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10741200000078

第78章 77 探索才能发现新知——别拒绝孩子探索未知世界

现实生活中,很多80后家长总是有许多理由挫伤孩子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让他沦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还有一些80后家长,不但不耐心地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还自以为是,粗暴地对待孩子,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成天只知道胡乱瞎想,甚至让孩子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是许多80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对身边所有的东西感到好奇,就渴望去了解这些新鲜的事物。刚刚生下的婴儿,就会用眼睛来回查看周围的事物,用小手去抓身边的东西,并且总喜欢品尝任何他能够得着的东西,就连大人走路的脚步声也是孩子好奇的对象,虽然这只是孩子用感觉来认识这个世界的简单事物,但这也是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开始。

正是因为孩子天生就有探索精神,所以孩子从小就充满了学习东西的动力和激情。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孩子就会努力摆脱各种束缚,比如,孩子想自己走路,想自己吃饭,想拿到他能看到的一切东西等等。孩子越来越喜欢探索,并会努力在生活中得到各种尝试,往往还表现得不畏失败,比方说,孩子看见爸爸妈妈吃辣椒,自己就想尝试,但知道吃过后的结果,往往还想再次尝试,直到孩子从心里认识到这的确不好吃时,孩子才会放弃尝试。这就是孩子探知未知事物的过程。其实,孩子在不断的探索活动中,不仅仅得到了新知识,而且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新的提高。同时,孩子也能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探索意识,而不能拒绝孩子探索未知世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在一家幼儿园的教室里,老师正在让小朋友玩“找家”的游戏:

黑板上画着青青的草地、一条小河和河边上的一棵大树。在讲台上,老师准备了一只小兔子、一只小鸭子和一只小猴子(当然都只是纸板做成的图片)。老师准备好一切后,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老师让一位小男孩上了讲台。接下来的事就是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那个看上去很聪明机智的小男孩此刻却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他把小兔放到了河里,小鸭子却放在草地上,而小猴子却出现在半空中……其他小朋友顿时发出了哄堂大笑,当然更有一部分孩子高高地举起了手,要来给这位“笨男孩”纠正错误。

这时,老师叫上一位小女孩来重新“找家”。只见小女孩很快地就把小兔子放到了草地上,让小鸭子“游”进了河里,而小猴子,则当然是在树上了。

哗哗哗——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大家说,应该给她一个什么样的奖励?”老师很高兴地问道。

“一颗红五星!”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就在这时,刚才那位小男孩又高高举起了小手,要求上讲台来解释他的答案。老师答应了他的请求。

“老师,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天下午,天气特别炎热,小兔子在草地上玩得满身是汗,实在是受不住天气的炎热,就跑到小河边,一看小鸭子在河里游来游去很快活,小兔子想就没想就跳了下去,可是它哪里知道,不会游泳到河里就会下沉的。小鸭子会游泳,但小鸭子哪能救得了小兔子呢?于是,小鸭子就跑到岸边的草地上去找救兵。听到小鸭子呼救的小猴子本来在树上睡觉呢,被惊吓得一下子就从树上掉了下来,所以小猴子就在空中了……”

小男孩讲完后,全班响起了更加热烈的掌声,这次全班同学给他的奖励是“两颗红五星”。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小女孩应该就是我们平时认为的那种最优秀的孩子,也是老师和家长最喜欢的孩子,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奖励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思考:这样的孩子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样的孩子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才吗?她只知道记住老师和家长讲给她的知识和经验,却很少亲自去探索这些知识和经验背后的东西,这对探求未知世界来说是有欠缺的,是远远不够的。世界是复杂的,对于每个人而言,未知的东西太多了,如果孩子不知道去探索发现这个世界,只知道死记硬背,那他怎么会弄清事情的真相?往往小男孩是最后的成功者,而他的确又是家长和老师最头痛的淘气孩子。

事实上,探索才能发现新知,没有探索精神的孩子是没有大的发展前途的。拒绝孩子探索未知世界就会影响孩子未来的独立发展。因此,家长们应积极支持和培养孩子的探索行为。

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呢?你不妨借鉴以下几条经验:

第一,充分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孩子从小就精力旺盛,想像力特别丰富,又有好动、好奇的特点,这正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进行有益的探索活动。比如,孩子爱玩打仗的游戏,父母可以给孩子讲邱少云的故事,教育孩子既要勇敢,又要守纪律。有兴趣和爱好的孩子都喜欢探索,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探索精神来发挥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的玩耍中学到知识。

第二,鼓励孩子提问题。很多孩子都喜欢发问,爱思考,这对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十分有利。教育家陶行知盛赞小孩是再大不过的发明家,他提醒家长:“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公,只有每事问。”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不一定全都能回答出来,但可以这么对孩子说:“这些问题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找出答案。”

第三,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家长应尽力满足孩子在知识、能力、判断力等方面的自尊心,不要说孩子是“傻子”、“连这个都不懂”,也不要说“你不懂,让我来告诉你”,而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谦逊,比如,“我想,这个问题你是了解的,请你谈一谈你的看法。”这样,由于自尊心得到爱护,孩子就会尽力探索问题的答案。

第四,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成为孩子探索新知的载体。比如,让孩子在显微镜下看看他们的手指甲,他们就会懂得为什么要坚持饭前洗手;不向孩子解释什么是霉点,直接让孩子看看面包上长的霉点……这样,孩子对那些未知的事物就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