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影响您健康长寿的12个关键
10739800000006

第6章 长寿的探索

1.300年后中国人均100岁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在日内瓦发表了《2300年全球人口预测》,该报告称,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普及、欠发达国家家庭规模缩小、艾滋病传播速度放缓和人类最终找到治愈艾滋病的办法,到230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将会达到95岁,长寿国家日本的人均寿命有望达到106岁。

报告分析道,2300年,年轻人所占比例将比较稳定,所谓的“中段年龄”将从现在的26岁上升至50岁左右。由于人均生存年龄的延长,所以届时全球人口结构中将会有更多的80岁以上人口。

这份报告对中国2300年人均寿命的预测是100岁,其中男性平均寿命为98岁,女性则为101岁。根据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之乡调查团的最新统计资料表明,由于营养、保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13亿人口的预期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今天的72岁,这一标准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中国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联合国预测,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国家健康教育网络的普及,食品卫生、妇幼保健、控制吸烟、预防传染病和慢性病等知识的传播,以及生活质量的继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到2300年,中国实现人均100岁将不成问题。

另外,报告还预测了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由于欠发达国家人口持续快速增长,2050年全球人口达到92.2亿这个峰值,其中,中国人口将居全球第2,达到12.9亿,印度人口达到13.7亿,居世界首位,而美国人口达到4.o9亿,排在第3位。与人们早先估计的全球人口最高达120亿相比,这一预测更科学,前景也更加乐观。

2.降低体温换来长寿

我国《黄帝内经》中曾有“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天”的论述。

意思是说“高处气温低,住在那里的人寿命较长;低处气温高,生活在那里的人寿命较短”。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在长寿学领域的研究中均发现,降低体温可延年益寿。当体温降低3℃时,代谢率可降低一半,机体耗氧量仅为正常的50%,寿命可延长1倍以上。

低温养生就是指人体处在一个相对低温的状态,以降低细胞的代谢速度。根据中医理论,阴虚的人最适宜低温养生;因为阴虚的人怕热,常常表现为手心、足心、心中发热。低温养生则可使体温降低,阴经得以涵养。冬季阴长阳消,是低温养生的最佳季节。

那么,低温养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1)少穿一件衣:刻意降低体温,尽量穿少点,以降低细胞的代谢速度。特别是冷水浴和冬泳,可使人体短时间内经历从热到冷、再从冷到热的过程,使血管迅速收缩、扩张。

(2)少吃一口饭:少食可使体温下降,如果能坚持每餐只吃七八分饱,利于延长细胞的寿命。

(3)宁静放松:人若处事低调,精神放松,有利于细胞降低代谢速度,体温也会相应下降;而紧张的情绪则会加快细胞代谢,使体温升高。在宁静状态下,人的情绪和各器官都处于良好状态,利于健康。

(4)选择养阴食品:养阴食品包括水生植物,如水稻、藕等;越冬植物,如大白菜、萝卜;背阴处生长的植物,如冬菇、蘑菇;冬季成熟的食物,如冬梨、冬枣。另外,冬天宜吃体温偏低的动物,如鸭肉、鱼肉等。

3.寿命与代谢

生物的寿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代谢与寿命关系非常密切。一般说,代谢速度快的动物,其寿命短,代谢速度慢的动物,其寿命则长。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代谢速度呢?

(1)环境:对代谢速度有明显影响,人体在安静时的代谢速度,以18~25℃最为稳定。若超过30℃或低于18℃,代谢速度皆会增加。

(2)体力活动:代谢速度随人体体力活动的强度而增快。安静时,骨骼肌的产热量为全身总热量的20%左右,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大增,可占全身总热量的90%以上。

(3)情绪:当情绪激动时,代谢速度明显增加。

因此,保持较为理想的代谢速度,对寿命的延长大有益处。

4.心跳与寿命有关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动物心跳的快慢与寿命的长短有关。凡体态大的动物,心跳速度慢,其寿命较长;体态小的动物,呼吸和循环系统活动剧烈,心跳速度也快,寿命较短。人亦是这样,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与寿命成反比。在正常情况下,心率慢的人是长寿的。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功能强,心脏每跳动一次,输出血量达80~100毫升,由于输出量多,心跳动次数较少,老化现象的进程也慢。而不爱锻炼的人,心脏每搏输出血量只有60~70毫升,为了补偿供血量的不足,只能加快心率,这样就会加速老化进程。

