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胎教开始
人们常常把母亲的子宫比作孩子赖以生存的第一块沃土,那充满羊水的子宫好像在重演生命最初源于大海的历史。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细胞减数分裂后,精子、卵子融合为受精卵,产生出一个新生命的时候开始。
多少年来,人们在婴幼儿的教育上一直在犯着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对胎儿、初生儿的能力不予承认。把幼儿教育的起点放在不恰当的年限,认为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任何接受教育的“感受性”或“学习能力”。
前苏联已故著名提琴家列昂尼德·科根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他决定在一次音乐会上演奏一位作曲家创作的新曲,于是在妻子的伴奏下练习这支曲子。当时,他的妻子临近产期。不久后,他的妻子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长到4岁时学会了拉提琴。有一天,他突然奏出一支从来没有人教过他的乐曲旋律,这支曲子正是科根在那次音乐会上演奏的乐曲,而这支曲子仅在音乐会上演奏过一次,后来再未演奏过,也没有灌制成唱片,他的儿子出生后理应没有听过这支曲子。
这在不相信胎儿具有感受与记忆能力的当时,确实是一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不过,还有许多人实地体验这种事情,并且为胎儿的能力感动震惊。
一个4岁的法国女孩患有精神分裂症,不听父母的话,也不听周围人的话。可是有一次,当担任治疗的一位医生无意中用英语同她搭话时,这个女孩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后来,人们尽可能地用英语同她说话,她的那颗一直关闭的心才逐步向人们重新敞开。
女孩的父母都是法国人,这孩子也一直在法国生活,自幼听法语,说法语,直到4岁为止几乎从未听过英语。但是,她为什么会对英语作出反应呢?医生感到奇怪,就去找她的父母,了解她同英语有什么关系。开始,父母左思右想也想不出来。后来,母亲想起了怀这个孩子时,曾经在一家贸易公司里工作过,在那里天天听英语、讲英语。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在母亲体内时,就一直同母亲一起学习英语。
不难看出,胎儿超出人们想象地吸收与学习了许多知识。应该承认,胎儿在神经系统形成后,有些感受能力,尤其是听觉感受能力已经初步具备了。当人们了解到胎儿在母亲体内就有了感受能力后,接下来需要继续研究的就是什么样的教育是必要的,什么样的教育是可行的。
2.最初的环境
中国在汉朝就有了“胎教”之说,在日本,从江户时代起,“胎教”之说也广为传播。“胎教”同人们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以种种形式在民间流传着。
日本的幼儿教育学家井深大先生所主持的幼儿开发协会,在爱育医院的协助下曾经做过一次胎儿听到声音以后是否能够记住的实验。
他们请录音员录制了小林一荣的俳句:“秋风扶枝摇,飒飒落叶遍地飘,猫儿追逐跳”。并把这个录音带交给一位怀孕的母亲,请她每天听两次,每次3分钟,以便让母亲体内的胎儿多次受到相同声音的刺激。选用俳句做试验是因为日本的俳句有一种日常讲话和音乐所没有的独特韵律,便于验证胎儿是否有记忆力。
婴儿出生后,在第2至第6天进行了实验,并与母体内和出生后没有听过俳句的婴儿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从未听过俳句的婴儿对所有的俳句做出了相同的反应。那个曾经在母体内听过俳句的婴儿在听到胎儿期多次听过的俳句时,反应比较稳定,但对初次听到的其他俳句却作出了意想不到的强烈反应。
由此可以推断,婴儿能够把听过的俳句和未听过的相似又不相同的俳句准确地区别开来。这说明,胎儿在母体内就开始具有记忆能力。当他听到另外一首韵律相同而内容不同的俳句时,也许在发生疑问:“这是什么呀?”
各种能力的产生要靠外界的不断刺激。当纠正了胎儿不具备能力的谬论后,人们便开始寻求科学教育胎儿的办法与方案。目前,已经开始采用的有胎教音乐,它借助现代音响培育孩子的音乐细胞。
还有一些美术教育家呼吁孕妇走出家门,多到大自然中去寻求自然美的真谛,经常到美术馆欣赏雕塑、绘画等。
在怀孕期间,母亲保持舒畅的心情、愉快的精神,会给胎儿创设一个优雅的体内环境,他会原封不动地接受母亲的感情。脐带不仅是生命的纽带,也是胎儿与母亲交流感情的纽带。
3.给孩子一个艺术天地
即使是遗传因素相同的双生儿,如果把他们放到不同的家庭环境里养育,也会得到不同的教育结果。如同在肥沃的田地里才能生长出茁壮的植物一样,只有在充满艺术情趣的环境里,才有可能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一些孩子的音痴症并不是遗传造成的,而是由环境造成的。并认为想了解父母,只要看看孩子就知道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反映着父母的思想与能力水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二环境,大自然是孩子的第三环境。假如父母的艺术情趣比较高尚,那么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就会是充满艺术情趣的小天地。第一环境是孩子产生兴趣的关键所在。而家庭关系和家庭环境构成的第二环境将为推动兴趣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客观条件。第二环境为孩子成才、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具有什么样的理想、做什么样的人,造成最初的意识环境。如果第三环境充满着天地的灵气、山水的秀媚,无形中会给孩子的心灵提供广阔的艺术想象条件,为铸造艺术的纯真、陶冶艺术情感垫下质朴而又深厚的基础。
初生的婴儿,听觉十分敏感。突然大叫一声会吓他一跳,可是轻柔的讲话与歌声却是他喜欢的。与婴儿谈话,给他唱歌,让他听各种声音:钟表的滴答声、调羹碰杯声、海浪声,看起来他好像无动于衷,可事实上他却把这些声音贮存在脑子里了。父母们如果这样做了,便给了孩子极有价值的心智刺激。
眼睛是婴儿感受美好景色的窗口。婴儿的小木床就是他的大世界。现在,许多孩子的小床太单调枯燥了,假如大人住在一间四壁空荡的房间里,感受会如何呢?那么就请装饰一下婴儿床吧。使它生气勃勃,色彩缤纷,形成对视觉的良好刺激。还要带婴儿到各个房间或户外走动,那么婴儿就会有许多不同的有趣的景色观赏了。
待到孩子长大些时,多带他到大自然中去,看红日、白云、蓝天的美好;和小花、小草、绿树交朋友;看高山的伟岸、大海的宽广……大自然的种种光彩。
艺术的美、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父母情感与情操的美,对孩子具有迷人的魅力,会吸引着孩子,使孩子兴奋、愉快,对生命感到满足,并会追求生命中美好的一切,用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许多父母认为给孩子一个艺术天地,便是在家里摆架钢琴,墙上挂着小提琴,地上支着画架或乐谱架,每天不停地督促孩子学琴、练画、写毛笔字。实际上,这是一种浅层次的艺术活动追求。
给孩子一个艺术天地,是通过美的环境,给孩子一个美的心境、美的理想、美的感受与美的追求。也许,这个孩子将来不会成为音乐家或画家,但他长大后却是一个具有较高层次审美情趣的人,他会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懂得纯真的、道德的是非标准,谁能说这与懂得“人类之美”没有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