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产品是同质的,不同产品价值提炼与推广策略带给消费者的感受却是天地之别。脑白金等产品的成功正好给了企业们上了营销造势最深刻的一课:在市场营销中,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企业的基础,而在于对消费心理准确把握以及对营销方式的巧妙使用上。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儿,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住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
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儿,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老头儿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
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
老头儿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
老头儿同意了,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打动了他。
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
洛克菲勒说:“快滚出去吧!谁需要你给我介绍女婿?”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
洛克菲勒一听,立马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
总裁先生摇头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
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
总裁先生当然同意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却是企业家推广产品时最应该读的经典故事——如何找到产品卖点,进行有效包装,并进行市场造势,最终使产品一飞冲天!
1.8个月,缔造蓝月亮洗衣液品牌第一销量第一
2008年年底,蓝月亮签约郭晶晶代言洗衣液新品,并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6月,蓝月亮洗衣液新品推广的唯一策划执行公关公司——龙舟公关,以“营造洗衣剂升级换代舆论,助力蓝月亮开创洗衣新时代”为核心,综合利用各种公关手段,通过系统的公关运作,为蓝月亮策动了四起新闻事件,成功执行了多达七轮的公关传播。
2008年12月,蓝月亮深层洁净护理洗衣液上市一个月,便以超过30%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洗衣液销量第一,随后一直稳居第一。在蓝月亮的带领下,众多日化企业亦开始厉兵秣马,新的洗衣液品牌如雨后春笋相继涌现,国内洗衣液行业呈现出从未有过的蓬勃生机。
仅仅通过8个月的系统公关运作,蓝月亮洗衣液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洗衣液行业第一品牌,成功的品牌管理及系统公关传播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案例背景
◆ 市场和行业背景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国家,洗衣液早已是最主流的洗衣剂产品,部分国家洗衣液市场份额占比达到80%以上;而在国内,洗衣粉仍是市场中的绝对主角,占洗衣剂份额70%以上,洗衣液只有不到3%的微小份额;国内大部分消费者不了解洗衣液,有很多消费者甚至从未听说过洗衣液。
◆ 企业背景
深谙洗涤之道的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秉承“一心一意做洗涤”的理念,将国际尖端技术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成为洗涤行业的领先代表,其产品涵盖个人清洁护理、衣物清洁护理及家具清洁护理三大门类,但其最具知名度的产品则是洗手液,被誉为国内的“洗手液大王”。
到2008年,蓝月亮洗衣液上市已经5年,但其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不高,网络上搜索蓝月亮洗衣液的相关新闻,信息量几乎为零,市场调查结果亦表明,更多消费者知道蓝月亮洗手液而不知其洗衣液。
而在这一年,蓝月亮在洗衣液研发上打破了行业局限,实现了洗衣液洁净力的跨越性突破,推出了当时国内去污力最强的洗衣液产品——蓝月亮深层洁净护理洗衣液。蓝月亮希望凭借新品,全面进军洗衣液市场,抢占洗衣粉市场份额,并先发制人地确立其行业领导品牌地位。
为此,蓝月亮计划斥巨资邀请奥运冠军郭晶晶代言,并将于2008年11月底召开郭晶晶代言及洗衣液新品上市新闻发布会,配合代言和新品上市的广告将在发布会后进行大规模投放。
公关策略
四个阶段,四大新闻事件,四个强有力的背书,全力营造洗衣剂升级换代的趋势和舆论,成就蓝月亮洗衣液领导品牌。
策略核心
双线结合,全力营造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言论和趋势。
明线:营造洗衣剂正酝酿升级换代的趋势和舆论,让洗衣液市场受到关注。
暗线:蓝月亮洗衣液是最好的洗衣液,蓝月亮是洗衣液的领导品牌。
策略解读
所谓洗衣剂升级换代,即洗衣粉将遭淘汰,洗衣液成为革命性的替代新品。
这一舆论无异于给洗衣剂行业平静的湖面投下重磅炸弹,它将改变目前洗衣粉为洗衣剂市场绝对主流的状态,让洗衣液以“替代者”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便于公众去理解、认识洗衣液这一最新产品。
同时,蓝月亮携洗衣液新品挺进洗衣剂市场,更为蓝月亮赋予了洗衣液行业开路先锋的角色,将蓝月亮与洗衣液行业的崛起紧紧捆绑在一起,“蓝月亮是洗衣液领导品牌”一说呼之欲出!
公关执行
蓝月亮洗衣液公关推广的挑战性在于,我们面对的是:
一个缺乏媒体关注度的行业;
一个高度内敛、除了广告从不与媒体有任何联系的企业;
一个从来没有相关产品新闻报道的品牌。
如何为蓝月亮寻找最强有力的背书,迅速营造洗衣剂升级换代的趋势和舆论?如何让“洗衣液取代洗衣粉”被行业、公众、市场认可?如何确保蓝月亮成为洗衣液行业的领导品牌?
在8个月的公关运作中,龙舟公关分四个阶段策动了四大新闻事件,利用四个强有力的背书,全面推动了“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蓝月亮成为洗衣液行业领导品牌”的公关传播,成功引发了洗衣液行业的新发展,并迅速树立起蓝月亮洗衣液的行业领导品牌形象。
总策略阶段阶段任务背书方式事件
全力营造洗衣剂升级换代的趋势和舆论,成就蓝月亮洗衣液领导品牌第一阶段
2008.11—2008.12营造舆论——
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行业专家背书洗协会议整合传播
第二阶段
2008.11—2009.01树立品牌——
蓝月亮开创洗衣新时代名人背书郭晶晶代言及新品上市传播
第三阶段
2009.01—2009.02强化认知——
洗衣液即将取代洗衣粉消费者背书消费者洗衣习惯调研报告传播
第四阶段
2009.04—2009.06促进购买——
蓝月亮洗衣液称王市场背书蓝月亮市场第一数据传播
第一阶段:营造舆论
如何有效地让“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成为行业认可的“大势所趋”?
龙舟公关抓住了一个行业专家云集的时机,精心设计了两个传播角度和稿件,巧妙地借专家之口,道出了“洗衣剂面临更新换代,洗衣液是市场发展趋势”的关键话题,让行业专家为蓝月亮洗衣液的第一轮公关传播做了最好的背书!
2008年11月18日,恰逢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在杭州召开。参与的人员、会议议题等都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有着行业的话语权、影响力和较高的新闻价值,龙舟公关建议蓝月亮邀请记者前往报道,通过有针对性的洗协专家、日化企业代表的采访和资料收集,形成相关稿件,使其在整个“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的造势过程中,起到“引发需求和关注”的目的,为蓝月亮即将进行的大规模公关传播打响头炮。
发布执行
龙舟公关邀请了“中国新闻社”和“21世纪经济报道”两家媒体的资深记者,专门奔赴杭州洗协会议现场进行了采访,并形成会议通稿和深度稿两篇稿件。
媒体稿件类型稿件内容新闻标题
中新社新闻通稿结合会议中“技术创新应用、节能减排”的主题,针对洗衣液的行业发展情况,报道各个日化企业的相关动向,点出“洗衣剂面临升级换代”这一趋势《洗衣液或成洗涤行业节能环保新宠》
21世纪
经济报道深度稿结合行业“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趋势,带出洗衣粉等传统洗衣剂的不足,传达出传统洗衣剂需要革新换代的信息;并结合洗衣液发展的国际趋势,分析国内洗衣剂行业现状,带出洗衣液的优势,点明“洗衣液是市场发展趋向”这一结论《洗涤市场变局前夜:洗衣液加速蚕食地盘》
稿件从专家、企业的角度,对洗涤行业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凸显了行业对洗衣液潜在市场的认可。龙舟公关将新闻通稿(中新社通稿)在洗协会议开幕次日即在中新网快速发布,并在随后继续跟进其他新闻网站的发布;而深度解读稿(《21世纪经济报道》稿)则紧随新闻通稿发布,深度稿在《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后,龙舟再进行大规模的网络转载发布。
两个稿件成功发布后,“洗衣剂酝酿升级”的观点立即受到了众多媒体和洗涤剂同行的关注,“洗衣剂即将更新换代”的舆论被顺利营造出来,而蓝月亮洗衣液也被作为洗涤剂的新兴产品,带入公众视线当中。
发布效果
洗协年会从来没有记者参与的惯例被蓝月亮彻底打破!最权威的国家通讯社和最权威的财经媒体共同参与打造——“洗衣液或成洗涤行业节能环保新宠”成为洗协年会唯一的权威声音!
杭州洗协年会整合传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共发布新闻报道60篇次,总量达104 401字(不包括近百条网络主动转载),此次传播意义非凡:
◆成功引发权威舆论:本次年会由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主办,权威性极高,有着行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此次新闻传播制造了 “洗衣剂酝酿更新换代”的舆论,引发了行业需求和媒体关注度。
◆奠定后续基础:此次新闻报道皆以行业角度进行,行业领袖意见和消费者的普遍需求两者紧密结合,前后呼应,形成整体的传播声势,更加强了传播效果和整体性。同时,为即将进行的郭晶晶代言蓝月亮洗衣液暨新品上市和华南国际市场调研的传播做了进一步的铺垫。
◆正面客观达到预期:经济类主流媒体的记者与会采访和挖掘,新闻报道内容正面、客观,不攻击洗衣粉,从国外趋势、国内经济和政策的宏观方向,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结合洗衣液的优点及优势报道,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第二阶段:树立品牌
当整个行业都在议论“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话题之时,以郭晶晶代言及蓝月亮洗衣液新品上市发布会为契机,针对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广告攻势,公关将如何进行有效配合,为蓝月亮洗衣液新品尽快抢占市场高地提供强大助力?答案是:借郭晶晶的影响力塑造蓝月亮洗衣液品牌,让这位大热名人为蓝月亮洗衣液的第二轮公关传播进行背书!
2008年11月24日,蓝月亮将在北京举行郭晶晶代言蓝月亮洗衣液暨新品上市发布会,龙舟公关为发布会设计的主题是“开创洗衣新时代”,这是蓝月亮以企业的姿态,对市场对消费者作出表态:蓝月亮携最新突破的洗衣液产品,欲进军洗衣剂市场,掀起洗衣剂市场的新变革。
发布策略:
◆两轮传播,集中造势:代言及新品上市发布会之前,我们设置两轮悬疑式传播,热炒郭晶晶最新的动向,带出郭晶晶为蓝月亮洗衣液拍摄广告的种种信息,为发布会造势;发布会传播则从郭晶晶和蓝月亮企业两个角度撰写稿子进行密集发布。
◆双剑合壁,全力出击:发布会次日,大规模的发布新闻传播的同时,密集的广告轰炸也即刻开始。
◆整合传播,强化舆论:配合洗协会议的整合传播,继续强化“洗衣剂升级换代”舆论。
◆三线合力,抢占先机:以上三线传播同时进行合力,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合力,助力蓝月亮洗衣液抢占先机。
◆选题及报道角度设计:以11月24日发布会为时间节点,分预热和引爆两个阶段,并从郭晶晶及蓝月亮企业两个角度设置新闻稿,最大化地发挥传播效应。
阶段稿件类型稿件内容新闻标题
发布会
预热阶段娱乐稿第一轮预热:对郭晶晶动向的透露和揣测,提升公众对她的关注度《郭晶晶神秘现身训练馆为新代言拍片》
第二轮预热:进一步解密郭晶晶动向,加强郭晶晶和蓝月亮之间的关联和联想《月亮上跳水?郭晶晶最新广告大片即将上映》
发布会
引爆阶段娱乐稿财经稿郭晶晶代言蓝月亮洗衣液新品,畅谈健康洗衣新选择《郭晶晶代言蓝月亮,T台首谈“洗衣经”》
向公众传达蓝月亮洗衣液新品信息及市场目标,对比国内外情况,介绍洗衣液市场发展趋势,烘托蓝月亮洗衣液的技术革新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意义《蓝月亮携手跳水女皇郭晶晶洗牌400亿洗涤市场》
发布效果
此次传播充分传达了以下重要信息:郭晶晶与蓝月亮洗衣液同具“开创新时代”的象征意义,同处行业领军地位;郭晶晶选择蓝月亮洗衣液,是新时代女性的洗涤新选择;指出蓝月亮深层洁净洗衣液的技术革新与提升,诠释了其“洁净更保护”的核心价值,为“开创洗衣新时代”做了最好的注脚。
此次传播以财经稿为主、娱乐稿为辅。平面媒体方面,图文并茂的报道比例为46.9%;而网络媒体方面,图文并茂的报道则高达80%。
第三阶段:强化认知
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影响消费者,促成消费者在洗衣剂选择上,从洗衣粉到洗衣液的品类转换,让消费者为洗衣液升级换代做背书!
经过洗协会议整合传播和配合郭晶晶代言蓝月亮洗衣新品上市新闻的几轮传播,我们已经分别从行业、企业及专家等角度配合了“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的舆论宣传,但从受众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自消费者本身的声音更容易令消费者信服和受到影响。
2008年年底,在龙舟公关的建议下,蓝月亮委托华南国际调研公司在广州、北京、上海、重庆四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消费者洗衣消费习惯”调研,并对调研结果展开公关传播。
发布策略
◆做足前期功课,严密把控调研结果,提高新闻时效性:调研开始前,龙舟公关根据多方资料收集和研究,对调研结果作出初步预测,并预先准备了稿件。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消费者对洗衣粉不满,不满的主要原因是洗衣粉伤手,与龙舟的预测基本符合,龙舟公关立即调整相关稿件,即刻进行发布,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从消费者角度发稿:稿件以坚实的数据资料,及各地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为洗衣液即将取代洗衣粉做了消费者角度的有力背书。
传播方面主要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蓝月亮设计的稿件标题为“产品功能单一成硬伤,八成消费者对洗衣粉表示不满”,稿件以坚实的数据资料,及各地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为洗衣液即将取代洗衣粉做了消费者角度的有力背书。
发布效果
由于稿件直接攻击洗衣粉,指向性过于明显,在传播中因部分媒体出于保护洗衣粉广告客户等因素遇到了一定的障碍,龙舟公关很快根据媒体反馈调整了稿件角度,提出“洗衣健康”这一全新的概念,并设计了“八成消费者最关注洗衣健康问题”这一新的标题和新的稿件,在消费者背书的同时,更将蓝月亮洗衣液的保护概念不落痕迹地传达给了消费者,为接下来蓝月亮洗衣液的产品功能传播做足了铺垫。
消费者洗衣习惯调研稿最终发布结果:平面媒体发布:22篇,27 637字;网络媒体发布:21篇,32 396字。顺利实现了预期的传播效果和要求。
第四阶段:促进购买
权威调查机构尼尔森的数据证明:蓝月亮洗衣液已经连续三个月获市场销量第一,其行业领导品牌地位已经初步确立,利用尼尔森数据融入产品信息,能大大增强消费对蓝月亮产品的信任,刺激购买,同时也是让这份响当当的市场数据为洗衣液升级换代及蓝月亮洗衣液第一品牌地位做背书!
经过前期一系列公关宣传,蓝月亮洗衣液品牌知名度及认知度得到了大幅提升。2008年12月、2009年1月及2月蓝月亮新品洗衣液上市后连续三个月市场份额突破30%,获得洗衣液市场销量第一。
为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对蓝月亮洗衣液的品牌忠实度,助力打造蓝月亮行业领导品牌地位,龙舟公关策划了蓝月亮市场销量第一的新闻稿件,并在新闻稿中融入了大量蓝月亮洗衣液的产品信息,展开传播。
发布策略
◆突出蓝月亮行业领导地位:传播关键在于突出蓝月亮洗衣液的行业领导地位。稿件将强调蓝月亮对于洗衣液行业作出的贡献,即引领“洗衣剂更新换代潮流”。2008年洗衣液与洗衣粉的年增长率对比,洗衣粉首次出现负增长,成为稿件的重要信息。稿件的意义从蓝月亮企业升华到洗衣液行业发展的层面,具有重大的行业意义。
◆以市场第一为主体,增强蓝月亮品牌价值:以蓝月亮市场第一的信息作为稿件主体,体现了蓝月亮企业在行业中的绝对优势,进一步增强了蓝月亮的品牌价值,巩固了消费者对蓝月亮的品牌忠实度。
◆植入产品信息,促进消费:稿件中大量的蓝月亮洗衣液产品信息的植入,通过新闻的方式,对蓝月亮的产品品质做了最具说服力的宣传,让消费者对蓝月亮洗衣液更加信任。
发布效果
此次传播充分传达了以下重要信息:蓝月亮洗衣液成为销量冠军,受到消费者欢迎;蓝月亮“有保护的洁净”引发消费需求,推动洗衣剂市场发展;蓝月亮洗衣液产品是国内洁净力最强的洗衣液。
此次传播效率空前,受到国内各大媒体重点关注,发布后3天内,就有13家媒体对此稿件进行快速报道;全国有62家媒体对稿件展开了1 000字以上篇幅的重点报道;在整个发布过程中,直接在标题中出现蓝月亮洗衣液全国第一信息的稿件达到72%,保证了消费者对此轮传播核心信息的关注。
综合评估
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共8个月:蓝月亮第一次引入龙舟策略型公关体系;龙舟公关为蓝月亮策划并执行了7轮新闻公关传播;蓝月亮由生产洗手液的小品牌转变为洗衣液大品牌;蓝月亮洗衣液销量由第三跃居全国第一;蓝月亮品牌价值由29.59亿升到31.16亿;大众消费观产生重大改变,洗衣粉伤手伤衣伤环境,洗衣液逐渐取代洗衣粉;蓝月亮成功打破洗衣粉为绝对主角的市场格局;迅速引爆了整个洗衣液行业的发展;蓝月亮洗衣液上市公关模式被后来者争相效仿;蓝月亮已成为全国洗衣液市场的第一品牌!
