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给大忙人读的心理书
10756500000118

第118章 让人得利,才能使他积极

一家百货商店的老板是个半文盲,却经营有方,在人精成堆的生意场上,竟然打败了众多的竞争对手,生意特别兴隆。有人问他:“你的经营秘诀是啥?”他笑着说:“不字加一点,一人一块田,家家日子好,人人笑连连。”

原来他说的是一个“福”字,他解释说:“福就是吃亏,我宁愿少赚点钱,也绝不让顾客吃亏。在我这儿买东西,百挑不厌,包退包修,上门服务,负责到底,上门购物的人自然就络绎不绝了。也许,在某些商品上,我少赚了或者亏了本。但从长期、总体看,我肯定赚了钱,而且还能长久赚钱。所以吃亏不一定是坏事,我就肯吃亏,心甘情愿地吃亏。”

“吃亏是福”并不是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福祸相依、付出与得到的人生哲学,无论是为人,还是做生意,吃点亏、肯吃亏都是其不二法门。

人都有趋利的本性,自己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自己广结良缘。中国人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凡事都愿意吃点亏来帮助他人、奉献于社会,在日后肯定会得到同样的回报。

一个单位管库房的张大姐,不仅对工作一丝不苟,而且从不“顺”点小东西回家。一次她家的暖气片漏水,当时仓库的暖气片一大堆,要是她拿一片回家也没人说什么,因为有“厨师不会饿死”这个道理嘛!但她出于良知,觉得拿公家的东西亏心,所以花钱在外面购买。

她这样做,一般人都不理解,还有人讽刺她是“不会占便宜的傻大姐!”可是在后来企业改制的时候,她的这种“傻”劲却帮助她继续上岗。当时她已经四十五岁了,没文化、没技术、没特长,按说会是下岗的重点对象。可领导说:“只要全厂有一个岗位,她就不会下岗的!”原因嘛,不说大家都知道。她不仅一直干到退休,而且退休后单位又返聘她,现在她每个月是双份工资。

害怕吃亏的人,最后往往却难以占到便宜。因为哪个老板不精灵,周围人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想一想,如果你时时事事都怕吃亏,都想着占便宜,而便宜往往只有一个。便宜都让你占了,谁还和你共处呢!成了孤家寡人还去占谁的便宜啊!

西汉时期,有一年过年前夕,皇帝一高兴,就下令赏赐每个大臣一只羊。在分羊时,大臣们却犯了难,不知怎么分。因为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一位大臣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说:“这批羊很好分。”说完,他就牵了一只瘦羊,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众大臣见了,也都纷纷仿效他,不加挑剔地牵了一只羊就走。该大臣如此举动,不仅得到了同僚们的尊敬,也得到了皇帝的器重。这不是天大的福吗?

“一个人心胸有多大,他做成的事业就有多大。”凡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者,无一不是胸怀广、肯吃亏的人。相反地,那些一事无成、庸庸碌碌的人,多半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肯吃亏的家伙。这不是也证明了吃亏是福吗?

砂糖是甜的,精盐是咸的。它们是味道的两极,互为正反,如果想要使食物尝起来是甜的,只要加点糖就够了。然而事实上若我们再加上些盐,反而更能增强砂糖的甜度与味道。这是因为调和了互为正反的两种味道而产生的一种新鲜滋味,这个造物主绝妙的安排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吃亏肯定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