品分包给经销商,使得在各个分包(销售)点上是没有库存的。换句话说,在“分包销售”方式下,分包者的“销售品库存”等于零。

(2)在协作、配套的生产方式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在一些企业之间(如在生产零配件的企业和组装产品的主导企业之间)开始能够自然地构筑起稳定的供货(或购货)渠道。由于供货渠道稳定,就可以免除生产企业后勤保障的后顾之忧,促使其减少库存的物资总量,直至取消供应品库存,实现零库存。

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通常情况下,许多经销商和生产商的零库存在极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实行产品分包销售和实行上述生产方式而实现的。在这些国家里,汽车和家用电器等机电产品的生产企业都是以集团来组织的企业。从结构上看,集团是由少数几家规模很大的主导企业和若干家规模较小的协作企业组成的。其中,主导企业主要承担的任务是负责完成产品装配和市场开发,协作企业承担的任务则是负责零部件的制造和根据主导企业的生产进度和速度来调整和安排自己的生产活动,并且能在主导企业所要求的时间内送货到位。由于供货有了充分的保障,主导企业都通常不会另设一级库存,从而使其达到零库存状态的仓储。

2.依靠专业流通组织从而达到准时而均衡供货的目标

这里所提到的专业流通组织是指那些流通企业。它们是专门从事商品购销活动的。通常,拥有配套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物流设备是这类组织的一个特征,同时,拥有大量的物资资源和资金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流通实践中,依靠这样的组织均衡和准时地向需求者提供货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利用专业流通企业的财力、物力(库存物资)去达到支撑社会上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目的。从另一个层面理解,也是以集中库存的形式来使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运转。从需求者的角度来看,依靠专业性流通组织达到准时而均衡供货的目的,等于是把某些后勤服务工作让职能企业承担。在这样的供应体制下,作为需求者的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再保留庞大的库存物资是没有必要的。它们会自动地缩减或取消自己的库存,从而达到零库存的状态。

3.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

国外一些仓库虽然是某个集团或集团公司的隶属部分,但其服务对象并非被限于集团内部的成员企业,而是面向社会开展经营活动。这种仓库被人称为“营业仓库”。很明显,营业仓库是一种社会化、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委托这样的仓库(或物流组织)存储货物,从表面的层次上看,就是将所有权属于用户(委托方)的货物寄存在专业化的仓库中,由后者为用户提供保管和发送货物的服务,用户则根据通行的标准向受托方(仓库)支付服务费。事实情况说明,采用这种方式储备和存放货物,在通常情况下,用户自己就没有必要再过多地储备物资,甚至也没有必要再单独设立仓库来进行货物的保管、维护之类的活动。这样,进行无库存式生产和实现零库存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

实现零库存采用委托(营业仓库)方式,有这样几点好处:①受托方(营业仓库)可以利用其专业化水平高的优势充分开展规模经营活动,从而能够实现以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提供较高水平的后勤服务的目标。②从委托方(用户)角度来说,减少了大量的后勤工作,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是,必须注意的是:通过上述方式达到零库存,实质上是库存(或库存物资)位置的移动,它并没有使社会总库存减少和使库存物资总量降低。

4.实行“看板供货”制度

所谓“看板供货”,就是通常所说的“即时供货”。最早产生于美国的这种供货制度后来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也曾有部分生产企业试行过这种供货制度。

从运作方法和原理的角度说,“看板供货”就是在企业内部各工序之间,或者在相互间建立供求关系的企业之间,由下一个环节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根据自己的生产节奏逆流而上,向上一个环节提出关于供货的要求,上一个环节则按照卡片上指定的供应数量、品种等即时组织送货。实行这样的供货制度(或供货办法)明显的好处是可以做到同步、准时向需求者供应货物。此时另设库存就会成为多余的了。

