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10742500000026

第26章 小蓝和小黄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959 年美国《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

1959 年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最佳图书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 选》

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 图画书研究部编《图画书· 为孩子选择的500 册》

获奖及推荐记录

宁,他就顺手拿过一本《生活》杂志说:“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他把广告那一页撕成蓝色、黄色和绿色的圆圆的碎片,铺到膝盖上的公文包上,即兴讲起了小蓝和小黄的故事。据他的自传透露,这个故事不但让两个孩子着迷,连邻座的大人都给吸引过来了。

这本处女作让李欧· 李奥尼声名远扬,它不但成了他的代表作,还在20 世纪60 年代掀起了一场视觉冲击,更是被人们惊呼为“图画书的出发点”。比如,在日本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相当多的人,正是从李欧· 李奥尼才开始触及图画书这个话题的。”才五十多年,《小蓝和小黄》就已经成了图画书史上谁也绕不过去的经典之作,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说到埃及,必定要提及金字塔一样。

要说这本书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小蓝与小

黄重叠融合成了绿色。仅仅是凭着这一个构思,有人就把李欧· 李奥尼说成了“绿色的魔术师”!

这绿色实在是太美了,它是一种爱的颜色,

暗示着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融合。就是一个幼儿,也读得懂这个用色块讲述的关于人际关系、关于友谊的故事。可是,除了这个显而易见的主题之外,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个根本性的主题,就是李欧· 李奥尼所说的“认识自己”。这也是贯穿了他早期的几本图画书,像《小黑鱼》、《田鼠阿佛》、《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的一个共同的主题。不过,他不愧为大师,诸如“自己是什么?如何发挥自己?”这些看似抽象得不得了的哲学命题,到了他的手里,仅用一堆大大小小的色块就给阐述得清清楚楚了。举个例子,小蓝和小黄因为遭到爸爸妈妈的拒绝而伤心地变成眼泪,最后蓝眼泪和小蓝是什么?小黄又是什么?

没有看过这本传世名作的人,或许会把小蓝

和小黄想象为一对人类的孩子。

不,不要说是人类的孩子了,连人的形状都

没有,小蓝和小黄是用蓝颜色和黄颜色的色纸撕出来(注意是用手撕,不是用剪刀剪,因为边缘还带着不整齐的毛边)的圆纸片,看上去就像两大滴滴在白纸上的油漆,一蓝一黄两个色块!

可你相信吗?就是这两个没有任何表情的色

块,再加上一大堆爸爸妈妈、好朋友色块,却生动地演绎出了上面那个热热闹闹的故事。

这是一本抽象的图画书。

如果追究到技法,它实际上是用手把色纸撕

成小小的圆片,然后再贴到白纸上做成的。并且,还是一种被称为“collage”的立体派拼贴画。

毋庸质疑,不论是几十年前的昨天,还是几

十年后的今天,《小蓝和小黄》都是一本史无前例、极具创意的图画书。所以,自从它问世那天起,就不断有人忧心忡忡地发出这样的诘问:“孩子们看得懂这样的书吗?”没有具体形象,四十多页的白纸上只有一群五颜六色的色块滚来滚去,既抽象又晦涩……是的,在外人看来,这实在是一次太大胆、太前卫的实验了,不,是一次近乎狂野的豪赌,但结果却恰恰相反,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孩子们这一回却轻而易举地就接受了这个故事——他们不但读出了故事,读出了小蓝和小黄的喜怒哀乐,还在小蓝和小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许正是因为抽象,才让他们更容易产生一种“自我同化”的感觉吧?

不过,对此作者李欧· 李奥尼却从来没有怀疑过。

倒也不是他有远见,而是在未成书之前,他

就先把这个故事讲给孙子孙女听了。《小蓝和小黄》

完全是出自一次偶然的灵感,1959 年的一天,他带着五岁的孙子和三岁的孙女从曼哈顿坐郊区火车去康涅狄格州,因为两个调皮鬼一刻也不肯安让我们来深入讨论作品

黄眼泪又分别收拢到一起,变成原

来的小蓝和小黄,这个情节,就被

认为是一次自我解体与重新构筑的

作业。从这个过程里,就可以知道

“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

确认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后来回忆起这本处女作时,李

欧· 李奥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形形色色的作品中,这一页是最完美无缺的。”

他说的这一页,就是《小蓝与小黄》的第一

个画面——就是一张白纸正中央有一个蓝色的圆形色块的那一页。或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不就是一个蓝点吗,连三岁小孩子都会画!

