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10726200000007

第7章 转型模式的创新

中国改革的成就不容否定,但是,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回避。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改革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实事求是地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是中国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保证。不断地反思改革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事实上,1978 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就是不断反思和创新改革思路的历史,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治理整顿”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改革在不断的反思和创新中向前发展着。当前,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新的阶段。在这一新的阶段中,中国的改革与以前相比发生了一些新的重要的变化,比如:

在改革的初期,追求经济增长是最为突出的目标,而在经济转型后期,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则具有了更为重要的地位。

在改革的初期,政策上比较强调效率优先,而在经济转型的后期,则要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和共同富裕。

在改革的初期,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市场的发育是改革的主要任务,而在经济转型的后期,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则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在改革初期,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在经济转型后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成为了基本经济制度。

在经济改革的初期,商品市场的发育是市场化的主要内容,而在经济转型后期,资本市场、土地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规范成为了市场化的关键。

在改革初期,渐进式改革主要采取了增量改革、双轨过渡的改革形式,而在经济转型后期,随着新体制的逐步确立,存量改革成为了改革的主要形式。

在改革的初期,渐进式改革主要由行政指令加以推动,而在经济转型后期,经济改革的推进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在经济改革初期,渐进式改革的动力以内源为主,而在经济转型后期,经济改革的议程强烈地受全球化和国际规则的影响。

在改革的初期,减少管制和开放市场是改革的主要任务,而在经济转型后期,追求自主创新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则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目标,等等。

从根本上说,当前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使经济改革成为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相比,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面临着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难点问题。中国渐进式改革能否获得最终成功的关键,是要通过对宪法制度不断进行的边际调整,使社会主义宪法制度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与市场经济之间形成一种稳定、持续、动态的合理关系,避免在它们之间产生不可解决的严重冲突和无法化解的累积性矛盾。同时,为了使渐进式改革能够持续推进下去直至最后的成功,作为改革的领导者的党和政府需要具有应付持续变迁、整合转型冲突、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从而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在稳定与改革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