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10742500000022

第22章 在森林里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945 年美国凯迪克奖银奖

入选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好图画书”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 选》

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 图画书研究部编《图画书· 为孩子选择的500 册》

获奖及推荐记录

世界图画书 阅读与经典

92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故事谁写不出来

啊!——不就是一群动物跟在一个小男孩的屁股后面,在森林里热热闹闹地大游行吗?

可是错了,这本书远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简单。

比如,你能回答出下面这一连串的问题吗?

为什么小男孩要拿一把新的喇叭走进森林呢?为什么狮子要拿梳子、大棕熊要抱花生和果酱、袋鼠要带鼓走呢?年迈的灰鹳是谁的象征?兔子又是谁的象征?为什么小男孩格外担忧兔子,而它却自始至终连一句话都没说,只是紧跟着小男孩?

否则,作者就不会写了那么久了。

这是玛丽· 荷· 艾斯接近五十岁时的作品,可以说,这本书她从童年一直写到了第二任丈夫溘然长逝。

她出生在威斯康星州的一个有湖、有森林的

小镇,她回忆说:“我孩提时代最快乐的记忆,就是在故乡度过的夏天了。小时候我喜欢一个人跑进幽暗的森林,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一边倾听掠过树梢的风声,一边等待着森林里的动物出现。”

不过,提笔将这片封存在童年记忆里的森林

画到纸上,则是许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这时的她已经不再是一个耽于幻想的小姑娘,而是一个命运多舛而又羸弱多病的妇人了。当她知道深爱的丈夫患上了不治之症,便和他静静地守候在芝加哥郊外的森林的家中,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对于她来说,那并不是一段可怕的时光,因为有一大片森林陪伴着他们。她日后深情地写道:“为了度过两个人在一起的有限的日子,我们达到了一个肉体的死根本就无法破坏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开心地眺望着来到森林里的动物和孩子们的身影。”在丈夫病重陷入昏迷之际,她重拾画笔,断断续续地画起了《在森林里》,可还没有画完,丈夫就与世长辞了。随后她就离开了这片森林,带着画稿去了纽约,再也没有回来过。

第二年,《在森林里》问世了。

知道了这样一段让人哽咽的往事,我们还

能说这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森林吗?不,这是玛

丽· 荷· 艾斯对于爱的记忆,是她慰藉自己的心灵之地。这本书的最后一幅画面,动物们走了,男孩骑在爸爸的肩膀上走了,只剩下了空无一人的森林。明明故事在上一页已经结束了,但她又多画了一页!一位曾经见过作者的日本女性动情地写道:“这片一个人也没有的树丛,就是当时玛丽· 荷· 艾斯的心象。”“心象”这个词,译过来就是“心中的风景”吧。是的,这是作者心中的一片森林,是她爱着的人任何时候都能够归来的一片森林。

有人说池塘边那只风烛残年的灰鹳,是她丈

夫的象征。而那只默默不语的兔子,则是她自己的化身;也有人推测说是某一个总跟在她身边的残疾儿童。不管它是谁,它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角色。

至于这片玛丽· 荷· 艾斯用炭精笔一笔一笔

描绘出来的森林,对于作品中的那个小男孩“我”

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幻想的世界,是一个不知道会遭遇到什么的空间。其实当他戴着纸帽子、拿着喇叭走进森林那一刻,就已经推开了幻想世界的大门——帽子和喇叭意味着什么呢?当然是魔力了,这在西方的传说中并不少见。格林童话里就有一个故事名叫《背包、帽子和号角》。

一只打盹儿的狮子被他吵醒了,戴着王冠、

拿着梳子,跟他上路了。接着,是两只象宝宝、抱着花生和果酱的两只大棕熊、打鼓的袋鼠一

让我们来深入讨论作品

男孩和森林里的动物们一起野餐、游戏。

家……一个接一个的动物拿着或是穿上让人联想到游戏的道具上路了……可是随着“我”的爸爸的到来,“我”又被领回到了现实世界。不过,这个爸爸多少有点与众不同,他最后那句“也许它们会一直等着你,下次再来一起玩儿”,实在是让人意外。就这一句话,让森林里的这个幻想世界永远留在了男孩的心里。

