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名人网络排行榜
10718000000027

第27章 第二十六名 刘邦

网络搜索结果:603878条

最大招牌:《大风歌》

招牌搜索结果:16300条

名言嘉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荣誉称号:汉高祖

影响力星级:★★★

[人物档案]

姓名:刘邦,原名季

出生:公元前256年

逝世:公元前195年

祖籍:沛县(今江苏沛县)

出生地:沛县(今江苏沛县)

逝世地:长安(今西安)

主要身份:政治家、军事家

主要功过:推翻暴秦的统治,建立汉王朝

主要著作:无

[人物生平]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的时候,正处于战国末年,他是在战乱中长大的。秦朝建立后,刘邦的家乡被设为沛县,沛县附近设有泗水亭。在刘邦大约30岁的时候,他当上了泗水亭的亭长。有一次,刘邦押送刑犯和劳役去骊山为秦始皇修建陵墓,但途中很多人逃跑了。刘邦看到他即使是到了骊山也无法交差,就把剩下的人都放了。有几十个壮士,跟随刘邦在芒砀山落草为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刘邦奋起响应,在萧何、曹参、樊哙的帮助下,在沛县起义。公元前208年,刘邦参加了起义军领袖项梁召集的薛县会议。项梁在定陶战死后,刘邦和项羽各自独立领导一支义军。公元前206年,刘邦攻破秦都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公元前206年,刘邦依韩信之计,兵出陈仓,重新占领关中。公元前205年,刘邦兵败彭城,仅带数十骑逃脱。不久,刘邦收拾旧部,派韩信大破赵军于井陉口。同年,项羽的大将英布倒戈,大大削弱了项羽的力量。公元前203年,刘邦与项羽相约以鸿沟为界划分天下。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决战于垓下,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同年,刘邦登基,定国号为汉,是为汉高祖。公元前201年,韩王信投降匈奴,高祖亲征讨伐,被匈奴包围在白登山7昼夜,后以重贿得脱。公元前200年,刘邦接受叔孙通的建议制定礼仪,通行天下。还命萧何制定《汉律》九章。公元前195年,高祖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击中,重病不起,委托周勃辅佐少帝,不久病终,享年61岁。

[影响力评述]

在中国所有的开国皇帝中,只有两个是平民出身,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刘邦以一介布衣,崛起于草莽之中,开辟了400年的汉家基业。在秦末的乱世中,刘邦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一代雄主,绝不是偶然的。刘邦知人善任,将当时豪杰志士笼络聚集在自己的周围,是他成功的第一位因素。刘邦心胸宽广,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没有这样的胸襟,即使管仲、乐毅复出,也是枉然。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势最强盛的王朝,而且国柞长久。在军事态势上,中国在后来几乎所有的朝代采取的都是守势,只有在汉代,我们曾经出动出击。汉代还给了中国的主体民族一个名字,这表明,汉民族是在汉代形成自己的民族意识的。而刘邦,就是这个朝代的创立者。

刘邦原名刘季,其实就是“刘三”的意思,刘邦的名字是后来才有的。这也能看出他出身的低下,低到连一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刘邦年轻时不务正业,贪酒好色,经常因为不干农活而受到父亲的斥责。但刘邦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好舞枪弄棒和结交朋友,行侠仗义。刘邦靠着这些长处,在30岁左右当上了泗水亭的亭长。有了这样一个小小的官职,刘邦就和沛县的一些县吏如萧何、曹参等拉上了关系。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刘邦的股肱之臣。刘邦最早引人注目的,是他娶了当地的富绅吕公的女儿吕雉为妻。而此前沛县县令求婚都被吕公拒绝了。这件事让刘邦远近闻名。刘邦有一次押送民夫赴咸阳为秦始皇修陵,但半路上有很多人逃跑了。刘邦感到剩下的人即使到了咸阳,他也无法交差,于是他就放剩下的人逃生。有十几个壮士愿意跟随刘邦,他就和这些人喝酒结盟,逃入芒砀山落草为寇。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感到时机成熟,就在萧何、曹参、樊啥等人的支持下,攻下了沛县,杀死沛县令,刘邦自立为沛公。刘邦此时算正式加入到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洪流中。