至此,蓝月亮开创洗衣新时代全案公关收到的成效已远远超出我们预期的效果,这不仅仅是蓝月亮洗衣液树立行业领导地位的一次公关案例,更为洗衣液行业公关推广开辟了全新的模式。
蓝月亮洗衣液上市后销量连续三个月获得市场第一,芭菲洗衣液、先锋洗衣液、奥妙洗衣液等后来者相继涌出,蓝月亮的成功引爆了整个洗衣液行业的发展。
芭菲洗衣液邀请奥运女孩代言、先锋洗衣液采取系列公关传播、奥妙洗衣液邀请周迅代言等系列洗衣液品牌公关事件中,我们发现,他们的操作模式、公关手段几乎与蓝月亮公关模式完全相同。龙舟公关为蓝月亮洗衣液开辟的公关模式已成为洗衣液行业公关推广的固定模式。
蓝月亮洗衣液在推广中所使用的“洗衣新时代”、“洗衣健康”、“洗衣剂升级换代”等词汇,被其他洗衣液品牌宣传推广不断借鉴使用,蓝月亮关于洗衣液市场的各种调研数据,也成为了众多研究洗衣液行业的专家、同行研究学习的重要数据。
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品牌塑造,更为一个行业赋予了新生,为洗衣剂市场带了革命性的改变。
8个月系统公关传播缔造A公司洗衣液品牌第一销量第一
案例概述
2008年底,A公司签约奥运冠军明星代言洗衣液新品,于北京举行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6月,A公司洗衣液新品推广的唯一策划执行公关公司——龙舟公关,以“营造洗衣剂升级换代舆论,助力A公司开创洗衣新时代”为核心,综合利用各种公关手段,通过系统的公关运作,为A公司策动了四大新闻事件,成功执行了多达7轮的公关传播。
2008年12月,A公司深层洁净护理洗衣液上市一个月,便以超过30%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洗衣液销量第一,随后一直稳居第一。在A公司的带领下,众多日化企业亦开始厉兵秣马,新的洗衣液品牌如雨后春笋相继涌现,国内洗衣液行业呈现出从未有过的蓬勃生机。
仅仅通过八个月的系统公关运作,A公司洗衣液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洗衣液行业第一品牌,成功的品牌管理及系统公关传播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案例背景
◆ 市场和行业背景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国家,洗衣液早已经是最主流的洗衣剂产品,部分国家洗衣液市场份额占比达到80%以上;而在国内,洗衣粉仍是市场绝对主角,占洗衣剂份额70%以上,洗衣液只有不到3%的微小份额;国内大部分消费者不了解洗衣液,有很多消费者甚至从未听说过洗衣液;
◆ 企业背景
深谙于洗涤之道的广州A公司,秉承“一心一意做洗涤”的理念,将国际尖端技术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成为洗涤行业的领先代表,其产品涵盖个人清洁护理、衣物清洁护理及家居清洁护理三大门类,但其最具知名度的产品则是洗手液,被誉为国内的“洗手液大王”。
到2008年,A公司洗衣液上市已经5年,但其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不高,网络上搜索A公司洗衣液的相关新闻,信息量几乎为零,市场调查结果亦表明更多消费者知道A公司洗手液而不知其洗衣液。
而在这一年,A公司在洗衣液研发上打破行业局限,实现了洗衣液洁净力的跨越性突破,推出了当时国内去污力最强的洗衣液产品——深层洁净护理洗衣液。A公司希望凭借新品,全面进军洗衣液市场,抢占洗衣粉市场份额,并先发制人地确立其行业领导品牌地位。
为此,A公司计划斥巨资邀请奥运冠军郭晶晶代言,并将于2008年11月底召开郭晶晶代言及洗衣液新品上市新闻发布会,配合代言和新品上市的广告将在发布会后进行大规模投放。
□ 公关策略
——四个阶段,四大新闻事件,四个强有力的背书,全力营造洗衣剂升级换代的趋势和舆论,成就A公司洗衣液领导品牌
□ 策略核心
双线结合,全力营造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言论和趋势
明线:营造洗衣剂正酝酿升级换代的趋势和舆论,让洗衣液市场受到关注
暗线:A公司洗衣液是最好的洗衣液 A公司是洗衣液的领导品牌
□ 策略解读
所谓洗衣剂升级换代,即:洗衣粉将遭淘汰,洗衣液成为革命性的替代新品。
这一舆论无异于给洗衣剂行业平静的湖面投下重磅炸弹,它将改变目前洗衣粉为洗衣剂市场绝对主流的状态,让洗衣液以“替代者”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便于公众去理解、认识洗衣液这一最新产品。
同时A公司携洗衣液新品挺进洗衣剂市场,更为A公司赋予了洗衣液行业开路先锋的角色,将A公司与洗衣液行业的崛起紧紧捆绑在一起,“A公司是洗衣液领导品牌”一说呼之欲出!
□ 公关执行
A公司洗衣液公关推广的挑战性在于,我们面对的是:
一个缺乏媒体关注度的行业;
一个高度内敛、除了广告从不与媒体有任何联系的企业;
一个从来没有相关产品新闻报道的品牌。
如何为A公司寻找最强有力的背书,迅速营造洗衣剂升级换代的趋势和舆论?如何让“洗衣液取代洗衣粉”被行业、公众、市场所认可?如何确保A公司洗衣液成为行业的领导品牌?
在8个月的公关运作中,龙舟公关分四个阶段策动四大新闻事件,利用了四个强有力的背书,全面推动了“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A公司成为洗衣液行业领导品牌”的公关传播,成功引发了洗衣液行业的新发展,并迅速树立了A公司洗衣液的行业领导品牌形象。
总策略阶段阶段任务背书方式事件
全力营造洗衣剂升级换代的趋势和舆论,成就A公司洗衣液领导品牌
第一阶段
200811—200812营造舆论——
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行业专家背书洗协会议整合传播
第二阶段
200811—200901树立品牌——
A公司开创洗衣新时代名人背书郭晶晶代言及新品上市传播
第三阶段
200901—200902强化认知——
洗衣液即将取代洗衣粉消费者背书消费者洗衣习惯调研报告传播
第四阶段
200904—200906促进购买——
A公司洗衣液称王市场背书A公司市场第一数据传播
第一阶段:营造舆论——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洗协会议整合传播
如何有效地让“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成为行业认可的“大势所趋”?
龙舟公关抓住了一个行业专家云集的时机,精心设计了两个传播角度和稿件,巧妙地借专家之口,道出了“洗衣剂面临更新换代,洗衣液是市场发展趋势”的关键话题。
2008年11月18日,恰逢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在杭州举办。参与的人员、会议议题等都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有着行业的话语权、影响力和较高的新闻价值,龙舟公关建议邀请记者前往报道,通过有针对性的洗协专家、日化企业代表的采访和资料收集,形成相关稿件,使其在整个“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的造势过程中,起到“引发需求和关注”的目的,为即将进行大规模洗衣液公关传播打响头炮。
□ 发布执行
龙舟公关邀请国内两家重量级媒体的资深记者,专门奔赴杭州洗协会议现场进行了采访,并形成会议通稿和深度稿2篇稿件。
稿件类型稿件内容新闻标题
新闻通稿结合会议中“技术创新应用、节能减排”的主题,针对洗衣液的行业发展情况,报道各个日化企业的相关动向,点出“洗衣剂面临升级换代”这一趋势;《洗衣液或成洗涤行业节能环保新宠》
深度稿结合行业“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趋势,带出洗衣粉等传统洗衣剂的不足,传达出传统洗衣剂需要革新换代的信息;并结合洗衣液发展的国际趋势,分析国内洗衣剂行业现状,带出洗衣液的优势,点明“洗衣液是市场发展趋向”这一结论。《洗涤市场变局前夜:洗衣液加速蚕食地盘》
稿件以专家、企业的角度,对洗涤行业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凸显了行业对洗衣液潜在市场的认可。稿件成功发布后,“洗衣剂酝酿升级”的观点立即受到了众多媒体和洗涤剂同行的关注,“洗衣剂即将更新换代”的舆论被顺利营造出来,而A公司洗衣液也被作为洗涤剂的新兴产品,带入到公众视线当中。
□ 发布效果
此次传播成功地让“洗衣液或成洗涤行业节能环保新宠”成为洗协年会唯一的权威声音,意义非凡。
◆成功引发权威舆论:本次年会由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主办,权威性极高,有着行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此次新闻传播制造了 “洗衣剂酝酿更新换代”的舆论,引发了行业需求和媒体关注度;
◆奠定后续基础:此次新闻报道皆以行业角度进行,行业领袖意见和消费者的普遍需求两者紧密结合,前后呼应,形成整体的传播声势,更加强了传播效果和整体性。同时,为即将进行的新品上市传播做了进一步的铺垫。
◆正面客观达到预期:经济类主流媒体的记者与会采访和挖掘,新闻报道内容正面,客观,不攻击洗衣粉,从国外趋势、国内经济和政策的宏观方向,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结合洗衣液的优点优势报道,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阶段:树立品牌——A公司开创洗衣新时代——郭晶晶代言及A公司洗衣液新品上市系列传播
当整个行业都在议论“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话题之时,以郭晶晶代言及A公司洗衣液新品上市发布会为契机,针对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广告攻势,公关将如何进行有效配合,为A公司洗衣液新品尽快抢占市场高地提供强大助力?
答案是:借郭晶晶的影响力塑造A公司洗衣液品牌,让这位大热名人为A公司洗衣液的第二轮公关传播进行背书!
2008年11月24日,A公司将在北京举行郭晶晶代言A公司洗衣液暨新品上市发布会,龙舟公关为发布会设计的主题是“开创洗衣新时代”,这是A公司以企业的姿态,对市场对消费者做出表态:A公司携最新突破的洗衣液产品,欲进军洗衣剂市场,掀起洗衣剂市场的新变革。
□ 发布策略
◆两轮传播集中造势:
代言及新品上市发布会之前,我们热炒郭晶晶最新的动向,带出郭晶晶为A公司洗衣液拍摄广告的种种信息,为发布会造势;发布会传播则从郭晶晶和A公司企业两个角度撰写稿子进行密集发布;
◆双剑合壁全力出击:发布会次日,大规模的发布会新闻传播的同时,密集的广告轰炸也即刻开始;
◆整合传播强化舆论:配合洗协会议的整合传播,继续强化“洗衣剂升级换代”舆论;
◆三线合力抢占先机:以上三线传播同时进行合力,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合力,助力A公司洗衣液抢占先机;
◆选题及报道角度设计:以11月24日发布会为时间节点,分预热和引爆两个阶段、并从郭晶晶及A公司企业两个角度设置新闻稿,最大化地发挥传播效应。
阶段稿件类型稿件内容新闻标题
发布会
预热阶段娱乐稿第一轮预热:对郭晶晶动向的透露和揣测,提升公众对她的关注度。《郭晶晶神秘现身训练馆为新代言拍片》
第二轮预热:进一步解密郭晶晶动向,加强郭晶晶和A公司之间的关联和联想。《郭晶晶最新广告大片即将上映》
发布会
引爆阶段娱乐稿财经稿郭晶晶代言A公司洗衣液新品,畅谈健康洗衣新选择。《郭晶晶代言A公司,T台首谈“洗衣经”》向公众传达A公司洗衣液新品信息及市场目标,对比国内外情况,介绍洗衣液市场发展趋势,烘托A公司洗衣液的技术革新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意义。《A公司携手跳水女皇郭晶晶 洗牌400亿洗涤市场》
□ 发布效果
此次传播充分传达了以下重要信息:
郭晶晶与A公司洗衣液同具“开创新时代”的象征意义,同处行业领军地位;
郭晶晶选择A公司洗衣液,是新时代女性的洗涤新选择;
指出A公司深层洁净洗衣液的技术革新与提升,诠释了其“洁净 更保护”的核心价值,为“开创洗衣新时代”做了最好的注解。
第三阶段:强化认知——洗衣液即将取代洗衣粉——消费者洗衣习惯调研报告传播
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影响消费者,促成消费者在洗衣剂选择上,从洗衣粉到洗衣液的品类转换,让消费者为洗衣液升级换代做背书!
经过洗协会议整合传播和配合郭晶晶代言A公司洗衣新品上市新闻的几轮传播,我们已经分别从行业、企业、以及专家等角度配合了“洗衣剂酝酿升级换代”的舆论宣传,但从受众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自消费者本身的声音更容易令消费者信服和受到影响。
2008年底,华南国际调研公司在广州、北京、上海、重庆四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消费者洗衣消费习惯”调研,龙舟公关对调研结果展开传播。
□ 发布策略
做足前期功课,提高新闻时效性:
调研开始前,龙舟公关根据多方资料收集和研究,初步预测了调研结果,并预先准备了稿件。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消费者对洗衣粉不满,不满的主要原因是洗衣粉伤手问题,与龙舟的预测基本符合,龙舟公关立即调整相关稿件,即刻进入发布,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从消费者角度发稿
稿件以坚实的数据资料,及各地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为洗衣液即将取代洗衣粉做了消费者角度的有力背书。
□ 发布效果
在发布中,龙舟公关还根据媒体反馈调整了稿件角度,提出“洗衣健康”这一全新的概念,并设计了新的标题《八成消费者最关注洗衣健康问题》和新的稿件,在消费者背书的同时,更将A公司洗衣液的保护概念不落痕迹地传达给了消费者,为接下来A公司洗衣液的产品功能传播做足了铺垫。
第四阶段:促进购买——A公司洗衣液称王——A公司洗衣液市场第一数据传播
权威调查机构尼尔森的数据证明:A公司洗衣液已经连续三个月获市场销量第一,行业领导品牌地位已经初步确立,利用尼尔森数据融入产品信息,能大大增强消费对A公司产品的信任,刺激购买,同时也是让这份响当当的市场数据为洗衣液升级换代、以及A公司洗衣液第一品牌地位做背书!
经过前期一系列公关宣传,A公司洗衣液品牌知名度及认知度得到了大幅提升。2008年12月、2009年1月、2月A公司新品洗衣液上市后连续三个月市场份额突破30%,获得洗衣液市场销量第一。
为进步一加强消费者对A公司洗衣液的品牌忠实度,助力打造A公司行业领导品牌地位,龙舟公关策划了A公司市场销量第一的新闻稿件,展开传播。
□ 发布策略:
◆突出A公司行业领导地位:
传播关键在于突出A公司洗衣液的行业领导地位。稿件将强调A公司对于洗衣液行业做出的贡献,即引领“洗衣剂更新换代潮流”。
08年洗衣液与洗衣粉的年增长率对比,洗衣粉首次出现负增长,成为稿件的重要信息。
稿件的意义从A公司升华到洗衣液行业发展的层面,具有重大的行业意义。
◆市场第一为主体增强A公司品牌价值
A公司市场第一的信息作为稿件主体,体现了A公司企业在行业中的绝对优势,进一步增强了A公司的品牌价值,巩固了消费者对A公司的品牌忠实度
□ 发布效果
此次传播充分传达了以下重要信息:
A公司洗衣液成为销量冠军,受到消费者欢迎
A公司“有保护的洁净”引发消费需求,推动洗衣剂市场发展
A公司洗衣液产品是国内洁净力最强的洗衣液
此次传播效率空前:
受到国内各大媒体重点关注,发布后3天内,就有13家媒体对此稿件进行快速报道;
全国有62家媒体对稿件展开了1000字以上篇幅的重点报道;
在整个发布过程中,直接在标题中出现A公司洗衣液全国第一信息的稿件达到72%,保证了消费者对此轮传播核心信息的关注。
□ 综合评估
2008年11月—2009年6月,共8个月
A公司第一次引入龙舟策略型公关体系;
龙舟公关为A公司策划并执行了7轮新闻公关传播;
A公司由生产洗手液的小品牌转变为洗衣液大品牌
A公司洗衣液销量由第三跃居全国第一;
A公司品牌价值由29.59亿升到31.16亿;
大众消费观产生重大改变:洗衣粉伤手伤衣伤环境,洗衣液逐渐取代洗衣粉;
A公司的成功打破洗衣粉为绝对主角的市场格局
迅速引爆了整个洗衣液行业的发展,
A公司洗衣液上市公关模式被后来者争相效仿,
A公司已成为全国洗衣液市场的第一品牌!!
至此,A公司开创洗衣新时代全案公关收到的成效已远远大于我们预期的效果,这不仅仅是A公司洗衣液树立行业领导地位的一次公关案例,更为洗衣液行业公关推广开辟了全新的模式。
风暴减肥胶囊:从零到市场前三甲的营销奥秘
如何使一款减肥胶囊只用10天时间旺销全国市场?
如何使一款减肥胶囊不到10个月即进入减肥产品前三甲?
如何使一款减肥胶囊推出不到2个月,即获得国内最高级别的医学学术团体——中华医学会的权威论证,在减肥品中第一个进入“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获其重点推荐?
而且,如何确保它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中国医药报》等国家级传媒争相报道,令其市场营销的故事在保健行业被各级经销商广为传颂?
创造以上成绩的品牌叫“风暴”减肥胶囊。
1999年4月,风暴减肥胶囊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等24个市场推出,并以其科学的减肥理论、高达80%的有效减肥率、行之有效的市场推广体系,一举占领市场,取得空前成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减肥风暴,被业界誉为“风暴模式”、“风暴现象”。
作为“风暴模式”的主要设计者和执行者,我们参与了风暴减肥胶囊1998—2000年度策划、推广的全过程, 从产品概念及机理、功效、疗程的测试和设计,到产品的命名、包装、价格和京沪穗三地的消费者研究;从全国24个城市的广告策划、媒体投放、SP活动,到国家级媒介的公关炒作和中华医学会的唯一认证,我们用无数的整体策划和系统创意及公关努力,为“风暴”打造了狂飚突进的平台。
让我们进入风暴的漩涡中心,探究风暴刮起的奥秘吧。
“风暴”要革减肥的命——我们应该怎样做减肥产品
1998年4月,客户带着一种叫丙酮酸钙(缩写为Pyr)的化学合成品找到了我们。
中国减肥品市场狼烟四起,而遍观整体减肥市场,尽管经过长达六七年的市场培育,消费者对减肥产品的评价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是与该行业的无序、厂商的鱼龙混杂、产品功效的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相关的。但机会正在于此!
我们清醒地看到了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围绕减肥观念、减肥机理和推广策略,我们针对竞争对手作了周密、细致的部署。在长达一年多的市场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近几年的减肥品市场中,老品牌的影响力在逐渐下降,而新品牌则迅速上升,处于新老交替关头,无明显的领导性品牌。传统减肥品以中医理论为主,许多产品长年累月自说自话、自吹自擂,翻来覆去的都是些陈词滥调,而且是“你不说我反而清楚,你愈说我愈糊涂”。这个市场太沉闷、太守旧,简直是死水一潭!
事实也正是如此:1998年市场调研发现,80%的消费者对现有减肥品持不满意态度。199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片,全面评价中国现有减肥品,提出应以更科学的减肥方法来规范中国减肥品市场。
消费者正在出现信心危机!市场需要震撼性、革命性而且令人信服的创新产品!
而“风暴”(此时尚未命名)理应成为主导性的第一层次品牌!正是有了这种大胆的远见,我们才找出了“风暴” 的准确定位。
务虚:我们需要跳出减肥谈减肥,高屋建瓴,首先从减肥观念上与对手拉开距离。
务实:我们与对手打的是一场科技大战,并以此拉开竞争档次,避免在低水平线上发生竞争。
因此,我们的最终目标定在:“风暴”带来的不仅仅是显著的减肥塑身效果。更重要的是, 它带来了全新的科学减肥概念——它宣告了一个真正科学减肥时代的降临!它是中国减肥市场一场革命性的风暴!
