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给大忙人读的心理书
10756500000068

第68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

做人要会忍,尤其对那些性情暴躁之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遇事不要轻易发火,要学会容忍;否则,得罪人多了不利于自己日后的发展。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凡成就一番大业者,皆善于忍耐。

当人感觉受到伤害时,愤怒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古人有“怒伤肝”的说法,生气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益。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人在盛怒下常常会做出不理性的行为,他说:“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现实生活中,一时愤怒酿成大错或大祸的事,绝非少见。美国著名的巴顿将军就有过这么一次。

巴顿将军某日来到前线医院看望伤员。他走到一位病号面前,病号正在抽泣。

巴顿将军问:“你为什么抽泣?”病号抽泣说:“我的神经不好。”巴顿又问:“你说什么?”病号回答说:“我的神经不好,我听不得炮声。”

巴顿将军勃然大怒:“对你的神经我无能为力,但你是个胆小鬼,你是混蛋!”然后,巴顿将军给了这个病号一个耳光,并说:“我不允许一个王八蛋在我们这些勇敢的战士面前抽泣。”他再次揍了那个病号一耳光,把病号的军帽丢至门外,同时又大声对医务人员说:“你们以后不能接受这种人,他们一点事也没有,我不允许这种没有半点汉子气的王八蛋在医院内占据位置。”

巴顿将军再次大声对病号吼道:“你必须到前线去,你可能被打死,但你必须上前线。如果你不去,我就命令行刑队把你毙了。说实在话,我真想亲手把你毙了。”

这件事很快被媒体披露,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好些母亲要求撤巴顿将军的职,有一个人权团体还要求对巴顿将军进行军法审判。尽管后来马歇尔从大局出发,巧妙地化解了这件事,但巴顿将军还是因为打骂士兵而声名狼藉。这种轻率、浮躁的作风以及政治上的偏见,也为他战后被撤职埋下了祸根。

清朝时,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欲打官司。其中一家请求在京当大官的亲属张廷玉帮忙。张廷玉没有出面干预这件事,只是给家人写了一封信,力劝家人放弃争执。信中有这样几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了他的话,邻居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两家终于握手言和,并由你死我活的争执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

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能;让一让,六尺巷。古代开明之士尚且能如此,今日同志之间的一些小是小非,更应该礼让为先。

小不忍则乱大谋,成语“负荆请罪”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蔺相如身为宰相,位高权重,而不与廉颇计较,处处礼让,何以如此?为国家社稷也。“将相和”则全国团结;国无嫌隙,则敌必无机可乘。蔺相如的忍让,正是为了国家安定之“大谋”。

总之,在生活中,如果你想发怒,你该先想想这种爆发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发怒会损害你的身心健康和利益,那么你为何不约束自己呢?

做人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对待所发生的事情,并理智地采取对策,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