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慈星密码
10741300000045

第45章 全方位立体化创新

创新是企业家的具体工具,也就是他们借以利用变化作为开创一种新的实业和一项新的服务机会的手段。……企业家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创新的源泉,去寻找表明存在进行成功创新机会的情况、变化及其征兆。他们还需要懂得进行成功的创新的原则并加以运用。

——彼得·德鲁克

很多中小企业主认为创新是大企业的事情,跟我们中小企业无关。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一点点的创新就可能让一家企业起死回生,一点点的创新就可能让企业利润大增,一点点的创新就可能让企业名声大震……

畅销书《追求卓越》作者托马斯·彼得斯说“要么创新,要么死亡”,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也说“不创新,就灭亡”,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创新,就会灭亡。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在今天,创新能力已成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简单来说,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体制创新可以使企业的日常运作更有秩序,便于管理,同时也可以摆脱一些旧的体制的弊端,如科层制带来的信息传递不畅通等;思想创新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领导者思想创新能够保障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员工思想创新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只有进行了思想上的创新、管理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创新后才有可能持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创新在各行各业都是一个非常值得企业经常提醒自己的话题,尤其是对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更应该把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步骤。

纵观美国制造业几十年来在经营策略上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在美国60年代规模效益第一,70年代是价格第一,80年代质量第一,90年代市场响应速度第一,而21世纪则是技术创新第一。

要知道现在的市场是买方的市场,很多行业都已出现了供大于求、相对过剩现象,这是供需失衡的矛盾,根本原因是这些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重复供应,消费者甚至是采购商对此都已有了货比三家的心态,汰旧换新的速度比以往更加迅速,此时企业若不在创新上找到出路是很难在市场中立足的。

以电脑横机行业为例,它的市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竞争也就不断在增加。慈星不是最先进入横机生产这个领域的先行者,像事坦格这样的公司远远地要先行于慈星,如果此时慈星还用同样战略去竞争,那么慈星永远都要做一个追随者。此时,只有用比它更好的方法来与它竞争,你才可能超越它。当然这种方法也许只能适合于某些行业,但这种创新的意识是共通的。创新要求企业一定要有能力,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或资金储备,做起来难上加难。

一个企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无数个大大小小、连绵不断的创新构成的,任何时候只要企业不断坚持创新,那么它就一定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反之就会陷入徘徊不前,可能被对手反超甚至挤出市场。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在慈星开始生产电脑横机的时候,由于和国外先进技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国产电脑横机企业一开始不得不学习、借鉴甚至模仿国外技术。但是,有志于振兴国家民族工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只是起步阶段不得已的选择,一旦企业具备了技术方面的实力,就必须做立体化创新之路,通过技术、品牌、营销和服务等方面构筑核心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产品创新是指生产消费者以前没有使用过的新产品或赋予老产品以新的特性。任何产品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或欲望,而人们的需求或欲望是变化发展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决定了任何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产品生命周期。就针织行业而言,产品的变化是不以自身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对于多款式、多花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手摇横机已经遇到了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因此,企业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分析横机市场需求,界定产品概念,寻求生产产品的技术来源,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或赋予老产品新特色,以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个性化需求和欲望。电脑横机和无缝横机的问世,已然表明一个新横机时代的到来。

技术创新经常被一些人跟技术发明相混同。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就是企业因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引起的企业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经营管理水平升级换代的过程,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在商业上的成功应用,是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能力的发展。

换句话说,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企业最直接的生产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甚至悬殊的情况下,采用新技术的企业往往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选择“重模仿、轻创新”的发展道路,表现在市场行为和产品开发上是一窝蜂地模仿其他企业的成功项目,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企业间的产品结构趋同。要改变这种状况,企业家必须把市场机会和企业自身现实优势或潜在优势结合起来,选择相应的技术创新实现方式。