而这一切,都将取决于一个独一无二、无出其右的产品概念。它是一切正确过程的开始。
正因为这样,我们将这种减肥品前所未有地命名为——“风暴”减肥胶囊。“风暴”,意味着这是减肥史上的一次革命,那迅猛、强烈、震撼而彻底的感觉,那个性张扬的强大冲击力, 非常容易记忆并深入人心。我们希望消费者明白,在这个响亮而极具个性的品牌名称背后,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能迅速被消费者认知和记忆,而根本不同于其他同类“凡夫俗子”。
我们选用“风暴”代表丙酮酸钙(Pyr)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我们希望借助于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同时,获得真正科学的减肥概念和方法。这种新的概念和方法,对传统减肥概念和方法而言,正如同一场风暴、一场革命。这一场风暴之后,广大的消费者不仅能获得产品的收益,更能获得真正科学的减肥方法,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
减肥风暴一触即发
事实上,产品上市两个多月后,“风暴”已经从单纯的品名逐步升华为一种行动,其内涵正在增加,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和咨询时,会脱口而出地叫出“风暴减肥”或“减肥风暴”,这与我们希望形成的消费者认知是相符的。“风暴”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减肥产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它将引发世纪末的一场科学减肥的革命。
而“风暴”更深的一重含义在于,以风暴为代表的一套全新的减肥理论,将摧垮旧时代的减肥谬论,建立新一代的风暴王朝;在风暴的全新理论狂飙下,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任何轻泻类、替食类、食欲抑制类减肥品都将荡然无存。
可以说,“风暴”的这一命名,浓缩了我们对整个产品概念的把握。
设计出“风暴”减肥品的产品概念是所有策划工作的重点。
市场研究证实,消费者对市场上已有减肥品普遍感到不满意,不太相信某些功能宣传,会不断尝试新的品牌(品牌忠诚度不够),能够理解并接受比较先进、科学的减肥概念(例说西医机理),但在实际行为中会采用错误的标准(如期待减肥品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以体重变化衡量减肥效果等)。从消费动机看,使用减肥品最主要的目的是“爱美”,其次为“改善机能”和“健康”。
一个本身具备优良素质的产品并不意味着它在市场的推广中必然成功,“风暴”也是如此。消费者是理性化与感性化的混合体,他们对一个所谓好产品的认同接受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产品是以一种什么姿态、一种什么现象呈现给他们,它能否引起人们的共鸣。它需要一个鲜明、易懂、令人信服的产品概念,一个革命性的全新的产品概念。它应该也必须代表着科学、可信、有效、科技感和突破。
什么是科学的减肥理论和方法?在我们看来,它就是Pyr在人体内带来的一切变化:脂肪逐步减少;肌肉力量增强,体态优美,使人充满健康活力;不须节食,不会使人因营养不良而四肢无力、昏昏欲睡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最低的反弹率,因为Pyr已经使你成为一个活泼好动、饮食均衡、充满自信的人。更简单地说,科学的减肥方法是:比以前多一些运动(哪怕是多做家务),均衡饮食(不必少吃食物,只需多吃些高纤维、低热量的食物),匀速慢减,减多余脂肪,而非单纯减体重。
与这种品牌个性相适应,我们设计的产品包装应该有很强的科技感,现代气息要浓厚,简洁明了,品牌突出,有一点女性化;广告诉求应该讲清原理,突出产品的高科技含量,推广科学的减肥方法;广告表现风格应该是朴实、严谨、知识性强。而在整体广告推广中,重视产品的综合优势的体现,突出表现一种减肥方法的革命性突破,新的、高科技的、高效的个性,对目标人群更具吸引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风暴整体产品概念的设计形成了(以下内容有美国众多科学家25年研究和临床验证为据)以下设计。
产品概念:源自美国尖端医药技术的突破性减肥产品。
产品承诺:每天多减48%的脂肪。
承诺内容:人体每天都要合成和消耗一定量的脂肪。Pyr能帮助人体多消耗48%的脂肪。也就是说,哪怕今天你只减了1克脂肪,服用Pyr之后,就能多减脂肪到1.48克!这种神奇的减脂效果在人类减肥史上是绝无仅有的。Pyr这种神奇物质应用于人类与肥胖斗争的领域,是减肥科学具有革命性的突破。
产品核心机理:Pyr是决定人体肥胖与否的调节剂。Pyr是天然存在于人体血液中的一种物质,是人体能量代谢的中间产物,在正常人体内的浓度为0.01~0.1mmol,起分解和消耗脂肪作用。肥胖的人之所以会不断发胖,就是因为体内Pyr的浓度比正常人的低,造成脂肪分解的速度小于合成的速度,引起脂肪堆积,导致肥胖。当体外补充了Pyr之后,增加了人体内Pyr的浓度,能够对组织细胞的“动力加工厂”——线粒体产生强烈刺激,加速体内的Krebs循环,加快了体内合成ATP的速度,从而消耗更多的脂肪,减少人体脂肪含量。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实验表明,由于Pyr加快了人体内ATP的循环速度,人体脂肪消耗量比正常脂肪消耗量要增大48%,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惊叹的数字。Pyr堪称人体肥胖的调节剂。
通过产品概念的成功把握和创新突破,我们极富创意地把产品命名为“风暴”,将来自美国最新科技 “Pyr”作为产品概念主线,以“Pyr,人体肥胖的调节剂”作为产品的核心机理,提出了减肥要“匀速慢减”、“减脂肪,而非减体重”等科学的减肥观念,并成功地提炼出“每天多减48%的脂肪”的广告主题。
随后,《一场酝酿1/4世纪的减肥风暴》、《减肥,迎接新世纪》两篇专题文章极具煽动性地全面阐述了风暴减肥胶囊的科学理论、机理及作用效果,极具震撼力和冲击力地在全国24个大中城市的主要报刊上大版面登出,营销造势全面启动,减肥市场风暴一触即发。
瞄准竞争对手,为减肥市场“减肥”
中国减肥品出现较早,但市场的全面启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大批减肥品蜂拥而至,正值保健产品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整个中国庞大的肥胖人群无疑为减肥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而从中国减肥品自身的发展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代产品的更迭:
第一代产品属于“替食型”,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类产品用低卡路里食物替代高热量、高糖食物,使人体只吸收生命所需最低能量,从而达到快速减肥的目的。这种方法易使减肥者感到饥饿,在恢复正常饮食后,体重容易反弹。
第二代产品属于“轻泻型”,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类产品利用能利泻通便的中药,使减肥者轻度腹泻,减少体内水分,从而着力体重。使用这种产品后,体内脂肪含量并没有改变,且对肌肉组织有损伤。
第三代产品属于“补益型”,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所谓“补益”只是一些商家出于宣传需要的一种新提法,它提倡“营养+调节”的减肥方式。它是目前市场上销售得最好的产品,但在产品设计上较前两类并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另外,一些产品的成分中含有氛氟拉明、β-阻断剂等违禁药物,通过抑制食欲的方式进行减肥。这种产品对人体的副作用比较大,容易引起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已经被国家卫生部门明令禁止销售。但由于这些成分的减肥效果非常明显,目前仍有许多生产厂家在其产品中添加使用。
减肥品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消费群开始变得理性和成熟,对于某些减肥品对身体的危害及科学减肥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随着以中国特色的减肥茶为主体的第三代减肥品衰退期的来临,以及消费者对减肥品的进一步了解,可以预言,市场将呈现一个新的彼消此长的“减肥”格局。在新的格局中,我们可以看到带有西方减肥概念的产品的市场地位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如果价格能为国民接受的话,其必将成为主流产品。
可以说,“风暴”同竞争对手的竞争主要是产品理论和消费观念的竞争。谁能赢得消费者的心理,谁就赢得了这场战争。随着××寿等产品衰退期的来临,它们的产品理论也即将过时,消费者在不断寻找新的减肥方法。接受一种新的减肥方法也就意味着一种新的减肥理论的产生和确立。而“风暴”在这些方面具有其他产品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最具革命性突破的高科技科学减肥理论;突破性的“风暴”四大原则——不节食、不反弹、增强耐力、无副作用。
但是,消费者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减肥观念将严重制约“风暴”产品的推广。风暴减肥胶囊的产品形式和机理理论对于目前的消费群来说都是全新的。要取得他们的认同、理解和接受,将是比较艰难的工作。我们要做的,就是细分再细分竞争对手,制定有强烈针对性的推广策略, 打击竞争对手,为减肥市场“减肥”。
针对正面对手××寿、××乐,我们主要奉行风暴科学机理及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减肥新观念,以“减肥应是减脂肪而非减水分”、“快速减肥危害大”、“厌食减肥危害大”、“正确解决减肥的反弹问题”等科学的减肥观念来争取消费群。
针对侧翼对手 w××、××克,我们主要针对世界最新的减肥动态和观念进行宣传,剖析美国几代减肥产品,帮助消费者认识 w××、××克属淘汰和违禁的产品,只有Pyr才能代表美国和世界20世纪末的最新科技。
针对××含片、××领等“黄雀式对手”,则主要是在特定的市场进行针对性的回击。
1999年,风暴减肥胶囊的所有营销传播及地面活动一直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以目标消费群为媒介传播对象,通过对美国Pyr概念的全面的传播造势,建立新型减肥观念,摧毁第一、二、三代产品所秉持的错误的减肥理论,打击竞争对手,建构“最新一代”的减肥新理论,塑造“风暴”优秀的品牌形象,从而压制竞争对手,促使消费者转移购买力,完成“风暴”的全年销售计划。
上市几个月后,最终的消费者测试表明:消费者普遍认为“风暴”的营销传播比较有吸引力,提出了新的减肥观念,讲得有道理,符合科学;普遍能接受“减肥应该是减脂肪而不是单纯减体重”和“慢减的减肥方式符合人体科学”的说法,并能理解肥胖主要是体内脂肪过多造成的。“风暴减肥胶囊,每天多减48%的脂肪”, 对于这个商品概念及对它的解释,消费者普遍表示认同,因而有效地促成了购买行为的产生。这也正是“风暴”短短几个月市场全线飘红的消费基础所在。
事实证明,建立在产品概念基础上的推广总策略的成功,是“风暴”的最独特之处——以产品高科技机理和新型减肥观念为切入点,有力地打击了竞争对手的错误减肥观念,并树立起“风暴——科学减肥品”的品牌形象;而产品差异性的成功策划,在极大程度上拉开了与前三代减肥品的差距,充分体现了“风暴”的高科技含量。
作为营销传播的有效补充和配合,我们还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五个A类市场举办了以提升“风暴”品牌知名度的大型活动,并辐射到了周边的市场。
此外,经过多方努力,1999年5月21日,我们终于使风暴减肥胶囊通过了中华医学会的权威论证,纳入“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产品。
“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旨在推广具有国际国内首创水平,并在临床应用中有显著诊断、治疗或协同作用的高科技医疗保健用品。
中华医学会是国内最高级别的医学学术团体,“风暴”能够进入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有力地说明了“风暴”产品的科学性。我们结合中华医学会的论证策划出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成功地树立了“风暴——科学减肥品”的品牌形象。这也正是“风暴”较其他减肥品在品牌形象上胜出一筹的地方。
2000年3月,我们又在全国范围内首家隆重推出“全程服务”计划,旨在使消费者购买“风暴”产品的同时,也附加购买了一套品牌叫做“全程服务”的产品服务,给肥胖者“一个彻底的减肥承诺”。在功效至上、消费信心大跌的减肥品市场中独树一帜,掀起了新一轮的减肥风暴。
强化市场管理,让风暴来得更猛烈些
在制定“风暴”销售策略时,我们重在建立新型的销售模式,强化市场管理,使其更易于控制,加快资金回流。从入市开始,以有效的手段增强经销商的信心,提高其进货量。“风暴”实行总经销制,现款现货,明确界定生产商和经销商双方责任,激励经销商,提高总经销商的积极性,保证货款的正常流转。为了达到生产商和经销商的双赢,规范经销商行为,“风暴”设立了市场管理保证金,对产品流向、低价倾销、货款承付均作出了极其细致的规定; 谁违约,谁负责,并立即作出处罚,直至取消经销权。
“风暴”的市场能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全线飘红,是与其责权明晰、快速反应的市场机制分不开的。“风暴”的价格梯度设计十分科学合理,既极大地保证了经销商、零售商的利益,又严格控制了市场零售的最高限价。一旦出现经销商将产品以低于“风暴”规定的批发价供货,或者经销商所在市场零售价偏离“风暴”规定的零售价,“风暴”派驻各地的市场代表就会作出快速反应,进行价格处罚、责令经销商改正。
“风暴”规定了严格的货流政策。在销售过程中,经销商应登记每一次出货产品的编码,充分掌握货流方向。如果出现经销商将本地编码产品直接或间接销往其他城市,经销商除了要受到经济处罚外,还可能面临以零售价回购该批产品的处罚,甚至取消经销权。
由于严格的市场管理保证了价格和货流的正常控制,经销商的积极性和信心也十分充足地调动起来。本来按规定在第一批产品到货后,经销商应在45日内铺到区域内70%的大商场和药店,但大部分经销商往往在一周之内就铺完货了。经销商还积极配合“风暴”市场人员开展终端促销和卖场展示活动,导致在“风暴”上市之初,许多地方出现脱销的现象。这在中国减肥市场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苹果iPod:“酷”营销火爆世界
在iPod出现之前,没有人会认识到一个小小的MP3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在美国人的生活中,iPod突然变得无所不在。当你身处麦迪逊大街,看到几乎每一个街区都有人戴着白色耳机;当你走进健身房,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戴着它;而当你坐在校园的长凳上,也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学生们都在用iPod。iPod,已成为联结人们的纽带。
四分之三的名人口袋里都揣着iPod,威尔·史密斯、格温妮斯·帕尔特罗、贝克汉姆、卡尔·拉格菲尔德……影星威尔·史密斯在接受著名科技杂志《连线》采访时,“抱怨”说他已经迷上了这个小玩意,称之为“本世纪的发明大事”。
而“木讷古板、保守无趣”的上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也被时尚玩物iPod成功俘虏——他耳朵里经常插两根白线、蹬着一辆山地车在得州牧场进行户外运动。布什的这个iPod,是他那宝贝千金詹娜在2004年夏天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的。让詹娜意外的是,一向挑剔的老爸竟然对iPod一见钟情。
不仅仅是美国,在欧洲、日本、中国、东南亚、南美等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iPod的身影。连八十岁高龄的英国女王,也在2005年夏天选择了一款银色内存6G的迷你iPod。2006年12月,欧洲宇航员威廉·比尔·欧伊菲林的太空探索之旅就一直有苹果iPod和好音乐的陪伴。
2007年,美国销售的汽车中,有一半的汽车增加支持苹果iPod音乐播放器的内置功能。2007年,美国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也将汽车是否支持iPod作为选车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iPod——这个酷劲十足的音乐随身听产品,以其超凡的魅力及卓越的市场营销策略,打造了一个市场传奇故事。
iPod诞生,MP3市场迎来明星产品
苹果公司的明星产品,iPod自2001年上市销售以来已累计售出了近7000万个,其在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的地位不可撼动。
与iPod飞速发展相反的是,全球音乐播放器市场正进入停滞状态。根据世界著名市场调研公司世通咨询的调查数据,自从2005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的MP3市场正呈现明显的萎缩状态,销售量一路下跌,MP3产品开始走向衰落。另外,由于市场竞争的过度激烈,加上替代性产品的竞争(如音乐手机),迫使部分厂商不得不开始退出MP3市场。
在这个制造能力越来越强大的时代,市场并不缺少产品:从需要精密技术的大型机械、高级电子产品,到需要漫长研发周期的药品,再到低技术的日常用品等,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着无数同质化或类似同质化的产品在互相竞逐、比拼。而过剩的产品追逐有限的消费力、无序的竞争导致行业步入恶性循环,这正是导致许多行业发展陷入困境、企业欲振乏力的原因。
当苹果管理层思考如何延伸苹果公司出色的创新能力、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新产品时,音乐播放器进入了他们的视界之中。当时的MP3市场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市场上同类产品五花八门,功能、设计都非常类似,企业之间往往通过恶拼价格战获得销售量。如何创造一款出色的MP3产品,摆脱同质化竞争,使企业获得持续增长的竞争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明星产品的打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入苹果决策者的思考范畴。
2001年2月,苹果公司的工程师被乔布斯要求去创造一件让人震撼的音乐播放器。乔布斯对这件东西的设想是:能快速和电脑连接并高速下载音乐;和iTunes软件高度一致并能够很容易地组织音乐,有容易操作的界面及能让人感到愉快。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一个注定要重写苹果历史的新产品——iPod问世了。
作为MP3市场上的明星产品,iPod的面世不仅对于苹果公司,而且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都具有巨大的意义。明星产品是具有高市场增长率、能够给企业创造高利润回报的产品。在一个买方势力越来越强大的市场中,明星产品的打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企业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巨大的新消费需求,从而使企业在市场博奕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苹果公司正是基于商业逻辑打造明星产品iPod。
第一代iPod使用硬盘作为载体,容量为5G,可以储存1000首歌曲。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iPod一共售出12.5万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苹果又发布了iPod mini,提供五种颜色,价格为249美元。iPod mini有着更简单的操控方式与更优美的外观设计,产品一开始发售, 就被抢购一空,iPod的销售正式迈上了快车道。
为了不断迎合市场需求,苹果公司不断对iPod进行改造,从功能、设计、容量等各方面进行更新换代,力求走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2001年到2005年的短短三年多时间里,iPod在全球的销量超过4200万台,占据了MP3市场的半壁江山,iPod在消费电子领域一时风头无二。
iPod:蓝海如何被创造出来
从产品的市场价值上分析,如果说一般产品是为了满足显性的消费功能,完成产品从生产价值到使用价值的过渡,那么明星产品除了满足显性的消费功能之外,还承担着以产品力去创造强大市场需求的职责:出色的明星产品可以使企业远离同质化竞争的泥潭,从红海市场驶向蓝海市场,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iPod正是属于这种使企业远离同质化竞争,并创造出巨大市场需求的明星产品。
同样属于MP3产品,iPod是如何从竞争对手的重重包围下脱颖而出,在市场角逐中找到自己的蓝海的?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iPod的设计美感胜过对手。
iPod以设计和感受取胜,是苹果对“把技术简单到生活”的实践。“站在苹果的角度,我们面对每件事情时都会问:怎么做能使使用者感觉方便?”
