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给大忙人读的心理书
10756500000090

第90章 在处世的防御战壕里一定要沉得住气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无论是来自自身的,还是来自外界的,都在所难免。并且这种困难也并非只要挖好处世防御的战壕就能避免的。

所以,能不能忍受一时的不顺利,在自己的“战壕”里沉得住气,就成了考查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一个真正能攻又能守的“高手”,绝不会以一时一事的顺利和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

面对困难,他们必然会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功业,同时也能让自己的防护措施滴水不漏。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困难正是磨炼人意志的最好时机,只有经受了困难挫折考验的人,才能成大事。

《周易·乾·象》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话,是说天道运行强健不息,君子也应该积极奋发向上,永不停息才对,面对打击、磨难应该是沉着应付,而不能被这些困难所压倒。否则,即便是身处牢靠的“战壕”之内,也极有可能被对手给轻而易举地打败、消灭。

战国时有个著名的策士,名叫范雎。他擅长辩论,多谋善断,而且胸怀大志,有意开拓一番事业。但是,他出身寒微,无人替他向最高权力阶层引荐,不得已只能屈身在魏国中大夫须贾的府中任事。

一次,须贾奉魏王之命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随从一同前往。齐国国君齐襄王早已知道范雎有雄辩之才,因此,范雎到了齐国后,齐襄王便差人携金十斤及美酒赠与范雎,以表示他对智士的敬意。范雎对此深表谢意,却未敢接受齐襄王的赠礼,想不到还是招来了须贾的怀疑。

须贾执意认为,齐襄王送礼给范雎,是因为他出卖了魏国的机密。

须贾回国之后,将“范雎受金”的事上告给魏国的相国魏齐。魏齐不辨真假,也不做调查,便动大刑杖惩罚范雎。范雎在重刑之下,肋骨被打断,牙齿脱落。他蒙冤受屈,申辩不得,只好装死以求免祸。范雎已“死”,魏齐让人用一张破席卷起他的“尸体”,放在厕所内;然后指使宴会上的宾客,相继便溺加以糟蹋,并说这是警告大家以后不得卖国求荣。

这可真是飞来横祸,这么大的打击,几乎使范雎一命呜呼,而且遭受这样的污辱,为了保全自己,范雎忍受了这一切难以忍受的摧残和折磨。

范雎平白无故地受了这么一场肌肤之苦和情志之辱,一腔效命魏国的热忱化作了灰烬。他决计离开魏国,另谋一处显身扬名的地方。为了脱身,范雎许诺厕所的守者,如能放他逃出去,日后必当重谢,守者利用魏齐醉后神志不清,故趁乱请示了一下,诡称将范雎的“尸体”抛向野外,借此将他放了出去。范雎在一个叫郑安平的朋友帮助下逃亡隐匿起来,并改名为张禄。

就在范雎忍辱求全,隐身民间的时候,秦国一个叫王稽的使节来到魏国,秦国此时国力强盛,且虎视眈眈,有兼并六国的雄心,郑安平得知秦使王稽来到魏国,便扮成吏卒去侍奉王稽,目的是想寻找机会向他推荐范雎。

一天,王稽在下榻的馆舍向郑安平打听:魏国有没有愿意与他一块西去秦国的贤才智士,郑安平便不失时机地向王稽陈说范雎的才干。王稽当下决定于日暮时分,在馆舍与范雎见面。

日暮时分,郑安平带范雎来到王稽馆舍。范雎面对王稽,侃侃而谈,条分缕析,议论天下大事。一席话还未谈完,其才情智慧已使王稽信服,王稽决定带范雎入秦。

入秦后,范雎充分施展辩才游说秦昭王,最终取得信任。秦昭王采用范雎的谋略,对内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对外使用远交近攻的霸业方略,使秦国对列国的压力再度加强。秦昭王因此任命范雎为秦相国,封为应侯。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几次“紧张时刻”,但只有沉得住气,依托自己的战壕阵地冷静以对,才能保存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赢得胜利的机会。如果沉不住气,逞一时之能,那就难免被人瞅准破绽,把你的人生防线给突破摧毁。

明智的人多留几个“窝。”

在任何时候,要记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因为世界是由很多人组成的,但是每一个人的世界就是他自己,千万不要主动放弃自己的世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会成就多么大的功业。

战国时代的王公贵族很喜欢互相比赛,不过他们比的是交朋友。

当时,以朋友多而闻名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他们家里随时都住着3000多位从各地而来的食客呢!