整合化管理

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费用是库存费用。因此,仓储管理实施整合化仓储,即把社会的仓储设施,各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批发商,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达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也就是说在供应链管理的框架下,实行仓储管理,把相关仓储管理的作业或设施进行重建。

供应链管理下的仓储管理,能够实现动态中达到最优化这一目标,在达到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下,争取尽最大努力降低库存,从而可以提高供应链整体上的效益。从这个方面来看,库存控制有如下目标:

(1)仓储成本最小化。企业只有通过降低库存成本才能达到降低成本、增加赢利和增加竞争能力的目标。

(2)仓储保证程度最大化。企业的销售机会有很多,这就使得仓储对其他经营、生产活动的保证显得十分重要,而仓储本身的效益就较为次要了。企业通过增加生产以扩大经营时,这个控制目标是通常被选择的。

(3)实现缺货零可能。由于技术、工艺条件决定企业不允许停产,则必须通过控制实现缺货零可能,才能起到不停产的保证作用。当企业签订某些重大合同、它们必须以供货为保证、否则会受到巨额赔偿的惩罚时,可制定实现缺货零可能的控制目标。

(4)有效控制资金使用。企业必须在限定资金预算前提下实现供应,这就需要以控制资金使用为前提对仓储进行一系列控制。

(5)快捷迅速,效率优先。仓储管理不依本身经济性来确定目标,而依大的竞争环境系统要求考虑实现什么目标,这常常出现以最快速度实现进出为目标来对仓储进行控制。

为了实现仓储控制的最优目标,需要协调和整合各个部门的活动,使每个部门要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不是以有效实现本部门的功能为目标。高的顾客满意度和低的库存投资看上去似乎相冲突,这两个目标同时实现在过去曾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现在,通过供应链管理下的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改进,这些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新科技革命以来,在美国,计算机在仓储管理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它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处理简单化,同时还发展了许多成熟的仓储管理软件供企业挑选采用。网络在近年来的迅速普及使得库存管理网络化正成为一种趋势。

计算机通过它具有的强大记忆功能,把复杂的仓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它具有的准确运算能力使人们增强了对它的信赖;它可以对临时变动进行应付,对临时需要进行实时处理。因此,计算机已经成为库存控制信息系统的核心,作为对各项管理业务发出企业指令的指挥中心而起着重大的作用。

随着网络日益普及,网络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存在。面对如此方便、迅捷、畅通的通信和信息渠道,每一个关心网络运用的公司,都将会从中得到极大的好处。

对通畅的网络渠道进行充分利用,可以大量节省管理和通讯费用,可以在任何时候查看到公司在各地最新的仓储资料。网络将总公司、分公司、营业所、销售点以及分布在各地区的制造厂、组装厂、供货方、营业仓库、流通中心、运输公司等连成一体,一个贯穿全国甚至世界的库存控制系统就形成了。只要把仓储管理涉及到的角落均接入网络,便形成了一个仓储管理的整体,充分发挥出统筹和整体策划的优势,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网络化的仓储管理可以直接得到处理结果和反馈信息,做到实时处理,并能够以日报表、月报表等形式打印出来。

2.3 仓储中应用的新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被物流经理视为提高竞争能力和提高生产率的主要手段。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能力和速度,这是它与其他资源的不同之处,同时它又可以降低成本。当每天都在识别新的能力时,有五项技术已经表现出了其在物流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这些技术包括个人电脑、电子数据交换等。

个人电脑的普及

在今天的物流环境中,个人电脑(PC)几乎到处都有。硬件尺寸的减小和容量的增大已经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延伸到现场而不仅限于管理者和顾客服务代表的桌面上。个人电脑从以下三方面正在影响着物流管理。