要打造一款通行世界的产品,就必须打造一种能够通行世界的产品美感——将最优秀的工业设计融入产品之中,为产品添加跨越地域、跨越国家、跨越民族、通行世界的审美语言,这正是苹果公司将iPod打造成明星产品所致力的方向。
iPod卓越的外观设计为其市场销售局面的打开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众多的MP3产品中,iPod简洁的外形最容易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优雅的品牌感觉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对iPod相对昂贵的售价的敏感度。
同时,价格策略的巧妙运用也是其市场制胜的重要法则。
当iPod在市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之时,许多竞争对手迅速跟进。为了摆脱竞争品牌的威胁,苹果根据市场的变化,主动改变了定价方法,迅速将iPod高昂的定价拉低。
2005年,苹果推出iPod shuffle,这是一款大众化的产品,价格降低到99美元一台,在同类产品中非常有竞争力。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推出大众化产品,一方面市场容量已经很大,占据低端市场也能获得大量利润;另一方面,索尼等企业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在竞争对手的产品竞争下,苹果急需推出低价格产品来抗衡,但是原来的高价格产品并没有退出市场,而是略微降低了价格而已,苹果公司在产品线的结构上形成“高低搭配”的良好结构,改变了原来只有高端产品的格局,从而保证了iPod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真正令iPod在市场所向无敌、获得无数消费者高度认知的,还是苹果公司卓越的市场营销策略。
“酷”营销成就市场霸主地位
在品牌宣传中,苹果公司不断突出iPod的酷、活力、时尚及与众不同的品牌理念,成功地塑造了iPod独一无二的品牌文化,吸引了一批忠诚的消费者。
在营销传播上,苹果公司最擅长以“酷”品牌文化来引导消费——一种创造性和叛逆性的品牌文化,在当家花旦iPod的推广上,当然也不例外——明亮的背景、动感的剪影、全世界都在流行的摇滚、U2,或鲜绿或魅紫的时尚色彩,还有永远成为画面视觉中心的无所不在的白色。
由于iPod定位相对高端,为了突出iPod的品牌地位,吸引特定消费者的关注,苹果公司制定了品牌联合营销(CO-BRAND)的策略,通过这种营销策略去建立市场影响力。
在iPod的促使下,为了配合iPod高昂的售价和高贵的品质,著名的奢侈品品牌Gucci也开始为iPod生产皮套。Gucci的品牌配上不惜成本的用料和精美的做工,售价也是可观的。这个皮套的售价为195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相当于1600元。Gucci的出现,显示了iPod不只是一个科技产品,更演化成了一种时尚。
而更为绝妙的联合来自iPod和甲克虫汽车,这是美国流行文化的两家代表性企业——苹果电脑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iPod和甲克虫的结缘,恰恰显示出苹果公司对iPod所面对的细分市场的准确把握。
与著名品牌建立联系,通过品牌联合的方式去影响主流消费者,这正是iPod的市场影响力获得迅速扩大的关键之一。
短短数年内,iPod这个香烟盒大小的数码音乐播放器早已超越了其作为消费品本身的意义,成为偶像、宠物、身份的标志,演绎成一种新的文化象征,就像影响世界二十年之久的索尼Walkman那样。
大俗就是大雅:黄金酒的营销造势
2008年10月28日,史玉柱创办的巨人投资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正式开辟继保健品、银行投资、网游之后的第四战场——保健酒市场,生产功能名酒五粮液黄金酒。巨人投资与酒业巨头五粮液签署了长达3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由巨人投资并担任黄金酒的全球总经销。就此,五粮液的这款保健酒正式披上了史玉柱牌子的黄金外衣。
由于史玉柱强大的市场造势能力,黄金酒一投放市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保健酒行业的市场机会
2001年,全国保健酒市场的销售总额仅8亿元,2005年实现了45亿元的规模,2007年达到了70亿元的规模,2008年保健酒市场总额突破百亿元。按照保健酒行业销售总额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09年的市场空间更加巨大。
国内经营保健酒的企业约有5000家,每年新增企业约200家。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保健酒行业销售总额以年均30%的速度在高速增长,却仍然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市场销信号售额才近百亿,与白酒市场1000亿元的市场容量差距巨大。保健酒、养生酒、营养酒的国际消费量占酒类消费总量的12%。但在国内,这个比例还不到1%。
所以,从市场容量和市场成长性分析,中国保健酒市场成长潜力巨大,而目前国内保健酒市场只有劲酒一枝独秀。巨大的市场、少而又少的竞争对手,对巨人来说是最大的商机。
在巨人集团看来,最好的营销老师是老百姓,老百姓需要什么,他们就提供什么——而未被充分满足的、中国巨大的保健酒需求正是巨人集团与五粮液共同看重的。
互补合作打响新战役
必须承认,五粮液的保健酒一直优势不突出。五粮液集团保健酒公司成立于2001年,旗下包括“雄酒”、“藏秘康佑”等不少高端保健酒品牌。几年下来,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五粮液保健酒的年销售收入约为1亿元,这在五粮液集团250多亿的年销售收入中,显得微不足道。市场营销是五粮液的弱项。
而对于史玉柱来说,10年来运作脑白金的累计销售额突破100亿元,但目前的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市场不规范,呈现萎缩态势。且政府对保健品市场整治、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市场洗牌也在所难免,他必须为下一步的发展找到新的方向与出路。
巨人投资在全国拥有14000人的销售队伍,其经销商覆盖了全国两三百个二三级城市和上千个县。这些渠道无疑能为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铺下路子。就合作而言,生产方与营销方各自利用优势合力推广,符合当今的“外包”趋势,专业化分工,进而降低推广成本。
所以,尽管巨人从未操作过酒类产品,但是凭着以往操作保健品的经验与能力,以及史玉柱个人丰富的市场经验,五粮液与巨人的合作还是被视为强强合作,能够将黄金酒一炮打响的黄金组合。
对于五粮液公司来说,借助巨人集团成熟的保健品营销思路和全国150多个销售分支机构及29万个销售点,未尝不是一个腾飞的机遇。
大俗就是大雅的造势策略
黄金酒面临的市场竞争情况并不乐观。作为最早切入国内保健酒礼盒装的椰岛鹿龟酒,早期通过“亲情诉求”成功上位,经过十多年的运作,无论是营销手段还是传播策略,椰岛鹿龟酒都积累了非常成熟的运作经验,也培养了相当数量的忠实消费者,牢牢占据着保健酒中高端礼品市场。
而保健酒老大劲酒也在2007年年底推出了终端售价75元左右的参茸劲酒。凭借在餐饮渠道的强势和成熟品牌的号召力,礼盒装参茸劲酒的势头也不可小觑,很可能成为劲酒打开中高端市场的尖兵。
黄金酒除了要避开椰岛鹿龟酒的成熟市场,还要注意绕开杀入礼品装市场的参茸劲酒的锋芒。黄金酒的市场机会在哪里?
史玉柱深知,产品要成功,必须要有差异化的运作策略,而首先产品的命名就是关键之一。
很多企业在做新产品营销推广时候,惯性思维就是产品命名一定不能低俗,一定要高雅一点才好。但是史玉柱却不这么认为。不管是其公司名称“巨人”,还是“脑白金”、“脑黄金”、“黄金酒”的产品命名,他追求的标准是消费者印象深刻、容易理解与记忆,而不是高雅。虽然巨人所推出的产品的命名备受诟病,但事实上在中国这么多年的品牌营销中,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却是这些产品。
为什么一个俗气的命名反而能够让大众都记住呢?因为除了大面积的传播和持续不断的推广,史玉柱深谙“大俗即大雅”的道理。品牌推广一定不能脱离大多数人的认知范围,也就是说,在传播或推广过程中,要让大多数人认识并接受。
所以不管是黄金酒的推广还是脑白金的推广,都是围绕中国大众展开的,其使用的产品命名连文盲都能够理解——这个产品不错,脑白金像白金一样珍贵,黄金酒像黄金一样珍贵,从而通俗易懂地将产品的价值传递给消费者。所以它的传播从来不会浪费——这就是史玉柱坚持用“黄金酒”作为这款保健酒的命名。
除了产品命名,史玉柱在其产品传播过程中,始终贯彻大俗即大雅的人性传播原则,不仅使年幼的儿童读来琅琅上口,一般的消费者更是能很好地认知。所以,不管是脑白金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还是“黄金酒,送长辈”的广告语,都能够深入目标人群心里。
除此之外,这种大俗大雅策略的应用,还表现在对产品价值的深层次传递上。除了一个通俗的命名、一句通俗的广告语之外,史玉柱在营销推广中必然会在产品上传递一个实实在在的价值:脑白金年轻态,帮助缓解失眠等中老年人常见症状;黄金酒,直指年轻一代父母的健康饮酒问题,诉求“以五种粮食、六味中药为原料,遵循四百余年古法酿造,酒助药效,药添酒香,珍贵若黄金,故名黄金酒”。
这种大俗的命名加上直接的利益诉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得消费者对产品价值有了最深刻的理解。同时,在整体市场推广上,史玉柱更将大俗发挥到极致。
在市场推广上,史玉柱的原则就是公关先行:利用软文、公关事件等手法,巧妙地启动传播。
脑黄金时期史玉柱就重视软性宣传,注重收集消费案例,脑黄金临床检测报告、典型病例及科普文章的宣传。为了配合宣传,《巨人报》印数达到了100万份,以夹报和直投方式广为散发,成为当时中国企业印数最大的“内刊”。
推出黄金酒时,史玉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世界第一瓶功能名酒”为噱头的事件营销拉开了黄金酒上市的帷幕,媒体大规模的报道为黄金酒推出市场打下了舆论基础。
黄金酒的上市极具史式风格,来势猛烈,其传播沟通也是延续脑白金的通俗、直接的路子,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从平面广告到网络软文,狂风骤雨般地上马轰炸,意在最短时间内让消费者迅速记住黄金酒的名字。
尽管黄金酒的广告诉求与脑白金一样,恶俗之风典型,也可能招致部分消费者的反感,但对于史玉柱来说,在注意力的时代,不造势就是等死,宁可被骂也要被记住,这便是史氏的造势风格。
富亚涂料:反向造势一夜成名
富亚是北京的一家涂料及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初具规模,在行业内颇有名气,但是在大众消费者中间却鲜为人知。
在涂料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总经理蒋和平也明白,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市场环节——市场推广力度不足。由于富亚规模不大,自有资金有限,市场推广费用投入也有限,所以市场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越打不起市场推广仗,越没有知名度,越没有消费者买企业的产品,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就越大,企业就越缺少市场营销费用,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2000年,涂料行业正面临一个巨大的利好契机:北京正在紧锣密鼓地申奥。北京的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场馆等建设速度将空前加快,大街小巷外墙的粉刷,居民住宅内墙的装饰都离不开涂料,而且用量也是惊人的。
权威人士分析,中国涂料市场年需求总量应该不少于370亿元人民币,每年还以15%的速度增长。这可是个很大的蛋糕,蒋和平再也坐不住了,决心让富亚主动出击——他决心通过公关策划的方式,以四两拨千斤的策略迅速撬动市场认知。
寻求反向策划思维
为追求这种轰动的一跳效应,促销富亚健康涂料,富亚企业内部和外聘的策划人员纷纷出谋划策。有人出主意说每天在中央电视台打悬念广告,请成龙、施瓦辛格爬上北京最高的楼粉刷富亚涂料;还有人提议免费送涂料,先让富亚“热身”,以后火爆市场。蒋和平听了以后只是摇摇头,前者是不现实的,一家中型的发展中企业,出不起那么高的价请大牌明星;至于后者,免费大赠送之类,也已经被人用滥了,缺乏新意,只好搁置一边了。
而在蒋和平心中,出色的公关策划是“多快好省”的创意思想,而且能用超凡脱俗的创意来证明富亚涂料是无毒、安全型的环保涂料。
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之后,富亚将思路放在“喝涂料”上——要证明富亚绿色、无毒、环保,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把涂料喝下去。
这个极具创意但听起来可怕的想法可行吗?
“不喝就不能一夜成名。但喝下去,是否会太过吓人?”再三思考之后,富亚决定把 “人喝涂料”改为“真猫真狗喝涂料”,人是动物,猫狗也是动物,让猫狗替代人,合法、合情、合理,并且公证处的人员也同意现场公证,给予大力支持。
到底富亚涂料能不能“喝”,其实富亚总经理蒋和平心里还是有数的。早在1998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就用小白鼠为富亚牌内墙乳胶涂料做过试验,结论是:实际无毒级。
当然,蒋和平也清楚,在爱护小动物氛围浓厚的北京,动物保护组织和环保人士怎么可能眼睁睁地让小动物去喝涂料呢?这个广告不过是虚晃一招,吸引消费者关注,但最终的轰动点还是要落在他自己身上——当猫狗喝涂料的行动被动物保护者阻挠时,他就必须将涂料喝下去以证明涂料的无毒。
为了富亚的一夜成名,蒋和平豁出去了。
巧妙策妙引发广泛关注
为了让活动有最大的影响力,富亚先进行了广告的造势。
2000年10月8日,猫狗喝涂料活动的主办方富亚公司在《北京晚报》百姓报道版刊登了题为“真猫真狗喝涂料——真不是跟您开玩笑,家装安全庄严大承诺”的广告。原文如下:
真猫真狗喝涂料
——真不是跟您开玩笑,家装安全庄严大承诺
让猫狗喝涂料是真的吗?绝非危言耸听,您不妨亲自走一遭,看一看,眼见为实。您一定会想,那猫喝了涂料后,岂不一命呜呼?告诉您吧,啥事儿也没有。正可谓:“众目睽睽,猫狗无恙;富亚涂料,当惊世界殊!”
富亚涂料兴量安全可靠,还有上乘的质量,不起皮,不开裂,那附着力,那粘结度,保您个个入墙三分,踏踏实实,牢牢靠靠。俗话说,没有那金刚钻,就绝不揽这瓷器活儿。凭心而论,要是没有这百分百的安全性,谁还真敢让这猫狗喝?您再想想,这猫狗喝了都没有事的富亚涂料,装修您家的墙壁,还能不安全?一句话,家装安全关人命,富亚经您定盘星!富亚涂料上市以来,安全性能、质量性能深得广大用户交口称赞,再配上填补国家空白的“壁得保”耐水柔韧腻子,不信就亲自到北京饭店、港澳中心瞧一眼,顿时让您如此感受,不愧是专家的选择,大饭店的气派、贵夫人的感觉。
咨询电话:62063979
时间:10月10日上午9:00~12:00
地点: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3号)
广告的传播效应是惊人的,更何况是发行量上百万份的《北京晚报》。广告刊登以后,富亚很快接到了许多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警告”电话:“如果你们不取消这次虐待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就到现场闹事,我们要抗议。”
2000年10月10日上午9时,位于北京三里河的北京建筑文化中心门前,已经高高挂起了“真猫真狗喝涂料富亚涂料安全大检验”的横幅。在富亚公司的展台前,汇聚着关心此事的广告读者、过路的人群和闻讯赶来的新闻记者,其中还有一批特殊人士——动物保护协会成员。
果然,动物保护主义者说到做到,真的来到了现场,想要阻止活动,不让活动举行。
动物保护者还有组织地抗议,散发传单进行呼吁: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不应该为了证明某项工业产品无毒就让动物食用,这是对动物的残害。
现场许多消费者都希望富亚取消此项活动,并劝告该公司如果执意用猫狗来充当证明涂料无毒的牺牲品,不仅不会促进涂料的销售,反而会在消费者心目中造成负面影响。
北京保护小动物协会的工作人员在现场举起了标语、漫画,抗议富亚公司的做法,他们高举着“请不要虐待动物,孩子们看了怎么想”的横幅,许多闻风而来的记者也四处采访,希望就此事做成一条轰动性的新闻。
人越聚越多,事情的发展也越来越出乎意料了。一位声称不喜欢动物、也从不养宠物的中年女士,也赶过来抗议。她振振有辞地批评富亚的做法:“其实,证明涂料无毒的方法有很多。富亚公司完全可以运用高科技手段检验产品,用权威、详实的数据说明问题,消费者同样会买它的产品。但是如果用动物做实验,令消费者反感,其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尽管有这么多人反对,但在现场的一个角落,富亚公司总经理蒋和平还是肯定地告诉围观者,不管怎样,活动要照常进行下去,不然报纸广告费就白花了,而且还会被人误认为是虚假广告。
活动拖延到上午9时20分左右,“真猫真狗喝涂料”活动在抗议下仓促开始了。当涂料准备好,猫狗开始登台亮相之际,动物保护组织的人士不光动嘴了,他们开始群起而攻之,进行了强烈抗议,先是围上来抢狗抢猫,义正辞严地警告富亚涂料公司的人:停止,停止,不要玩过火,不要走得太远。
在一片纷纷扰扰的争辩声中,富亚公司总经理蒋和平上台发言:“我是涂料的发明者,北京许多著名的建筑都用我的产品,我保证我的产品无毒。”
人群中有人高喊:“谁说涂料无毒谁来喝!”
还有人为了凑热闹,高声喊道:“有人喝,我现在就买!”
蒋和平望着喧嚣的人群,从容不迫地说:“我被你们保护动物的精神感动了,我今天若是让小猫小狗喝了涂料,就成了集体的罪人,我也是动物,那就让我来喝吧,今天这里来了这么多人,要是不喝也无法向大家做一个交代。”言毕,蒋和平舀起涂料倒进杯子,脖子一伸,足足喝了大半杯。
人群一时惊呆了!半晌才回过劲儿来的观众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匆匆赶到现场的新华社记者惊讶地说:“不可思议。”
媒体沸点被引爆
在蒋和平喝下涂料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了一篇题为“为做无毒广告经理喝涂料”的文章。
之后,各地报纸纷纷转载,北京的各大媒体,如《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更是竞相报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全方位分析。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一篇揭示“喝涂料”内幕的文章中写道:人都可以喝下去的涂料,现在可以相信富亚的品质了。
《北京晚报》百姓热线栏目说,喝涂料事件发生次日,报社陆续接到读者的电话,对总经理喝涂料一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少读者对总经理的身体表示担忧,同时也对他有勇有谋的做法深感钦佩。正如业内人士分析的那样,老蒋能够把涂料喝下去,就证明了他的敬业精神和对自己产品的信心。
最后,据统计,全国有200多家媒体报道或者转载了“喝涂料”事件。北京电视台评选2000年10月十大经济新闻,“喝涂料”赫然跻身其中,与“悉尼奥运会”等并列。
蒋和平“喝涂料”之前,在北京的涂料市场上,除了业内人士外,普通的消费者中很少有人知道富亚。一提起装饰涂料,人们马上想起的往往是电视广告上经常看到的“洋品牌”;许多人都是在“喝涂料”事件之后,才知道原来家门口就有这么一家价格低、质量好、绿色环保的富亚。
“喝涂料”的公关策划让富亚一夜成名,富亚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近几年来,富亚涂料的使用范围包括北京钓鱼台、平安大街、中央电视台、国展中心、意大利等国驻华使馆等。多年的实践考验使业界逐渐认可了它,富亚品牌的美誉度不断上升。
华谊上市:中国娱乐第一股的公关造势
什么样的公司,能够使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等明星CEO为之青睐,义无返顾成为其大股东?
什么样的公司,能够使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李冰冰等炙手可热的导演及演艺明星成为争先成为其股东?
被誉中国娱乐第一股的华谊兄弟,其强大的实力与无数的光环使得其成为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上最闪耀的名字。
作为国内影视娱乐上市公司第一股,华谊兄弟刚一启动创业板的上市机制,就闪耀在财经界与娱乐圈的聚光灯下。这家向美国华纳兄弟公司顶礼膜拜、视其为追随目标的娱乐公司,在2009年10月登录中国创业板之后,立刻引来投资者的追捧。
从构想、筹备、造势到上市,华谊兄弟几乎整整走过了十年。这十年浓聚了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所有奋斗的艰辛与荣耀,他们所遭遇的挫折与失败、他们克服障碍的勇气与毅力、企业上市时所策划的造势推广,都将成为了中国娱乐业迈向发展新里程的最佳典范——在中国文化政策不断开放、中国娱乐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华谊兄弟的上市或许不只是一个传奇,而是隐喻着某种新的开端,更多的娱乐公司将吹响上市的集结号,将中国娱乐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我们期望在对华谊兄弟深度解读的基础上,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去揭示这家闪耀着无数光环的明星公司其背后独特的营销策略思维,为更多期望奔向上市之路的中国娱乐企业们提供有益启示。
“三枪”拍案惊奇:华谊的上市造势策略
作为中国顶尖的娱乐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华谊兄弟毫无疑问是独特的。
一方面在投资者构成上,华谊兄弟是独一无二的,其涵括娱乐圈和企业家的“明星相”是其他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所没有的;
另一方面,作为有中国娱乐第一股,华谊兄弟的上市对中国其他文化产业的未来上市起到了极强的启示作用。
十年磨一剑,华谊兄弟的上市之路充满的艰辛,但也绝对闪耀着智慧的光环。如果我们将华谊兄弟的上市造势之路进行条分缕析的话,就可以非常清晰看到其整个上市的营销策略思路分为三条路线:三枪逐发,果然势不可挡。
第一枪整合资源厚积薄发。
资本困局一直是中国文化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华谊的发展路径看,其逐步完成了股权结构调整、业务整合、融资等一系列过程,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品牌和知名度,才能在上市征途中胜出。
华谊兄弟在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发行业务与艺人经纪业务三大业务板块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公司作品及演艺人才在华表奖、飞天奖、百花奖、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等各大影视评奖中屡获殊荣。无论是《天下无贼》、《功夫之王》、《非诚勿扰》、《风声》,还是《士兵突击》、《鹿鼎记》、《我的团长我的团》,华谊兄弟的影视作品得到人们的称赞。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李冰冰、周迅、张涵予等富有竞争优势的导演和艺人队伍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
作为中国首家在内地上市的文化企业,华谊兄弟在资本市场的突围之路成就了一段传奇。
第二枪明星效应聚拢人心
有明星代言的产品,销量一般都能提升几倍,那么明星“代言”的股票会怎样?
