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10750600000032

第32章 古代外国教育制度(4)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就其历史影响而言,它事实上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先导。

文艺复兴运动之所以发生在14世纪,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由于十字军东侵的失败和教会内部的各种腐败现象,教会的权威乃至整个基督教的权威逐渐丧失,封建制度的思想基础开始动摇;由于航海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庄园经济逐渐崩溃,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开始动摇;中世纪后期农奴的起义和14世纪中叶使西欧人口锐减的黑死病(即鼠疫)的流行,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开始动摇;火药的使用使骑士和城堡失去了实际作用,封建制度的军事基础开始动摇。正是在西欧封建制度全面危机的形势下,爆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以后逐渐扩展到德国、法国、英国等地。

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出现的。从14世纪开始,以意大利为中心,西欧各国普遍兴起了搜集、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热潮。1400年,拜占庭帝国受到土耳其的威胁,一大批希腊学者为躲避战乱逃到意大利。1453年,拜占庭帝国为土耳其所灭,更多的希腊学者逃到意大利。这些学者到意大利后,不仅带来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作品,而且开设学校,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西欧对古典文化的了解。文艺复兴运动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和教育等方面。

(二)人文主义教育

作为文艺复兴运动指导思想的是通常所说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那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用到教育上,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研究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世俗人文学科新思潮的人则被称为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性;人文主义者反对中世纪教会所宣扬的来世观念、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强调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文主义者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宗教束缚,提倡个性自由。它要求解放人的个性,恢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能力,反对宗教对人的发展的禁锢。这一运动促进了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

人文主义教育改革发端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波及尼德兰(约当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法国、英国等国家。其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着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维多利诺((VittrinodaFaltre,1378-1446)、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DesideriusErasmus,1469-1536)、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拉伯雷(FrancoisRabelais,1494-1553)、蒙旦(MichelEyquemdeMontaigne,1533-1592)、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1478-1535)等,他们都在不同的国度里探索、实践,着书立说,阐发希腊罗马教育之所长,汲取中世纪城市大学之精华,把一种清新、活泼的学风带进了学校。维多利诺的“快乐之家”令人耳目一新,伊拉斯谟的《愚人颂》、拉伯雷的《巨人传》、莫尔的《乌托邦》,更是表达了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先声。

归纳这些教育改革家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

随着政治斗争的激化、生产的发展、新航海的发现,这时资产阶级上层所要培养的人已不再是僧侣和僧职人员,也不再是参加奴隶主政治的雄辩家,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化、商业方面的积极活动家乃至冒险家。因而人文主义教育家们提出,儿童和青年所受的教育,应该是使教育的有关的各个方面和谐发展。他们要求学校注意体育,以培养儿童和青年健康的身体;注意美育,以发展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注意广泛的科学知识,以培养他们具有丰富的才能;还要注意德育,以培养服务于他们的地位、名誉、权力的品质,如勇敢、意志、克制、爱国心等等。

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

在一些人文主义者所办的学校中,除贵族子弟外,还有平民子弟参加,受教育的面扩大了。针对教会学校宣扬的人生来有罪的谬说和普遍流行体罚儿童的状况,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宣传要热爱儿童,指出儿童个性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他们要求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儿童的自尊心,强烈反对对儿童施用体罚,反对抑制儿童才能的那些教育和教学的方法。他们要求父母、教师以身作则,重视儿童独立自主的精神,建议用儿童的荣誉心、竞争心去替代用体罚作为推动儿童学习的手段。

3.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

为了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他们所需要的有教养的人的要求,人文主义教育家们提出对学校教学内容应加以扩充。中世纪以来,学校的教学内容,只限于“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而在这“七艺”当中,“后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向来不受重视;前三艺又渗透着神学的性质。现在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新的学科的出现,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就应该相应地加以扩充,如增加历史、道德哲学、自然、物理、地理等学科。尤其是注重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与作品的研究。

4.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

为了打破中世纪教会学校崇尚繁琐考证、压抑学生主动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人文主义教育家很重视对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反对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提倡发挥主动的学习精神;反对机械地、枯燥无味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主张教学要启发儿童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多运用直观方法;反对一味强调死记硬背,提出学生应理解所学的知识;此外,有的人还主张有关的学科,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及运用参观、访问和旅行之类的方法,等等。

人文主义这些改革的要求和实践最大的功绩是使千百年来被中世纪僧侣视为异端的希腊罗马的经典着作,在课程中取得了合法的优势地位,经院主义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教育实践往往落后于教育理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改革实践只是在少数杰出的教育家的学校中获得体现,并且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在大部分学校中,仍然是死记硬背枯燥的古典拉丁文,体罚严重。

总之,作为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并进而改变了西欧教育发展的进程,它使欧洲各国的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是,所有这一切还仅仅是个开端,它还没有普及到所有的学校中去。教育仍然是少数统治阶级的特权。

(三)新型的世俗学校制度

新的教育必然需要新的学校。在这类新型的学校中,最为着名的是维多利诺(VittrinodaFaltre,1397-1446)任教的孟都亚宫廷学校。

1422年,维多利诺应邀担任孟都亚城邦的贡札加公爵的家庭教师。以后,由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有的教育形式发展成为一所宫廷学校。维多利诺在该校任教20多年,努力以人文主义的理想教育学生,由此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首先,维多利诺意识到学校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因而注意校址的选择。孟都亚宫廷学校设在一座花园中,环境优美,校舍宽敞明亮,学校的设备简朴自然。这一切与原有的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次,维多利诺复兴了在中世纪学校中消失了近千年的体育和美育。在孟都亚宫廷学校中,骑马、击剑、角力、游泳、赛跑、跳舞等都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并作为学生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再次,维多利诺复兴了强调多方面教育、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古典教育的理想。在孟都亚宫廷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第四,运用自然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孟都亚宫廷学校,儿童的天性、个别差异、兴趣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具体反映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实行学生自治,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等等。由于上述特点,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