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给大忙人读的心理书
10756500000021

第21章 会休息才等于会工作

泰戈尔说过:“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关系。”这个比喻太贴切了,眼睛睁久了,就得闭上一会儿,养养神;工作久了,就应该休息一下,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将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70高龄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工作,但他工作起来总是精力充沛,令人惊奇。原来他很会安排自己的休息,每天中午都上床睡1小时,晚上8时吃晚饭之前,又上床睡2个小时,即使乘车,他也抓紧时间闭目养神、打盹儿。正是这种主动休息的良好习惯,使他不觉疲惫,性格豁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休息与工作的关系,就如刹车系统与发动机的关系。就是让高负荷运转的身体停下来,歇歇气、加加油,然后继续高负荷运转。如果只知道高负荷运转,而不知道刹车,不知道休息,那是很可怕的事情。

滑雪的人都知道,滑雪最大的困难不是不能前进,而是停不下来。如果不学会停止的技巧,那就会摔很多跟斗,或者撞上树、撞上石头、撞上人,或者飞到悬崖下面去,摔个粉身碎骨。

拳头只有收回来,打出去才有力;而人呢?只有休息好了,才会以很高的效率工作。所以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的说法。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一会儿去爬山,一会儿去探险,乐在其中,让人羡慕。作为一个董事长他肯定忙,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其实,这种休息方式才是他高效率工作的保证。

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一组身强力壮的青年搬运工人往货轮上装铁锭,小伙子们连续干了4个小时,结果勉强装了12.5吨的货物,这时候大家都累弯了腰,个个精疲力竭。可是,一天后,让这些小伙子每干26分钟就主动歇息4分钟,同样花4小时,却装了47吨的铁锭且不觉得很累,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每个人生活、学习和从事一切活动的本钱。过去,我们学习的英雄模范人物大多是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甚至带病坚持工作的,以至于不少人英年早逝,让人痛心。现在,人们的观念转变过来了,不少单位就出台了文件,强迫员工休假、休息,不提倡加班,严禁带病工作。

在国外一些大公司,甚至在办公区内专门设有“打盹区”,目的就是让感觉累了的员工休息片刻,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体力。这些尊重生命、关注健康、重视休息的人性化的管理方法,的确让人感动。

如果一个人长期紧张工作,处于高度的压力之下,不仅身体得不到休息,就连精神也得不到放松,心态也得不到缓和,为人处事就难免出差错。所以,有人说“一天到晚地工作并不是永恒的美德”。

现在,许多人一天到晚地工作,是为赚更多的钱。可钱这东西毕竟是为人服务的,如果因为钱而赔上了自己的健康,那就得不偿失了。即使所从事的工作不是为了钱,比如科学家、军人等等,也得学会休息,那样才能使自己将事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