股票炒作高手们在玩腻了各种题材之后,终于开发出了新的方向——明星,只要大股东的名单里出现几个让大家熟悉的名字,自然就会有人传播,因为大家都相信“明星的消息多,钱多,所以他们买的股票肯定都会涨”。一些股吧甚至出现“高价征集名字叫张艺谋、章子怡、马云的股票账户,同名同姓,年租金5万元,账户归我方操作,有意者请留下电话号码。”类似的帖子。显而易见,发帖者“用心良苦”,企图利用明星效应吸引股民的眼球。而在现实中,一听到“明星”二字便冲动买股票的大有人在。
华谊兄弟,与其他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最大不同,便是其“明星相”:既有冯小刚、黄晓明、李冰冰等娱乐圈明星,也有马云、江南春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家明星。华谊兄弟将明星纳入其资本行列,发挥整体的品牌号召力,充分利用明星聚拢人心的作用。许多报纸登载了股民或与明星一起当股东的文章,这对追星谜来说无疑是种诱惑。相比其他同批发行的创业板新股,华谊兄弟的股吧已经“爆棚”,留言者络绎不绝,看来公司的“粉丝”投资者不少。
凭借明星效应,华谊兄弟获得了免费媒体的报导和众人在饭后茶余的津津乐道。
第三枪制造新闻诱降媒体
新闻稿是企业“潜在宣传”的利器,华谊兄弟挖掘了许多新闻点提供给媒体。
“明星持股排行榜”、“明星股东冯小刚净赚1亿’、”华谊兄弟创业板上市造福为什么没有周迅的份”、 “李冰冰与周迅争一姐”等八卦消息成为了炒股利器,因为这些都是能引起受众注意的,而受众是媒体的上帝,媒体当然会满足受众的要求。
同时,通过披露成长信息,也有助于华谊兄弟获得股东信任。公司高层对“华谊兄弟未来两年盈利增长不低于50%”的承诺和“华谊兄弟受190家基金公司追捧”等诸如此类对华谊兄弟有利的报道让投资者的士气更加高涨。
在媒体爆炒明星股东等“娱乐”氛围的烘托下,华谊传媒在上海和北京两地的现场推介会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据报道,两地与会投资者总数超过400人次,上海推介会更因排队参会人数过多而被迫延迟。从IPO发行的历史来看,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实属罕见。
华谊兄弟借着媒体报道舆论的东风,实现了名利双收。
正是有了步步为营的营销造势“三枪”拍案,华谊兄弟终于走过漫长的筹备期,并在中国股市一鸣惊人。
“刺陵”之后必须重视的隐忧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开市全线“开门红”,华谊兄弟成功“刺陵”——开盘领涨。华谊兄弟预计净利达8276万元,同比增21.6%。王中军兄弟、马云、冯小刚、黄晓明等大股东旋即成为身家过亿或千万级的富翁。
对于华谊兄弟来说,上市本身便是对自己的形象传播,知名度在既有程度上得到更大提高。明星效应有助与吸引更多投资者,甚至有追星族为了抓住免费见明星的机会而买股票。
但是,我们必须关注到,在华谊耀人光环背后同样潜伏着的重重阴影——从危机的角度,知名度越高所遭遇的危机机率也将越高。对于华谊兄弟及更多的上市公司来说,上市并不意味着坦途,风险也将如影随行。华谊兄弟在未来发展中必须有三大挑战必须去克服:
挑战一:冯小刚风险。
众所周知,有一个人的地位在华谊兄弟无人能撼动,他的离职、遭遇意外的可能甚至成为招股书中郑重提醒的风险。在招股书公布财报的报告期内,冯小刚工作室出品了《集结号》和《非诚勿扰》2部影片,这2部影片累计实现票房分账收入近1.9亿元,在同期华谊兄弟电影业务收入的40%、总营业收入的18%。
有消息称英皇娱乐要出资1亿元挖走冯小刚。尽管此消息尚未证实,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现实存在许多不可预料的因素。如《蜘蛛侠》里经典台词: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如果有一天顶梁柱级人物像赵本山那样病了,股价会不会大跌?
能否“稳住”冯导,或者在几年时间内再培养一个冯导可以看作是华谊兄弟最大的挑战。
挑战二:明星效应过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华谊兄弟的影视娱乐行业特性注定它将是一支高调的股票,媒体曝光率高,透明度也就高。艺人经纪在华谊业务中占重要地位,而艺人流动性很高。华谊兄弟的许多核心艺人又是公司的持股大户,如果有人抛售股票跳槽,必然会对公司未来的盈利造成影响。
身兼艺人和公司股东两职于一身,艺人的一举一动,包括绯闻、跳槽传言及电影票房、电视剧收视率也势必影响到股票的走势。一贯八卦的娱乐圈,如何处理好太多的谣言可能对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对踏上资本路的华谊兄弟是个挑战。
挑战三:政策性影响
影视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具有一定的宣传教化作用。因此,国家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对影视文化产品设立了严格的审核与监管制度。这也使得目前我国每年都有一些国产和进口影片由于不能通过审核而无法在院线公映。虽然目前关于电影产业的相关政策正在逐渐放开,但很可能会有一个较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政策变动而带给电影公司的风险,不可能不存在。
华谊如何进行危机应对的“士兵突击”
蝴蝶效应昭示我们,对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危机事件、明星丑闻),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引导、调节,就会形成一股强烈的负面舆论“龙卷风”,把企业引向“2012”。由此可见,预防在危机管理需放在首位。上文提到的三个挑战对华谊兄弟以及其他上市公司的最大提醒便是提前做好危机应对工作。
危机突击一与媒体打好交道
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很难形成舆论,只有通过媒体的传播才能形成舆论。但媒体不仅是舆论传播的载体,也是舆论的制造者。大众传媒是公众的代言人,也是舆论的代表。而且新闻传播影响面广,时效性强,像是“扩音器”,尤其是在危机发生时,更要重视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华谊兄弟必须重视公共关系应用,将媒体公关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建立强大的媒体网络与稳固的媒体关系。当企业危机发展时,能够更好地赢得媒体的支持。
危机突击二优化对明星资源的管理体制
“成也明星、败也明星”。为了减少明星流失和绯闻对股价走势的影响,企业应适当利用“明星效应”在吸引眼球、扩大知名度、推广产品、塑造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减少其负面消息带来的不利。当然,降低负面消息带来的不利的最根本措施是优化对明星资源的管理体制。
如何从制度、文化、合作方式、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更好地巩固旗下明星股东们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是华谊兄弟必须进行危机突击的重要工作之一。
危机突击三善用游说,营造有利环境
文化产业受政策影响很大,因此如何营造对行业有利的政策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游说是实现此目的的比较流行的方式。
企业游说是指企业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并被政府机构所采纳、实施。在中国游说的主要方式有下列四种:争取出席有关部门专门组织的立法或者行政政策意见听取的座谈会;针对决策者个人及其接近者的交往与意见表达活动;利用权威媒体与权威信息收集机构提供高层领导可以阅看的内参文件;利用知名专家与民意代表在两会或者其他场合发表个人意见,尤其借助于媒体压力引起决策部门注意。
华谊拥有一批顶尖的企业家股东及一流娱乐明星,在政府上层关系的构建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如何运用好企业现有的人脉与资源,并启动良好的政府公关策略,通过游说的方式为华谊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这是华谊着眼于长远未来必须重视的核心工作。
财经公关造势:赢取投资者信心
帕特罗公司(化名)是一家位于广州经济开发区的高科技企业,专门生产飞机引擎核心部件,公司于2000年在香港H股成功上市。由于在过去数年时间中,公司发展非常迅速,整体业务不断扩张与营业收入大幅度攀升,公司开始迈向多元化的步经营。
在2008年的时候,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帕特罗公司开始感到竞争的压力,公司董事会经过多次激烈的讨论,认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应该坚守本业,以引擎部件制造为核心,把核心竞争优势继续做大做强,这样才更有利于公司长远的发展。基于这种思考,董事会决定对帕特罗进行分拆,将非核心业务剥离现在经营框架之内。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对公司业务进行分拆是一件大事,股东、投资者会如何看待这件事件?他们是否会跟董事会一样,把这次分拆当成是帕特罗获得更强竞争力、获得更多发展契机的起点?还是恰恰相反?从公司的角度,要如何才能更好说服这些利益相关者呢?一纸公司的公告能够有效打动他们吗?
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经常让人无法把握,企业层面的任何一点的表达失误或者战略被误解,都可能引起滔天巨浪——更强大的企业也无法抵挡投资者信心崩溃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无数的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吃过巨亏。
在公布此消息的数个月前,帕特罗公司的高管们忐忑不安,内心充满紧张与焦虑。
谨慎考虑之后,帕特罗董事会决定放弃以往只用一纸公告宣布决定的做法,而延请一家专业财经公关公司,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周全有效地公关,运用沟通战略去最大程度提升资本市场对业务分拆一事的正面看法。
财经公关:沟通创造价值
与其他的公关传播一样,财经公关的核心要点同样是明确企业所要沟通的对象——对于帕特罗公司来说,最关注公司业务架构变化就是公司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培辉基金,如果培辉基金不看好这次分拆,把股票大量抛出,那么将可能带动其他投资者的连锁反应,那么将使帕特罗公司的股价剧烈振荡,严重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所以,如果说服培辉基金认可这种分拆,是进行财经公关的第一步。
经过慎密的思考,财经公关公司为这次业务分拆提炼了三条坚实的沟通要点:
一、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大比单纯追求企业规模更具可持续发展性
二、坚守核心业务将大幅提升公司的利润率,并取得有效的规模效应与品牌价值外溢效应
三、飞机引擎部件市场前景巨大,市场领导者将获得巨额利润回报
在这三点沟通要点的指导,帕特罗公司拟定公告内容、新闻稿,并准备好与培辉基金高级经理人会面的一切资料。
由于前期筹备的到位,帕特罗公司与培辉基金是非常积极而有效的,在公关公司的协助下,董事会不仅让培辉基金看好这次业务分拆,认定公司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帕特罗不只是业务利润的创造者,而更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基金经理在会面之后,当即决定追加1000万的投资资金协助帕特罗尽快进行业务调整。
公关公司将这次会面的内容写成新闻稿之中,并且促使培辉基金与帕特罗公司联合发布一个声明,对这次分拆计划进行更加积极有效的说明。
当联合声明以及新闻稿铺天盖地成为新闻报道之后,投资者都对这次帕特罗公司业务分拆计划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培辉基金的支持中使他们确信业务分拆将使帕特罗公司获得一次飞跃的机会,并将成为该行业强有力的领导者,于是许多投资者都加大投资吸纳帕特罗的股票。在短短二周时间内,由于资本市场的看好,帕罗特公司的股价上升超过了50%。
投资者关系的良好处理不仅使得帕特罗渡过可能引致投资者信心溃退的危机,更使得公司发展更受看重,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明星股。沟通创造了巨大价值。
向三一重工学习财经公关造势
如果说产品公关是为了迅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使消费者更好容易产品,那么财经公关则是让投资者在更好理解企业意图的基础上,让他们获得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所谓财经公关,是指企业(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为了寻求和维护其在资本市场投资者和那些对投资者有重要影响的人士心目中的特定形象和价值定位,而展开的一系列设计、展示、推介、解释和沟通等公关推广活动,从而增强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使其股票价格和上市公司真实价值相匹配。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财经公关”这一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创业板上市企业所接受。中国企业认识到,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与赢得消费市场的认可有天壤之别——后者只需要将产品的性能、特点、价值差异点说清楚就可以,而前者却必须有更高超的沟通技巧与更周全的公关计划,任何一点的失误与信息的被误解都将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而在另一方面 ,在中国上市的企业中,许多处于普通投资者所熟悉的行业或所能容易理解的领域如有色金属、专业软件、重型机械等,如果企业缺乏有效沟通策略,那么必然难以让投资者清晰地理解企业的价值所在。所以,如何有效地与投资者沟通,突显企业的品牌价值,这是中国企业所需要但也是许多中国上市企业所缺乏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三一重工。
作为中国第一家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企业,三一重工深明财经公关的重要性——三一重工的管理者不仅要让普通投资者理解、支持企业的股权分置计划,更要让资本市场看好三一重工未来的长远价值。早于2001年之前,三一重工就开始在大众媒体,比如央视、凤凰卫视、大众主流报纸进行品牌宣传,宣扬企业的理念与实力,在有效的公关传播策划下,三一重工具有相当高的社会知名度,而有力的品牌和形象宣传为企业后来的上市做了良好的舆论铺垫。
而当2003年7月上市以后,三一重工就一直在思考着全流通的改革,提出试行股权分置改革,并得到了证监会的认同。但在股改的过程中,仅仅有监管机构的认同是不够的,方案还需要得到60%以上流通股东的赞成票——正是基于对流通股东的说服目的,三一重工开展了计划周密的财经公关造势:在财经公关公司协助下,大股东频繁对重要的流通股股东登门拜访,并通过公共传播不断将这些沟通信息发布出去。另外,组织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网络路演、媒体传播,以新闻传播、电话、邮件等形式与更广大流通股东进行沟通。此外,他们又在沟通的基础上对出台的方案进行修改,并进行新一轮的传播,通过反复的公关和沟通,最终成功取得了大多数小股东的信任。
成功的财经公关造势为三一重工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更重要地使企业成为中国上市企业股改成功的形象代表,赢得资本市场与投资者的高度认可。
财经公关造势:赢取投资者信心
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2008、2009年大起大落之后,2010年将进入一个更加理性的发展时期,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如何建立系统有效的沟通体系,加强公司与投资者的有效沟通,增强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与支持、建立公司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这对能否树立投资者对本企业的信心,谋求投资者对企业的长期支持起到决定性影响。
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也认识到出色财经公关对于增强企业美誉度与品牌价值的作用,开始以各种方式去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在财经公关造势的征途上开始迈开步伐。
中国的公关行业发展水平仍有提升,特别是在财经公关领域更是空白,能够提供专业财经公关服务的本土公关公司少之又少,这无论对于资本市场还是企业的财经公关的运作来说都不是好事,但是随着企业对财经公关需求的大量增长,中国公关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转型与业务发展,而2010年或将成为财经公关在中国市场上高速的发展时期。
附录1:2007—2008年中国经典营销案例分析及点评
营销造势
附录1:2007—2008年中国经典
营销案例分析及点评
案例一
案例名称:创维和华帝:跨界营销实现1+1>2
案例精华:2007年的跨界营销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创维和华帝。一个彩电品牌和一个厨卫品牌联手,共同投入巨资启动了“新农村影院工程”,双方的合作成功实现了1+1>2,最终入选2007年十大营销事件。
事件影响力:☆☆☆☆☆
案例描述: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城乡消费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在农村,曾经作为老百姓主要娱乐方式之一的露天电影,这十几年来却几乎销声匿迹。甚至一些农村小孩竟然不知道“电影”为何物。面对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电影票,城里人看场电影还要“掂量掂量”,更何况生活在农村的居民?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就是当今很多农村居民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看电视也难,1964年,全国文化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演出达82万场,到了2004年,却下降到只有23万场,只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的1/4,而这40年间,农村人口却翻了至少一番。文化生活的贫乏滋生了农村打牌、赌博等不良风气,并成为中国农村一种特有而又普遍的畸形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漠视农民的精神需求。”为了实现城市对农村的支援,创维集团从2004年起就斥巨资发起了一项名为“创维情·文化行”的文化三下乡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把精彩的节目带到了农民身边,受到农民朋友的极大欢迎。2006年,创维在筹备文化下乡活动时,将目光锁定在“下乡放电影”上。
2006年4月,创维集团首创“创维新农村影院工程”,首期投入资金300万元,动员了全国100多个电影放映机构,覆盖了江苏、广东、湖北、四川、安徽、陕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10个省所辖的110个县市,1600个乡镇,所放映的500部电影是从上万部影片中挑选出来的、具有不同主题和风格的优秀影片。
通过电影放映活动,创维还把产品营销和服务带到了农村。创维采取了“四特”措施,即“特殊产品、特殊价格、特殊政策、特殊服务”,给当地群众送去了最实在的服务。
“创维新农村影院工程”首战告捷,好评如潮,这使得一些家电企业也争相想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2007年,创维联手华帝共同开启“创维—华帝新农村影院工程”,新农村影院工程进入第二期,第二期比第一期的投入力度更大,场次也增加了40%。
在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的同时,创维等企业还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公益捐助和扶贫送温暖活动。例如,创维、华帝每到一个省市,便开展一场捐赠中小学生活动,捐赠书本、文具、手机、电视机等物品,并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基金,为贫困家庭送去电饭煲、太阳能热水器等。据不完全统计,创维、华帝共为25所中小学校送去了价值近百万的物品。
“新农村影院工程”分赴全国600个县4000个乡,为八千多万到一亿农村居民放映电影,为创维和华帝在三四级市场奠定了品牌基础。此外,借两大品牌合作的机会,创维和华帝还进行了营销渠道的创新,开始试行渠道共用。目前,在山西、广西等地的华帝专营店,已经有创维彩电的展示和销售,创维的渠道也开始销售华帝的产品,双方还联手在这些城市展开团购等活动。
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由此催生的惊人的销售业绩,使“创维—华帝新农村影院工程”入选“2007年度中国十大营销事件”。将文化下乡公益活动和营销战略进行了完美结合,创新了家电行业营销模式,也为创维、华帝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极大地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同时,创维、华帝首创联合营销的新模式,相互借势,共创双赢,成功实现了1+1>2.
