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给大忙人读的心理书
10756500000112

第112章 “吃亏”做人是一种气度

与其说“吃亏”是做人的一种谋略,不如说“吃亏”是做人的一种气度。

事实上,天上的月亮不可能永远盈,也不可能永远亏,天道尚如此,人间更难离这个规律。因此,人们对于盈亏,不要太过于计较,因为在很多时候看来,看则吃亏,其实是一个得到补偿的过程。

能吃亏的人不会用种种负面的假设去证明自己的正确。“社会也太不公平了”,“我总是吃亏”,“我处处都不顺心”,他们很乐意承认自己的亏损,同时想办法去改变这一亏损。吃亏不是一种消极、颓废,不是悲观、懦弱,相反,它是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一种为人处世的风格,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永久鞭策,这样的吃亏就是人们所说的福啊!

“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这是郑板桥写给一个叫郑煊的远亲的勉词。

有一次郑煊做木材生意,货运到外地,货价狂跌,眼看就血本无归。这时,郑板桥便送给郑煊这幅勉词。果然应了郑板桥的话,没过几天,木材的价格突然涨起,郑煊意外地发了财。他认真思考着郑板桥给他的题词,从中体悟出了人生的哲理,并将此作为家训,刻在墙壁上以示后人。

或许有很多人认为“吃亏是福”是一种“傻瓜”的行为,只有神经不正常的人或者傻到极点的人才能认为“吃亏是福”。把“吃亏”当成“福”气对待,那么首先就要“损于己”方能“益与彼”,然后“外得人情之平”。吃亏也就意味着牺牲和舍弃,一个一点亏都不能吃、不懂得忍让、永远都咄咄逼人的人,时间久了,只会让人产生了无情趣的感觉,并且还会在斤斤计较中面临下一次的吃亏。得失心过重,过于斤斤计较,反而会舍本逐末。当失误摆在眼前时,而且很快就找到教训之后,就应该迅速将这件事情沉淀下来,找到下一个出口处。凡事都过于计较的人会使自己陷入过往的沮丧情趣里,这种情绪会抑制自身的自信,甚至还会影响判断,假如这样也就应了那句话,“在你错过太阳时,你选择沮丧,那么你又要错过星群了”。所以,承受吃亏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这种做法需要一种勇气,也需要一种超脱,更需要一定的智慧。

有时候想想,退一步,自己就会在广阔的天空中放松一下,无论是人情还是心情,在看似吃亏的过程中,其实已得到了补偿。你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认为自己是“吃亏”。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你自诩这才是一种“福”。其实未必得到的就是“福”!有时失去也是一种“福”。塞翁失马“亏”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

“损于己益于彼”,这是一个很好的循环,经过一道反射之后,则又回到“益于己”上面来。比如,有一条凹凸不平的道路,路上还有很多积水,而你穿了一双新鞋走在路上,当然你要找干净的路面走,躲开那些水洼。这时,身后开过来一辆汽车,假如你采取“亏于己益于彼”的做法,就会立刻跳进水洼地面,把干净的路面让给那辆车过。跳到水洼地面,看似吃了亏,可是假如让汽车从水洼里开过,那岂不是更糟糕?可能你湿污的地方就不光是一双鞋子而已。

因此,有人问了“可是假如你身边有人总打着小算盘算计你,你知道但不愿伤害这个人,那该如何是好呢?”可以告诉你:这很简单,你帮他把算盘打打清楚,看看怎么才能更好地成全他。“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为人处世要潇洒豁达,坦然面对眼前的一切境遇,不要认为吃亏而怨天尤人,这样,你自然心境开朗。

真聪明的人愿意吃亏,因为吃亏虽然有暂时的舍弃与牺牲,但却会有长久的收益,由此,他们根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眼前的方寸之间,而是高瞻远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下的吃亏,未必就是坏事。更多的时候,损失蝇头小利换得巨额大利。因此,不要为了眼前的一己之利而落入“鼠目寸光”的俗套,在斤斤计较中错过了获取另外收益的机会。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