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的萎缩退化、颈椎小关节紊乱等原因引起的,造成对颈神经根、颈部的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的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综合征。
患颈椎病的患者的病情轻者,可出现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体疫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病变若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常因长期低头工作,或由于年高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引起颈部韧带肥厚钙化,椎间盘退化,骨赘增生等病变影响到椎间孔变窄、神经根受压时,即逐渐出现颈椎病的各种症状,第5~6颈椎及第6`7颈椎之间的关节活动度较大,因而发病率较其余颈椎关节的概率较高。
一。症状表现
1.中年以上的患者主要常有颈后、上背或肩部疫胀不适,如耸肩、转头,有时颈项发僵,活动受限,部分的病人有颈部外伤史。
2.患者的上肢一侧或两侧出现运动障碍方面症状,如疫软无力、不能上举、外展困难、握力下降,严重者持物不稳而下掉。
3.神经根受累,则出现上肢放射痛,手指麻木发凉,有针刺样触电感或烧灼样疼痛,颈部过伸、过屈、咳嗽等,可使疼痛加重,压头顶时,可有放射痛。
4.有的患者有眩晕,一侧耳鸣和头昏等症状,眩晕常在颈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出现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在各种非手术疗法中,按摩疗法最为有效,也最易被患者接受。按摩推拿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有效的疗法,通过按摩方法治疗本病,大多有好的或较好的疗效。
二。治疗原则:主要是要舒筋活血、温通癖滞。
三。取穴重点:印堂穴、率谷穴、太阳穴、风池穴、大椎穴、颈背部压痛点、肩井穴、天井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后溪穴、合谷穴、悬钟穴、附阳穴等。
四。穴位说明:
1.印堂穴别称曲眉,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此穴能清热散风,治三叉神经痛等。
2.率谷穴别称率骨,在耳尖直上,人发际1.5寸处。此穴能平肝利胆、清热熄风,治头痛、惊风、烦满等。
3.太阳穴又称前关,在眉外梢与目外呲之间向后约1寸处的凹陷中。此穴能祛风,治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等。
4.风池穴也称热府,在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此穴在风府穴两边,能祛风解表、清神明目,治头项强痛、眩晕,中风等。
5.大椎穴别称上杆等,在第七颈的椎棘突下。此穴能疏风解表、清热通阳,治头项强痛等。
6.肩井穴在肩上,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此穴能通经、开郁、理气,治头项强痛、肩背痛、中风等。
7.天井穴在尺骨鹰嘴后上方1寸,屈肘呈凹陷中,即在肘尖上1寸,两筋的间陷中。此穴能疏经利节,治颈项、肩背痛等。
8.曲池穴别称鬼臣,又名阳泽,在肘横纹桡侧端的凹陷处。此穴有通经活络、利水除湿的功效,治肩痹诸疾。
9.手三里穴在曲池穴下二寸处。此穴能消肿止痛,治肩臂疼痛,肘挛不伸等。
10.外关穴在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此穴能通经、消肿、止痛,治肩背痛等。
11.后溪穴在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此穴能散风舒筋,治头项强直疼痛等。
12.合谷穴别称虎口,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此穴能疏风解表、通络镇痛等。
13.悬钟穴别称绝骨,在外躁上3寸,腓骨前缘与腓骨短肌肌腹之间的凹陷处,此穴能通经活络、疏筋止痛,治颈部强痛、不能左右回顾等疾患。
14.附阳穴别称付阳等,在足外踝上3寸,腓骨后部,跟腱外缘,筋骨之间。此穴能清头目、利腰腿、治头重、头痛、风痹不仁,四肢不举等。
五。按摩手法:
1.颈部滚揉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的背后,双手交替用滚揉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约5~10分钟,力度要均匀适中。
2.颈部拿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后侧,用单手或双手提拿颈肩部及上背部肌肉,提拿时术者可双手同时用力,也可交替用力,提拿约5~10分钟,力度以使患者感到微痛但能承受为度。
3.颈部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向下用力,双手大拇指顶在风池穴上方,其余四指及手掌托起下领部,前臂与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把颈椎尽量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注意用力切勿过猛,以免引起患者头晕等不适,时间约3~6分钟。
4.提抖双臂法:患者坐位,伸直胳臂,手心向下侧举与身体约成70度角,医者握住患者的手,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颤动时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每侧操作各约2分钟。
5.颈部牵引:患者取坐位,医者将特制的牵引头带套于患者的颈部,然后将重力物通过滑轮做牵引,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3~6千克,每次约30分钟。
6.患者坐舒适,医者用手十指梳其头皮,轻抚颈项肩和背部的肌肤,拿揉肩井穴大贯筋等,使患者完全放松的配合治疗。
7.医者用掌面扶于患者头部适当部位,另一只手拇指伸直,用指端点按其印堂穴,拇指和中指肚相对,分别按揉其率谷和太阳穴,捏拿风池穴和肩井穴,用手鱼际重按轻揉大椎穴。
8.医者找准患者颈背部压痛点,重按轻揉,然后用手拇指肚顺其颈椎棘突分别推拿及两侧肩井穴、天井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后溪穴、合谷穴等。为提高疗效,从肩井穴至合谷穴将这几个穴位连起来捏揉5~10遍,然后用手掌鱼际或前臂滚揉项部、肩部的斜方肌一会儿。
9.症状较重者在患处能摸到较粗的筋包或较硬的肌肉,与腱侧不大一样,遇有这种情况,可适当增加捏揉次数,使患者颈臂部有放射性温热感。
10.医者用手拇指肚和其他四指相对,分别点按患者左右悬钟穴和附阳穴。与此同时,让患者其活动颈部,即前俯后仰和左右的摆动头部。
经络感悟:
颈椎病多见于伏案看书、写字的脑力劳动者和颈部长期处于屈曲性姿势的体力劳动者。临床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叫颈椎综合征。轻者头、颈、项、肩、臂疼痛、麻木、肌肉萎缩等,重者疼痛难忍,转侧、仰俯不便,甚至是瘫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