案例二
案例名称:全球最大Vista广告震撼现身
案例精华:微软推出的Vista广告,在设计与投放上都做到了极致,使产品广告最终演变成为一次营销事件,引发媒体的疯狂报道。
事件影响力:☆☆☆
案例描述:
2007年2月2日,伴随着微软五年磨一剑的全新操作平台Vista的面世,Vista超大广告也现身中国上海,超大广告投放使得微软在很短时间内获得了市场占有率,高屋建瓴的市场规划成为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
楼高420米的上海金茂大厦投射出的“Windows Vista”,是目前微软在全球最大的一个Vista户外广告。除了上海,在北京、广州的繁华地段和机场均能见到Vista户外广告的身影,操作系统极少出现在平面和户外广告中,而微软却愿大手笔为Vista支付营销费用,显然对之寄予厚望,希望能够重现Windows95的辉煌。
微软表示这次营销更看重广大消费者的支持,而营销只是产品成功的一部分,要靠把握市场的脉搏,在设计、生产、研发和销售上都适合市场的行为,才能成为真正营销成功的活动。
案例三
案例名称:吉利汽车:融入电视剧大做品牌推广
案例精华:将企业的发展、品牌理念融入电影之中,借助电影的生动化描述去传播企业的精神,吉利汽车在电影营销方面走出了创新式的一步。
事件影响力:☆☆☆☆
案例描述:
2007年,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大戏《岁月风云》在央视播出后引发观众热捧, 在Google热榜电视剧集最流行榜中排名第四,开播一周时间便超越《越狱》、《新结婚时代》等热播剧集,《岁月风云》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岁月风云》的企业原型吉利和剧中汽车原型吉利远景也引发了新一轮点击热潮,与之相关的网页在Google搜索中分别达到74300项和11700项,数以万计的电视观众通过《岁月风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吉利。
《岁月风云》是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和中央电视台首度联手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该剧讲述了时代背景下华夏子孙振兴民族工业的“岁月风云”,完整地“再现”了吉利的造车历史及所取得的成绩。而“美人豹”、“自由舰”和“远景”等产品的名称直接出现在电视剧中,显然对那些不太关注汽车行业但每天都看电视剧的人来说,是一个绝佳地接触和了解吉利汽车的“通道”。
《岁月风云》这部以民族汽车工业为主干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讲述了一个家族四个家庭两代人恩怨情仇交织缠绵的故事,最终通过发展民族汽车工业走到一起,齐心协力将中国汽车工业发扬光大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故事。
吉利汽车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所凝聚的艰辛、拼搏、崛起是对中国民族精神最真实的写照。该剧主创表示吉利的发展过程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自主汽车工业正式起步、觉醒到有所成就的过程,吉利的发展经历非常符合剧中华氏汽车发展的轨迹。
吉利所倡导的“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理念,也正是剧组想要向所有电视观众传达的理念。这部电视剧既在讲述一个家族历经聚散、共同奋斗创业、最后实现梦想的故事,也在讲述吉利发展的故事,这是我们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自强不息的一个缩影。
《岁月风云》既表现了吉利汽车取得的成绩,更是对自主品牌的一个传播。对吉利汽车扩大全球市场影响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平台。
案例四
案例名称:PPG:服装业的“戴尔”突破传统
案例精华:这家服装行业的戴尔式企业,一改衬衣销售模式,将主要成本由库存成本转为广告费用,每月广告投入过千万元,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和消费者购买偏好,PPG可以选用更好的材料和更好的设计制造衬衣,但却能够用更低的价格销售给客户。在成立两年时间内,PPG竟然将销售业绩做到了衬衫单品排名前列,达到了日均销售衬衫1万件。
事件影响力:☆☆☆☆
案例描述:
上海郊外的徐泾蟠中路,空旷的草坪上矗立着几栋白色的小矮楼,其中3栋楼的外墙上,蓝色的PPG标识在白墙的衬映下赫然在目。 这就是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简称PPG)。
如果你去国内衬衫市场的龙头老大雅戈尔参观过,就会知道服装企业的“身躯”要有多么庞大。要知道雅戈尔在纺织板块和分销零售网络上分别投资10多亿元,它甚至拥有占地500亩的纺织工业城,用于面料生产和纺织印染环节。
相比之下,专注于男式衬衫生意的PPG简直是在挑战轻资产运营的极限:员工总数不到500人,其中还包括206席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看不见厂房和流水线;只有3个小仓库;而且商场里也没见过它的门脸。可以说,这家公司几乎就浓缩在这么一个小院子中。
但是2005年才成立的PPG正在振动着整个行业:仅仅凭呼叫中心和互联网,它每天能卖掉1万件左右男式衬衫,而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雅戈尔去年在国内平均每天销售衬衫的数字也不过是1.3万件,但是雅戈尔目前拥有零售网点1500多个,去年在渠道上的投入是3500万元,而PPG没有一家实体店却已经迅速跻身国内衬衫市场前三甲。
PPG在2005年10月成立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服装品牌一样,在准备了样品以后忙着开订货会、找代理商、在全国到处选址成立终端零售店铺等,PPG一开始就将自己的营销模式定位为类似戴尔的直销模式。就是因为在营销模式上寻求了差异化,在男装行业已经高手如林的衬衫领域,一个创业仅仅两年的年轻的服装企业,竟然将销售业绩做到了衬衫单品排名前列,达到了日均销售衬衫1万件。
此时的PPG避开了服装品牌企业的常规做法,采用了服装品牌企业还没有涉入的营销模式,即通过将现代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业进行创新性融合,以现代网络平台和呼叫中心为服务核心,以先进的直复营销理念,建立了一条强大的服装品牌企业供应及物流配送系统,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PPG产品与服务保障。
PPG没有一个实体店铺,他们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将产品搬到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并在自己的企业网站开设了网络购物系统,这个网站就是PPG展现在消费者眼前的唯一产品形象旗舰店,也是购物广场,消费者只有通过这里才能买到优质的PPG衬衫及其他系列产品。
PPG没有任何的分销系统,也就是说,PPG的所有产品都没有中间商,PPG将产品研发好后投入生产,从生产线出来后不经过任何的中间商(不管是批发商、代理商、甚至是终端商),而是由公司直接销售。在传统的服装品牌企业中,如果企业自己做直营店铺,还需要经过零售店铺这个环节,但PPG的模式是既没有中间环节,也不需要实体店铺。
PPG模式有点像前几年风行的“邮购”,但它又区别于邮购模式,PPG让消费者知道它的方法也是采用大量的广告,比如杂志、电视媒体、户外广告等,从这些媒体上都可以找到PPG的呼叫中心电话及网站地址,PPG的网站就是一个交易中心,可以在线销售,在网站里有很全面的东西,如最新产品、最新的活动、如何获取产品目录等。
可以看出,PPG的营销模式是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直销的模式,PPG的核心是做品牌,为了体现核心价值,PPG建立了一套诚信的服务体系,它们始终秉承着“消费者利益至上”的理念,PPG重视每个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因此,PPG建立了大规模的呼叫中心,每天8:00~23:00为消费者提供全面而完善的服务。并推出了“90天退换货”的售后服务承诺,这种举措在目前的服装企业里是首屈一指的。PPG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体现网络在线销售的诚信,让消费者的放心,培养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认同。
没有什么传统是不能被突破的,即便是在最传统的服装行业。PPG衬衣一改传统的衬衣销售模式,将主要成本由库存成本转为广告费用,每月广告投入过千万元,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和消费者购买偏好,PPG可以选用更好的材料和更好的设计制造衬衣,却能够用更低的价格销售给客户。PPG首席营销官赵奕松曾将PPG模式概括为“我们是服装行业的戴尔,平面广告就是我们的店”。
案例五
案例名称:双喜:奥运平台营销“欢喜”理念
案例精华:随着禁烟令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香烟企业的营销宣传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而双喜巧妙地借助奥运氛围,以“欢喜文化”为切入点,策划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世纪婚礼,有力提升了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
事件影响力:☆☆☆
案例描述:
2007年11月12日,“同乐五洲,世界此刻同喜悦”──广东双喜世纪婚礼庆典在北京圆满结束。来自全球五大洲和全国各地的50对世纪婚礼新人代表在“体验2008喜悦专线”中度过自己人生中最喜悦的时光,通过游历香港、北京、青岛、秦皇岛四个2008年奥运会赛事举办地,亲身参与广东双喜策划的“为了明天──喜愿基金”各项公益活动,共同分享个人、家庭、国家的喜悦。
从借势青藏铁路开通的2006双喜世纪婚礼之后,2007年,双喜又借势2008奥运,继续策划双喜世纪婚礼,并成为2007年声势最大的借势奥运传播事件之一,双喜这个来自广东的著名烟草品牌知名度急剧上升。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喜文化和福文化一样,有着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和消费者认同感,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中华文化也将复兴,双喜正是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喜文化资源与现代的奥运文明做了嫁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抢占了传统文化的心智资源。
双喜世纪婚礼很好地阐释和传播了喜文化。这次活动是广东双喜对其一贯秉承的“真心传递喜悦”理念传播的大型推广活动。它对喜文化进行了一次集中的阐释和传扬,特别是其展示的喜超越了婚庆之喜、节日之喜、富人之喜,颂扬了平淡之喜、日常之喜、大众之喜,并通过一个个细小的生活场景阐释和发掘了喜文化的广泛基础。
例如,活动中讲述了一对藏族再婚夫妇的生活:他们原是叔嫂,兄陨而叔继,这是藏文化传统,两个家庭共有九个孩子,在生活重负下,他们乐天而知命,通过真心共对,结下淳朴而坚固的爱情,在城市人难以体会的生活压力下展开了充满喜悦的人生。
此外,作为“喜愿基金”的系列活动,双喜世纪婚礼的39对新人把自己的喜悦、自己的蜜月旅程化为一次爱心旅程,将爱心传递给最需要关怀和照顾的沿线小朋友,以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探望福利院、资助贫困小学建造图书馆、与盲童学校的孩子们联欢……这些活动是婚庆之喜的“核心主题”,但其传扬的却是双喜品牌追求“以天下之乐为乐,以天下之喜为喜”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这种喜悦博大而无私,并非独立个体所能承载;这种喜悦充满人性关怀,并通过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群。世纪婚礼始自爱心,终于喜悦,感动了亿万民众。
从品牌理念的传播上,双喜世纪婚礼很好地表达和倡导了“喜悦就在真心传递之间发生”的价值观念。通过参与者的亲历表达了“真心才能永久”的价值观念,阐释了“幸福源于坚守”的本质内涵。
从企业社会责任宣扬上,世纪婚礼既是喜悦之旅、真情之旅,更是环保之旅、公益之旅。世纪婚礼以婚礼为主题,但是环保和教育等公益内容是其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例如,藏羚羊已成为中国环保之痛,其强烈的符号意义可以说震撼人心。世纪婚礼选择一对新人与藏羚羊亲密接触,把当前倡导、颂扬的公共环保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新人和藏羚羊之间亲切、和谐的场景让旁观者与之同喜。可以说,这次活动大大提升了双喜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美誉度。
案例六
案例名称:王老吉:中国文化亮相哈德逊河
案例精华:哈德逊河上游弋的那艘载着巨大王老吉红罐的船在告诉世人:许多年前屹立在上海外滩的巨型可口可乐广告牌和今天这一次热邀海外友人访华看奥运的举动,两者相同的是一个品牌对于自己市场疆域延伸的欲望,不同的是,前者只是纯粹的商业展示,后者则以商业的力量在进行一次中国式礼仪之邦的文化微笑。
事件影响力:☆☆☆☆
案例描述:
2008年月7月7日,中国知名凉茶品牌王老吉现身美国纽约哈德逊河,载有“ 2008,Welcome to Beijing,China” 巨大背景板和横幅的游船游弋在自由女神像海域,邀请国外友人光临北京参加举世瞩目的盛事,并了解中国的当代生活、文化和社会发展,在现场还向美国当地民众派发了精心准备的北京旅游指南。
借助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即将举行之机,王老吉选择在这个时候举行海外迎宾活动,可谓是一次绝妙的文化营销。当商业化炒作在市场营销中甚嚣尘上、让人觉得心生厌烦时,根植于传播文化土壤的文化营销反倒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有效方式。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在中国大受欢迎,正好印证了文化营销在占领消费者心智与刺激商业成功方面的惊人功效。
在受到“二乐”强大压迫、本土化品牌层出不穷的中国饮料市场上,王老吉用独特的文化输出方式,不仅使自己成为草根饮料文化的代表,更成为中国饮料品牌的领军者。软文化打造出了硬实力,王老吉开始踏上中国饮料第一罐的征程。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时,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吉利汽车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做表演,吸引了大量参观者驻足;李宁运动鞋从赵州桥设计上获取灵感,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成功融合到产品设计中,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欢迎;王老吉在自由女神像之下用中国式的“红”,邀请世界人民光临北京奥运会,吸引了诸多美国人的关注。
当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时,融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元素便成为企业进行营销推广、吸引世人关注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饮料,王老吉是继承了千年中国传统养生精华的集大成者,也是人们生活中极为常见和普通的一种饮料,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王老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商业代表,以中国日常消费流行文化的面貌出现在美国纽约邀请海外友人到北京,旅游、观光、看奥运,当外国民众关注北京奥运、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时,自然而然会将注意力延伸到将中国文化输出作为自己营销推广主轴的王老吉身上,这无疑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推广的绝妙的文化营销方式。
可以说,当一个行业、一个品牌深深地印上某种文化的烙印时,品牌的影响力就会与文化的生命力一样具有极强的扩张力。对传统文化的汲取、融合、创新,将商业元素与文化元素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规模化的运作提升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下的产业复兴,这正是王老吉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崛起的深层原因。
在文化传承的背景下,融入新的商业元素,从而实现品牌内涵的创新,同时整合行业的力量,实现规模化生产,提升全体民众对行业的有效认知,这是许多中国企业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在传统文化传承下进行现代营销推广,这正是王老吉在新市场环境下迅速崛起的强大动力。
最近几年,国学兴起和汉服复出引发学术界、舆论及普通民众的关注和热议,甚至有不少狂热的拥趸提出要复兴传统农历节日。近年来,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重塑运动将这种趋势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官方的鼎力支持态度也使得沉沦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华文化首次迎来新发展的契机。作为凉茶行业的领军者,180年的经营历程使王老吉意识到,物质实体的生命力是有限的,而文化的生命力才是无限的。
王老吉抓住凉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整合行业力量,通过赞助世界杯转播、开办论坛、与其他行业结盟等方式,大力宣传凉茶的独特功效,将作为饮料的凉茶与文化的饮料成功地融合,从而在推广消费者认知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2003年,红罐王老吉销售额为6亿元, 2005年销售额超过25亿元,2007年更是达到70亿元,几何级的增长体现了王老吉在业内的龙头地位,王老吉已迅速跃升为中国饮料行业销售额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大的品牌。中国式文化营销加上出色的商业化运作,促使王老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果说联想、海尔向世界输出了中国制造力,华为、中兴代表着中国的技术创造力,有着180多年历史的王老吉则向外输出中国最本土、最传统、最有文化沉淀的饮料文化。
同样是在中国市场卖饮料,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的“健康工坊”却在意犹未尽的落寞声中败走麦城。可口可乐这个全球最大的饮料生产商,一直以来,在全世界出售的不只是一罐小小的饮料,更是一种美式的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然而,可口可乐横扫全世界的文化基因在中国,却遭遇了王老吉这罐从概念到包装,从配方到卖点完全中国式的凉茶的狙击,其“防上火”的诉求点在外国人看来甚至是无法理解的。然而,正是他们无法理解的诉求和一个并不怎么现代的红色罐子的来势之猛烈,发展之迅速,完全超出了这些跨国饮料生产商对中国市场的想象力。
在凉茶这个特殊的市场领域,有着比资金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既有中国人生活习惯的诉求,也有中华民族的养生理念,更凝聚了前人代代相传的努力。与其说凉茶是一个市场,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所以,王老吉在中国市场上能够战胜品牌、资金实力远胜于己的可口可乐,其背后其实是文化的推动力而非商业推动力。
案例七
案例名称:长安铃木的色彩营销
案例精华:在汽车外形日益趋同的今天,颜色已成为区别汽车造型的关键要素之一,同品牌同型号的汽车可能会因车身颜色差异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销量也会不同。因此,色彩营销成为一种新的营销“风向”。长安铃木把握并引导色彩趋势,为产品增加新的卖点。
事件影响力:☆☆☆
案例描述:
当缺乏新车引进市场时,企业需要用何种营销方式才能让旧的产品给消费者以新鲜之感并保证销量增长?长安铃木的色彩营销给了我们答案。
从传统意义上看,色彩营销并非其首创,而且其遵循的还是这样的原则: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间方面存在一个“五秒定律”,也就是说,面对众多的选择,消费者往往能在五秒的时间内确定对一个商品的喜恶。而在各种感观影响因素中,色彩的影响比例占到65%。但是,长安铃木的色彩营销却别具一格。
2008年春,长安铃木春季时尚个性车型粉红版雨燕正式上市,它是国内首款时尚浪漫的粉红色量产版个性小车,属于长安铃木在色彩营销上的又一次尝试。推出两周后,500辆粉燕儿销售一空。
7月,夏季水蓝色特别版“雨燕·晴蓝”上市,全国限量发售400台。9月,金橘色彩的秋季版“雨燕·劲乐”上市,全国限量发售1000台。12月,冬季巧克力色彩的“雨燕·冬恋”上市,全国限量发售400台。
表面上看,以个性化的色彩,就四季的不同风尚,雨燕推出限量特别款型,似乎不能对雨燕销售有太多的直接推动作用,但实际上却为普通色彩的雨燕销售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在新车层出不穷的中国车市,“老”车雨燕还能够一直处于人们的谈论之中,这确实是营销上的胜利。
在汽车需求高度发达的欧洲、北美和日本,汽车颜色也是最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车身颜色在整车研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颜色的最后定型往往需要复杂的调制流程;而定型之后的选择则需要调研公司做大量的顾客喜好调查才可以确定;最为直观的还是命名部分,汽车企业往往费尽心机来给各个颜色制定一些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名字,如地中海蓝、苏格兰红、泰晤士绿、威尔士金等。
汽车色彩的推出绝不是根据设计者的喜好,而是有他们各自的色彩方案。有调查显示,奥迪公司就委托英国的环球色彩公司来做汽车产品整体设计。其选好准备新推出的汽车款式,由专业公司提供10~20种颜色,奥迪公司会根据提供的颜色来确定设计不同颜色的汽车。另外一类是汽车的涂料公司,他们会了解不同国家汽车市场的色彩倾向,然后把这些情报整理出来,做出一些产品的色彩方案,提供给厂家。
在长安铃木看来,要想用色彩抓住消费者,就必须准确把握色彩流行趋势,汽车色彩的设计要与产品定位相一致。比如天语两厢的火艳橘,就很好地体现了产品的独特定位和主张。
企业要真正做好色彩营销,就必须跟上流行色彩的步伐,并完善其色彩管理,在企业内部推行色彩设计、贯彻色彩理念,鼓励员工进行色彩培训,组织新色彩产品对外发布,与消费者真正展开互动。
案例八
案例名称:好运北京,好运斯柯达
案例精华:汽车品牌如何实现品质和品牌齐头并进,从而实现销量的腾飞?上海大众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两个汽会主赞助商之一,自然把目光投向了体育营销。
事件影响力:☆☆☆☆
案例描述:
上海大众成立于1985年3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积极推动着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曾经创造了中国汽车发展历史上的众多丰功伟绩。自成立至2004年的近20年间一直稳坐国内汽车市场产值与销量冠军的宝座。2005年,斯柯达正式落户上海大众,2006年上海大众斯柯达正式启动,2007年6月,斯柯达首款国产车型——Octavia明锐上市。
由于斯柯达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相对较弱。因而,如何实现品质和品牌齐头并进,从而实现销量的腾飞成为斯柯达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大众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两个汽车主赞助商之一,自然把目光投向了体育营销。
一般在奥运会(残奥会)前,在赛时正式使用的各场馆都要举办一场体育赛事,以对场馆进行测试和检验。中国奥委会为此在奥运会前举办“好运北京”测试赛。上海大众成为了“好运北京”的主赞助商,旗下斯柯达品牌首款国产车明锐则成为该赛事的官方唯一指定用车。
8月15日,上海大众汽车与“好运北京”组委会在北京昌蒲河公园举行了隆重的交车仪式。“好运北京,好运斯柯达”活动也拉开序幕。
“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是北京2008奥运会筹备阶段的关键环节,作为“好运北京”系列测试赛的主赞助商,斯柯达明锐“好运”连连——不仅不断提升了品牌在消费者当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在明锐上市短短4个月内,在生产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的情况下,明锐的市场总销量已超过两万辆,月平均销量增长超过35%。斯柯达明锐3个排量车型的日均销量也已经突破200台/天,迅速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最受青睐的新产品之一。
而在奥运火炬传递的过程中,斯柯达旗下车型不断露面,取得了极好的眼球效应,为斯柯达后续大规模上市奠定了舆论基础。
附录2:2009年十大创意营销案例盘点分析
营销造势
附录2:2009年十大创意营销
案例盘点分析
一名消费者每天都会接触到电视、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诸多媒体,浩如烟海的产品信息可能让他眼花缭乱。作为信息传播者,如何让消费者关注到我们的品牌信息?当我们处在某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之中,各种各样的产品以不同的营销诉求试图打动消费者,我们该如何在重重包围之下使消费者对我们的品牌和产品更感兴趣?