因此,心跳的快与慢最终就会表现为寿命的差异。

5.打破“人类生命极限论”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有衰老与死亡的过程。人的寿命究竟有多长?根据美国生物学家“细胞分裂”理论:人类平均寿命在100~120岁,即人类细胞每代分裂周期2~2.4岁,50代后衰老死亡。当然在人的一生中还有各种因素,如遗传因子及疾病折磨等影响,使人体提早衰亡。

最近俄罗斯和日本科学家,对“人类生命极限论”提出了新的看法。日本东京大学的实验室里,人类细胞经过50代后仍正常地分裂着,并且每代周期已达到7年以上。而俄罗斯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在动物大脑中做移植下丘脑的手术,而这下丘脑只要同类生物胚胎中的极小一块,它即能使“生命功能”年轻化,从而打破了实验动物的生命极限论。

健康长寿,是人类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尤其是当人们从过去的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后就要步入衰老的过程,实在让人遗憾伤心。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鼓舞人心的“长寿术”向人们展示出灿烂的前景。

6.延长人类寿命的三大科研课题

近年来医学界的进步,确对延长人类寿命极具帮助。

(1)基因解码:在各国科学家努力下“人类基因组计划”在2003年完成,为人体身上8万个基因解码,这项工程有助于科学家在分子的层面上了解人体如何运作,以及病毒如何侵袭人体,从而延长人类的寿命。

负责这项研究的科学家罗丹博士表示,基因组计划将会发现治疗目前一些不治之症的疗法,他说:“本世纪抗生素的发展延长了人类的寿命,而在下一世纪,癌症、抑郁症及各类病毒性疾病的疗法,亦即出现类似突破。”

(2)器官移植:现在,科学家通过人体细胞组织培植新器官的科技正在迅速发展,这种技术的出现,使病人能用自己的细胞培植需要移植的器官,毋须面对移植器官排斥的问题。

两位美国科学家成功隔离并培植人类胚胎中最基本的干细胞,震惊科学界。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更公开世上首次透过细胞培植技术,造出膀胱组织,然后再移植狗体内的技术。科学家阿塔拉表示,他将会利用类似生物工程技术,给1名病人移植膀胱。

他说:“假如这项工程能应用于更多重要的器官,如肾脏或心脏,那肯定会对人类产生重大的影响。”

(3)防衰老的研究:科学家可借着确定个别基因序列,找出一个人将来可能患上的疾病,并及早提出预防措施。另外,目前,科学家已找出3种衰老的基因,预料未来将会找到延长细胞及组织的寿命的方法。加州一间私人生物科技公司便成功在实验室把人体皮肤细胞的寿命增加3倍。另外,生物学家罗斯亦成功实现延长小蝇的寿命2倍。

7.探讨维吾尔族长寿老人的养生秘诀

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表明,新疆百岁老人有894名,其中814名是维吾尔族,而且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南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有关部门曾对此进行过问卷调查,从数百份80岁以上的老人答卷中,科研人员根据维吾尔族老人的养生之诀和长寿之道,加以归纳总结,发现除与南疆工业不发达,以农牧业为主,土地、水源、空气污染少等自然条件有关外,还与维吾尔族人的传统生活风俗,也有密切关系。

(1)热爱劳动:维吾尔族老人以勤劳勇敢显美德,一直到老仍坚持劳动,从事老人力所能及的劳作,如放牧、割草、浇水、骑马、散步或做家务事等,不饱食终日,坐卧而已。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老年人坚持适当劳动锻炼,通过劳动可以促进血循环,改善大脑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提高心肺功能,改善体内物质代谢,从而减缓衰老。

(2)科学的饮食调配:维吾尔族人的食物多样,粗细搭配,荤素兼有。主食以小麦、大米为主。蔬菜以胡萝b、洋葱、大白菜等为主,四季不断。在食品加工及烹调上维吾尔族人也别具一格。“波格”(抓饭)就是一个代表。它是用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植物油及其他调料加工而成的一种饭。具有色、香、味及营养齐全的特点,是有很高食疗作用的饭。维吾尔族人爱吃的羊肉性温味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钙、铁、磷、维生素B。维生素B,烟酸、胆固醇等。羊肉可补虚益气,温中暖身,壮阳强身,为食疗佳品。

洋葱除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8,维生素B。维生素C、钙、镁和铁外,还含有挥发油。胡萝卜被人称为“小人参”,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胡萝卜除具有补气生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妙用外,还是抗癌防癌的好食品。将上述食品与大米和油混在一起加工,似乎可以称作“十全大补饭”

