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如何经营特定消费层
10753200000089

第89章 走出认识的误区

由于理论界对品牌忠诚的价值研究比较多,可以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对品牌忠诚真正的内生机制和外在影响关注较少,所以在实际的营销当中自然就不能把握什么样的营销行为真正有利于忠诚,什么又损害了忠诚。

误区一:品牌忠诚是一种营销技术

一个公司如果真正想留住顾客,那么它就应该使顾客的购物经历越来越完美,有些观点认为,要提高品牌忠诚先要实施品牌忠诚计划,或建立消费者数据库,其实这些手段都是具体的操作层面,或者说是一种技术,而品牌忠诚的提高不是某项技术能解决得了的,品牌忠诚是一种经营理念,忠诚目标应该贯彻到公司的各个角落,成为企业的一种灵魂。

误区二:顾客满意了就会忠诚

从产品为中心到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不断重视服务,产品的概念既包括了有形产品,还包括了无形产品,即包括优质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在这方面,国内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顾客满意的重要性。但在理论认识和实践当中,却把顾客满意与品牌忠诚混淆起来了,认为有了满意就有了忠诚。

但是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服务也很难有明显的差异,往往一个企业的服务手段一出笼,另外一个企业很快就模仿了或提出更高的服务水平,不同品牌之间的满意度可能差别不大甚至没有差别,在这种情况下,难道痕费者忠诚于所有的品牌?即使可能是多品牌忠诚,但为什么对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程度的忠诚?顾客满意只是一个基础,而要达到忠诚,还涉及很多方面。

误区三:提高忠诚的办法就是打折扣,买得越多折扣越高

在西方,有些企业所谓的“忠诚规划”很多就是通过提供折扣来吸引顾客重复购买或光顾,买得越多折扣越高,同时也建立起消费者数据库,把消费者的购买经历全部录人数据库,并有针对性地换取消费者对品牌和商店的忠诚。

这样做的确可以留住一部分顾客,但从来就与忠诚无关,这其实是一种消费协议,并不是忠诚,或者说是伪忠诚。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手法的直接后果是让商家走上绝路,因为折扣总是有一定限度的,没有哪个品牌可以提供别的品牌不能提供的折扣,而且还要消费者认为你的折扣有实际意义才行。另外一个对品牌形象并无好处的结果是,它增加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哪天不打折了,消费者还会回来吗?

误区四:转换成本离就有品牌忠诚

认识转换成本的典型就是计算机行业,通过制造不兼容或不断升级软件版本及运行性能(也许对消费者并不重要)来形成品牌转换成本,使消费者一旦用上某个品牌就很难换一个品牌,否则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所以很多消费者即使不满意也不会换一种品牌。

另一种转换成本是缺乏品牌信息,有些消费者由于习惯惰性及产品经验少原因,对竞争品牌知之甚少,那么他要转换品牌的话就要付出很高的信息搜索、处理及相关成本。

前一转换成本的存在其实是认为制造的障碍,也是一种伪忠诚,后一种转换成本可能是很多营销者所渴望的,但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信息交流的渠道是如此的多,这样的转换成本是不可能为长期的利润做贡献的。

品牌忠诚是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行为与态度并存在消费行为,而不是某些障碍或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