答案就是:用创意营销理念购买他的时间!
在无孔不入的信息轰炸环境之中,如果企业在营销推广中不能通过内容创新、沟通方式的创新、品牌体验的创新有效吸引消费者,必然难以成功征服市场。有消费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业信息传播的关注兴趣取决于五秒钟的时间(无论是电视广告、报纸新闻还是网络信息), 如果不能在五秒钟的时间之内让消费者对你的信息产生兴趣, 消费者的下一个关注点可能就会落在你的竞争对手身上。
这就是竞争的残酷性,也是营销传播的困境:如何最大程度地拥有消费者的时间,让消费者关注我们的品牌及产品信息的时间远多于竞争对手?
在一个全新的营销环境之中,营销致胜的关键就在于以有效的创新去摄服你的消费者,让消费者主动投入时间与品牌进行互动联系,让他在获得良好品牌体验的同时,最终潜移默化地将品牌或产品的价值点植入他的心中。
如何去竞争受众的时间,引发受众的兴趣, 使受众对我们而不是对竞争对手的信息更加关注, 这就是决定市场成败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我们将这样一个营销时代称为“创意营销传播时代”。
2009年是营销业高速发展并收获颇丰的一年,而其背后的推动力则是企业营销理念的变化,是来自营销竞争的压力。我们梳理2009年十大创意营销传播案例,目的就在于通过案例解读的方式剖析企业营销发展的策略路径,从中探寻在新的消费环境中,企业营销传播的最佳策略路径何在。
作为公共关系的研究者,我们试图在浩如烟海、错综复杂的企业发展格局中,用相对简易的分析报告梳理出中国企业在危机防范及营销攻略两个层面上的策略思路,从而为企业管理者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 事件一: 昆士兰旅游局: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澳大利亚大堡礁久负盛名,但随着海洋升温及游客增多,大堡礁的珊瑚虫一度濒临灭绝,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大堡礁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知名度却已大不如前。尤其是拥有“大堡礁之星”美誉的哈密尔顿岛,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旅客量大减。于是,昆士兰旅游局策划了一次网络营销活动来重振其旅游业。
2009年1月9日,昆士兰旅游局网站面向全球发布招聘通告,并为此专门搭建了一个名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的招聘网站(www。islandreefjob。com),招聘大堡礁看护员。网站提供了多个国家的语言版本,短短几天内,网站吸引了超过30万人的访问,导致网站瘫痪,官方不得不增加数十台服务器。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共吸引来自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5万人竞聘。据昆士兰旅游局称,整个活动的公关价值已经超过了7000万美元。
从营销的角度看,这次营销推广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
概念造势极其成功
昆士兰旅游局成功地将推广的主体——大堡礁,延伸到大堡礁看护员身上,再将看护员工作塑造成“世界上最好的工作”这一个概念,这一概念在吸引受众眼球方面是无以伦比的——这正是归纲式营销造势的成功所在。
逆势策划吸引眼球
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大量工厂裁员、工人失业这样一个人心惶惶的时刻,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恰逢其时地推出以惬意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以每小时1400美金的超高待遇招聘所谓的“大堡礁看护员”,吸引了全球无数人的眼球,媒体更是为之疯狂激动,不惜用大量的版面进行免费的报道。
网络营销造势凌厉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的所有关键环节都在网上展开,昆士兰旅游局从一开始就建立了活动网站。旅游局在全球各个办公室的员工则纷纷登陆各自国家的论坛、社区发帖,让消息在网友中像病毒般迅速扩散。
此次活动的参赛规则是全世界任何人都可通过官方网站报名,申请者必须制作一个英文求职视频,介绍自己为何是该职位的最佳人选,内容不可超过60秒,并将视频和一份需简单填写的申请表上传至活动官方网站。这种几乎没有门槛、但又自娱自乐的方式吸引了许多人参与。
活动官方网站的合作伙伴是Youtude,借助Youtude在全球的巨大影响,活动本身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口碑和病毒般迅速传播。
互动式营销高潮迭起
主办方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交互性使活动的影响力不断延伸。
为了进行充分的网络造势,主办方设计了经网络投票决出“外卡选手”环节,入选50强的选手会不断拉票,而关注活动的人也会为心仪的选手投票。在投票过程上,投票者要先输入邮箱地址,然后查收一封来自昆士兰旅游局的确认邮件,确认后再行使投票权。在通过确认的过程中,参与投票的网民都会好好浏览一下这个做得很漂亮、实质上是旅游网站的照片网站,大堡礁的旖旎风光、万种风情马上就开始让人心旷神怡。更重要的是,投票者的邮箱未来会不定期收到来自大堡礁的问候。
□ 事件二:借势造势的“悦活果汁”
为推广旗下新产品“悦活果汁”,中粮创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创新)与开心网合作,将悦活果汁的品牌推广植入到用户游戏的过程中,举办线上的种植大赛吸引用户参与。 “线上种植、虚拟榨果汁”这种新奇的玩法在白领阶层掀起了一股狂热。
从2009年5月16日开始的仅半个月的时间里,参与活动的人数超过50万,虚拟榨果汁次数8300多万,送好友果汁超过6000万。开心网上的虚拟果汁受追捧,带动了线下真实产品的热销,尽管一瓶280毫升的悦活果汁标价5.8元,但仍有大批消费者追捧,中粮旗下的悦活果汁在一个月内销售业绩提升了30%。
我们不禁要思考,在果饮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悦活作为一瓶净含量更小、价格更贵的果蔬汁,它是凭借什么让顾客买单呢?
锁定乐活一族
悦活一词来源于“Lohas”。Lohas意为健康、可持续的生活,在中国则将之称为“乐活”。由此,中粮创新将产品定名为悦活,而都市白领则成为其目标消费群:他们向往乐活生活,年龄在25~40岁,受教育程度高,偏年轻,对生活追求健康,对产品要求自然。
中粮创新认为乐活式的生活将成为白领人群最向往的生活方式,于是将乐活主义贯彻到悦活的产品和文化理念中。所以,悦活的定位是引领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果汁。
选准营销平台
为了做到精准营销,中粮创新研究了目标消费群的生活习惯:城市白领每天接触时间最多的媒体就是网络。在办公室颇有人气的开心网,符合“悦活”的消费者定位,且用户黏性强,其插件几乎是为悦活量身定制的:用户亲自种地,体验收获乐趣;亲自榨汁,灌输无添加物的理念;游戏道具场景卡又让网民了解悦活的天然产地。
营销平台基调与产品理念契合一致,用精准的营销方式将效果最大化,是“悦活”与开心网合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注重网络互动
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用户主动参与,这与“悦活”的品牌主张不谋而合。
活动一上线就受到大批用户追捧。新建的悦活粉丝群仅用一天半就超过10万用户,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收获最快,如何得到实际赠送的果汁等,与活动相关的各种话题受到追捧。
线上线下结合
开心网上的虚拟果汁受追捧,带动了线下真实产品的热销。
据了解,此次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5月16日到5月26日为第一阶段,主要是提高知名度、传达品牌主张,到6月25日活动全部结束。截至目前,线下赠送悦活礼盒达5000多套。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果汁时就能说出产地,这得益于游戏中的小细节。让消费者了解悦活果汁原料产地是此次推广的目的之一,了解中粮创新供应商甚至可以追溯到田间。通过三方多次协商,中粮创新选择将4个产地绘成场景卡来做游戏背景。不同的场景卡能让游戏中的果实提前成熟,也令用户加深了印象。
在本次活动期间,几乎每位玩家的农场角上都竖立着“悦活”的标志,玩家们在自己农地上竞相种植悦活果种,酿造蜂蜜,都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悦活”这一品牌的知名度。
□ 事件三:让大学生不再宅的麦当劳“见面吧”暑期活动
暑假来临,全球知名的连锁快餐企业麦当劳自然不会放过这一长达两个月的抓住年轻人、提升店面销量的最重要时间段。
2009年6月14日,麦当劳公司首次采取和SNS网络合作的方式,携手中国最大的实名制网络互动沟通平台——校内网(后改名为人人网),启动今夏为期三个月的全国“见面吧”主题推广活动。配合“见面吧”主题,麦当劳提供了多种有趣又有意义的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给这个夏天的朋友欢聚时刻增添了轻松乐趣和缤纷滋味。
麦当劳“见面吧”暑期活动的营销创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精准定位于大学生群体
年轻人和大学生喜欢网络社交带来的便捷和娱乐,又渴望面对面交流的真实和亲密。麦当劳希望通过“见面吧”主题活动,借助人人网这一广受大学生欢迎的互动沟通平台,在夏天这个社交时间比较充裕的季节,提供多种有趣又有意义的见面理由,用麦当劳清新可口的夏日特饮美食加味,让大家这个夏天“别宅了,见面吧”,在麦当劳和朋友开心聚会,共同品尝友情的真滋味。
充分利用人人网 SNS的优势,注重分享与互动
“宅”是大学生群体里流行的词汇,许多大学生成为了宅男、宅女。同时,大学生有很强烈的交友、分享和娱乐需求,而SNS(社交网站)对人际交往进行高度的拟真,是一个非常便捷的平台。
人人网凭借其在国内年轻人群体中的绝对垄断地位、专业强大的SNS优势和实名制特点,成为麦当劳暑期“见面吧”活动的最佳营销平台。
在整个活动期间,麦当劳在人人网征集“101个见面的理由”,如果你的理由赢得最多网友赞同,就可以获得麦当劳颁出的特别奖项,有机会免费邀请朋友来麦当劳见面。这既符合年轻人喜欢分享的特点,也激励每一个参与者成为传播源,扩大影响范围。
线上线下齐动员
若是网络上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线下却没有相应的结合,那么这种影响力就会逐渐消散。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优质美味的食品选择和心动价格,麦当劳今夏主题推广活动“见面吧”包含多款夏日优惠美食及礼品,本身即是诱真人见面的理由。
第一阶段是6月17日到7月21日期间推出的“老朋友见面吧”。在校内网参与真朋友大测试,召集真朋友在麦当劳见面,即有机会赢取麦当劳总计6万元的“见面礼”;第二阶段是7月22日到8月25日期间推出的“再远也要见面吧”。乘着暑期邀请远方的朋友见面,体验家乡美,将有机会赢取麦当劳支持见面路费;第三阶段是8月26日到9月22日期间推出的“甜蜜一刻见面吧”。选出你在校内网最知心的网上密友,分享和朋友在麦当劳的甜蜜时刻,上传照片并分享见面故事,获最多朋友投票的,即有机会赢取价值1万元的九寨沟双人旅游奖金。这一系列有趣而又实惠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 事件四:诺基亚《北京街头法拉利拉黑活》视频营销
6月1日,一个名为《北京街头法拉利拉黑活》的视频几乎同一时间占据了土豆、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的显著位置。视频中一男子将极其拉风的法拉利的座驾停在路旁,引来一年轻小伙想与这世界级名车拍照合影,不可思议的是,驾驶法拉利的男子居然是公开拉黑活的:“地铁口20”,价格几乎和普通出租车一样,让广大网友哭笑不得!
正在此视频引发网友无限猜测时,6月4日又一则名为《真相大揭秘:北京街头法拉利拉黑活》的视频在结尾处的一段话“法拉利不该在这里”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视频的真正用意。原来该视频是诺基亚为宣传N-Gage游戏服务平台,以及基于N-Gage平台的最新游戏《极品飞车之无间风云》而制作的营销视频。
在土豆网和优酷网上,《北京街头法拉利拉黑活》的播放量均达到了百万次,在网络上的所有播放量和传播量更是有望超过千万次。
诺基亚为宣传新产品的营销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视频广告使网民更容易接受
截至2009年6月底,在3.38亿中国网民中,网络视频用户已达2.22亿。相对于文字性的信息传播,很多网民更愿意点击网络视频广告,视频网站的媒体潜力被广为看好。将视频情节与广告结合在一起,在用户浏览视频时能巧妙地达成宣传效果。
病毒式传播扩大广告效果
视频营销具有病毒式传播的特质,在网民中再传播的机率更大,使得信息以病毒式扩散方式蔓延、重复扩散。而且网络视频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使得网民的关注时间会更久。
视频营销成本低,效果可监测
一段视频广告的制作成本可能仅需几万甚至几千元,不到同类电视广告的1/10,但传播效果并不逊色。诺基亚在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就成功地利用视频营销达到了洪水般的宣传效果,而且成本要远远低于常规宣传手段。
视频营销多采用CPM(千人曝光成本)计费形式,效果可监测和评估。
□ 事件五:就要中国味儿,看国产老牌重生
“回力”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轮胎品牌,无疑是老牌国货的一面旗帜,该商标于1935年4月4日作为运动鞋的品牌被注册。而近年来在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效应日益明显,以及鞋类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国有老品牌审美疲劳,“回力”品牌近乎被遗忘,其市场份额也被挤压。
为“卷土重来”,“回力”与业界著名互动传媒机构奥迈思(AMg Labs)合作,通过“再生再来”计划唤醒国产老品牌。“再生再来”计划不仅保留了老品牌原有的真实、中国味儿的品牌精髓,还灌注活力、创造等新元素,双管齐下重塑经典。
“回忆回力”活动是从2008年12月开始到2009年3月结束。此举在中国及国际上都赢得了广博而深远的关注。“回忆回力”的所有媒体发布价值,迄今已超过700万人民币。
“回忆回力”活动的成功为国产老品牌的复兴提供了以下启示:
借力怀旧情结,体现中国元素
奥迈思对品牌精髓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创新,包括产品创意表现、形象和包装。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新品发布,“回忆回力”活动以庆祝“回力”独特的文化历史的方式来唤起消费者对“回力”的回忆,其营销策略就是通过独特的中国设计和回顾回力文化历史的角度来展开的。
在基本设计上,回力产品的颜色调整为以鞋的红色胶底为主,中国红、龙图腾文化以及中国独有的方块字,红黄相间的设计更是迎合了百年奥运的主题。而且,“回忆回力”标志会出现在鞋舌头背面,附加了金属鞋扣设计。具有时代感、生命力的设计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吸引意见领袖,展开口碑营销
“回忆回力”计划以设计师作品展览发布会和公关策略来吸引一些意见领袖,并把他们与“回忆回力”的原创精神相联结,同时激发那些喜欢街头运动的文化人们来参与讨论;通过15位创意大师的精心诠释和3位摄影师富有张力的视觉表现,带出了“新回力”的灵魂所在:与“老回力”一脉相承又紧扣时代脉搏,作品一面世就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更有大批“回力迷”们在网上发帖盛赞。
遍布全球的千余位创意设计师展示了他们对这非同一般的鞋款的共同热爱,激发了中国原创精神,已成为国际创意界的新亮点。
博客营销显优势
博客营销越来越成为极具互动价值的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双语博客应运而生。回力在博客中激起运动鞋的狂热者去互相分享和讨论回力的新品牌信息,品牌身份和产品故事,由此让更多的人来重复发现这个品牌的崭新形象。
据统计,每位浏览者平均花费了5分钟的时间在回忆回力博客上,在过去的三个月内,重新来访的浏览者增加了8倍之多。
媒体报道加快传播速度
大众媒体是创立品牌知名度和兴奋的“再生再来”计划的关键媒介。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一个纪实节目,以重塑“回忆回力”的内容进行了5分钟的专题报道;在中国首位在线电视频道——搜狐网的文化专栏中进行了时长8分钟的关于品牌和“再生再来”计划的报道。除了国内电视台、电台、杂志和报纸的报道以外,“再生再来”计划也吸引了百余个国际性创意文化类网站的关注和曝光。
□ 事件六:通用雪佛兰:追击米勒、决战澳门
“智战赛道、追击米勒、决战澳门”,上海通用汽车雪佛兰于9月初在澳门启动“雪佛兰科鲁兹——澳门追辑令”活动,在历经两个月的初赛选拔及三天的特训淘汰后,令人期待的完结篇在澳门上演。《越狱》主角米勒亲临澳门WTCC赛场。这次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地及国内数万名赛车爱好者前往观赛,为雪佛兰克鲁兹带来了社会影响和经济收益的“双丰收”。
在营销策略中启用名人是常事,而雪佛兰与米勒的合作存在以下与众不同的创意之处:
事件营销“四两拨千斤”
事件营销被看作是四两拨千斤的品牌营销利器,因为其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在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创造机会、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高效率的营销手段。
澳门塔的高塔蹦极、寻找神秘替身、米勒在澳门的藏身地点线路图和越狱情节模仿等精彩的活动设计及米勒的现身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极大地提升了雪佛兰科鲁兹的名气和公司形象。
明星形象与品牌形象的高度契合
美剧《越狱》在中国大热,男主角Michael Scofield的扮演者温特沃斯·米勒(Wentworth Miller)凭借在《越狱》中发挥到极致的机智、冷静、勇敢、正直、重情重义的个人魅力,成为粉丝们追逐的“万人迷”。
通用雪佛兰选择米勒担当代言人,是出于米勒超高的人气及其散发出来的特质和科鲁兹这个产品形象之间存在很大的契合度。此次活动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也证实了这种契合度的重要性。
□ 事件七:中国球迷与NBA 巨星科比的亲密接触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其中10~29岁的青少年及青年群体占了62.8%。如何策划让年轻群体感兴趣的话题、热点事件和活动,找到具有话题性的偶像及更多的参与性,是能否带来营销效果的关键。新浪对NBA 巨星科比的整合营销传播是定位于年轻群体的经典营销案例。
通过对科比中文官网的打造和宣传,在年轻群体中极大提升了科比中文官网的品牌知名度,有效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群选择新浪。通过为科比与中国球迷搭建跨越时空的交流平台,让中国球迷能够真正与偶像“亲密接触”,有效提升了新浪品牌的美誉度,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效果更加显著,进而获得更多的年轻用户,进一步巩固了新浪体育的行业龙头地位。
新浪网科比整合营销的成功离不开以下三方面营销策略:
偶像效应,势不可挡
根据NBA中国公司提供的数据,全球篮球人口超过了3亿,其中15~24岁的年轻人中有83%是NBA球迷,而且其中有1/5来自中国。由此可见,NBA在中国年轻人中的影响力非常大,而科比无疑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现役NBA球员。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上,科比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连美国人都非常吃惊。选定科比这个今日NBA 第一人,强化了新浪体育营销平台的资源优势和明星效应。
话题营销,推波助澜
2月27日,一个名叫安安的“无腿男孩”在新浪“绿丝带”论坛发表了《科比叔叔,我爱你》的帖子,得到后网友的强烈关注。帖子中,安安对科比叔叔倾诉了自己对篮球的热爱和对科比的崇拜之情,以及“考上好大学,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坚强心声。一场帮助双腿截肢的孩子找到NBA巨星科比的网络行动迅速展开。很快,安安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科比的签名篮球和海报,还收到了科比的亲笔回信和勉励。这表明了网络穿越时空的强大优势。而热点话题本身更是为新浪的科比策划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