回顾慈星的技术创新,有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组建项目组,成立了内衣机项目组、丝袜机项目组、技术工程组,并在原材料采购,流程检验,装配要求等环节严格把关,保证产品的良性生产;其次,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和学者,组建研发团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老产品的升级,将客户对国外针织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且按照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相应的改良,一切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形成在针织行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此外,慈星很重视与国内知名针织机生产企业的合作,进行技术的融合,实现科技创新。慈星在瑞士设立的研发销售中心,整合全球针织机械的技术资源共建的慈星纺织软件科技园等,这种自我优势和创新模式的完美结合,是成就慈星保持技术持续领先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产品的领先性来源于长期技术创新的沉淀和全球研发实力的整合。事实上,从慈星最初开始规模发展时,慈星人就已经认识到,迅速打开市场的唯一出路就是掌握技术的高端领域。而潜心打造属于慈星的一流技术,不断完善企业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技术创新给产业带来最为直观的变化是——在过去长期被国外电脑横机垄断的中国毛衫产业,正是因为以慈星为代表的国产横机在近几年间的快速崛起,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毛衫企业有了更好的选择,性价比更高、服务更到位的慈星电脑横机成为多数毛衫企业的第一选择对象,慈星由此也快速成长为中国横机企业中唯一能够与德国、日本等横机品牌抗衡的民族品牌。

除此之外,技术创新的领先还为慈星赢得了诸多回报:越来越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被不断运用到慈星新的横机产品上;各项专利、重要科研成果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纷至沓来;针对市场需求迅速推出性能稳定、品质卓越的新型横机产品使得竞争对手难望其项背……所有这些,都为慈星企业的发展及慈星品牌在国内及国际的知名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营销创新。慈星秉承“锁定现有顾客,影响潜在顾客,稳定老顾客”的营销理念,重视口碑营销的营销方式。慈星的第一台横机开始就是按照客户的需求研发的——产品做减法,即去掉一些不实用的功能,控制成本,延长设备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使用寿命等——价格和品质赢得了第一批客户;服务做加法,即帮助客户的技术人员进行免费的操作培训,建立一批训练有素的维修人员进行机器的检修和养护;成本做减法,以求减少客户的风险,加快客户投资的回收速度。另外,慈星还设身处地地为处在针织业下游产业的企业考虑。在金融危机下,慈星主动提出分期付款的形式,减轻了一些企业的资金压力。近两年,慈星在全国重点纺织城市开设论坛和纺织产品推介会,在销售、打响自己的品牌的同时,也帮助纺织企业提供了产品解决方案。

慈星用地面部队——推介会,空中部队——专业化行业网站、电子商务平台,上下结合做好品牌服务,结合客户们的口口相传,达到了现在订单持续不断的局面。

国产电脑横机起步晚,即使作为最早进行电脑横机研制与销售的品牌之一,慈星也是2003年才正式介入这个行业的,而高于传统手摇横机几倍的价格使很多毛衫企业在购机时十分谨慎。依靠良好的品质和服务,慈星赢得了客户的认同和行业的口碑,不但培养了稳固的回头客,又越来越多地发展了新客户。通过实质的为客户创造价值,“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慈星不断地提高自己品牌的知识度和美誉度。

企业经营自身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客户心中树立品牌的过程。一切的营销活动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深刻把握和研究客户的内心活动,在客户心目中创立品牌。

慈星坚持以自主品牌打市场,以行业口碑得市场,以品牌形象赢市场,通过多种形式打造慈星行业领先的品牌地位。自2008年开始,由慈星主办的针对中国毛衫企业的“中国毛衫高峰论坛暨慈星电脑横机巡回推介会”在全国各针织产业聚集地举行,通过与市场零距离、客户零距离的方式,进一步拉近厂商关系,树立品牌形象。事实证明,这种特有的营销方式已经取得了行业客户的高度认可。

此外,慈星还积极运用行业领先企业的优势,通过与行业协会、机构、媒体合作等方式,宣传品牌形象;通过定期出版的企业刊物和企业网站,报道品牌动态;通过企业软件及其他高炮等多种方式的广告推广,巩固品牌地位,这些都为慈星在行业内持续保持良好的形象打下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