(1)由分散的PC机提供的灵活性和响应性,可以使企业精力更集中于对顾客服务和提高自身能力上。大型电脑的使用则意味着相对不灵活的操作和相对不可靠的域连接。与因数据传输失败而关闭工厂或因仓库导致的风险相比,物流经理往往更偏好采用手工操作。PC机具有灵活、分散的特点,对最小的定位或功能的冗长处理也可以轻松实现。广域网、局域网和客户/服务器结构的使用,在分散性、敏感性、灵活性以及冗长余度上提供了相当的好处,同时使整个企业的数据实现一体化。局域网是PC机的网络,通过电话线或电缆就可以实现资源(打印机、储存器)共享。局域网运作的地理位置,相对较小,例如办公室或仓库等,而广域网能够运用的地理范围则非常大。客户/服务器结构利用PC机的分散处理能力使LIS(物流信息系统)的操作具备了很大灵活性。“服务器”是一部大型计算机,通过它许多用户使用共享数据。“客户”是一种PC机网络,它通过存取数据并用不同方法进行操纵以提供广泛灵活性。

(2)自从引进了PC机以来,各类应用软件的能力和数目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通过以下方式促进了PC机的应用:①开发平台标准化;②通过交互式的图示方法达到便利使用;③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以评估物流可选方案。

(3)无论在办公室、仓库,还是在路上,以低成本把精确而又及时的信息带给决策者。在过去,个人必须根据过时的信息作决策。如今,无论是战略决策(哪个市场是其服务对象)还是作业决策(在仓库里要提取哪种产品),根据最新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做出。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公司间计算机与计算机交换商业文件的标准形式就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以电子技术为传输方法,而不是通过传统的邮件、快递或者传真,来描述两个组织之间传输信息的能力和实践。计算机系统有效传输的能力称为能力;实践是指两个组织利用信息有效交换的能力。物流信息由有关公司作业的实时数据组成,包括进口物料流程、生产状态、产品库存、顾客装运,以及新来的订货,等等。从外部功能来看,公司需要与供应商、金融机构、运输承运人和客户交流订货装运和开单的手续何时进行等具体内容。而内部功能的主要用途是交换有关生产计划和控制等数据。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有如下直接效益:①提高内部生产率;②改善渠道关系;③提高外部生产率;④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⑤降低作业成本。电子数据交换系统通过更快的信息传输及减少信息登录的冗杂过程提高了生产率。通过减少数据登录的次数和个体数,准确度得以提高。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物流作业成本产生影响的:①减少印刷、邮寄,以及处理与书面交易有关的劳动和物品用料的开发;②减少电话、传真等通信费用;③减少抄写成本。

2.4 条形码和扫描仪在仓储中的应用

信息收集和交换对于物流信息管理和控制来说十分关键。仓库的入库跟踪和杂货店的销售跟踪是其典型应用。在过去,信息的收集和交换是通过手工的书面程序完成的,既花费了很长时间又容易出差错。

扫描仪的应用

扫描仪在物流方面的应用有两种。

(1)在零售商店及销售点的应用。除了在现金收入机上给顾客打印收据外,零售销售点应用扫描仪能为商店层次提供正确有效的存货数据。销售点可以精确地跟踪每一个库存单位卖出的数量,这有助于补充订货,因为实际的单位销售数能够迅速地传输到供应商处。实际销售跟踪可以增加确定性,并可去除缓冲存货。除了提供精确的再供给和营销调查数据外,销售点还能向渠道内的所有成员提供更及时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利益。

(2)在物料搬运和跟踪中的应用。通过使用扫描枪,物料搬运人员能够跟踪产品的搬运、储存地点、装船和入库。虽然这种信息能够用手工跟踪,但花费的时间相当多,并容易出错。