不对,说得夸张一点,大师所有的

艺术追求都浓缩在这一页上了。在

创作这本书之前,他曾写过关于空

间的诗,这一页就充分体现了他对

于空间位置的思索。小蓝位于正方

形空间的中心,这种强调中心性的

设计,一方面加剧了画面的紧张度,让读者的视线与心情都集中到了小蓝的存在上,同时,也达到了他所强调的“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直接面对面”的目的,面向读者,一句“这是小蓝”,就拉近了主角与读者的距离。

李欧·李奥尼

1910 年5 月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一个比利时犹太商人的家庭。因为母亲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加上家在美术馆附近,舅舅们又是建筑师、画家和艺术品收藏家,所以他从小就得以浸淫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自然和艺术,成了他童年生活的重心,在他人格的形成以及生涯的设计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 世纪20 年代初期,是欧洲的未来主义思潮的第二次高潮,他当时深受影响,创作了不少抽象的、被誉为“未来主义”的美术作品。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是一位不受拘束的创作天才,绘画、雕刻、平面设计、印刷、陶艺以及摄影等样样精通,不过最让人称道的还是平面造型设计。他曾在印刷业、杂志业担任过设计主管的要职,最为著名的是担任了十年的《财富》周刊的设计主管。在此期间他还多次在欧洲和美国举办自己的个人画展、设计展,曾经担任过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的主席,并出任1953 年度国际设计大会的主席。他在1955 年被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协会评为最优秀广告制作美术指导,1956 年获得建筑联盟的金牌奖,1984 年获得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奖章。

尽管他开始创作图画书时已经四十九岁了,但却开辟出了一个图画书的新时代。《纽约时报》曾不惜溢美之辞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如果图画书是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新的视觉艺术,李欧· 李奥尼则是这种风格的大家。”他的图画书获奖无数,其中,《一寸虫》、《小黑鱼》、《田鼠阿佛》、《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分别于1961 年、1964 年、1968 年及1970 年四次荣获凯迪克奖银奖。此外,他还先后获得过德国儿童图画书奖、德国政府最佳图画书奖、捷克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另外,他在动画片创作方面也有独创,成功地将图画拼贴应用于动画片中。他的两部动画片在1970 年德黑兰电影节中荣获五项大奖,根据他的五部作品改编的动画片《李奥尼5 经典》荣获1988 年美国电影& 录像节大奖。

从前,有三个很凶的强盗。他们穿着宽宽的黑斗篷,戴着高高的黑帽子。第一个强盗有一支喇叭枪,第二个强盗有一个撒胡椒粉的喷壶,第三个强盗有一把巨大的红斧头。

晚上天黑了,他们就到路上去找倒霉的人。每个人见了他们都好害怕。勇敢的男人跑了,女人晕倒了。他们每一次拦马车,都是先把胡椒粉喷到马的眼睛里,再用斧头把马车的轮子砍碎,然后用喇叭枪把乘客赶下车,抢走他们的财物。

在一个寒冷的黑夜里,三个强盗从马车上抢来了一个名叫芬妮的孤儿。

她正要去投靠姑妈,因为姑妈是个坏心肠的人,所以她很高兴碰到了这三个强盗。

他们把她抱回藏宝的山洞里。第二天早上,芬妮醒来看见身边都是闪闪发亮的财宝,就问他们:“这些是做什么用的?”三个强盗一下结巴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要用他们的财宝。于是,为了要用这些财宝,他们就把所有走丢了的小孩、不快乐的小孩和没人要的小孩都找来了,还买了一座美丽的城堡让孩子们住。

孩子们长大以后,结了婚,在城堡四周盖起了自己的房子。房子越盖越多,成了一个小村子。为了纪念好心的养父,他们还给三个强盗每人建了一座高塔,一共建了三座高高的塔。

[ 法] 汤米· 温格尔(Tomi Ungerer)/ 文· 图The Three Robbers

Atheneum,U。S。A。 1961

明天出版社 张剑鸣/ 译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