了。’

(3)丰富的奶制品:维吾尔族人每天都摄取发酵的奶制品,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随时可见到奶皮子、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子和奶酒等。这些具有香、甜、脆、酥等特色的奶制品,不仅是维吾尔族老人消暑解渴、助消化的上等食品,也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良药。这是因为这些发酵的奶制品有助于大肠卫生。所谓大肠卫生是指消化系统及代谢系统良好而有效的工作,是靠肠内一些有益细菌来完成的。科学家们发现,发酵奶品可滋养小肠内有益细菌,抑制体内形成腐败细菌引发中毒现象。另外,发酵奶制品可以防止便秘。研究发现,慢性肠蠕动减缓,便秘使食物消化吸收不良,会引起疾病。长期便秘使细菌代谢腐败所产生的毒素留于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中,引起中毒,因此便秘可能和风湿病、关节炎、皮肤病、肠炎、口臭等疾病有直接关系。

(4)不吸烟、少饮酒、不吃腐败和刺激性食物:维吾尔族人不吃病、死的禽畜,就是被打死、撞死没有放过血的禽类也不吃。进食前必须洗手,洗时不用盆,而是用“阿不都”(洗手壶)洗手。这是伊斯兰的传统习惯,用这种流水方式洗手,要比在盆里洗手更符合卫生要求。在长寿的维吾尔族老人中,大部分是不吸烟、少饮酒和不吃酸辣生冷等刺激胃的食物。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长期吸烟酗酒者,容易患癌症、痴呆症等病症,而且死亡率较其他非吸烟酗酒者要高出好几倍。另外,医学研究表明,生冷酸辣或不新鲜食物不仅会使人罹患肠胃炎,而且会造成胃黏膜损伤,重者诱发胃癌。

(5)良好的情绪:维吾尔族人大多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他们心情开朗豁达而又好客。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情绪与人健康关系密切。比如,一个人情绪长期过于激动,喜乐过度,容易造成血压升高,不利保护心血管,甚至“乐极生悲”,发生脑血管意外等。反之,情绪过于忧郁、悲伤,会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使人罹患溃疡病、抑郁症、癌症等,还往往会导致旧病复发,加剧病情恶化。

(6)独特的茶道:奶茶是新疆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他们常说:“无茶则病”。又说:“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由此可见一斑。这种奶茶是以茯苓、砖茶佐以丁香、桂皮、茴香、薄荷煎汁制成。具有温中暖肾、芳香开窍、理气养血、益智安神、解油腻、利于食物的消化等功能。现代医学研究发展,茶叶的成分众多,已知的就有500多种。其中富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茶多酚、维生素、酶类及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老化、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等重要功效。奶茶中常常还放一些酥油、羊油、马油,这种调配,使茶的功效更高一筹,是防癌抗衰老的天然保健饮料。

8.从长寿之乡巴马研究长寿

巴马,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山区小县。境内山峦起伏,石峰高耸,居住着瑶、壮、汉等近10个民族。近些年来,这个偏僻小县在国内外名声鹤起。其原因是:数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该县老人与总人口的比居全国县市之首,堪称长寿之乡。

(1)环境宜人,气候温和:巴马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全县平均海拔300~500米。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环流气候区。年降雨日为131~194天,湿度为79%。年平均气温为19.9~21℃,常年平均气温为20.4.C,最热的7月份,为27.3℃,最冷的时间是l月份,月平均气温为ll。5.C。可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不湿不燥,四季气候温和宜人。

同时,巴马多属于多岩溶地地貌,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极易满足人体需要。经有关专家分析,巴马县的粮食中锰和硒的含量高于非长寿区,铜的含量低于非长寿区。巴马长寿老人头发含锰量均值比其他省市高2~23倍。巴马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确实得天独厚,这也许是巴马长寿之乡的独特因素。

(2)田园生活,素食为主:巴马的山寨村庄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山顶、山腰、谷底都有村民居住,但不管居住何处,都是一片片山林翠竹,浓荫蔽绿,白墙黑瓦的房舍或用竹、木搭成的“竹楼”掩映其中,环境幽雅、温馨、恬静,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置身其中,使人不由得保持怡然自得的心境。我们登山访老的村寨叫板么屯,幽谷翠嶂,绿山缠绕村庄。全屯住19户瑶族人家,古稀耄耋老人为数不少,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两位。一位是107岁的芦的花女寿星。她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反应灵敏,性情温和。我们在交谈中问到她:“为什么你们家周围有这么多的高大翠竹?”她笑哈哈地回答:“种嘛!你们不晓得老话说,宁可吃无肉,不可居无竹么。”

