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八十天环游地球(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10745000000011

第11章 惊人计划

10月5日晚上7点钟,联邦广场21号——大炮俱乐部的各个会议室里会员接踵摩肩。所有家住巴尔的摩的会员都到齐了;而联络会员们则一群一伙地搭乘快车,遍布到城里的大街小巷。会议厅很大,但并不是所有炮手都有座位。人太多了,就连隔壁的客厅、走廊,乃至整个院子里,都是狂热的人们。有的人实在没有地方,只好和在门口的普通市民站在一起。谁都想站到前面去,清晰而准确地倾听巴比康主席的发言。大家你推我挤,充分显示了“自治”观念下教育出来的民众的极大的行动自由。

当天晚上,一个恰好来到巴尔的摩的英国人费尽心机、多方纠缠,也没能进入大厅。因为,会议室大厅是为会员和通讯员准备的,除了他们之外,任何人也没有权力占用,即使市长亲临,也只能混杂在普通市民中间,侧耳倾听从大厅里面传来的只言片语。

事实上,怪异的会议大厅本身就是一道奇观。宽敞的会议大厅完全可以看作是大炮的博物馆。粗大的臼炮构成大厅底座,上面伫立着大炮柱子,而柱子支撑着迫击炮形的屋顶,大厅四周是大炮的进展史浮雕,并都注明发明人、射程及杀伤力。煤气灯从榴弹炮的炮口冒出熊熊的亮光,与此同时,炮筒组成的灯台上灯光四溢,使原来明亮的大厅更加辉煌。在陈列柜里,各种各样的大炮的模型应有尽有。也有被大炮俱乐部炮弹摧毁的钢板,以及他们发明和改良大炮实践所取得的成绩,各式各样的炮弹一串串似项链,又似念珠,但却闪着凶光。概括地说,在大厅里,凡是炮手用得着的工具都有,只不过有的是为了装饰,有的是陈列,但无不都在昭示着什么。

在大厅的尽头,是巴比康主席和他的秘书们主持会议的地方。那里放着五门短膛炮支起的青铜桌子,后面是安装在炮架上的桌子。主席的椅子整个形状是一门32英寸的臼炮,成九十度角安装在转轴上,可以像安乐椅一样来回晃动;其它四张椅子似迫击炮。在青铜桌子上,有一个由精工雕制、风格独特的炮弹和一个墨水瓶。此外,在主席的席位上放着一个能像发射炮弹时发出轰鸣的炮铃。当讨论处于最激烈的时刻,主席就会通过按钮,使其发出炮弹的爆炸声,从而压倒那些过于激动的制炮界专家的喧哗声。

在主席台的前面,是一排排安装在炮架子上的椅子,有榴弹炮、臼炮、迫击炮、短膛炮……这是会员们的席位。

巴比康主席是个大约40岁左右的中年人,中等身材,面部线条清晰,就像用刻尺和划线板特意勾画的。他精力充沛,大胆而又冷静。而且,他是俱乐部里惟一一个四肢健全的人。他思维缜密,行动起来像秒表一样精确。他意志坚不可摧,经受得起任何考验;可以说他丝毫没有骑士风度,但内心却极其向往最大胆的冒险。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会保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没有确凿的把握,他决不会贸然行动的。

因培·巴比康是新世界的英格兰人,是北方殖民主义者。克制斯图亚特王朝的圆颅党人的后世子孙,旧世界的骑士们——南方的奴隶主老爷们——世代痛恨的仇人。换句话说,他是新世界里彻头彻尾的美国佬。

南北战争前,巴比康是一位腰缠万贯的木材商。战争初期,他跨出了柜台,被任命为炮兵将领。时隔不久,又成了大炮俱乐部的发起人,并且是个收获不菲的制炮专家。他敢于大胆革新,为美国制炮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是武器研制的领路人。

此时,他头戴圆筒形黑缎子礼帽,已将眼睛完全遮住了。一动不动地坐在臼炮架的椅子上,默默无语,想从他那里探询报告的内容肯定是徒劳的。

忽然,大厅里的迫击炮钟轰鸣了八下后,只见巴比康主席就像一个被线控制的木偶,干净利索地站了起来,喧闹的会场顿时鸦雀无声。主席环视了一下四周,他那夸张的声音,有点像在发射炮弹,只听他说:

“无畏的炮手们,自从南方的绅士们投降,令人唾弃的和平使我和我的同事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是一个凄风冷雨的时期,在这个多事之秋,我们丝毫不能放弃武器的改良和研制工作,要为明日的炮声作好准备。我敢于无所畏惧地宣告:重握武器的时刻不会太远了,欢庆战争的宴会即将来临!”

狂热的会员们沸腾了,“说得对!说得好!”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但是,我勇敢的先生们,”巴比康挥手示意安静点,静下来后,接着说,“为了度过这个无所事事的岁月,必须先到另一个领域去寻求我们的精神食粮!”