在物流应用中更广泛地使用扫描仪,不仅提高了生产率,而且降低了出错率。扫描技术使商店补充订货自动化,提高了营销能力,使总存货量大大减少。

条形码的应用

在品目、包装盒、集装箱甚至气动车上的计算机可读码叫做条形码。条形码初次使用于1972年,每一位制造商和产品都被分配一个5位数的号码。在接收、处理或装运产品时标准化的条形码可以减少错误。例如,条形码可以区分包装的尺寸和风味。条形码和电子扫描属于识别技术,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和交换有很大帮助。尽管这类自动识别系统需要投入许多资金,但是日益激烈的竞争正在鼓励托运人、承运人、仓库、批发商以及零售商去开发和运用这种系统,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条形码被广泛地用于消费品行业进行零售检查时,其他的渠道内成员渴望得知更多信息。当零售商关注的是个别的品目时,托运人和承运人感兴趣的却是托盘和集装箱内所装的货物。因此,用条形码来识别纸箱、托盘和集装箱里的产品是有必要的。而要开发这种条形码,就要提供能依附于中转运输的编码信息,其中包含有关托运人、收货人、装箱货物,以及其他的信息。然而,要把这种信息结合进条形码,条形码就会远远不止10位数。基本问题是,商人不想让条形码占据包装上的宝贵空间,因为这样做会减少传递商品的基本信息和广告设计空间。另一方面,在现有的空间内包含更多的信息,也会使编码显得太紧凑,并增加扫描错误。

扫描处理是自动识别技术的另一个关键,是条形码系统的“眼睛”。扫描仪聚集条形码数据,并把它们转换成可用的信息。扫描仪有两种类型:手提的和定位的。每种类型都能采用两种技术:接触和非接触技术。手提扫描仪既可以是激光枪(非接触式的),也可以是激光棒(接触式的)。定位扫描仪既可以是自动扫描仪(非接触式的),也可以是卡式阅读器(接触式的)。接触技术需要去实际接触条形码,这样可以减少扫描错误,但减少了灵活性。激光枪技术是当前最流行的(约占总量的65%),其速度比激光棒快。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条形码的研究和发展朝不同方向前进。其中多维条形码和集装箱条形码是两个最重要的物流发展。多维条形码(Code49和Code16K,以及更先进的PDF417)为现有的包装空间提供了更加秘密的信息的潜力。例如,老的一维线性条形码每英寸能够储存15~18个字符。多维码Code49和Code16K,采用条形码叠加技术,信息传输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更先进的条形码PDF417,利用叠加的矩形设计,每英寸可以储存1800个字符。

行业的目标是要在最小的面积中包含有尽可能多的信息。但是编码愈小愈紧凑,出现扫描错误的可能性就越高。更新的编码增加了找错和纠错的能力。如UCC128系列航运集装箱条形码,被作为国际标准得到广泛接受,运用于识别每一个装运中的集装箱,并对路线选择进行改进和提高跟踪能力。

条形码的缺点

条形码的发展和应用增长速度很快。虽然好处是明显的,但是这种编码是否能广泛应用于全行业尚不十分确定。人们期望用标准化和灵活性调节广泛的行业需求。然而,标准化和灵活性也增加成本,难以使中小规模的托运人、承运人和收货人去实行标准化技术。当人们继续集中精力于有可能实行的普通标准化时,研究表明,所选的行业和主要的托运人将继续使用专有条形码,以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其竞争能力。

2.5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仓储中的应用

另一个有助于物流管理的、以信息为基础的技术就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是指一组旨在使计算机模拟人类推理的技术。人工智能着重于象征性推理,而不是数值处理。其中包含了诸如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翻译器、神经网络、机器人、讲话识别,以及3D视觉等技术。

专家系统是一种人工智能,被成功应用于物流。它可以提供捕捉、提炼和增加管理技术的经济而又实际的方法。这类系统提供一种结构,问题和答案被记录下来,供专家用于分析解决作业中的问题。有了专家系统,一位“专家”的专有技术就可以在网络上传播,被许多工人信手拈来。这类系统可以对组织最重要的资源——知识,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专家系统程序是在“知识库”中寻找和记录物流知识的,如规则(启发式知识)、政策、清单和推理等,完全与传统的计算机程序在数据库里储存数字信息一样。因此,专家系统程序在发展趋势上比传统计算机程序更容易修改、更新和扩充。使用物流专家系统,其专门知识能增加厂商资产获得报酬的比率。

