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消费创富
10732300000070

第70章 蜂鸣营销

所谓的蜂鸣式营销就是一种主要通过人们(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企业的营销人员)向目标受众传播企业产品(或服务)信息而进行的非常廉价的营销方法。蜂鸣营销也就是“口碑营销”,它主要基于人们对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直接体验。

如果你在纽约漫步时,很有可能会遇到一对年轻恋人拿出一部可以拍照的索爱手机,请你为他们留影,这样的请求一般很难被拒绝。当然,这并不是普通的偶遇,而是索爱公司为了推销其新出的T68 I手机而安排的“蜂鸣营销”活动。

索爱公司聘请了120名演员在纽约帝国大厦附近等美国的各大都市最热闹的地区扮演成夫妻或情侣,他们邀请可能成为目标客户的路人为他们拍照,并借机向他们宣传T68 I的新功能。

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2002年5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3的消费品的销售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蜂鸣营销等非传统营销手段的影响。与此同时,大众媒体的购买费用和广告制作费用却越来越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蜂鸣营销”成为了新经济下营销界最热门的名词之一。

过去,这种最传统的口碑营销手段一般被认为主要对那些与时尚有关的产品比较适用,但现在,这种手段已经拓展到了如纸巾、早餐麦片等更宽泛的大众消费产品。一些在营销投入上非常大手笔的企业也开始青睐这种手段。

宝洁公司自己所称的“扩散营销”实际上就是蜂鸣营销。宝洁加拿大公司为了宣传其CHEER品牌清洁剂,聘请了一批临时演员打扮成穿着很整洁的家庭主妇。她们出现在各大超市,聚在一起议论CHEER清洁剂如何好用,最后甚至还在超市的过道里表演了一场即兴时装秀。

蜂鸣营销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到传播营销信息的载体———那些对某个市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菲利普·科特勒将“意见领袖”这样解释:在一个参考群体里,因特殊技能、知识、人格和其他特质等因素而能对群体里的其他成员产生影响力的人。

如今,很多年轻消费者最受到蜂鸣营销人员的青睐。他们对大众媒体没有好感,意见领袖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更重要的是,他们正处在品牌偏好的形成期,如果此时他们建立了对某品牌的偏爱和忠诚,将会对他们一生,以及他们的配偶和子女的消费习惯产生重要影响。

2000年,福特公司为了推出FOCUS车型而进行的蜂鸣营销活动就是抓住意见领袖的一个经典案例。FOCUS是一款售价仅1.3万美元的微型轿车,定位是“嘻哈”一族(18~30岁的男性)的第一辆车。福特公司最终决定采用蜂鸣式营销战略来与竞争对手———本田“思域”相抗衡。福特公司请纽约的年轻人服饰专卖连锁店帮助它在全美5个重点市场(纽约、迈阿密、洛杉矶、芝加哥和旧金山)挑选出了120位意见领袖。这些人包括电台的主持人、自由艺术家、记者和广告创意人员等等。福特公司按照他们喜欢的颜色、车内配置等为他们每人配备了一辆全新的FOCUS,供他们无偿使用6个月。通过这种方法,福特FOCUS上市第一年卖出了28.6万辆,把本田“思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在今天的信息世界中,人们已经湮没在广告和超量信息中,人们的购买决定过程更加复杂,口碑营销不仅省去了越来越高昂的媒体购买和广告制作费用,而且传播到达率和投资回报更高。

当你的孩子从大学回到家,宣布他们要转读“蜂鸣营销”专业时,别因为他们降低了对学术的追求而责备他们。相反,你应该表扬他们,因为他们有智慧去学习世界上最有力量的营销战略。

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两位专门研究口碑现象的副教授指出,60%的欧洲消费者称其家人和朋友影响着他们购买新品牌,他们还发现,在介绍新网站方面,个人推荐是影响人们访问新网站的绝对最有效途径。

无论营销方法是口头传播、电视广告还是报纸广告,所有营销手段都有相同的目标,即建立消费者群体。消费者群体可能包括数百人的特定小市场,比如国际象棋大师级选手;也可能由庞大至数以亿计人口的市场组成,比如受折扣吸引的沃尔玛顾客。

由此可见,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你的产品和服务识别并建立起一个消费者群体。并且,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口头传播进行营销。

无论是什么营销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消费创造财富,让你在花钱的同时变成为你赚钱,你只要改变自己的位置,从只是一个沃尔玛和其他零售商的消费者,转变为一个生产消费者。

作为一个生产型消费者,你是一个独立生意拥有者,获得公司给予的推荐费,这跟支取固定薪水的公司雇员不同。作为一个独立代表的好处,就是你的收入上不封顶。你建立的消费者群体越大,你获得的报酬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