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心理辅导实务手册
10726900000062

第62章 提升工作乐趣,避免心理饱和

对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日夜打拼的公司员工来说,工作就是一场“马拉松”,在几万米的追逐中,人的体力和耐力会不断得到消耗而达到一个极限值,如果这个极限值不能被成功突破,很可能会前功尽弃,与成功无缘。另外,单调乏味、日复一日的机械劳作很容易使员工达到“极限”,产生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对工作提不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支撑。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们随机找来十几个人,发给每人一卷细长的纸,让他们在纸上画头像。这很简单,先画一个圆圈,然后在圆圈的上面画两个横杠当眼睛,再在中间画一个竖道当鼻子,最后在靠下的部位画一横道当嘴。一直重复地画,直到画满整卷纸。

开始人们觉得这是再容易不过的工作了,就拿起笔快速地画了起来。但后来越画越慢,越画精神越难以集中,画的画也越来越潦草,本来应当画成圆形的画成了椭圆形,本来应该横平竖直的直线不是画成了斜线就是画成了曲线。后来有人实在忍受不了这种单调乏味的差事,就抱怨起来。再往后,竟然有人头昏眼花,没有办法再画下去了。这时,主持实验的心理学家告诉大家说:“如果不想画了,可以到此为止,在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听到这句话,人们有一种得到解脱的感觉,立刻在纸上非常流畅地签了名字。很显然,这些人并非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

稍作休息后,心理学家让人们画兔子。方法跟画头像差不多,先画一个圆圈,再画两只耳朵,最后添加一条尾巴。这次,不再要求画满整张纸,能画多少就画多少。人们似乎还没有从画头像的疲劳中缓解过来,极不情愿地画了起来,但很多人没画多少就产生厌倦情绪,停了下来。这是因为画兔子与画头像几乎是一样的工作,画头像就产生了饱和心理,再接着画兔子,就更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情绪。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反应,是因为人的大脑都有一个抑制、兴奋的交替过程,当人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情绪就比较高涨,工作效率也比较高,但是长时间地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大脑就会进入抑制期,超过了心理的承受极限,就不想再继续做同样的事情。

心理饱和是一种不安定的因素,其危害作用很大,会对员工心理造成很大的损害。虽然意志较强的员工能够暂时克服它,但是时间长了,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还会导致自杀事件,所以,有人又把心理饱和戏称为“自杀者的帮凶”。职业枯竭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这种心理引起的,它表现为工作时感到身体疲劳,价值感降低,积极性丧失,常常心烦气躁,回到家里会动不动跟家人吵嘴打架。

如何有效地进行兴趣管理不仅要考虑到知识型员工个体已经习得的价值标准和心理需求,企业作为外部环境依然可以通过恰当的管理方法和协调手段激发员工内在的成就欲望和责任感,实现兴趣管理的最终目标——兴趣与工作的完美结合。

1、了解员工的兴趣。了解员工的兴趣所在是激励和管理兴趣的前提条件。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在招聘环节中搜集到员工的兴趣信息来实现,另一方面要充分地赋予员工挑战性的工作。招聘是企业了解员工的第一步,企业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以往的工作经验、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了解员工的兴趣所在,因而在招聘环节中设计一些心理测试和个性测试不失为好的选择。此外,赋予挑战性的工作将会激励员工不断地学习,与他人互相交流信息,共享知识,这种积极性可以激发知识型员工对工作的极大兴趣与热情,发掘与以往不同的兴趣和潜力,拓展自己的技能,在自我挑战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培养工作兴趣。

2、让员工自由地选择工作岗位与参与目标的制定。将合适的员工放在最大限度发挥其才能的地方,达到岗位与人员的合理配置是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企业可以允许员工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自由地选择所从事的岗位,这种信任感会激发员工仔细地审视自身优势和兴趣所在,更为审慎地选择自己擅长的有趣工作。员工的选择和意向可以充分显现员工的兴趣,为企业的工作和岗位设计提供依据。

3、适当的进行工作流动。不可否认,部分知识型员工并不了解自身的真正兴趣,恰当的岗位轮换可以让员工寻找到自身的潜力与兴趣所在。成为挪来挪去的“鼹鼠”并不是一件坏事,华为就非常提倡知识型员工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如果某一职位与知识型员工的兴趣和个性完全不符,一成不变的工作很可能造成创造力的丧失和过早的热情消磨。丰富的工作内容不仅可以充分地调动好奇心,更是发掘真正兴趣的必要方式。当知识型员工在多彩的工作挑战中找到真正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岗位后,就会从漫无目标的“鼹鼠”变成执著的“螺丝钉”,在岗位上深入探索。

4、培养员工的兴趣。培养员工的兴趣首先要帮助员工了解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特别是在工作说明书中明确地阐明工作流程与内容。在工作过程中应积极地给予意见的反馈和信息交流,通过恰当的授权提高员工的工作自主性与独立性,增强员工的信心和积极性。此外,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共享也是培养员工兴趣的必备一环,这不仅可以增强知识积累和流动性,更可以让员工了解企业各部门的运作状况,拓展兴趣的广度。兴趣无功利的羁绊,因而管理层及同事的认可与鼓励在帮助员工建立持久的工作热情和兴趣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体现出企业对于培养员工兴趣的重视与参与。

兴趣作为个体的典型心理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员工的行为和努力程度,影响着员工是否能在工作中感到幸福和满意。作为心智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还影响着管理层的激励手段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引导、激发和鼓励是否有效。如何才能通过有效的管理激发员工的兴趣成为管理层和学术界正在探索的课题,而充分的尊重和工作空间的给予是管理员工兴趣的出发点和不变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