这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居住环境与健康长寿的内在关系——生活环境污染少,优美舒适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位是110岁的蓝卜平老翁。他鹤发童颜,风趣健谈,说话声音洪亮。我们问他长寿秘诀时,他说:“前半辈子在山里赶马帮,连我自己也没弄清自己为什么能活这么长。”他又开玩笑说:“这么老了,能吃不能干,还不如早去重新投胎转世更好。”他每餐还能吃两碗稀饭。经医生检查,他的肝、脾胃功能都很好。看他的身体状况,足可以再登寿域。

巴马长寿老人大多一生清苦,他们既吃不上大鱼大肉,也见不到奇珍异味,他们长期吃的主食是玉米、红薯、黄豆、绿豆、毛豆、大米等,他们喜欢把玉米和豆类磨成粉煮成稀糊吃,有的掺些红薯。

常吃的蔬菜主要有南瓜、南瓜苗、红薯叶、苦麻菜等,野生蔬菜有蘑菇、香菇、木耳等;水果类有桃、李子、香蕉、枣、柑橘和柠檬等;油类副食以植物油为主,如寿星最多的西山乡、所略乡,以吃自己加工的茶油、花生油、大麻油为主,很少吃猪油;配料中有香葱、大蒜等。

他们所食用的主副食虽然简单,但富含多种矿物质,大量维生素,也易于消化吸收。

我们所接触的长寿老人,大多除逢年过节外,很少吃荤。平时吃的食物都很新鲜,且定时定量,从不暴食暴饮,一般吃七八成饱为度,他们习惯于每日两餐或三餐饭。巴马老人喜欢喝少量的自家酿制的米酒,很少喝高度白酒。也有的自己上山采一些中草药泡酒,他们称其为浊酒。另外,他们有吃淡食的习惯。

巴马长寿老人饮食生活比较清苦,他们基本上维持低热量,低脂肪、多饱和脂肪酸、适量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的膳食结构。也许正是“清苦”给他们带来了健康,所谓“因苦长寿。”

(3)起居有常,长期劳作:巴马山区人的生活一般颇有规律。

老人多数都有“鸡鸣而起,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寿星们活一辈子,就劳动一辈子。许多长寿老人喜欢走亲访友,种菜,打柴。在我们登山访老途中,曾遇到一位身背七八十斤柴草且健步行走的妇女,我们问她“高寿了”,她说84岁了,真叫我们惊讶不已。看上去没有半点老态之象。我们问她:“做这样重的活儿累不累?”她说:“习惯了,不累。”若不是亲眼所见,的确难以置信。又如在我们走进卢的花老人的家门时,正巧她不在家,她的家人带领我们到她家附近的一个水渠边,她正双脚站在水渠中非常自如地洗自己的衣服,动作灵活,没有一点吃力的感觉,这就是107岁老人的劳动形象。爱劳动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在巴马,很多百岁以上的老人还时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捡猪菜、做家务、带小孩等,他们自己深有体会地说:“一天不劳动,全身不舒服。”故当地流行着两句话是“吃得做得”,“长寿在于劳作”。

(4)精神乐观,家庭和睦:在巴马山区,我们所接触的寿星们都很乐观,性格开朗,性情温和,处事随和。他们当中有的很幽默,爱开玩笑;有的喜欢唱山歌;有的喜欢聊天。我们问到一长寿老人:

“您整日劳动,感觉El子苦吗?”他笑笑回答说:“习惯了,累了就在树荫下歇歇,唱唱山歌,一会儿再做,很自在。”由此可见,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很好充实。我们所见寿星们的家庭也很和睦,不少家庭是四世同堂。例如芦的花老人个人经历曲折,自幼当童养媳,后两次结婚,一生未生育。如今跟丈夫的另一妻子的子孙后代生活在一起,晚辈很孝顺,她整日笑口常开,无忧无虑,生活得很舒心。不少长寿老人童心未泯,经常坐在竹架上,给围成一团的子孙们讲那些古老的美好传说和动人故事,合家团圆,悠然自得。

