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
10761000000022

第22章 尊子计——让孩子与父母贴得更近

亲子间之所以出现冲突矛盾,往往是因为父母对孩子不够尊重,使孩子心怀恐惧、不满,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其实孩子也需要尊重,如果父母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多一些尊重,那么他们一定会成为最受孩子欢迎的父母。

1.不要“入侵”孩子的空间

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们开始有了只属于自己的秘密,不想让父母知道。而父母为了管教好孩子,却往往喜欢入侵孩子的空间,偷看孩子的信件、日记。父母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做法却很糟,这样做只会拉开亲子间的距离,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

虽然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十分亲密,但是他们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谁也不应该侵入对方的秘密生活。但生活中,父母却经常在无意中破坏了这种平等,因此,也往往在无意中切断了与孩子之间的信任纽带。

星期六一早,托尼的儿子与同学出去玩了。托尼一个人来到儿子的房间,发现儿子的书桌上杂乱无章,就走过去想整理一下。托尼打开儿子的抽屉,在抽屉里,托尼突然发现了一个黑色的笔记本。

儿子在笔记本的第一页上写道:“自从我上中学以后,我的心里就逐渐变得空虚与孤独,父母除了关心我在学校里的表现外,就是把我关在屋里学习,每天当我伏在桌前,永不停止地写那些永远写不完的该死的作业时,我就有着说不出的痛苦。”

读完儿子的日记,托尼内心感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他原以为自己和儿子是亲密无间的,可万万没有料到儿子与自己竟有这么大的代沟。

傍晚,儿子回到家里,又关上房门独处。晚餐的时候,儿子突然问:“爸,妈,你俩谁动了我的东西了?”

“没有啊。”托尼假装糊涂地说。

儿子见父亲的态度如此坚定,什么也没有说,闷闷不乐地走开了。

过了两天以后,儿子上学出门后,托尼又偷偷溜进儿子的房间,打算从儿子的日记里洞察他内心的秘密,令托尼吃惊的是,抽屉上不知何时安了一把小铜锁。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晚上,当儿子回到家后,托尼鼓足勇气对儿子说:

“儿子,爸爸犯了一个错误,你能原谅爸爸吗?”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冷冷地说:“不就是偷看日记的事嘛,我不想再谈这件事了。”

“如果你原谅爸爸,就请你把锁打开吧,别把爸爸当贼似的。”

儿子气呼呼的把钥匙抛给托尼说:“这是钥匙,你该满意了吧?”

几天以后,当托尼无意中再一次来到儿子的房间时,又鬼使神差般地想看儿子的日记。可是令托尼失望的是,儿子的抽屉虽然没有上锁,可那日记本不知何时已无影无踪了。

有一天,儿子突然对托尼说:“爸爸,你是不是很失望?”

“你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把日记扔了,并发誓不会再写日记了。”

托尼惊愕地醒悟到:他已经失去了儿子的信任。

显然,父母随意翻阅事关孩子隐私的信件、日记等是不正确的。这种偷偷摸摸的行为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下一个深深的烙印,那就是:父母是不可信任的!当身边最亲近的人让孩子产生不信任感时,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便不复存在了。

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应该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水晶人”,对自己不应有任何秘密,于是干脆粗暴地侵犯孩子的隐私。

嘉嘉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她最大的烦恼就是父母拆看她的信件和日记。有一次,她在家里做功课,一位男同学打电话来,没想到妈妈在另一个房间偷听。她刚搁下电话,妈妈便怒气冲冲地过来,劈头盖脸地质问那个男孩儿是谁,是什么关系,并警告她不许早恋。她知道妈妈偷听电话,就十分气恼地说:“你为什么偷听我的电话,侵犯我的隐私权?”妈妈轻蔑地说:“小孩子有什么隐私权,当妈妈的不能管你吗?再说你心中如果没有鬼,干吗怕别人知道呢?”她与妈妈大闹了一场。以后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连话也不愿意和妈妈说了。

想一想,这个女孩子还会信任她的妈妈吗?有了烦恼还会愿意向妈妈诉说吗?其实个人的隐私与人格尊严有密切联系,侵犯孩子的隐私就是不尊重孩子,而不尊重孩子的家长也同样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教育学家认为,有隐私是孩子逐渐走向独立的标志,这时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力,家长不要总认为孩子长不大,自己必须牢牢控制孩子。当然,为了不让孩子变坏,家长还是要和孩子贴得近一些,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愿意和自己吐露心里话呢?“尊子计”无疑是最有效的一招了。

一个14岁的女孩子和妈妈的关系特别好,什么事儿都愿意和妈妈商量,她认为妈妈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从来不侵犯她的隐私。这个女孩子常常自豪地对同学说:“我的日记放在桌面上,也没有锁,我有这个自信,妈妈绝不会偷看!”她的妈妈说:“我知道我必须尊重孩子,这样才能换来她的信任和尊重,瞧,现在不是很好吗?我从不偷看她的信件、日记,但她有了难解的事都和我商量,有男孩追她啊!不喜欢数学啊……我一点也不用担心她变坏。”

