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
10761000000027

第27章 防微计——别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大问题

生活中,孩子有时会有一些小毛病,比如霸道、无礼、懒惰等等,这时候家长就要注意了,问题虽小,但也要严管,防微杜渐,否则这些小毛病会变成大问题,那时候家长再想让孩子改正,就不那么容易了。不要姑息孩子的小毛病,严管同样是爱的表现。

1.严管坏行为才不会形成坏习惯

一些家长常常会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我儿子学习好、体育好,可就是有些坏习惯让人受不了。唉!”所谓习惯,当然是在生活中慢慢养成的,而孩子之所以会养成坏习惯,也都是由于当孩子刚刚出现小毛病时,当父母的或者听之任之,或者姑息迁就,以至于有了这样的结果。如果家长能一直对孩子进行严管,努力消除妨碍孩子形成好习惯的消极因素,那么他们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烦恼了。

童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父母就对她格外娇惯。童童虽然聪明可爱,但也有不少小毛病和小脾气。比如挑食,不吃青椒,不吃姜蒜,不吃牛肉;还有,不会洗衣服,她的衣服从来都是妈妈洗;另外,童童还特别任性,什么事都得听她的,爱发脾气……不过父母认为,谁家的孩子能没有毛病,想管吧自己又怎么舍得骂女儿呢!转眼童童上高中了,父母的烦恼和麻烦也就来了:童童是在另一个城市里读重点高中,因此得住校。结果开学不到三天,童童就哭着打来了电话,抱怨说学校食堂的饭菜没法吃,她每天都吃方便面,不会洗衣服也没人帮她,另外与同寝室的室友相处得也不好,大家都欺负她……童童的父母赶忙扔下工作,赶到女儿学校,结果发现学校的饭菜其实很可口,只是有青椒、牛肉,所以童童不肯吃;童童的衣物用品丢得满寝室都是,同寝室的人都拿她没办法,而且也不是同寝室的女孩难相处,是童童自己太任性、太自我中心了。看着哭闹不休的女儿,夫妇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自私、任性、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时,父母就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指出这种行为的错误,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嘛!都是这样,长大就好了”。孩子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大人的迁就只会使孩子变本加厉,到最后不可收拾。这就是为什么说,爱必须是严格的。严才是爱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真正严格的要求,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爱。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就是这个道理。严格要求孩子,不姑息孩子的一点小毛病,就是在他们懂得道理的基础上,向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防微杜渐,不让小毛病变成大患。

当然,运用防微计严格要求孩子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原因就是父母总喜欢或容易原谅孩子的一些小毛病,对孩子的一些不太好的行为与言论给予宽容,而不能够真正及时纠正或及时指出。做父母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懂得爱就必须严的道理。

别让赖床滋生了孩子的懒惰另外,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时,必须要有连续、连贯性。当我们固定某一个人——在一般的家庭里这个人通常是母亲——负责培养教育孩子的时候,教育的连贯性比较容易做到。当一个孩子由周围或家庭里几个人:妈妈、爷爷、奶奶同时负责培养时,这时由于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培养孩子上就会步调不一、宽严不一。具体表现就是许多家庭中常出现母亲与奶奶或爷爷的矛盾。母亲想严格要求,爷爷奶奶要庇护。妈妈打孩子一巴掌,爷爷奶奶把脸拉得老长。因此,防微杜渐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既是一件细致艰巨的工作,也需要我们当父母的人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一种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大人忽视的不好行为,那就是在许多公共场所,如在等候公共汽车时,许多人都在排队,有些孩子见排队的人多,就到前面去插队,或者干脆不排队就站到最前面,或抢上公共汽车而且还为父母占位子。这原本是一种不遵守公共纪律和投机取巧的行为,而有的父母也为了图一时的方便和舒适,不加阻拦,反而津津乐道地认为孩子机灵。这种纵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不但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利,还加重了孩子的自私、野蛮、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所以,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某些小节绝不能忽视,要随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防微计妙解]:不要姑息孩子的小毛病,这样做只会害了孩子,因为放纵、姑息、迁就是一切不良习惯的根源,只有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严加管教,才能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2.警惕孩子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一些孩子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同学的铅笔盒、朋友的玩具,“想拿就拿”、“喜欢就要”。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就该注意了,不要因为事情小就不管不问,必须对孩子防微杜渐,坚决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免得孩子将来犯大错。