综合与协调这种由若干专家参与的决策推理,进一步发展具有实质内容的知识库,使缺乏经验的人员能更为高效的完成工作。

专家系统所具有的提高物流生产率和物流质量的能力已被显示出来。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所关注的是,把数据和信息转换成可使用知识的能力;吸收和共享专家意见,使知识成为至关重要的竞争资源。虽然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物流方面的应用还很有限,然而许多使用单位都已显示出了巨大的收益。未来的大部分利益将主要来自专家系统是极有可能的。专家系统包括三个构成成分:知识库、推理动力以及用户界面。知识库包含有专家意见,通常采用一系列的“如果……那就……”的条件语句的形式。通常,这是就有关决策所需使用的数据和推理而去访问一系列“专家”开发出来的。比如说,在选择一位具体运输的承运人时,经验丰富的运输经理能开发关键的数据项目和使用指南。一位有经验的预测人员应该对如何使用最佳预测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2.6 飞速发展的通信技术在仓储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优点

信息技术通过更快速更广阔的通信传输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物流运转的能力。从以往经验来看,物流活动在通信传输上没有明显的有利条件,因为无论是在运输还是物料搬运车辆中,它们都处于运动状态或处于非常不集中的状态。无线电技术用于相对较小的范围之内,以方便实现双通道信息交换。例如配送中心叉车驾驶员和订单选择员进行实时通信。实时通信可以提供更为灵活和更具敏感性的作业,并常常以不多的资源获得服务质量的提高。无线电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包括仓库的双通信的指示选择、仓库循环点数核实,以及标签打印等。因此,信息和方向常常随实际活动而在时间和地点上不断变化。无线电频率(RF)、卫星通信和图像处理等技术的应用,已经使这些因产品移动和物流分散化所导致的问题得到解决。

卫星技术可以在广阔的地理区域范围内进行通信。该技术有点像在电缆未能连通的地区内,家用电视机用的微波“盘”。环球信息传输通过卫星通信获得迅速而又高流量的渠道。如一家业务范围遍及全美的货车承运公司,货车驾驶员与调度人之间可以及时相互保持通信。这种实时交互方式提供了与地点和交付相关的最新信息,调度员可以给卡车重新定向,从而能够随时对货运需求或交通拥挤作出积极的反应。零售链使用卫星通信技术,每天的销售量信息被迅速传回总部。

图形处理的应用依靠传真技术和视觉扫描技术,传输和储存运费账单信息,以及其他运输单证(比如像交货收据证明或提货单等)。这种新服务十分合理,因为及时的装运信息对顾客来说几乎如同准时交付货物一样重要。当顾客被提供货运时,人们就将运输单证送往图形处理地点,进行电子扫描,以及在系统中进行注册。

然后,运输单证的电子图形就被发送到主要的数据中心,在那里用可视的光盘储存。到了第二天,顾客就能通过计算机链接存取该单证,或给其服务代表打电话。顾客提出申请要求硬盘复制某份单证,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通过传真传输完成。一般地说,精确的开出单证、更快地从承运人个人那里得到响应,以及容易存取单证等都体现了顾客的利益,而在这方面,承运人也能获得利益,因为填制书面单证而被系统遗漏了重要信息或被丢失或放错地方的机会减少了,顾客对承运人的可信性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未来的发展

无线电频率技术、卫星通信能力,以及图形处理等在还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之前需要的资本投资相当大。然而,这些通信技术的最基本的效益并不是降低成本,而是对顾客的服务进行改善。通过更及时地明确任务、更快地装运跟踪,以及更迅速地传递销售和库存信息等形式使服务得到改善。实时信息传输的竞争优势被顾客发现后,顾客对这些通信技术应用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