这个女孩子真幸运,有这样一个开明,懂得尊重她的妈妈。如果天下的父母都能像这位妈妈一样,也许亲子沟通就不再是问题了。

尊重孩子的隐私,要求父母不要随意拆孩子的邮件或翻看孩子的日记,不要监听孩子和他伙伴的谈话;当孩子心中有秘密时,如果孩子不想倾诉出来,父母不要刨根究底、紧追不放,更不能以命令的口吻逼孩子说出来。否则,必将引起孩子的反感,使他们产生不被信任的感觉,从而渐渐失掉诚实正直的好品格。

[尊子计妙解]:诚实要靠诚实来感染,尊重只能用尊重来换取,了解孩子不等于要掌握孩子的全部秘密。

2.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总难免有一些缺点,会犯一些错误,而一些家长往往过分重视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动辄对孩子进行羞辱和讽刺,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以这种方式对待孩子的结果是,年纪小的会害怕、畏缩,年纪大的会心生反感、敌意,既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又造成了亲子间的疏离。

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父母因孩子成绩不好而责怪孩子、羞辱孩子。

贝贝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他是班里的尖子生,但这次考试却因为马虎而失利了,数学只得了69分。拿到成绩单后,妈妈的脸马上沉了下来,她开始骂儿子:“就这成绩,以后你可怎么办?”“还说什么‘尖子生’,我看是差等生吧!”“我告诉你,以后再考这种成绩,你就别进门,废人!”

像这种责骂的方法,简直是毫无理性可言。孩子当然知道要用功,只是一时疏忽才考得不好,母亲怎能一生气就骂孩子“是差等生”呢?这实在是太过分了!

或许这一类的父母认为,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他们心想:“儿子是自己的,即使骂得重了点,也不会怎么样,何况,如果不这么骂,他根本就不当一回事。”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孩子心里却觉得人格受到轻视。不管怎样,这种责骂的方式,显得非常不明智。

其实,每个人都有被别人尊重的需求,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就不需要被尊重,教育学家早已告诉我们,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因为不尊重孩子不仅会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疏远,还会使孩子尊严扫地,很难再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人与事,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因此,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是绝对不会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他们善于运用“尊子计”满足孩子的自尊心,更好地教育孩子。其实,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人都有一个特点,你说的事情让我内心满足,我当然愿意听你的,否则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孩子感觉到你尊重他,他就会听你的话;如果感觉到你不尊重他,他就很反感,当然就对你的话听不进去了。

[尊子计妙解]: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自信,才能保护孩子维持体面和争取荣誉的心理,让孩子自豪、自信。

3.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生活中,父母们总是喜欢依据自己的意愿来为孩子做选择:让孩子学钢琴,让孩子学舞蹈,让孩子学理工科,让孩子考大学……几乎很少有家长会询问孩子的志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理想,因此亲子之间常出现矛盾。父母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孩子指责父母干涉自己的自由,于是关系越闹越僵。

父母带着女儿到餐厅用餐,服务生先问母亲点什么,接着问父亲点什么,之后问坐在一边的小女儿:“小姑娘,你要点儿什么呢?”女孩说:“我想要水果沙拉。”

尊重孩子的父母是最受欢迎的父母“不可以,今天你要吃三明治。”妈妈非常坚决地说,“再给她一点生菜。”女孩的父亲补充说。

服务生并没有理会父母的话,仍旧注视着女孩问:“亲爱的,你都喜欢什么水果呢?”

“哦,西红柿、苹果,还有……”她停下来怯怯地看一眼父母,服务生一直微笑着耐心等着她。女孩在服务生的目光鼓励下说:“还有多放一点沙拉酱。”

服务生径直走进厨房,留下目瞪口呆的父母。

这顿饭小女孩吃得很开心,回家的路上,她还在不停地说啊笑啊,最后,她走近爸爸妈妈,开心地说:“你们知道吗?原来我也能够受到他的重视。”

可以想象,这个服务生给女孩带来了平等和自尊,更给女孩的父母上了意义深远的一课。那就是,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的选择同样需要被尊重。

有一位父亲,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他一直希望能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才。有一次,一个客人在看到他的女儿时,顺嘴夸了一句:“这个孩子手指修长,一看就是块弹钢琴的料。”这位父亲动心了,他决定将女儿培养成钢琴家。第二天,他就去银行提出了所有存款买了一架昂贵的钢琴,又请了老师来教女儿。可是那个6岁的小姑娘根本就不喜欢弹钢琴,她希望能和小伙伴一起参加舞蹈班,可父亲却不愿意尊重她的选择,一定要她练钢琴。每次,小女孩都是哭着坐到琴凳上。有一次她妈妈劝她爸爸说:“既然她不喜欢,就别逼她了!”可小女孩的爸爸却气呼呼地说:“不行,她懂什么?我说了算!”一天,爸爸出去了,留小女孩一个人在家练钢琴,小女孩由于气愤,拿起一瓶胶水把琴键给粘上了。做完了之后,她突然觉得很害怕,爸爸一定不会放过她的。于是6岁的小女孩收拾了个小包决定离家出走,就在一条繁华的马路上,她被一辆汽车撞倒,双腿粉碎性骨折,她永远也不能再站起来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教训是:强制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家长必须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兴趣理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没有错,可是家长不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压制孩子,说到底人生毕竟是孩子自己的。

[尊子计妙解]:只有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走一条自己喜欢的路,孩子才会愿意为此而奋斗,凡事都迎难而上,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