在座的会员们都意识到主席已要讲到重要部分了。于是,大家都全神贯注地倾听着。

“和平后的这一段时间里,可敬的炮手们,”主席继续说,“我无时不在思索着:如何运用我们所擅长的弹道学理论,开展一项无愧于19世纪的、令人永远难忘的实验呢?经过反复研究、计算,我确信,我们完全可以完成一项世界上根本无一人胆敢尝试的伟大实验。今天,我们会议的内容就是这个实验的计划,它将无愧于大炮俱乐部,它必将震惊世界。”

会员们沮丧的神情已一扫而光,有的只是激动了。

主席摘下他那顶激动的帽子,镇静而从容地说:

“受人尊敬的先生们,你们都看过月亮吧,或者听过它的传说吧。先别大惊小怪的,即使我也来谈这颗星球。对它而言,也许我们就是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呢!好,现在言归正传,我希望大家参与这个计划,并全力以赴,大炮俱乐部将去征服月球,使它成为我们伟大的合众国的一部分!”

“月球!太棒啦!征服它!”全体会员们激动不已地吼叫道。

“前辈们对月球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同事们,”主席接着说,“对它的质量、密度、重量、体积、构造、运动轨迹、距离以及它在太阳系中的作用,我们都已非常清楚。甚至绘制月理图的精确程度完全可以和地图相提并论。而且,我们还获得了很多从月球摄下的照片。总而言之,关于月球的必备知识世人已经了如指掌了。但是,世上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从未与它接触过,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他的这番话将大家的关注和好奇吊得更高了。

“请先让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巴比康说,“几个荒唐鬼曾幻想到美丽的月球去旅行。1632年,英国人大卫·法布里修斯宣称亲眼见过月球居民;1649年,法国人让·包杜因发表了《西班牙冒险家多明哥·冈萨雷斯从地球到月球的旅行记》;时隔不久,西拉诺·德·贝热拉克的《月球远征记》问世,并立刻风靡法国;没过多久,法国人冯特奈勒发表了《多元世界》,堪称当时的一部杰作。

“但是,在1835年,美国人洛克写的《美国的纽约》一书问世,并迅速风靡各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书中叙述天文学家约翰·海歇尔爵士前往好望角去研究天文,他通过一架极其精确的望远镜,把月球拉到了离望远镜80码的地方!因此,他成功地观察了月球。月球上有河马住的洞穴,整个山脉镶着金边,绵羊长着象牙角,可以自由飞翔的居民等等。他的这本小册子对当时影响极大。

“在结束这段历史的回顾之前,朋友们,请让我再补充一点。勇敢的鹿特丹人汉斯·普汉阿尔,乘坐在一只气球上,这只气球里面充满了一种从氢裂变出来的气体,它比氢轻30倍。他连续地飞行了20天,终于踏上了月球。但这次旅行与前几次毫无二致,仍是虚构的。作者是位着名的美国人,他就是伟大的埃德加·坡!”

主席这句话进一步煽动了与会者的狂热,暴风雨一般的喝彩声差一点将臼炮房顶震翻。

“刚才我所说的历史,”巴比康主席接着说,“不过都是纯文学的东西,好比是纸上谈兵,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但是,也有一些注重实际的人试图和月球进行接触。例如,几年前,一位德国几何学家曾建议派一个科学考察团到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然后在无际的草原上画了一些简单而巨大的几何图形。而法国人所谓的笨蛋桥的弦的平方图就是其中之一。

“即使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几何学家说,都能明白几何图所包含的意思,假如月球上真的有人居住,他们一定会作出回应的。有了第一次交流,就不会担心以后的沟通了。聪明的几何学家确实不同凡响,但是,他的建议没有人付诸行动。所以,地球和月球的沟通还处在幻想阶段。也许,这是特意留给博学而又肯实践的大炮俱乐部的,是想让他们来建立与月球的沟通吧。而对于炮手来说,这个实践轻而易举,而且保证完全成功。”

暴风骤雨般的叫好声再次升级,没有一个与会者不被他的话征服、吸引、振奋。

欢呼声和喝彩声久久不息,无奈之下,只好使用了炮铃。

炮铃声响后,又过了很长时间,大厅才渐渐平静下来,巴比康主席立刻用更为严肃的口气说:

“众所周知,现在的弹道学理论是多么完美,大炮又都达到了何等完善的地步!还有,大家非常清楚的一点,大炮的后坐力和火药的推动力都是没有限定的。因此,根据这一准则,可以设计一个具有固定后坐力,却又有强大推动力的大炮,将一颗炮弹送到月球,将不是天方夜谭!”

尽管,成千上万的会员胆大又具有创新思维,但还是惊讶得发出“哦”的呼声。随后,大厅里静得吓人,就像惊雷前的沉默。不出所料,惊雷响了——响彻霄汉的掌声、叫好声和吼叫声,使大厅的地面都为之颤抖。巴比康接连按了几下炮铃,但都无济于事。足足十几分钟以后,才听他说道:

“这就是我今天报告的内容。我已从多方面考虑过这个问题,并埋头研究理论。理论结果是无可争辩的,可行性是必然存在的。假如我们能够将一颗炮弹的初速度达到12,000码,它将轻而易举地抵达月球。基于此,我很荣幸地向大家建议,伟大的炮手们,我们来试试这个微不足道的实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