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女孩2
10731000000016

第16章 打骂不能使女儿改正错误

既然打骂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试着将打骂改成循循诱导的方式,使孩子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千万不要轻易训斥、谩骂、殴打孩子,多尊重孩子,让家庭充满民主、平等的气氛。

故事1

我和爱人平时的工作都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女儿在一起,只是每次很关注她的成绩。每次看到她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都非常焦急,有时候甚至会批评、她责骂她几句。后来想想,觉得自己的这种打骂方式确实不太对,于是我决定改一改。

一次,女儿回家告诉我考试不太理想,声音很低很低,表现出非常害怕的表情。一看她的表现,我就知道她考得不好了。但是这次,我压住了心头的怒火,一改往常的训斥,而是轻轻地询问今天考得怎样?并耐心的询问原因找到了没有?没想到女儿竟然非常清晰、有条理的把自己错的地方都讲了出来,一一分析了原因,找出了问题所在。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好,收到了我以前用打骂方式所没有达到的效果。

故事2

“五一”前夕,女儿所在的学校要组织他们去春游。听说要到汾河景区的碧水沙滩玩沙子,小家伙高兴得不得了。在活动的头天晚上,她翻出了所有的沙滩玩具,装了袋子还拎到门口,几次提醒我别忘记带。第二天因为天气缘故,活动突然被迫取消。下午接她的时候,老师说小家伙因为这,竟然一整天都不开心。而这一天,我的工作也不太顺利。听见她从放学起就缠着要到汾河景区挖沙子,我压在心头的怒气顿时爆发出来,不但狠狠地数落了她一顿,还打了孩子一巴掌,拉起她就回了家。

那天以后,我便发现孩子的小脸上一连几天都没有笑容,接触我的目光时也总是躲躲闪闪,还不太愿意跟我说话了。

打造心经

1.惩罚时要“点到为止”。

有些家长教训孩子时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质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也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把父母的话当作一回事。

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把我的话不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并非孩子不听父母的话,而是父母的唠叨太多了,让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然后观察孩子的反应再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2.避免将坏情绪带给孩子。

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压力大的时候,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睦,生活不顺心等等。情绪不好的时候,家长要学会自我调控,用客观理智的心态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

如果面对孩子,你的无名火真的上来了,那就要赶紧离开孩子所在的环境,到厨房、卧室或者到外面去走走。也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心情不太好,你暂时不要和妈妈说话,妈妈需要安静一会儿。”这样一来,孩子就可以避免无端撞到“枪口”上了。也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爸爸(或妈妈)心情不好,想安静一会,你自己去玩好吗?”另外,家长还要学会适应环境,培养豁达的人生观,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彼此能够谦让,做好孩子的表率。

3.将打骂变成循循诱导。

既然打骂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试着将打骂改成循循诱导的方式,使孩子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千万不要轻易训斥、谩骂、殴打孩子,多尊重孩子,让家庭充满民主、平等的气氛。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用自己的言语或行动,向孩子表示一点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不满,孩子都会觉得是对他的错误的惩罚,从而自觉改错。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没收他的玩具,甚至在吃饭时减少他爱吃的菜肴或者让他穿一件旧衣服等等,都是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调查表明,经常打骂孩子不但会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还会使孩子养成具有暴力倾向,造成懦弱和自卑的性格。那么,我们何不采用循循诱导的方式来代替打骂呢?

教子箴言

教育孩子是一项极复杂、极需要耐心和儿童心理学的系统工程,切忌浮躁,更不能随意打骂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用平等地语气和孩子谈话、沟通,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独立的孩子,让孩子试着自己吃饭、穿衣、叠被,通过一件件小事情来告诉孩子说明他已经长大了,孩子也想得到结论来证明自己是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