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发展观研究
10733200000018

第18章 邓小平发展观形成的主要阶段(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1980年1月,他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就提出:“我们在发展经济方面,正在寻求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他还说:“中国这样的底子,人口这样多,耕地这样少,劳动生产率、财政收支、外贸进出口都不可能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不可能快。所以……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我们要经常记住,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后,邓小平多次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探索过程、深刻含义、主要内容、必要性、可能性和重大意义等进行精辟的论述。特别是在1984年6月会见国际友人时,邓小平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他说:“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在阐述我国改革开放一系列重要政策后指出:“如果说构想,这就是我们的构想。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相信,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是走对了。”

正是在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为核心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四、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以后,这是邓小平发展观丰富、拓展的新阶段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谈话的中心思想是: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速经济的发展,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其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改革开放不敢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力争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发展;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等等。邓小平这些重要论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新的理论概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也是邓小平发展观的系统化。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理论来自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践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在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同时,也多方面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诸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调整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远景目标,着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在领导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等等。

党的十四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显着特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思路更加明晰,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办法措施更加完善和清楚具体,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及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同时,逐步摸索和掌握了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规律,逐步建立了比较明确的具体制度,制定了各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因而,在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的实践中,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军事、文化、外交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就。表现在:我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12.5亿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正在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显着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了世界经济舞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重要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制建设取得显着成就,以宪法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果,教育、科学、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和其他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顺利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这是历史性的胜利;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注重质量建设,依靠科技强军,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展开,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我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党的自身建设得到改善和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新老干部的交替与合作进展顺利,我们党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实践证明,20世纪90年代,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之上,以邓小平发展观为核心的邓小平理论在新的时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