刘邦在军事上几乎没有任何才能,他亲自指挥的战役败多胜少。在他的军事履历上,“溃彭城、失荣阳、弃成皋、败走于宛叶之间,一日数战,耗时数年,却无尺寸之功”。刘邦数次陷人绝境,都是韩信率兵驰援,将他救出但刘邦最大的能耐就是善于用人,萧何、张良都是杰出的谋略家,曹参、樊哙等人勇冠三军,以至于开始在项羽阵营中的陈平和韩信也投奔到刘邦的麾下。刘邦正是利用这些盖世的英才成就了他的大业。《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正好说明了刘邦知人善任的能力: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这一点,刘邦自己也是颇有自信的。他对群臣总结自己胜利的经验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为了表明自己绝不北上的心迹,听从张良的计谋,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尽行烧毁。后来,他又采用韩信的计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后重新占领了关中。谋士陈平是一个品行低下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偷他嫂子的钱;在刘邦军中做都尉的时候,曾经接受贿赂。但刘邦认为陈平有谋略,不计较他的小节,继续重用他。事实证明陈平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他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导致范增背疽发作而死,为刘邦消除了一大威胁。在刘邦荣阳被围时,他出主意以2000美女列阵,用假汉王换得刘邦的性命。在后来刘邦亲征匈奴,被围在白登山,又是陈平出主意,游说匈奴之爱妾阏氏,刘邦方得脱险。刘邦任人不计其品行,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刘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他能忍而且非常机警。韩信在平定了齐国之后,自恃功高,又有谋士蒯通的怂恿,要挟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此时正在荣阳被围,他对韩信这种趁势要挟的行为愤怒之极,破口大骂。但一经旁边的张良和陈平提醒,他马上改口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土,何必要做假王?”如果刘邦当时没有忍住一时之愤,楚汉相争的结局可能就要重写了。刘邦还善用诈术,有一次战斗中,刘邦胸部中矢,但他不抚胸而抚足,嘴里还叫嚷着:“贼伤我足。”有效地稳定了军心。

刘邦虽然雄才大略,其人格却为人所不齿。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者,对亲人寡情少义。有一次在逃跑途中,为了减轻车的重量以利快行,他甚至要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推下车去,如果不是夏侯婴相救,后来的惠帝恐怕早就死在战场上了。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威胁如果刘邦不投降,他就要烹了刘父。哪知刘邦却无情地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于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估计是项羽感到,即使烹了刘邦的父亲,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留着做一个人质,竟然放过了老头子。

刘邦之所以战胜项羽,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刘邦顺应了人民的要求,决心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国。反观项羽,他只是满足于做一个西楚霸王,把天下分给了十八路诸侯以后,就打道回乡了。项羽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即他错误而又卑鄙地杀掉了义帝熊心。刘邦胜利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知道施仁政于民。进入咸阳后,他听从张良的建议,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受到了人民的拥护。而项羽则到处屠杀无辜的民众和降卒,犯了众怒。刘邦将汉中和关中作为自己稳定的后勤基地,并且有一个优秀的后勤部长萧何。这就是为什么总打败仗的刘邦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常胜的项羽却最后一败涂地的原因。

刘邦非常重视间谍工作,项伯作为项羽的叔父,却数次成为刘邦的内应。鸿门宴上,如果不是项伯的保护,刘邦早成了刀下之鬼。项羽本来要封刘邦为巴蜀王,又是靠了项伯的游说,才改封汉王。如果刘邦被放逐到与外隔绝的巴蜀,他的帝业是否能够成功就很难说了。刘邦的策反工作做得也很出色。他成功地策反了项羽的猛将英布,使项羽失掉了一个得力臂膀。刘邦使用反间计,逼死了范增,离间了项羽和大将钟离昧的关系,使项羽削弱了钟离昧的兵权。这些,都为项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而项羽则非常不注意这些方面的工作,在鸿门宴上,他随意的一句话就出卖了自己的内应曹无伤,致使曹无伤被刘邦杀掉,自己在汉营唯一的一个耳目也失掉了。如此看来,刘邦的胜利是理所应当的。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这几乎是每一个新兴朝代建立以后都不断重复的故事,刘邦也没有跳出这个规律。为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最终还是死在了刘邦的手里。韩信的死首先是由于他功劳盖世、能力超群,有这样一个人物存在,对刘邦始终都是一个威胁。刘邦擒杀韩信的做法也不很光彩,他通知韩信要来巡幸,当韩信跪伏于道旁迎接时,将韩信擒拿。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没有像朱元璋那样对功臣屠杀殆尽。

刘邦称帝的最大历史意义在于他开创了一个布衣君臣的时代。在汉代,虽然最初采用的也是分封制度,但在“七国之乱”以后,中央集权制度就基本建立起来了。这种制度废除了以前的世侯世卿制度,为平民开辟了向上流动的渠道。史家赵翼对此评论说: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张苍,秦御使;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主吏椽,曹参狱椽,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傅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鹂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啥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挽车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刘邦曾经看到过秦始皇出行时的威仪,他感叹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自此即立下雄心壮志。晋人阮籍嘲笑刘邦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样说是没有道理的。可以说,刘邦就是当时最伟大的英雄,因为没有一个人具有刘邦如此全面的领袖素质。刘邦的道德品质无法避免人们的臧否,但在一个崇尚“胜者王侯败者贼”的文化里,刘邦的处世方式却是最合理的选择。