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黄土躬耕录
10750400000027

第27章 思辨篇(11)

传承是进步的根基。民间民俗文化遗产是民族标识、精神资源和发展的根基,绝不能让它像断线的风筝,随风而逝。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的转型必然带动整个文明的转型,原有的农业文明框架下的文化形态不同程度地趋向瓦解。但庆阳民俗传统文化却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同和大众的喜爱,关键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有了内在的动力。我们充分认识民俗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把民俗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上,从而使民俗文化的传承坚持了正确方向。我们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职责明确、形成合力”的原则,以普查为基础,视抢救为生命,以保护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不断壮大民俗文化产业,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有了强大的合力机制。我们坚持企业规模生产和群众普遍制作相结合,聘请专家指导和培养乡土民间艺术人才相结合,民间文化宣传和青少年民间艺术教育相结合,进一步使庆阳香包的精义和刺绣的要诀得到挖掘整理、保护开发、教育传承,进一步增强民俗文化的本源性和亲和力。我们要高度重视香包产品的品牌商标效应,对香包中“生命树”、“抓髻娃娃”等典型图式以及其他独具特色的香包刺绣产品,进行品牌登记注册,积极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法律手段加以保护,为民俗文化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对宋元明清、民国以至更早的民间艺术遗物,对年迈艺人的作品,对世代传承的家庭收藏珍品要精心保护,对民间艺术人才给予多方面的鼓励支持;将他们和知识分子一样视为宝贵的社会财富,坚决保住传统民间艺术这丫产业之本,避免文化血脉酌断流。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民俗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新是一种超越,一种扬弃,也是最好的继承。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的生活是创新的源泉。目前,庆阳已经涌现出一批民俗艺术研究所、民俗产品研发中心,发掘整理出版了《庆阳香包民俗艺术品规范标本》、《庆阳传统刺绣纹样》、《民间传世剪纸纹样》、《北豳神怪皮影》、《古民俗图纹释译》、《古文化符号释疑》、《庆阳民间艺术之魂》、《百蝶图》等民俗专着,创新设计了绌绌、线盘、挂件、绣片等7大系列、100多种新样品,更新了设计理念,提升了文化品位,为进一步发展开启了新的起点。实践证明,民俗文化融入经济,必须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既不丧失民间艺术的原真品味,又要适应现代文化消费情趣;既要突出艺术内涵,接续民间工艺代代相承的图文记忆和制作技巧,又要突出商品属性,选择特定产品,规范定型,工厂化生产,用现代科技延展其实用功能,用标准规范其传统工艺。同时,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现代企业机制相结合,进一步把文化产业推向市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解决文化生产关系不适应文化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多种模式,培育壮大产、学、研一体化的民间艺术产业基地,将研发、生产、展览、销售市场化,进一步增强民间民俗文化产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之一。民俗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发展,基因是不能丢掉的,只有守住自己的根,才能永远向前发展。我们坚信,开发民俗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庆阳经济迅速崛起的过程,必将是民俗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强力推进,独具特色的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将同一批包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品牌一起,融入世界先进文化之林,香飘神州,誉满全球。

(刊于2005年8月2日《甘肃日报》第二版,2005年7月29日《甘肃经济日报》第一、二版)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保稳定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完成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的历史阶段,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庆阳是甘肃惟一的革命老区。西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就在这里诞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这里是全国“硕果仅存”的西北根据地的中心,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和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之后,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过巨大贡献。庆阳被誉为“陇东粮仓”,又是长庆油田的发源地和主产区之一,石油、煤炭、农畜产品和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同时,庆阳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改变面貌、加快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各级领导干部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因此,我们始终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保稳定的指导思想,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政治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发展。近几年,庆阳多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良好地区,2005年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良好地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04年,全市GDP突破100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只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保稳定,切实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基本前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发展是前提,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基础。正确处理三者关系,创造有利于发展的和谐稳定社会环境,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的严峻考验。因此,我们牢固树立促进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位,摆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总体要求中来考虑,摆到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来研究,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提速发展的大目标中来谋划,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到在领导方式上有新转变,在实现途径上有新手段,在破解难题上有新举措,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第二,坚持第一要务,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根本任务

发展是第一要务,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围绕发展,服务大局。特别像庆阳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许多影响稳定的因素都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直接相关。目前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加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财政困难与投资需求大的矛盾还很突出,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的稳定。据此,我们牢牢把握全面提速、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按照工作创一流、名次争上游的工作要求,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主攻石油和煤炭资源开发、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特色文化旅游“黑绿文”三大产业,建设陇东能源石化基地、农畜土特产品生产加工创汇基地和特色文化旅游胜地三大基(胜)地,全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进程,实现了经济实力增强、财政快速增长、城乡居民全面增收三大目标,形成了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第三,坚持“严打”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工作重点

“严打”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措施。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严打方针,做到什么犯罪突出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那里,什么方式有效就采取什么方式打击,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治安资源,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从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个环节上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的发生。全市油区治安由乱到治,刑事案件、特别是侵财性案件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破案率明显提高,群众安全感显着增强,保证了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治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