远去的场景,男孩骑在爸爸的肩膀上回到现

实世界去了。他们背对着我们,朝着森林的另一头,也就是图画书的另一边走去了。而图画书这一边的我们,却留在了这片森林里——如果真能留下来,我们愿意。

这本图画书,从头至尾都流淌着一种不可思

议的静谧。虽然画的是下午或黄昏,但因为是黑白画,让人如同漫步在月夜之中。

1953 年,也就是《在森林里》出版了九年之

后,玛丽·荷·艾斯又推出了它的续集《森林大会》。

与前作一样,这本也是黑白画面。作者不是没有画过彩色的图画书,《和我一起玩》就上了淡淡的颜色。松居直分析说,因为《在森林里》是一个幻想故事,是用第一人称“我”讲述的,故事是“我”

这个小男孩心中的世界,因此用黑色反而更有效地使人进入故事的世界,如果加上颜色,恐怕故事的印象就会被冲淡,只剩下对画的印象了。

说到最后,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二十世纪

儿童书作家》的作者会说:“像《在森林里》或是《和我一起玩》这样的书,无论是构成还是文章的逻辑性都非常单纯,所以也许有人会想说这样的书并不难写吧?可实际上,这却是非常难写的书。”

玛丽·荷·艾斯

1895 年12 月6 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她的父亲是一名医生、牧师。她是六个孩子中的第四个。她从小就喜爱画画,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去大人的绘画教室学画了。她曾就读于劳伦斯学院和纽约的美术学校。1917 年11 月与斯坦福大学的罗吉结婚,两个星期后,丈夫应征入伍,翌年的1 月战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那之后,她放弃了绘画,一边在芝加哥从事社会福利活动,一边在芝加哥大学学习,并于1924 年获得了学位。

这期间她还受红十字协会派遣,远赴捷克创立儿童保健设施,可惜因为用错了预防注射针的剂量,身体严重受损,第二年不得不归国。

1930 年6 月,她与过去的友人、大学医学系教授哈伦特· 伊特斯博士再婚。不过,不幸又一次降临到了她的头上,第二任丈夫与病魔搏斗了近十年,最终还是不治而死。1944 年她又一次重返纽约,开始了图画书作家的生涯。这一年出版的《在森林里》,就是她在护理丈夫期间为了慰藉自己的心灵而画的一本图画书。她一生一共出版了二十一本图画书,其中《和我一起玩》获得1956 年凯迪克奖银奖、《彭尼先生的赛马》获得1957 年凯迪克奖银奖、《就是我》

获得1966 年凯迪克奖银奖,《还差九天圣诞节》获得1960 年凯迪克奖金奖。

爸爸一来,所有的动物都不见了。森林里真有那么多动物,还是男孩的幻想?

世界图画书 阅读与经典

94

[ 美] 罗伯特· 麦克洛斯基(Robert McCloskey)/ 文· 图Blueberries for Sal

Viking Press 1948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崔维燕/ 译 2009

小塞尔跟妈妈去蓝莓山上采蓝莓。小塞尔拎着小铁桶,妈妈拎着大铁桶。妈妈说:“我们把蓝莓带回家,做成果酱,留着冬天吃。”

小塞尔揪下三粒蓝莓,扔进小铁桶。啪咚!噼咚!嘭咚!小塞尔摘一粒吃一粒,还从妈妈桶里抓了一大把。妈妈说:“好啦,小塞尔。去那边,自己摘蓝莓吃吧!”小塞尔没有跟着妈妈。

她走呀走,有点累了,坐在一个大蓝莓丛里,一边摘,一边吃。

另一边的山坡上,一只小熊跟着妈妈来吃蓝莓。妈妈说:“小比尔,多吃点蓝莓,才能长得高又壮啊!”小熊坐在一个大蓝莓丛里,大口地吃起来。

这边的小塞尔吃光了身边的蓝莓,站起来去找妈妈。树丛里传出脚步声,她想一定是妈妈。错啦,那是小熊的妈妈。那边的小熊也吃光了身边的蓝莓,站起来去找妈妈。树丛里传出脚步声,小熊想一定是妈妈。

错啦,那是小塞尔的妈妈。熊妈妈回过头来:“你不是小比尔!天啊,我的小比尔哪儿去了?”她盯着小塞尔看了一会儿,开始往后退。接着,就去找小熊了。小塞尔的妈妈回过头来:“天哪!你不是小塞尔。

哎哟哟,我的小塞尔哪儿去了?”她一点一点地往后退。然后,快步去找小塞尔了。

小熊跟着熊妈妈,从山的这一边下山回家了。小塞尔跟着妈妈,从山的另一边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