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10769100000118

第118章 扶佐顺治 险处求生

名人档案: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姓博尔济古特,名布木布泰,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裔。13岁嫁给后金国的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称帝后,她被封为庄妃。顺治、康熙时,她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孝庄皇后先后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幼主;一生为大清国呕心沥血,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巩固和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愧为蒙古族杰出的女政治家和“清代国母”称号。

生平大事记:

1625年(天命十年),博尔济吉特氏年仅13岁,嫁给清太宗皇太极为侧室福晋。

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

1638年,庄妃生皇九子福临,被尊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

1643年,皇太极暴卒,孝庄六岁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改元顺治。“母以子贵”,孝庄晋封为皇太后。

顺治24岁病逝,8岁的康熙继承皇位,康熙尊自己的祖母为太皇太后。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12月25日,孝庄文皇太后病逝,终年75岁。葬入清东陵风水墙外的昭西陵。

孝庄天质姿丽,性坚毅,喜读书,聪明能干,多有谋略。皇太极执政时,她就是得力助手,“赞助内政,既越有年”,“佐太宗文皇帝肇造培基”。协助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事功,继续统一女真各部,连续对朝鲜及明朝用兵,稳固了皇太极的统治地位,为进入关内奠定了基础。

孝庄文皇后乃中宫孝端文皇后的亲侄女,东宫宸妃海兰珠之妹,三人同出于蒙古科尔沁部。天命十年(1625),13岁的她嫁给了年长自己20岁,后金国的四贝勒皇太极为侧福晋。最初,她与皇太极之间不乏恩爱。天聪三年(1628)至天聪七年(1632)短短4年间,她接连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就是最好的证明。但自从姐姐海兰珠人宫后,她就不再有怀孕的消息。崇德元年(1636)册封后妃时,她位次列于最末,被封为次西宫侧福晋,称永福宫庄妃。但庄妃的肚子十分争气,崇德三年(1638)正月,就在宸妃所生之皇太子夭折的弟二天,庄妃生下了皇九子福临,是为顺治皇帝。福临的诞生,使庄妃的命运出现了转机,甚至可以说,福临的降生将她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使其后半生鞠躬尽瘁哺育皇子皇孙,不仅造就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辉煌,自己也成为一代贤妃贤后而百世流芳。

崇德八年(1643)九月二十六日,登基大典再次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举行,第一次在此登基的是丈夫皇太极,而今天则是庄妃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福临登基,母亲庄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皇太极崩逝后,由于未及确立皇位继承人,在满族贵族诸王兄弟之间,引起激烈的争夺王位之争。那时,最有权势和实力的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都有夺取皇位的欲望,且旗鼓相当,相互不服,如不妥善解决,满族就有可能发生内讧与分裂。为此,孝庄在孝端皇后的支持下,利用多尔衮与豪格之间的权力之争,巧妙周旋,左右说服,使多尔衮与豪格势单力薄,难以服众,双方不得不达成妥协,提出由皇太极之九子、年方6岁的福临继位,并议定八旗军兵,由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各掌其半,左右辅政,待福临年长后,立即归政。这一折衷方案,既使福临继承了皇位,也避免了清政权因内争而导致分裂,对于入关前夜的清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着。当然,福临能够登基,还有其他重要因素,如一国之尊中宫皇后哲哲为维护母家科尔沁的利益而推举庄妃所生的福临;两位黄旗大臣态度转变,冒死鼎立相助等等。但这都离不开庄妃不遗余力地政治努力。

顺治元年五月(1644年6月),多尔衮率清军进占北京,同年9月孝庄陪同顺治进入北京,福临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定都北京。然而,多尔衮由于战功卓著,权势越来越大,根本不把年幼的顺治放在眼里,明目张胆地独揽大权,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谋占皇位之心不死,时刻威胁着顺治的地位。为此,孝庄又施展谋略,对多尔衮软硬兼施,既笼络,又控制。一方面尽量让其致力于清朝的统一大业,服务于顺治帝的统治,连续封其为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直至皇父摄政王,使之位高权重,满足其欲望;另方面又设法牵制其野心膨胀,利用各种力量不使其谋位之心得逞,直至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病逝,顺治帝开始亲政。

顺治亲政时,也还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孝庄既是母后,也是他强有力的保护者和导师,而尽力辅政。为尽快扫清明残余势力及各种抗清力量,她百般笼络一批有实力的汉族上层势力,设法使已归顺清朝的孔有德、吴三桂、耿精忠等效忠清朝,为他们封王进爵。还将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以郡主视之,招为义女。又把皇太极的女儿和硕公主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以联姻结亲手段,对之既拉笼,又控制。另外,由于清初的长期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灾民流离失所,社会极不安定。为此,孝庄在宫中一再提倡节俭,并多次将宫中节余银钱赈济灾民。这既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也有利于稳固顺治的统治地位。清初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既有尖锐的满、汉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满族内部的权益均衡的冲突。在如此错综复杂、矛盾交织的形势下,清朝能较快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孝庄对顺治的辅佐则功不可没。

顺治帝是位少年天子,痴情帝君,而且性情极易冲动。终其一朝,孝庄文皇后始终以国事为重,识大体顾大局地妥善处理与儿子的矛盾关系。最为著名的,一是顺治帝的两次废后,二是顺治帝对董鄂妃的疯狂爱恋。孝庄文皇后对此都采取了明智的态度,废后无法挽回就加以补救,在顺治帝坚决摒弃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庄妃的亲侄女)被贬为静妃后,又紧接着在科尔沁部重选了一位同姓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庄妃的侄孙女),以巩固与蒙古的联盟关系。对于后者,孝庄文皇后则加以容忍宽容,同意董鄂妃进宫,同意其在短短的4个月中由妃品级一路直线上升为皇贵妃品级,让顺治帝的情感得以宣泄而不至影响到清政权稳定的大局,表现出孝庄文皇后在执掌国政方面所特有的宽广胸怀与远见卓识。

顺治十八年(1651)正月初七日,24岁的顺治帝因出天花,英年早逝。悲痛中的孝庄文皇后只得把全部经历放到孙子玄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