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节气与养生
10737300000034

第34章 小雪时节话养生(1)

十月立冬小雪涨,

斗指己,

斯时天已积阴,

寒未深而雪未大,

故名小雪。

养生应“天时”,小要养肾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1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40度。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民间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的说法。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十月中,雨下面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不过,雪并非“雨下而为寒气所薄”凝结而成,而是当云内温度低于0℃时,水气凝华在云中的微小冰晶上,增长为雪晶降落下来的。如果云下气温高于0℃,雪花在降落过程中,就会融化成为雨滴。

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前后,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人们到了御寒保暖的时节。这时候的雪,常是半冻半融状态的,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也叫“雨夹雪”。雨夹雪天气阴冷晦暗、光照少,且不易转晴。另外,此时节降水依然稀少,晨雾却比上一个节气更多一些。这些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心情,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调养。

小雪节气,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在北面秦岭、大巴山屏障的阻挡下,冷空气的势力大大减弱,致使华南“冬暖”显着,近地面气温常在0℃以上,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是隆冬时节,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

传统养生十分注意“天时”。祖国医学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木”,冬天补肾最合时宜。还有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在冬天要注意保护好”肾”,不使“肾亏”,否则到春天因“肾亏”而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肾在腰部腹腔,位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故称“腰为。肾之府”。肾主藏精,肾中精气为生命之源,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生长发育、衰老,以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强弱,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古人认为,冬天寒冷与水的特性相似,在与人体五脏配属中内合于肾,在与自然界五色配属中,则归于黑。也就是说,肾与冬相应,黑色入肾。

现代研究也表明,食品的颜色与营养的关系极为密切。食用黑色食品,能够益肾强肾,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在冬天进食更具特效。与羊肉、狗肉等一类温肾壮阳食品不同的是,黑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为诸多食物之冠,而且大多性味平和,补而不腻,食而不燥,对肾气渐衰、体弱怕冷者尤其有益。

可见,小雪时节,天气日渐寒冷,多吃黑色食品以养肾,是由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常见的黑色食品有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黑菇、黑桑葚儿、魔芋,乌骨鸡、乌贼鱼、甲鱼、海带、紫菜等。

小雪时节,万物生机潜伏闭藏。这时不要扰动阳气,应该早卧晚起,最好等到太阳出来,日光显露时起床。而且还应该避寒就温,尽量不要让皮肤开泄出汗。但凡事有度,也不要过分受热,使阳气藏而不泄。

正因为冬季养生需要“藏而不泄”,所以古人有“冬季禁欲”之说,通俗地讲,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需要许多能量来御寒,而性生活会消耗人较多的能量。在过性生活时,如果不掌握分寸,确实容易影响身体健康。

冬季养生,静者寿,躁者天。《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指出:“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也就是说,对外,要顺应自然界变化,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要谨守虚无,心神宁静。只有思想清净,畅达情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失散,才能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达到养生的目的。

天气影响身体,防病保健有益

医学研究发现,天气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引发某些疾病。小雪时节应注意预防以下疾病。

宜防抑郁症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季节变化对抑郁症患者有直接影响。因为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中,脑内5一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春夏季,5一羟色胺系统功能最强,秋冬季节最弱,当日照时间减少,引起了抑郁症患者脑内5一羟色胺的缺少,随之出现失眠、烦躁、悲观、精力下降、性欲减退等一系列症状。

小雪节气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光照相对较少,此时人们的心情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应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

首先,合理调节饮食。应有选择地吃一些有助于调节心情的食物,如香蕉、面食、点心类食物。研究发现,叶酸摄入不足的人容易出现失眠、健忘、焦虑等抑郁症状。菠菜、芦笋、猕猴桃、牡蛎、橘子、豌豆、黄豆和深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可以帮助抵抗抑郁。粗面粉制品、谷物颗粒、酵母、动物肝脏及水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对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也大有裨益。

其次,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冬天懒得动弹更容易导致情绪低落,使人郁郁寡欢。坚持适度锻炼,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能使人精神旺盛,充满朝气,远离抑郁。

再次,多晒太阳。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顺应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强壮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最后,多听音乐。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宜防冻疮

在冬季生活中,冻疮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发作起来真让人痒痛难忍。冻疮虽然常常发生在寒冷的隆冬时节,但是,现代医学认为,预防应从初冬开始。

临床研究表明,预防冻疮首先应从秋末冬初起进行耐寒锻炼。具体方法是: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冻疮的部位,如手和脚,开始每天浸泡半小时,以后浸泡一小时。其次是应注意局部保暖,如外出时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套、围巾等,鞋子也应穿暖的,但不宜过紧。另外,还可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狗肉等温性食品,以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

局部按摩是预防冻疮最好的方法。一是手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反复相互共摩擦15~20次;二是脚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脚心相对,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两手同时用力,反复按摩15~20次;三是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两手紧抱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双大腿根,一下一上二为一次,共擦15~20次;四是臂按摩。右手掌紧按左手腕里边,用力沿内侧向上擦到肩膀,再翻过肩膀,由臂外侧向下擦到左手手背,这样为一次,共做15~20次。左手做法与右手相同。

宜防“腰腿痛”

医学上把“腰腿痛”称为坐骨神经痛。人的脑子和神经是负责人体全身活动的。坐骨神经是人身上最大最长的神经,从腰部一直分布到两条大腿、小腿和足部。人的下肢活动主要由坐骨神经支配。如果坐骨神经发炎或受到其周围病的压迫,就会引起腰、臀部、大腿、小腿酸痛。当弯腰、行走、咳嗽、打喷嚏或者蹲下大便时,疼痛更厉害,严重时可影响工作和生活。

中医认为,坐骨神经发炎,与腰腿部受风、受潮、受寒等有很大关系。另外,得了风湿、感冒、结核等,或受了外伤,也能引起坐骨神经痛。

时值寒冬,要做好本病的防治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适当休息。正在发病,腰腿疼痛的时候,要躺下休息,最好睡硬板床,腰间垫一个小枕头,以保持腰和尾椎骨附近肌肉的松弛。发病不太厉害,也要适当休息,暂时不要扛东西,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

第二,注意保暖。特别是要注意不让腰和尾椎骨处受风、受寒、受潮,以防病情加重或复发。另外,咳嗽、打喷嚏时不要用力过大,否则会牵动神经,加重疼痛。腰腿疼痛时,可在腰、腿上拔火罐或者用热沙袋、热水袋热敷。

第三,服用中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药治疗更全面。

小贴士

运动防治“腰腿痛”

为了加速慢性期坐骨神经痛的痊愈,这里介绍一套“一睡,二坐,三站”的自我体疗康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