小涛是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他的父亲开了间汽车配件商店,妈妈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家里经济条件很不错。但据班主任老师说,小涛有小偷小摸的习惯。二年级时,他有几次把同学的笔、橡皮泥等带回了家。上四年级后,有几次拿走了同学文具盒里的钱。老师曾多次对他进行教育,但效果不明显。这次他又拿了同学书包里的一百多元钱,学校认为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不但把家长找来谈话,还表示如果再有类似事情,就请他们把孩子带走。这下小涛的父母可着了忙,他们没想到问题这么严重,其实孩子小时候拿同学文具的事,他们都知道,可是他们那时觉得自己家又不缺钱,孩子不过觉得新奇,拿来玩而已,没有必要“小题大作”,没想到孩子这么不争气,竟然偷同学的钱,而且还屡教不改。

古人说:“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不管孩子的偷盗是源于什么原因,亦不管其所偷盗之物价值如何,父母都必须认真对待。千万不能因为事情小就不去追究,要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因此,家长们应当运用“防微计”教育孩子,发现孩子有不良的倾向或苗头,就要马上纠正,别让小毛病变成了大问题。

那么家长们怎样运用此计防止孩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呢?

(1)在思想上防“微。”

从孩子懂事的时候起,就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拾金不昧的故事,告诉孩子不能拿小朋友的东西,因为那样做是不对的。

小小的妈妈是老师,她非常注意对女儿的道德教育,从不许女儿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小小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带着孩子们去郊外野炊,小小所在的小组负责拾柴禾。孩子们走了很远,又忘记带水,一个个渴得嘴里直冒烟,正在这时,他们来到了瓜地,地里满是大大圆圆的西瓜。孩子们立刻冲了过去,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子说:“西瓜又不值什么钱,而且现在又没人,干脆我们自己拿两个吃吧!”小小立刻反对说:“这是偷窃,是不对的!”几个男孩子不高兴地回答:“偷个瓜难道还用坐牢吗?你不偷就一口也别想吃!”结果小小一个人走开了。后来老师从其他同学口中知道了这件事,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小小,还告诉小小,你有一个好妈妈。

(2)生活中,要多注意孩子,细心防“微。”

要非常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用品是否有变化。如:经常性地检查孩子的书包,看书包里是否多了东西。如书包里的橡皮、铅笔、钢笔是否是孩子自己的。这些东西是否多了,为什么会多?多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要注意检点孩子的行为,看行为上是否出现不良的苗头。

(3)防“微”还要“杜渐。”

“杜渐”就是将其杜绝,不让其继续发展。当发现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时,不管孩子拿的东西有多么小、多么不值钱,都要严厉地管教孩子,避免偷窃再次发生。

一天,妈妈看见多多一个人在院子里踢毽子,不禁有点纳闷:儿子怎么会玩起女孩子的东西来了?她走出去问多多毽子是什么时候买的?多多犹豫了一下,然后说:“谁买它呀!是我在小敏的书桌上拿的!”妈妈生气了:“是没告诉小敏就拿回来了吗?”儿子点了点头。妈妈立刻批评他说:“知不知道你这样做是在偷东西?不告诉人家把东西拿走就是偷东西!”多多满脸通红地站在那儿,好半天才说:“妈妈,我错了!”妈妈点点头,语气也温和了些:“那好,赶快去把毽子还给小敏,向她说声对不起!孩子,不要认为妈妈对你太严厉,你们在学校也学过的,不能偷拿同学的东西,对不对?”多多想了想,认真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多多再也没有随便拿过别人的任何东西。

有一句俗语:“做贼偷瓜起。”意思是说:一个人成为盗贼往往一开始的时候,是从偷吃别人的一个小瓜开始的。这就说明,当一个人坏思想、坏行为刚处在萌芽状态时,如果不制止,而是任其发展,就会成为大患。因此,当发现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苗头时,就一定要防微杜渐,姑息放任只会害了孩子。

[防微计妙解]:如果父母对孩子小偷小摸的行为不以为然,孩子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由量变到质变。只有对孩子防微杜渐,才能使孩子的成长不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