你一定在想,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大手笔”地养几千名食客呢?那是因为他们认为,谁的朋友多,才最有保障、最有面子。在这个乱纷纷的战国时代,朋友可以帮忙动脑筋、出主意、解决问题,甚至出生入死也在所不惜。

有一次,一个叫做冯谖的人前来投奔孟尝君。孟尝君的仆人看到冯谖一副穷酸样儿,又没有什么本事,就安排他住在下等的房间里,吃的是粗茶淡饭。冯谖一点儿也不吭气,只是天天靠在廊柱上,手里拿着剑,悲哀地唱着:

“长剑啊长剑,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吃饭没有鱼。”

仆人将这件事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觉得这件事要是传了出去,自己多没面子啊!于是,就叫人请冯谖搬到中等的房间,并给他鱼、虾吃。

过了一阵子,冯谖又敲着剑,唱了起来:

“长剑啊长剑,咱们回去吧!出门没车马,出门没车马。”

大家都觉得冯谖这个人真可笑。可是,孟尝君知道后,又叫人帮冯谖准备一套车马。

谁知道过了没多久,冯谖又唱道:

“长剑啊长剑,咱们回去吧!没有钱养家,叫我多牵挂。”

虽然仆人们都骂冯谖不知足,可是孟尝君却派人经常送钱给冯谖的老母亲。

有一回,孟尝君拿出一叠账簿,要门客到薛城去替他收债。大家都推推诿诿不肯去,只有冯谖一口答应下来。

出发前,冯谖问孟尝君:“需要我帮您买点儿什么回来吗?”

孟尝君想了想,说:“您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一到了薛城,就叫地方官将欠债的老百姓都找来,当面一份份地核对契约。当手头比较宽裕的人还了钱之后,冯谖对还不起债的穷苦百姓说:“孟尝君命令我来到这里,不是要逼你们还债。他说,实在还不了债的人,都不用还了。大伙儿可别忘了孟尝君的恩典啊!”说完,他把那些契约烧得精光。大家又吃惊又高兴,都十分感激孟尝君。

冯谖回到孟尝君的府里,孟尝君问他买了什么回来。冯谖从容地回答说:“临走的时候,您嘱咐我,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我看您这儿金银财宝、山珍海味,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仁义’。您对薛城这个地方的人们并不够体贴,所以这回我就花了钱,帮您把‘仁义’买了回来。”接着,他将烧掉契约的事说了一遍。

孟尝君心里虽然不太高兴,但也只好说:“好!好!先生,您休息吧!”

过了一年,齐湣王误信谗言,除去了孟尝君相国的职位。孟尝君只好垂头丧气地带着一家老小,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他万万没想到,他们一行人连城都还没进,老远就看见人们扶老携幼,夹道欢迎他,还口口声声地称他为“恩人”。

孟尝君这才十分感动地对冯谖说:“先生,您帮我买的‘仁义’,今天我总算亲身感受到了。”

冯谖说:“先别急着高兴。狡猾的兔子尚且要找三个窝,才能保个活命。现在您只有薛城一个安身的地方,哪儿够啊!我愿意再替您找几个安身之处。”

孟尝君答应冯谖的请求,给他好多车马和黄金作为费用,冯谖就往魏国都城大梁的方向出发了。冯谖见了魏惠王,对他说:“孟尝君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哪个诸侯能重用他,必定能富国强兵。如今齐王将他放逐,不知谁有福气把他争取到手?”

魏惠王一听,马上把原来的相国调去做大将军,想聘请孟尝君来当相国。而另一方面,冯谖却先赶回齐国,告诉孟尝君,千万不要答应魏王的邀请。

齐湣王一听说魏王想重金礼聘孟尝君当相国,开始担心起来,只得请求孟尝君再回到朝廷当相国。这时,冯谖又对孟尝君说:“您可请求齐王,把先王祭器移到薛城,在薛城修建先王宗庙。”齐王答应了。

宗庙建成,朝廷派重兵守护,别的国家自然不敢来侵扰薛城了。

冯谖这时才对孟尝君说:“现在三窟都完成了,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冯谖的狡兔三窟为孟尝君设计了一条非常好的退路,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