(1)线上。整合博客、论坛、手机等互动平台,多角度策划,持续引发网友狂潮。在科比博客上,科比的立体呈现无限缩小了球迷与巨星的距离,全面带动了官网、论坛流量持续走高。从1月开始的短短5个月内,科比中文官网到访人次累计超过5800万,创造了体育明星中文官网的最火爆成绩。新浪设计的一组凝聚科比精神的Widget插件和科比博客模板,供网友添加到个人博客上,截至6月底,Widget插件已被添加1.4万次。
(2)线下。通过“科比大弟子—葱动篮球争霸赛”等地面活动与目标大学生群体近距离沟通,让“科比精神”深入人心。全国11个城市的44所高校,在限制报名数量的前提下仍有3369支队伍、13500多人报名参赛,直接参与人数超过6万,直接影响人数则超过60万。
□ 事件八:中国平安 “电视+搜索”的跨媒体整合营销
百度与中国平安近期达成了品牌合作。中国平安在中央电视台1套、2套、3套、8套强势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平安一账通”电视广告片,在15秒电视广告的最后一秒,百度的搜索框出现在电视里。这是中国平安首次在电视广告片中植入百度搜索框。
中国平安与百度合作的跨媒体整合营销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传统与搜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电视广告的优势是众所周知的,其普及率高、深入家庭,更直接、更具有强制性,且易与收视者建立亲密感情。
搜索引擎营销相比其他渠道的营销推广,其最大优势在于用户主动搜索到某信息,处于潜在购买状态,而不象其他展示性广告那样将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让用户被动接受,从而造成转化率不高的局面。
电视广告通过电视观众对搜索框的短时关键字记忆,将其引导到互联网上进行品牌搜索,进而再产生消费行为的转变。
实现对潜在用户的精准定位
百度通过电视广告中关键词搜索的植入,潜在地培养了受众的搜索习惯。在瞬时的搜索框视觉传达中,潜在消费者即会主动通过百度搜索中国平安的相关品牌信息,此时借助百度庞大的数据资源帮助广告主深入分析潜在用户特征和搜索行为,可实现对潜在用户的精准锁定和进一步的营销展示。
产品推广与品牌传播一箭双雕
此次百度与中国平安的合作,无疑通过知名企业的电视媒体传播渠道的力量,宣传了百度的品牌。“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百度里面输入相关关键词,已经可以看到中国平安的品牌广告位。
中国平安的搜索引擎营销策略注重标题和描述广告词中融合品牌宣传和权威形象宣传的做法,很好地利用了竞价广告在展示环节传递品牌信息的作用,这一做法的巧妙之处,除了吸引潜在客户直接点击广告外,也给用户留下了对中国平安品牌的印象,可谓一箭双雕。
□ 事件九:雀巢咖啡玩上“饮”,漫画总动员
2009年8月13日至2009年10月8日,雀巢发起 “咖啡玩上‘饮’,漫画总动员”活动,倡导消费者创作雀巢咖啡即饮饮料和你的趣味故事,并奉上众多时尚大奖,借雀巢咖啡即饮饮料更换新包装之机,以网络为平台掀起新一轮品牌推广。
此次营销活动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
引发以大学生及年轻白领为主的目标人群的自发传播
雀巢咖啡即饮饮料的目标消费群以18~35岁的大学生和年轻白领为主。而要吸引这群追求创意、极具个性、喜欢网络分享的年轻人,必须创作具有创意与趣味的话题,以引发他们的自发传播,扩大影响力。
雀巢通过自主开发的四格漫画在线创作程序,利用雀巢卡通素材创作漫画,进行网络评选。无论是网站设计的风格,还是各种活泼生动的卡通人物题材,都展现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时尚酷感和原创性。
比赛机制中人气和累计积分的进阶标准使得用户更多地邀请朋友加入,既确保了参与用户的黏度,又能拉动更多网友参与,引发口碑传播。
准确传递品牌形象
在比赛中,创作的漫画中必须包含场景、咖啡产品、品牌LOGO三种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这样便使得雀巢咖啡即饮饮料“无论到哪里,和你在一起”的产品特性深入人心,提升品牌好感度。
品牌形象植入网络炒作与广告投放
本次活动是以活动网站为平台的一次全方位的互动营销。除了在以知名图片分享社区POCO和第一娱乐门户猫扑进行广告投放,吸引POCO庞大的年轻用户参与,还与最具人气的新浪博客上的草根名博进行合作,利用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进一步制造活动热度;与知名漫画形象 “刀刀”合作,创作加入刀刀角色的雀巢系列漫画及视频,用于活动专区展示及网络BBS、视频网站传播,提高网络关注度。
在分享社区、主流BBS论坛、视频网站、SNS网站、知名博客、QQ群等传播渠道上的网络炒作与广告投放,都有助于让消费者记住产品品牌信息,是非常成功的营销手段。
□ 事件十:魔兽世界:“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2009年7月16日上午,百度帖吧魔兽世界吧中一个IP为“222.94.255.*”的匿名用户随意发了一个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而帖子中并无内容,只有“rt”两个字母,意为“如题”。
本来这在魔兽世界吧中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类似内容的帖子在该吧中并不鲜见。作为百度帖吧中影响力最大的帖吧,魔兽世界吧虽然是一个游戏主题的帖吧,但帖吧中的内容绝大多数都与魔兽世界游戏无关。帖吧中充斥着各种无厘头的恶搞甚至诸如“瞎我狗眼”之类的自嘲,而各种队形(指在一个帖子中回帖网民模仿发帖者的句式和句意来进行回复或者直接复制发帖的内容进行回复)、刷帖盖楼(回同一个主题帖,以使该帖获得非常高的回复数)在吧民中也是一种流行文化。但是恐怕发帖者也没有想到,接下来他将创造一个网络奇迹。
火遍各大论坛的“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是一场高明的策划。策划的目的就在于激活已经沉寂多日的百度魔兽世界贴吧的人气。
自从第九城市结束对“魔兽世界”(以下简称魔兽)4年的代理运营后,“魔兽世界”代理权被网易抢到了。让网易措手不及的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重新对魔兽进行审批,导致网易一直无法开服务器。于是,魔兽在中国的百万玩家们(关于玩家的人数,第九城市及网易都未提供详实的数字,根据网络统计,玩家在100万至400万之间)只好在各个论坛上漫无目的地闲逛,然后抱怨。为了减轻魔兽玩家的无聊感,策划者决定制造一个热点讨论事件,引发玩家的关注热情。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一次无心的炒作,引爆了网络沉寂的激情,贾君鹏事件成为2009年中国互联网的一道奇观。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个空帖的流行与它所遭到的热捧,引起了虚拟和现实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其中包含了游戏、恶搞、谎言、炒作、回忆、温暖、寂寞、空洞、有闲、草根、狂欢及包容等诸多含义。
纵观“贾君鹏帖”事件,只是由一句近乎无聊的调侃,最终引出了数十万人关注的火爆局面,这一奇特现象也反映出了网络时代网民特有的文化心理:恶搞、盖楼、抢楼、PS、人肉搜索等,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网络文化狂欢,而事件策划者正是深刻地把握住了网络时代的这一特点。
网民们在种种看似无聊的网络行为中寻找自己的欢乐,折射出了诸多网民精神文化的空虚状态。也许正如现在流行的说法:我们盖的不是楼,我们盖的只是寂寞。
创意营销的制胜之道
创意传播不仅是一种营销的策略,也是一种做品牌传播的方法,更是一种思想的改变。在一个信息泛滥、竞争白热化的时代,能把握创意传播、运用创意传播就是营销制胜的关键所在。
由于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时代正在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震荡与变革,社会的发展方向、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的运营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而市场营销的改变更是巨大的: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立体化,消费者对信息的控制与过滤能力更加强大,而企业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其所能运用的手段则更为多元化,在这种多方面的博弈之中,品牌的传播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企业只有把握住这种改变的趋势,洞察改变背后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才能在新营销时代中赢得优势地位。
附录3:书评两则
营销造势
附录3:书评一:营销造势的术与道
雷启良
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说过“营销是一门艺术”,但一直以来,提到营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4P、4C或4R理论,艺术光环始终闪耀不足。随着网络新经济的强势崛起及营销转型的全面启动,营销与艺术才更加天衣无缝地耦合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经典实例来解读。
2009年3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旅游局策划的“护岛人”招聘活动吸引了全球近3.5万人应聘,花170万澳元让全世界迷上了大堡礁。
2008年11月4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芝加哥宣布大选获胜,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其获胜的经历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You”时代营销课。
2008年8月,富士康通过网络传播,只用了六天时间就使其策划的“中国最美打工妹”的笑容火遍全球。
2008年4月,联想公司策划了网络事件“7天7夜不吃不喝网络追踪红本女事件”,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仅搜狐论坛就有223万网民关注了这位让人怦然心动的“红本女”。
……
如果你是有心人,相信一定对这些事情记忆犹新,这些既是营销的经典范例,也是艺术的完美诠释,还是《营销造势》一书中所列举的部分案例。
谁都无法否认,当前我们奋力厮杀的商业战场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营销、公关沟通方式早已被颠覆。因此,“世界整合营销之父”唐·舒尔茨教授2008年来华时表示:营销界需要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互动体验式的在线营销将是整合营销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大趋势之下,不管你身处哪个行业,都必须学会营销造势!
何谓势?孙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于漂不者,势也。”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流,以致能冲走巨石,这就是势的力量。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商战中,只有占有优势,才可先声夺人。
在《营销造势》一书中,国内公关营销领域的权威人士何五元先生和林景新先生列举了大量最新实例,总结出多种实效方法,由浅入深地剖析了营销造势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术”,就是技能、方法论层面,讲的是各路武功招式。武功招式是江湖中每个武林高手必学的基本功,是临敌制胜的关键和保障。在《营销造势》一书中,作者罗列出了十大营销传播新技术,其中,SNS、IM、手机、视频、Twitter等最新的网络传播手段全部囊括其中。这部分还强调了寻找营销支点的重要性和方法,教你如何活用这些武功招数,做到临机制胜。
第二种境界是“道”,即策略思路层面,要讲内功心法。江湖中的武林高手达一定的境界后,注重的不再是华丽的招式,而是内功的修炼。招式可以复制,而内功心法是无法模仿的。
《营销造势》一书从策略准备、新闻策划及传播法则三个方面谈如何提炼精准有效的策略,如何包装策略到如何把策略落实执行,而且每个部分都还详细给出了若干案例和方法论,如在网络传播一章,书中就概括性地总结了反向法则、邀约法则、激怒法则、娱乐法则等八大法则,基本涵盖了目前的网络传播手法。
第三种境界是“势”,这是最高境界,强调对意境的领悟。江湖中真正的高手在领悟大“道”之后,便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可无招胜有招,摘叶飞花,皆能制敌,信手拈来,俱显威力。
在《营销造势》一书中,作者从竞争对决、形象打造及上市推广三大板块,分别用讲述实例的方式阐述了企业无势者需造势,无力造势者需借势,有势者需用势,语言生动,用词精练,有理有据,并独家讲述了移动VS联通、华帝火炬营销、iPod“酷”营销等将营销造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故事,真实的案例分享可让你受益匪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大家具有不同的从业经验和知识体系背景,从中得到的收获也会各不相同。如果你能学会和领悟到第一境界,则混迹公关、广告界皆无惧,落草企业事有成;如果你熟稔第二境界,那么无论在甲方还是乙方,皆可独当一面,所向披靡,偶出妙手;如果你更厉害,能有幸登堂入室,步入第三种境界,那恭喜你,你可以自立门户,成一代宗师,缔造新的传奇。
书评二:营销造势,造就善战者
李智平
笔者很荣幸拜读了国内公关营销领域权威人士——何五元和林景新先生的最新力作《营销造势》。该书系统地提出了营销造势理论,并采用了最新鲜、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来进行总结分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素材充沛,论据充足,语言精炼,可读性强。不得不为作者花费大量精力搜集如此全面、独到的案例而叹服,不得不为作者的理论创新、切合实际的分析、圆润畅快的笔调而叫彩。
所谓营销造势,笔者从书中得到的启发是,这是基于企业价值链整合的全方位品牌营销传播创新思维模式。该书分别从营销技术、造势思路、实战攻略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从道到术,都给予了通俗易懂、充满营销思维颠覆性思考的启发,并对企业的品牌营销推广提出了系统性的“造势”建议。
那么,究竟什么是“势”呢?《孙子·势篇》曰:“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所说的势,是如今物理学上所说的势能,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弹性势能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营销造势,从“势能”理论中得到的启发是,重力势能之于品牌推广,必须高屋建瓴,站在品牌发展战略的高度运筹帷幄;弹性势能之于消费者,需要更强大的劲度系数,即通过不断地对消费者做功(如新闻公关、促销活动等),促使其消费行为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一举获得更广泛的忠诚客户。《营销造势》一书正是站在品牌战略的高度,指导读者如何全方位地把握消费者行为,进而借助新闻公关、形象打造、促销活动等策略来论证如何造势、借势、用势。
笔者从事房地产营销策划及商业地产招商管理多年,确实在营销造势方面存在诸多欠缺。近日拿到《营销造势》,如获至宝,欣然读来,给了我从战略到战术两个层面的全新思路,激发了我对房地产项目操作的灵感。
房地产项目的操作涉及资金巨大,操作上可谓如履薄冰,操作思路上若稍有不慎,将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如今的房地产市场,是最需要“营销造势”理论来指导的行业。
这是一个房地产行业营销造势理论极为匮乏的年代,也是一个旧“营销造势思路”需要全盘颠覆的年代。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可谓最大的山寨市场。巨头开发商之间互相山寨,中小开发商又向这些巨头抄袭,最常见的就是大家都来做星河湾的山寨版,美国WY(设计公司)则成了房地产山寨版的技术供应商。产品、技术、营销缺乏创新,却总是借助某些山寨概念进行空泛的炒作,把“造势”误以为是“新闻炒作”、“活动炒作”、“广告轰炸”,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胡乱拼凑,不得其法,这是没有全面、系统地理解营销造势理论的表现。
经济危机当头,消费者普遍持币观望,竞争压力空前,整个行业正处于激烈的洗牌期,优质资源正在向大品牌开发商靠拢。对于中小开发商,欲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借助“营销造势”理论,迅速建立起竞争力强大的品牌价值体系。
造势,必须在整个品牌价值体系中进行把握,因此,造势需要寻找一个精准的突破口。于是,《营销造势》第三章就论述了如何借势的问题,即如何寻找到一个可以四两拔千斤的营销支点。其中解读了一个房地产项目运作案例,讲述如何通过寻找造势的支点来盘活滞销项目,并获得巨大成功。案例中说到该开发商是潮汕人,因笔者亦系潮汕籍,故有更深刻的体会,潮汕地区历来以喜欢造势闻名,如婚礼、葬礼、入伙等红白事,都喜欢大排场,吸引更多的眼球来达到炫耀的目的,但是最不懂得造势的亦是潮汕人,因为潮汕人缺乏营销理论,通常把造势理解为炒作、排场热闹,导致成本大而收效微。在该案例中,通过一步步解剖一个滞销项目存在的问题,严密论证了营销造势的运作思路,并从实战的角度,提出从发展战略定位、营销执行策略到消费者文化习俗把握等立体式的策划方案,以此迅速打开旺销局面。在房地产项目普遍滞销的当前,笔者从中得到了项目操作思路的深刻启发。
关于营销造势的重要价值,也许在书中“黄金酒”案例中所写的一句话最为贴切:“不造势则死!宁愿给人骂,也要让消费者记住你。”
《营销造势》,就是教你如何对“道”的把握,即如何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品牌价值的传播;造势,就是教你如何对“术”的运用,即如何掌握新闻公关、体验营销、网络营销、形象包装、消费者行为学等招数的综合运用思路。
营销造势,等于一个企业在修炼营销“道行”,“道行”越深,成功的胜算就越大,并藉此磨练成为“善战者”,所谓“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大快人心。
故曰,势,乃道也,须悟之;造,乃术也,须学之。时学而常新,在各种营销招数已经白热化、低效的今天,确实需要学习如何通过造势、借势来开拓另一种营销境界。《营销造势》的横空出世,势必卷起一场“大家齐来学造势”的营销革命运动。
今天,你造势了吗?
《营销造势》,将全方位助你成为一代营销“善战者”!
§§后记
作为中国早期投身公共关系行业的从业者,多少年我们一直尝试在理论建构、实践探索与行业前瞻中谋求到一种突破性的前进,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实战经验的总结分享,为中国企业、业界同行们提供更多的有启思考,这正是我们出版本书的目的。
在一个全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受到的压力是空前的:消费者越发理性、信息传播铺天盖地、竞争更为激烈……在一个全球化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市场的危机都可能迅速扩散成为全世界的危机,而新的市场环境逼使中国企业不得不考虑转变营销的策略思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许多企业放弃或减少传统媒体上的巨额投放费用,转向了成本较为低廉的网络或手机平台等新媒体,许多企业也开始思考如何运用更具创新策略的营销思维,能使企业市场推广在上产生四两拨千斤之力——也正是公共关系营销不断受到企业重视的原因。在广告可信度不断受到消费者质疑的时候,公共关系却凭着更为卓越的沟通效果受到企业主的青睐。
对于企业而言,经济危机下最需要什么样的营销思维?
那就是低成本投入但能立竿见影的推广策略!
那就是寻找到产生四两拨千斤的跳跃性营销支点!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形而上学的营销理论是苍白,只有经过充分现实检验、并且得到市场认可的营销策略才能指导企业在残酷营销战中不断乘风破浪。
本书浓缩了我们十年来亲身实践与策划的一线实战案例,希望我们的思考与总结,能够给各位企业界朋友带来有益的启发,也欢迎各位朋友给我们提出批评与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