(5)祖辈遗传,晚婚少育:从调查资料来看,大多数百岁以上的寿星,其长辈大多有活到八九十岁的。例如,巴马东山乡文钱村103岁的老寿星兰茂良,其祖父活了I00岁,祖母90岁,父亲loo岁,母亲70岁。可见,长寿与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晚婚少育也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全县夫妇都在80岁以上的有200多对,他们结婚的平均年龄为27岁。现在仍健在66位百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结婚年龄平均为26岁。这在中国农村几乎是难以想像的。晚婚、少育是符合古人的养生理论的。古人极其强调肾精与寿命的密切关系,肾为五脏之本,养生之道在于养肾,养肾之要在于保精。从上述这些晚婚寿星们的事实中,我们可以受到深刻的启发。

9.当前人类活不到自然寿命的研究

人类活不到自然寿命原因很多,其主要为:

人的呼吸方式的改变。除了人以外,所有的动物均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肺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由于人类改变了呼吸方式,致使大部分肺泡细胞长期闲置不用,而使其失去活性,因而使肺活量变小。

人的运动姿势的改变。人类用双足直立运动代替四肢爬行,无疑是一大进步,然而,随之也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直立姿势缩小了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全身运动系统的活动幅度,并使脊柱负荷过大;直立姿势使大脑处于人体最高位置,导致大脑极易缺血缺氧;平时双手使用不均匀,致使大脑缺乏逆向调节;由于心脏只进行一些极度缩小生理强度的慢性运动,使心脏的适应能力减退,这些都容易使大脑和心脏发生疾病。

人的消化功能的改变。人类与动物相比,其消化功能的萎缩十分明显,咀嚼能力下降,吞食能力丧失,以及胃肠细菌构成的改变,使人类极易出现致命的代谢病、文明病等疾患。

人的循环功能的改变。人类生活在日益舒适的环境中,使血管的锻炼愈来愈少,以致使全身微血管逐渐闭塞硬化,加之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使人类的心脑血管易硬化而缩短寿命。

此外,人类的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心理活动变化多端。由于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的变化,成为导致疾患的重要因素。因此,人类情绪的变化也是影响寿命的因素。

10.人口与资源的平衡对寿命的影响

持续增长着的世界人口正在吞噬着有限的资源,破坏着复杂的生态系统,降低着人类的生活质量。

最大的变化大概要算所谓的“温室效应”。大气中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密度的增加使全球气温上升——它可能会导致人类文明史上最快的气候变化。海平面可能会上升,旱涝灾害会更频繁,粮食生产地带会转移,生态系统会因气候改变快于生物的适应能力而被破坏。

贫困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短缺,更加迫使人们采取短期行为:

过度砍伐森林、滥垦耕地、污染和竭尽淡水和其他资源。2000年,全世界已有12亿人口遭受土壤蜕化流失的影响,许多人将成为“环境移民”。

有80个国家的20亿人生活在长期缺水的地区。发展中国家有15亿人得不到安全饮用水。

95个发展中国家中有45个国家人均粮食产量下降。20世纪末,已有37个国家粮食短缺。

人口政策是避免环境危机的核心。不仅是减缓人口增长,而且使人口城乡分布均衡,有助于均衡地利用资源。计划生育是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1.延长寿命要解决的7大问题

英国科学家奥布里·德格雷为21世纪社会提出大胆建议:投资10亿美元用于基因技术的研发,让人类生命健康地延长至几个世纪。英国剑桥大学的这份关于人类寿命延长的报告颇具争议。

根据这份报告,如果加以适当的维护,人类身体的各项功能是有理由持续数百年的。我们这里说的是500年,甚至l 000年。

德格雷认为,老龄化并非人类身体自身条件无法避免的一个结果,而是细胞或分子长期受损造成的后果,而医学的发展可以避免这一受损过程,甚至可以完成细胞修复。如果实现了这一技术,人类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就可以实现。

德格雷说:“我们谈论的是让寿命以健康的方式延长,而不是脆弱地慢慢变老。”

显然,如果我们被从天而降的重物砸到,或被一头雄狮撕碎,又或者被子弹击中,那肯定会立刻死亡。但德格雷提出的预言指出,那种与衰老伴随而至的死亡将会永远消失。“我的想法是把我们的机体当作一部老爷车看待,只不过人体是一部更为复杂的机器。关键在于我们自身并不是身体的设计者,我们必须探究如何让这部机器运转得更好,延续的时间更长。”

这一能让今天40岁的人有机会庆祝自己1000岁生日的雄伟计划取决于一项被称为“细微老化工程策略”的以生物医药学为基础的研究。德格雷为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在2003年建立了“高寿鼠奖”。用300万美元奖励可以证明再生治疗法在老鼠身上可行的科学家。他的理由是,只要在老鼠体内证明了这一点,就可以引进技术,由企业来资助对人类进行研究。

德格雷坚信,对于科学界来说,要想实现延长人类寿命的想法需要面临7大问题或挑战。

德格雷说:“与人类寿命相关的肌体损伤分为7个等级。即不可替代细胞的丧失;不良细胞的积聚;染色体变异;被视为细胞能量中心的线粒体DNA突变;血管硬化;不可消化分子阻碍流通;

使动脉弹性组织老化的蛋白质的繁殖。细微老化工程策略就是要为解决这些问题寻找答案。”

德格雷说,目前已经为其中的3个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之一就是在大脑区域进行干细胞移植,从而对付帕金森病的出现。此外,干细胞移植还可以实现心肌再生。

至于抵抗动脉硬化,则可通过“药物在不造成副作用的前提下破坏相关蛋白之间的化学联系”。

在以上7大问题中,最难办的当数如何解决染色体突变的问题,即如何解决癌症的治疗。

德格雷说:“如果某个细胞遭受了错误的变异过程,癌症就可以把我们杀死。‘细微老化工程策略’研究的一项技术就是阻碍处于染色体末梢的端粒的延长。我们知道,癌细胞有不死的本领,如果我们能夺取它们的这一才能,即阻碍让它具备这一才能的突变,人类就不会再因癌症而死亡。”但到底什么是端粒?为什么它对我们的寿命如此重要?在此,德格雷遇到了严峻挑战。

端粒由含有不同功能的重复基因片断构成。我们‘知道,人体DNA由A、T、C、G 4种碱基构成。端粒参与了细胞分裂,并起到了保护染色体稳定性的作用。著名遗传学家赫尔曼·约瑟夫·米勒早就发现,端粒对染色体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染色体的重排。

但是,端粒在保护染色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细胞在经历每一次分裂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造成端粒的轻微缩短。

随着时间的推进,端粒的缩短就会危及基因的功能。当缩短到极限时,细胞就进入了老化的过程,直至死亡。例如,一个新生儿的血细胞端粒的长度为8000对碱基,而在老年时则只有1500对,这就是年龄增长所付出的代价。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我们的细胞能拥有长达“数公里”的端粒,使我们的生命得以延长,并让我们远离各种疾病,便如心脑血管疾病等。由此,这个破解生命延长的方程式找到了部分答案。但还有另一部分,即让癌细胞的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缩短,以便让它在演变成一个肿瘤前死亡。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端粒酶。

当一个细胞开始变成恶性时,其末端正在变得越来越短时,端粒酶就出现了,它的作用就是修复端粒。换句话说,就是让细胞永远保持年轻和生机。那么,如果科学家们能够在不造成其他损伤的前提下成功阻碍端粒酶的作用,就可以让癌细胞老化直至死亡。

相比于其他科学家提出的方法,德格雷的办法更加彻底,即全部根除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从而使癌细胞得不到变异的机会。

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载体。一定质量的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定为一项基本国策。这不仅是由于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由于环境状况与人们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环境保护工作实质上是关系到民族素质和人类存亡的大事。

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我国的高寿者和闻名的长寿地区,绝大部分均在海拔500~1500米的山区。这与世界各国高寿者大部分居住在较高海拔高原上的现象一样。各国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与山区雨量充足、温度适宜、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水源洁净等环境因素有关。而山区的低氧环境则是长寿的主要原因。人体为了适应空气稀薄、大气压低的生活环境,便会心率加快,心脏排血量增多,冠状动脉扩张,血液输氧细胞增多,人体组织利用氧的效能必然增强。在同样的氧耗下可产生更多的化学能,使人体整个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尤其对心肺和造血功能十分有益。

科学家对山西省住窑洞的居民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后认为,他们的长寿是窑洞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在黄土窑洞中,夏季室温比室外低10℃左右,冬季室温比室外高15℃,温度和相对温度稳定。生活在窑中,受外界噪音和大气中辐射的影响亦很小,呼吸道疾病、风湿病和皮肤病大为减少。由于窑洞内温度、湿度适中,存放的食品不易变质。此外,红土、黄土地带的植物含微量元素锰和硒较多。以上这些都是有利于长寿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